说给农民听 演给群众看

合集下载

论“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重要性

论“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重要性

论“文化惠民。

送戏下乡”的重要性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是指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送到农村和偏远地区,让乡村百姓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演出。

这种活动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丰富农村百姓的精神生活,也能够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重要性。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能够提高农村百姓的文化素养。

传统上,文化艺术活动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百姓很少有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文化演出。

送戏下乡的活动能够打破这一限制,让农村百姓也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欣赏到优秀的戏曲、舞蹈、音乐等文化艺术作品。

这不仅能够让农村百姓感受到美的享受,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而通过送戏下乡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中来,从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送戏下乡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优秀的京剧、豫剧等传统戏曲作品,不仅让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些传统文化。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

现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城市的专属。

许多农村地区也孕育出了优秀的文化人才和传统文化资源,而送戏下乡的活动可以为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通过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农村地区的文化艺术,可以为这些地区的文化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动力,促进农村地区文化的蓬勃发展。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也可以促进城乡文化交流。

城乡差距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送戏下乡的活动可以成为城乡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让城市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走进乡村,可以让城市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传播,也可以让农村百姓了解和接触到城市的先进文化,从而减少城乡文化差距,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动和共融。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活动对于丰富农村百姓的精神生活,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以及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村戏曲发言稿

农村戏曲发言稿

农村戏曲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戏曲爱好者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农村的一位戏曲演员,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演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农村戏曲的发展和传承的问题。

首先,我想讲一下农村戏曲的现状。

农村戏曲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戏曲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优秀的农村戏曲演员纷纷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戏曲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农村戏曲受众的减少也使其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许多戏曲团体因缺乏经济支持而面临着生存困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发展和传承农村戏曲。

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村戏曲的传承和培养。

通过成立农村戏曲艺术学校或培训班,培养大批优秀的戏曲演员和舞台技术人员,为农村戏曲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此外,要加强文化市场的开拓和宣传,提高农村戏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投资者。

同时,应该鼓励农村群众参与到农村戏曲的传承中来,组织各种形式的戏曲交流活动,增强农村戏曲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如河北省邢台市的“农村戏曲进万家”活动。

该活动组织了大量的农村戏曲演出,通过大力推广和宣传,打造了一支庞大的农村戏曲演员队伍,使农村戏曲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个案例证明,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农村戏曲是有很大潜力和市场的。

我们可以通过拓展文化产业链条,开发农村戏曲的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周边产品等,使农村戏曲融入到现代市场经济中。

最后,我也想强调一下农村戏曲的独特魅力。

农村戏曲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情怀。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农村戏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人文内涵,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农村戏曲从业者和爱好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扬农村戏曲。

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上的致辞

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上的致辞

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上的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共同参加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

首先,我代表活动策划组,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是我们长久以来努力的成果,也是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

通过该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把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演出送到农村,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能够享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欣赏的乐趣。

同时,也希望通过文艺的力量,传播美好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农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孕育了无数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俗风情。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发展的差异,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和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因此,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的举办,旨在为农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为广大农村群众带去高水平的演出和精彩的表演。

此次活动汇集了众多优秀的文艺团体和个人,他们或是乐队、舞蹈团、话剧团、艺术家,或是诗人、作家、书法家、摄影师。

国内外知名的文艺家们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和表演,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从经典的文学作品到优秀的音乐剧;从民间传统的舞蹈到现代的现代舞;从优美的诗朗诵到令人动容的故事演绎,精彩的演出内容定会让大家沉醉其中。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无论是农民还是干部,无论是文化工作者还是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艺梦想和享受。

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文艺的形式,我们希望能够传达正能量、传播艺术和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与民俗,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素质。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乡村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建设美丽中国、文明农村贡献力量。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为活动付出辛勤努力的团队成员,感谢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农村戏台发言稿

农村戏台发言稿

农村戏台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乡亲们:大家好!我是农村戏台的一个演员,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致辞。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对农村戏台的关心和支持,也要感谢广大乡亲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戏台一直以来是乡亲们的精神文化寄托,也是我们艺人的舞台梦想,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戏台将会发展得更加红火。

农村戏台是我们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们农村乡亲们的梦想和渴望。

戏台上的各种传统戏曲,无论是京剧、豫剧、黄梅戏,还是山东梆子、评剧等等,都是我们乡亲们忠于传统、弘扬文化的见证。

通过戏台,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老的艺术魅力,也能够了解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因此,农村戏台的存在不仅意味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我们民族自信和农村精神的一种体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也不得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信息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很多戏台的观众不再像以前那样多了。

大家更倾向于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获取娱乐和文化的需求。

其次,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也使得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这使得很多本地戏曲让师傅变得过于孤寂。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戏台的发展和生存。

然而,我坚信,农村戏台的辉煌历史不会就此结束,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农村戏台能够为乡亲们提供一个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乡土精神的平台,帮助我们的乡亲们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情感。

其次,对于那些喜欢戏曲演艺的年轻人而言,农村戏台也是一个重要的舞台。

通过他们的参与,我们可以为戏曲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的元素,使戏台更具新意和吸引力。

为了使农村戏台能够继续发展壮大,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拼搏。

首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演技水平。

只有通过精湛的演技和精心的表演,才能够给观众带来最好的艺术享受。

其次,我们要积极拓展市场,与时俱进。

通过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我们可以将农村戏台的魅力推广到更广泛的观众。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戏曲教育和传承。

乡村百姓大舞台典型经验材料

乡村百姓大舞台典型经验材料

乡村百姓大舞台典型经验材料乡村百姓大舞台是一个展示乡村文化、传承乡土人民智慧、表达百姓心声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乡村百姓通过歌舞、戏曲、杂技、民俗表演等形式,展示了乡村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和生活智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乡村百姓大舞台的经验材料。

一、关爱乡村乡村百姓大舞台通过表演呈现乡村的美景和百姓的生活,体现了社会对农村的关爱和支持。

在《美丽乡村》这个节目中,乡村的景色通过歌舞表演向观众展示,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乡村的美丽与宜居。

在《农家乐》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诙谐幽默的歌曲展示了农村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观众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和温暖。

二、传承乡土文化乡村百姓大舞台通过表演乡土文化,传承了乡村的历史和传统。

在《梨园儿女》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戏曲表演展示了梨园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乡土人民的智慧。

在《龙舞文化》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龙舞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让观众感受到乡村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表达百姓心声乡村百姓大舞台让乡村百姓通过表演,表达他们的心声和诉求。

在《家乡的声音》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歌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让观众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和浓厚的乡情。

在《乡村记忆》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小品表演,让观众笑中带泪,传递了对乡村发展的期望和对社会的期盼。

四、激发乡村活力乡村百姓大舞台通过表演激发了乡村的活力。

在《青春乡村》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现代舞表演展示了乡村的新面貌和年轻人的活力,让观众感受到乡村的活力和希望。

在《乐山乡村》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杂技表演展示了乐山的特色和乡土人民的聪明才智,让观众感受到乡村的智慧和能量。

乡村百姓大舞台是一个展示乡村文化、传承乡土人民智慧、表达百姓心声的重要平台。

通过这个舞台,乡村百姓向社会展示了乡村的美景和乡村人民的勤劳智慧,传承了乡土文化和乡村的历史,表达了百姓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的期盼,激发了乡村的活力和希望。

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主持字

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主持字

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主持字
“我虽然年纪大,但唱歌、跳舞、打鼓样样在行,参加村里的演出活动,不仅村民高兴,我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过得充实。

”陈玉林说。

“这个舞台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舞台,以前大家都是在台下看节目,现在走上舞台表演节目,我们感觉特别幸福。

”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光村,刚刚演出完的农牧民表演队队员赵莲华说,为了让这台节目精彩,表演队的队员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带来了二胡演奏、扇子舞、腰鼓舞、快板书《命案防控》等自编自导的原创节目。

乡村是群众的摇篮,乡村舞台是群众表演的主场。

自“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农牧民文艺活动启动以来,兴安盟通过搭建文艺活动平台,充分发挥理论宣讲、文明实践、乡村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综合功效,把舞台留给群众,通过“群众演、群众看”,真正让群众“唱主角”。

农村戏台发言稿

农村戏台发言稿

农村戏台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村民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个戏台上,与大家共同庆祝农村戏台的盛大开幕。

作为一名乡村文艺工作者,我深深地了解并热爱着农村戏台,我衷心希望通过我的发言,能够唤起大家对农村戏台的关注和支持,并为农村戏台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我想谈谈农村戏台的历史与价值。

农村戏台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早在古代就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承载了农民的智慧与情感,凝结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农村戏台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农民群众对生活的审美追求和情感抒发的方式。

通过戏台,农民们能够继承和传承古代戏剧艺术,感受身临其中的乐趣,增进彼此的交流与理解。

然而,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的发展,给农村戏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农村人口的流失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农村戏台逐渐式微。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戏台搬迁、拆除的现象,使得农村戏台这一重要的文化标志濒临消失的边缘。

对此,我们应该深感忧虑,并为农村戏台的保护与传承共同努力。

保护和传承农村戏台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此,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戏台的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入,支持农村戏台的演出和宣传活动,为戏台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农村戏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其艺术水平和演出质量。

其次,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农村戏台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他们可以举办演出、培训、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此外,他们还可以联合各方力量,筹集资金,修建和维护戏台,确保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最后,广大村民朋友们要增强对农村戏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参与到戏台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村民可以积极组成戏剧社团,组织排练和演出,传承和发扬农村戏剧艺术。

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观看演出、了解戏剧知识,提高对农村戏台的欣赏和支持,为它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论“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重要性

论“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重要性

论“文化惠民。

送戏下乡”的重要性1. 引言1.1 文化惠民文化惠民是指以文化为载体,将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基层群众中,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文化的盛宴。

文化惠民活动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文化惠民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质。

文化惠民活动还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民文化建设。

文化惠民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促进文化繁荣、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可以加强全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惠民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2 送戏下乡送戏下乡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惠民形式,通过将精彩的戏曲表演带到农村地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文化演出。

这种形式既方便了农村群众观看文化节目的机会,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送戏下乡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以拉近城乡文化差距,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和教育。

送戏下乡活动在传播戏曲文化的也可以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送戏下乡活动在文化惠民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推动文化普及推动文化普及是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动文化普及,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文化内容,了解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文化普及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推动文化普及需要各级政府、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展览、文化艺术节等方式,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给农民听演给群众看——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的调查与思考221○楚仁君地处淠河东畔的迎河镇民风纯朴,文韵悠存,沐浴着文化发展繁荣的春风,民间文化的富矿不断得到开掘,诞生于这片热土的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以说给农民听、演给群众看的灵活形式,以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为主线,形象直观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受农民的欢迎,被当地群众誉为‚乡村文艺‘轻骑兵’‛。

一、宣传的轨迹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组建之初,就对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在准确把握群众文化消费心态的基础上,对宣传队的宣传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定位,即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以文化人,陶冶生活情操,提升幸福指数,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和期待。

宣传队结合群众欣赏品味和现有人才资源,精心编排了30多个歌舞、戏剧、曲艺节目,量体裁衣,因人施演,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宣传。

一是结合受众宣传。

随着城镇化和务工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发生结构性变化,在家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俗称‚386199‛部队)。

这些留守人员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固有和单一的消费模式,对现代文化方式存有天生的隔膜和排斥感。

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兼顾不同受众和群众的欣赏需求,‚看人下菜‛配送文化大餐。

对农村老年观众主要以排演推剧、庐剧、京剧、黄梅戏等传统小戏为主,推剧《送香茶》、庐剧《休丁香》、黄梅戏《天仙配》等经典唱段久演不衰,广受欢迎,成为宣传队的保留节目。

宣传队每到一地,村里的老人们提着小板凳,拄着拐杖,早早地来到演出场地看戏,农村中又出现了‚姥姥门前看大戏‛的热闹场景。

许多农村老人看后都感慨地说:‚几十年都没看到这样的老戏了,看过心里好过一截子,头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真过瘾‛。

二是结合政策宣传。

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始终把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作为自己的主责,注重把党的惠农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加以宣传。

今年5月,宣传队在徐岗村演出时,演员根据来时路上看到的火热劳动场景和听到的农民的心里话,现场编出快板书进行宣传:‚国家召开扩大会,免去传统农业税;种庄稼有补助,鼓励农民来致富;粮食本是宝中宝,农业生产要搞好;把好粮食这道关,决心跃过吨子产;种田种到白了头,到了退休不退休;农民为啥干劲添,惠民政策是源泉;知恩感恩有报答,多产粮食给国家;有了粮,存了款,确保国泰民又安‛。

快板书道出了群众的心里话,现场农民用粗糙的大手拍出最响的掌声,向宣传队的精彩演出表示感谢和欢迎。

三是结合民生宣传。

随着三十三项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实惠。

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及时进行发现和总结,在文艺演出中宣传这一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在宣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快板词中唱到:‚文化站办得好,基层文化来指导;乡镇文化有品牌,党委政府都光彩‛。

在双碑村敬老院宣传农村敬老院建设时,演员边打快板边唱道:‚敬老院,设备全,五包老人进乐园;旧社会被称苦命人,当今社会苦变甜;敬老院里歌声响,声声歌颂共产党;山再高,海再深,怎能比上党的恩‛。

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现场观看演出的近百名老人联想到自己前世今生的巨大变化,禁不住老泪纵横,感动至极,一时间,宣传队‚唱哭了敬老院的老人‛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四是结合农业宣传。

迎河镇大店村是全县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种植面积扩大,全村农民率先走上致富路。

镇宣传队应邀到村演出时,演员现场编出快板词唱到:‚建大棚,效益高,蒿子卖掉栽辣椒;辣椒棵里套豆角,间种套种收入高‛。

当天演出时,现场有几百名观众,连隔河相邻的霍邱县也来了很多村民观看演出,农民们说:‚这样的宣传形式好,使俺们不仅了解了政府对蔬菜种植的补贴政策,还让我们学到蔬菜种植技术‛。

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的文艺演出,给全镇的农民带来了久违的欢乐和笑声,也为全镇群众送去了富有田园气息的精神食粮。

自2010年7月成立以来,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已在全镇巡回演出40多场,农民观众达20000多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使农村中发生了‚一多一少‛的喜人变化,即看文艺宣传的多了,赌钱打牌的少了。

宣传队演出活动十分活跃,受到农民观众的欢迎和热捧,只要群众有需要,宣传队马上就去现场演出,当地群众编出顺口溜说:‚要看戏,找汪世娟,接到电话就出演‛。

二、成功的诀窍相对于专业的团体来说,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还属于以民间艺人自娱自乐为主的非政府型宣传队,设备简陋,条件艰苦,演员的唱、念、做和身、法、步等技能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但就是这样一支‚草台班子‛,凭借着自身独到的宣传定位和灵活的文艺形式,在乡村文化艺术舞台上独占鳌头,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

其成功的诀窍在于:一是有一位热心文艺的领头人。

现年58岁的汪世娟,是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队长。

她自幼喜爱文艺,心中一直萦绕着从艺的梦想。

长大后曾担任过生产队长、指导员、村妇女主任、村支部副书记、镇人大代表、县‚三八红旗手‛等职,多次获奖,现任李台村分支部书记。

她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对党充满深厚的感情,一直想用一种最合适的方式歌颂党的丰功伟绩。

这一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去年夏天,汪世娟在镇、村领导和镇文广站及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组建成立了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从本村周围组织起散落在民间的文艺骨干,拉起宣传队的大旗。

没有排练场地,她把自家的3间瓦房进行装修后,无偿提供给宣传队使用,并免费提供茶水和用电。

没有经费,她从自家垫付近万元,为宣传队购臵了服装、道具、乐器及音响设备。

为管理好宣传队,她每天盯在排练场地进行指导,自家原本生意红火的商店因无暇顾及,最后只得关门大吉。

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汪世娟对宣传队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她说:‚宣传队就是我的事业,干就要干好‛!二是有一批默默奉献的演职员。

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现有演职人员20人,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0多岁,大都是以老党员、老教师为主的民间艺术骨干。

这些民间文艺骨干过去一直隐落在乡野之中,无法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镇群众文化宣传队组建后,被文艺热心人汪世娟招至麾下,从内心产生一种凤凰涅磐般的重生感,艺术青春和激情得到重新迸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宣传队的工作中。

演职员们每天上午准时到汪队长家参加排练,下午有演出任务时,中午在自家吃过饭后,带上演出服装、道具,分乘自行车、电瓶车等各种交通工具,赶赴演出场地参加演出,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只想把自己最精彩的艺术才华展示给望眼欲穿的农民兄弟。

宣传队的演职员不仅义务为四乡八邻的农民送戏,还义务为周围的群众送知识。

从今年9月开始,每周六上午开设农民识字班,4名退休老教师轮流上课,义务为近30名老人教授《三字经》等文化课。

识字班一位老人高兴地说:‚过去不识字连电话号码都不会拨,现在都会了,还是识字好啊‛!三是有一批群众喜欢的好节目。

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集中了一批在民间小有名气的文艺骨干,这些文艺骨干具有一定的文艺功底和表演才能,多才多艺,编、导、演俱佳。

在宣传工作中,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围绕农民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集中创作出10多个脍炙人口、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艺作品。

快板书《当今农民笑开颜》体裁新颖,结构严谨,以农民身边事物的变化反映时代进步的主体,今年6月在参加县文广新局举办的建党9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这个节目甫一演出,大受农民群众欢迎,成了每场必演的节目之一。

尚台村一位在无锡务工的返乡农民看到这个节目后非常兴奋,用自带的DV全程进行录像,他说要带到无锡电视台进行播放,让无锡人也看看安徽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

镇群众文化宣传队还创作编排了《计划生育就是好》、《绿色环保、回收秸草、禁止焚烧》等文艺作品和宣传材料,有力地配合、支持了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为创作出农民群众真正喜欢的文艺作品,镇宣传队编剧、退休老教师王怀学在坐车时也不忘念上一段自己的新作品,征求农民的意见,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四是有一套维持运转的活机制。

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群众自愿,自由出钱‛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由农民群众根据节目质量和演出水平确定宣传队报酬标准。

一般情况下,像结婚、生子、乔迁、房屋上梁等喜乐事,每场演出收费标准在260元,以村委会名义邀请的演出每场600元,对敬老院等单位实行义务演出。

沙湖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芹礼的母亲患病卧床不起,很想看一看老戏,刘芹礼请来镇宣传队,在老人的病床前唱起大戏,久卧病床的老人露出十分满足的神情。

演出结束后,镇宣传队拒收老人子女给付的辛苦费,在场的村干部感觉不过意,就你五十、我一百地凑了260元给宣传队,算做报酬。

对于不多的演出收入,除留下一部分做为公共积累和公用经费外,其余经费一律作为误工补贴平均支付给所有参加演出的演职员。

三、引发的思考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说给农民听、演给群众看的宣传工作实践,生动证明了乡镇文艺宣传队只有扎根农村、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才有不竭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力证明了民间文艺宣传队同样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更多像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这样的乡村文艺‚轻骑兵‛。

在当前实施‚文化立县‛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进程中,我县如何发挥民间艺术人才的优势、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是摆在我们全县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要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营演出艺术团体。

在目前城镇戏曲、电影已失去大量观众的情况下,文化娱乐项目相对于单调、贫乏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来说,戏剧、曲艺、电影等还是村民特别是老年观众们非常欢迎的文化娱乐项目,农村民间艺术演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要组织民间文艺骨干成立业余文艺演出宣传队,自编自导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参与中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文艺爱好,在展演出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迎河镇群众文化宣传队编创的部分文艺节目,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这一可喜的成绩,坚定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的信心,在全镇起到了推动、促进文艺发展的作用。

该宣传队要巩固现有成果,改革创新,打造自己的演艺品牌,吸收年轻文艺骨干充实到宣传队,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演艺人才队伍,全力开拓农村文化演出市场。

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

随着三项文化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

要充分发挥乡(镇)、村文化设施普及的优势,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阵地,组织乡镇民间艺术团体长年驻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

无偿提供站内场地、设施供文艺演出团体使用,并积极做好各种服务工作,这样既有效解决了乡镇文艺演出团体的排练、演出场地问题,提高了文化设施使用率,又丰富了文化站的活动内容,增加了人气。

三要进一步加大对民间文艺演出团体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