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01.00-T-14016-A4-2016《内饰零部件气味特性评价规范》

合集下载

VS-01.00-T-14016-A4-2016《内饰零部件气味特性评价规范》

VS-01.00-T-14016-A4-2016《内饰零部件气味特性评价规范》

内饰零部件气味特性评价规范The evaluate regulation of the odour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trims in vehicle前言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内外饰开发中心非金属产品性能开发所编制。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苏建波、王志白、傅强、陈立亮。

本规范与上一版本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15版基础上,增加气味强度标液浓度梯度;——取消舒适度评价;——气味评价人员由3人增加至5人;——增加零件盲评方法。

本规范历次发布情况:——VS-01.00-T-14016-A1-2014于2014年06月25日首次发布;——VS-01.00-T-14016-A2-2015于2015年09月18日第一次修订;——VS-01.00-T-14016-A3-2016于2016年09月30日第二次修订;——VS-01.00-T-14016-A4-2016于2016年12月31日第三次修订。

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试验条件 (1)4.1 试验样品 (1)4.2 环境条件 (1)4.3 试验仪器 (1)5. 试验准备 (2)5.1 样品准备 (2)5.2 测试准备 (2)6. 试验步骤 (2)7. 数据处理和分析 (3)8.气味评价标准 (3)附录 (7)内饰零部件气味特性评价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饰零部件的气味性检测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饰零部件的气味特性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MTS-FZ-010-A1-2016—零部件及材料VOC/气味检测取样要求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气味特性:指车辆/零部件/材料在特定温度和气候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具有可察觉气味的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

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1)4 试样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试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试验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试验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有限公司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样准备、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试验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在一定温度、气候条件下的气味散发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VDA 270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如何测试汽车内饰材料气味等级?

如何测试汽车内饰材料气味等级?

如何测试汽车内饰材料气味等级?
怀梦草
炎炎夏日,艳阳高照,您暴晒后的爱车在打开车门时是否有浓重的气味扑鼻而来?这些气味来自哪里?这种气味是否超标了呢?今天我们就看看汽车内部气味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各家主机厂对汽车内饰材料气味的标准又是怎样规定的呢?
我们知道,人类嗅觉的刺激物必须是气体物质,只有挥发性有味物质的分子,才能成为嗅觉细胞的刺激物。

那车内的气味当然也来源于可挥发性的分子,可挥发性的有味道的分子又来自哪里呢?
根据调查,汽车内饰气味散发主要来自各种皮革、塑料、纤维等(如图)。

其中,座椅、顶棚、仪表板由于面积大、含有皮革且位置特殊等,成为气味的最主要来源。

目前,基本上每家主机厂都出台了关于汽车内饰件或材料的气味测试标准。

下面罗列了一些常见主机厂或者机构的测试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2.
3
可以看到,气味等级不只有我们常见的1-6级,也有按照1-10级进行评级的,甚至有0-5级的。

各测试的温度和干湿条件也不同,最常用的是23℃,40℃和80℃,也有高达105℃的,这当然是尽量模拟汽车在实际使用情况下气味的散发情况啦。

需要说明的是,各主机厂对内饰材料或者制件气味进行限制,并不是要完全消灭气味(那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求尽量减轻或改善令人不快的气味。

比如奥迪就有一个“鼻子团队”,对奥迪车的每个内饰制件进行气味裁定,以保证每辆奥迪车都有“相似的气味”,如果某种材料不能“讨好”他们的鼻子,他们是有这种材料的“生杀大权”的。

您的爱车气味等级是多少呢?。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的测试方法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的测试方法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测试方法(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标准法规系统标准法规库中发布的正式标准版本为准。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测试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的测试方法的试验设备、取样要求、试验步骤、评判标准和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所涉及的零部件及与车内空气有接触的零件。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1气味性将材料在指定的温度和气候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材料本身散发出带有可辨别气味的挥发性成分的特性。

3试验设备2.1 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烘箱或恒温箱,精度等级为2(±2e Oo2.2 带有无气味的封口和盖子,且容量为1L的玻璃容器。

如为多次测量(见5.2),建议采用3L玻璃容器。

测试容器在每一测试步骤前必须清洗(如在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机中清洗),容器必须清洁、无气味。

4取样要求4.1 根据用于乘客车厢中的材料比例,将测试试样按大小或重量分成A、B、C三种类型,见表1。

4.2 如C类材料的厚度小于3mm,若采用1L容器测试,需使用(200±20)cm?的试样,若采用3L容器测量需使用(600±60)cm?的试样。

4.3 如均质材料厚度大于20mm,应将试样的厚度准确切割成20mm厚。

如被测材料是夹层结构,应全幅粘合作为整体进行测试。

若是小部件,就要使用较多的零件,以达到所要求的测试重量。

Q/FTA201-20105试验步骤5.1 有三种试验条件可供选择,具体见表2。

5.2 试验说明a)对于方案1和方案2,1L测试容器应加入50InI的去离子水,3L测试容器应加入150ml的去离子水。

方案3中的测试容器不用加水;b)放置在试验容器中的试样,应避免直接与水接触;c)测试容器应密闭,置于预加热的恒温箱中;d)方案1和方案2是将测试容器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立即进行测定;e)方案3是将测试容器从干燥器中取出后,冷却至测试实验室温度(60±5)C后,再进行测定;f)测定至少需要3个检测员。

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

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

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是保证汽车内部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甲醛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汽车内饰件的甲醛含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控制。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标准:1. GB/T 27630-2011《汽车内部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部空气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其中包括了甲醛的测试方法和限值。

按照该标准,汽车内部空气中甲醛的限值为0.08mg/m3。

2. GB 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该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

按照该标准,汽车内饰件中甲醛的释放量应该控制在0.124mg/m3以下。

3. QC/T 1076-2017《汽车内饰材料甲醛释放限量及检测方法》该标准主要针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甲醛释放限量和检测方法进行规定。

按照该标准,汽车内饰件中甲醛的释放量应该控制在0.05mg/m3以下。

以上标准是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可以参考这些标准来选择符合要求的汽车产品。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咨询销售人员或者查看相关的检测报告来了解汽车内饰件的甲醛含量情况,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的出台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应该关注汽车内部空气质量,并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

同时,汽车生产企业也应该加强对于汽车内饰件甲醛含量的控制和管理,以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分析

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分析

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分析摘要: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是指汽车内部配件的材料,包括座椅、仪表盘、门板、地毯、中控台等。

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会对车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开展汽车内饰材料的VOC与气味检测技术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汽车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点,然后对VOC和气味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对VOC与气味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汽车内饰;VOC;气味;检测技术;健康环保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汽车内饰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皮革、织物等。

这些材料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VOC是一种与室内空气污染密切相关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200万。

因此,汽车内饰材料的VOC与气味检测技术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问题也备受关注。

不同的汽车内饰材料会散发出不同的气味,有些气味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和影响,甚至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检测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外对汽车内饰材料的VOC与气味检测技术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厂家为了追求成本和效益,使用了一些低质量的材料,导致VOC和气味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的标准和法规存在差异,导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汽车内饰材料在VOC和气味方面的标准也存在差异。

因此,开展汽车内饰材料的VOC与气味检测技术分析,对于保障汽车内部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内容和方法1.介绍汽车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2.解释VOC和气味的概念。

3.分析和比较VOC和气味的检测方法。

1.3研究意义和贡献1.系统介绍了汽车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对于汽车内饰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

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1)4 试样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试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试验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试验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有限公司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样准备、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试验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在一定温度、气候条件下的气味散发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VDA 270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汽车内饰的气味测试及评价分析

汽车内饰的气味测试及评价分析

汽车内饰的气味测试及评价分析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可以通过人们的感知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

气味测试是一种主观的感官测试,能最直接的反应内饰材料的优劣,本文通过介绍对汽车内饰的气味测试及分析,说明气味测试是汽车内饰VOC整改及车内空气质量改善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手段。

标签:汽车内饰;恶臭;气味测试;VOC;车内空气;气味类型1综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大众对机动出行需求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05亿辆。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环保及健康意识也越来越高。

车内空气质量,是人们进入车内的第一感官印象,研究表明,各种气味会通过刺激人体嗅觉、引发人的情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产品的态度[1],据车质网统计:新车1个月内发现车内异味问题的投诉占比最大,占相关问题总量的三分之一。

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2011年10月27日,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GB/T27613-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为了进一步加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控制,2017年修订后的标准将成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因此,为了适应新国标的要求,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车内空气控制方法,本文浅析如何有效的控制和改善车内的气味。

2气味的来源气味的来源主要有自然发生源和人工发生源,汽车内的气味主要来人工发生源,如塑料、皮革、纺织品、泡棉、油漆和粘胶等生产组成的各类零部件,包括座椅,仪表板、顶棚、地毯等零部件,不同的材料、物质会散发不同的气味。

人们所闻到的气味实际上是各类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散发出来的小分子,弥散在车内空气中,进而被人们的嗅觉器官-鼻子所感知到[2]。

3气味测试与类型分析3.1 整车气味评价整车气味指在一定环境下,整车内饰零件挥发出来的气味。

整车气味在这里是两个概念:一种是整车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简称为整车VOC含量;另外一种是VOC中令人不愉快的气味[3]。

根据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中的环境要求(温度:25.0℃±1.0℃,湿度:50%±10%),对整车进行密闭16h后,由至少3名专业气味测试人员对整车内不同位置,包括主驾驶,副驾驶,后排及行李箱进行气味性等级判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饰零部件气味特性评价规范
The evaluate regulation of the odour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trims in vehicle
前言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内外饰开发中心非金属产品性能开发所编制。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苏建波、王志白、傅强、陈立亮。

本规范与上一版本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在15版基础上,增加气味强度标液浓度梯度;
——取消舒适度评价;
——气味评价人员由3人增加至5人;
——增加零件盲评方法。

本规范历次发布情况:
——VS-01.00-T-14016-A1-2014于2014年06月25日首次发布;——VS-01.00-T-14016-A2-2015于2015年09月18日第一次修订;——VS-01.00-T-14016-A3-2016于2016年09月30日第二次修订;——VS-01.00-T-14016-A4-2016于2016年12月31日第三次修订。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试验条件 (1)
4.1 试验样品 (1)
4.2 环境条件 (1)
4.3 试验仪器 (1)
5. 试验准备 (2)
5.1 样品准备 (2)
5.2 测试准备 (2)
6. 试验步骤 (2)
7.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8.气味评价标准 (3)
附录 (7)
内饰零部件气味特性评价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饰零部件的气味性检测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饰零部件的气味特性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MTS-FZ-010-A1-2016—零部件及材料VOC/气味检测取样要求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气味特性:指车辆/零部件/材料在特定温度和气候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具有可察觉气味的特性。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样品
4.1.1 适用本规范的零部件参照MTS-FZ-010-A1-2016要求执行。

4.1.2 取样原则,参照MTS-FZ-010-A1-2016要求执行。

4.1.3 包装运输,参照MTS-FZ-010-A1-2016要求执行。

4.2 环境条件
气味试验要求的环境背景气味等级应在1.0级及以下。

4.3 试验仪器
4.3.1 加热舱:对流循环型,温度范围:25℃~100℃,温度精度:±2℃。

4.3.2 气味试验袋:耐高温、低吸附、可密封的Tedlar气味试验袋。

零部件采样袋规格参照MTS-FZ-010-A1-2016要求执行。

4.3.3 数显温湿度计:JB913,温度误差<±0.8℃,湿度误差<±3%RH,带温度传感线,计
1
量合格。

5. 试验准备
5.1 样品准备
5.1.1 样品在放入气味袋前30分钟内才能打开外包装袋;
5.1.2 受检样品在送达实验室后应先拍照(包括开箱但不去除外包装薄膜),放入袋中前应去除包装后拍照。

5.2 测试准备
试验前应将气味试验袋内外翻转并在70℃以上温度下老化4h以上,保证气味试验袋背景气味等级在1.5级及以下。

6. 试验步骤
根据表1不同的零件选择相应的试验条件。

表1 试验条件选择
2
7. 数据处理和分析
7.1记录5个人的评价结果,以5个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作为最终结果,若任意2人的打分差异≥1.0级,则需将气味袋继续封闭,放入环境箱中继续保温30min后重复表1中步骤f-g,由5个评价人员重复进行评价,直至5个人的强度差异≤0.5级;
7.2 评价完成后将结果记录在附表A.1中,对于表4中未规定的味型,在报告中注明其它+(可感知的味型)。

8.气味评价标准
8.1 评判标准
气味强度评判标准分为1至6级,气味强度可按0.5个单位评估。

表2 气味评判标准
8.2 配制标准溶液
正丁醇系列溶液由11个不同浓度溶液构成,按照表3中所描述的正丁醇(分析纯)
3
浓度配制气味强度标准溶液,以标定不同的气味强度。

表3 气味强度等级和标准溶液浓度对应表
气味味型根据表4中的描述进行评判。

表4 气味味型对应表
4
5
8.3 标准溶液(样品)取用及存放环境要求 8.3.1 气味强度标准溶液
配制好的气味强度标准溶液放在1L 容量瓶中待用,将其放在无阳光直射的室温环境中保存,有效期为1周,使用前分别用量筒量取150mL 的不同等级标准溶液到10个1L 玻璃磨口瓶中,气味评价前打开试剂瓶盖,与水平面呈45°,鼻孔位于瓶口中央,鼻孔距离瓶口中心处1cm ,闻嗅时间不少于5s (见图1),以标定不同的气味强度。

图1 标液气味闻嗅图
8.3.2 气味味型标准物质
1、标液:配制好的标准溶液放在10mL试剂瓶中待用,将其放在无阳光直射的室温环境中保存,气味评价前打开试剂瓶盖,与水平面呈45°,鼻孔位于瓶口中央,鼻孔距离瓶口中心处1cm,闻嗅时间不少于5s,以标定味型。

2、标样:按照表4中的要求将实物密封到1L气味瓶中待用,将其放在无阳光直射的室温环境中保存,气味评价前打开气味瓶盖,与水平面呈45°,鼻孔位于瓶口中央,鼻孔距离瓶口中心处1cm,闻嗅时间不少于5s(见图1),以标定味型。

6
长安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附录
附表A.1零部件气味评价结果
本文件内容属于长安公司机密,无长安公司正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扩散或泄露。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