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业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方法评价指标总结
大客车燃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大客车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和燃烧特性。
2. 探究大客车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对人体安全的威胁。
3. 了解大客车燃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基本原理为: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光和气体。
大客车燃烧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燃烧速率:指单位时间内燃烧物质的质量损失或燃烧面积的增加。
2. 燃烧温度: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最高温度。
3. 燃烧产物:指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和固体产物。
4. 热效应:指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大客车燃烧实验装置- 温度计- 热电偶- 气相色谱仪- 气体分析仪- 数据采集系统2. 实验材料:- 大客车燃料(如汽油、柴油等)- 氧气- 燃烧产物收集装置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大客车燃烧实验装置、温度计、热电偶等。
2. 将大客车燃料加入实验装置,并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 开启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燃烧速率等数据。
4. 点燃大客车燃料,观察燃烧过程,并记录燃烧温度、燃烧产物等数据。
5. 关闭氧气供应,观察燃烧反应的熄灭过程,并记录熄灭时间。
6.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大客车燃烧特性及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速率:实验结果显示,大客车燃料的燃烧速率较快,燃烧过程较为剧烈。
2. 燃烧温度:实验过程中,大客车燃料燃烧产生的最高温度可达800℃以上。
3. 燃烧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大客车燃料燃烧后,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以及少量未燃尽的碳粒。
4. 热效应:实验数据显示,大客车燃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较大,具有一定的热能利用率。
六、实验结论1. 大客车燃烧过程中,燃烧速率快、燃烧温度高,燃烧产物较为复杂。
2. 大客车燃烧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产生温室气体、污染物等。
3. 大客车燃烧事故对人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需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仪技术规格书

汽车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仪
基本简介:
1、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主要是根据国标 GB8410-2006 及美标 FMVSS 571.302 等标准规定的 模拟燃烧性能安全试验项目。
2、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是采用规定尺寸的本生灯和特定燃气源 (液化石油气或煤气),按 一定的火焰高度和一定的施焰角度对水平状态的汽车内饰材料施焰若干时间,以试品点燃、持续时间和燃烧长度等来评定其可燃性及着火危险性。
3、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仪主要针对汽车内饰材料的可燃性进行定性评定。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内饰材料生产厂家及其材料部件的研究、生产和质检部门,也适用于绝缘材料、工 程塑料或其它固体可燃材料行业。
技术参数:
1、 燃烧器:Φ9.5mm ± 0.3mm 长约 100mm 本生灯一个
2、 试验倾角:本生灯 90°垂直对着水平放置的样品燃烧
3、 火焰高度:20mm ± 2mm 到 100mm±2mm 可调(一般调为 38mm)
4、 施焰时间:0-999.9s±0.1s 可调(一般选择为 15s)
5、 燃烧气体:液化石油气或煤气
6、 温度范围:0~200℃ (显示测试状态下工作室内部温度)
7、 试验过程:试验程序手动控制
8、 参照标准:GB8410-2006,FMVSS 571.302
9、 工作室体积:385mm 宽×204mm 深×360mm 高(约 0.03m3)
10、设备外尺寸:550mm 宽×210mm 深×550mm 高。
探究汽车内饰材料阻燃试验标准及问题建议

探究汽车内饰材料阻燃试验标准及问题建议作者:侯晓佳张月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国家标准对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试验标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结合实际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检测单位应该在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试验中能够尽早完善存在的问题,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关键词:汽车内饰材料阻燃试验问题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出行之中,随着汽车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由此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在逐年上涨。
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极易引起火灾而给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害,在发生火灾以后,由于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较差,导致火势迅速蔓延,因此,为了更好的降低汽车火灾所带来的危害,必须要完善汽车的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
1.汽车内饰材料的种类在汽车中,包括多种内饰材料,例如汽车坐垫、安全带、装饰性衬板、仪表盘、遮阳板、杂物箱等多种汽车驾驶室内的有机材料,同时还包括减少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缓冲装置等多种单一及复合材料。
根据汽车内饰材料的原料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塑料泡沫类、纤维类以及橡胶类。
泡沫塑料类则主要包括汽车的门板、顶棚等多种内部零件;纤维类则包括汽车驾驶室内的座椅面料、地毯、气囊等纺织品;橡胶类材料主要是汽车轮胎以及内部装饰物的涂层等。
2.汽车内饰材料阻燃试验标准分析众所周知,当发生火灾之后,对人体起到致命性伤害的往往并不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主要是由于人们吸收过多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以及烟气的毒气,从而导致机体受到严重的损伤。
在大量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真正在火灾中死亡的人员中基本有70%以上的死者都是由于吸入过多的烟尘及毒气昏迷致死的。
在国家相关标准中将内饰材料分为单一材料以及层积复合材料。
根据燃烧速度的不同可以将燃烧试验的指标分为五个到等级。
通过在某检测机构的近四年来的燃烧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针对不同材料进行完善的分类:单一材料主要包括棉毡、人造革、PVC、尼龙、橡胶、PU、TPE、等材质,在这些材质之中,PU的燃烧速度最快,其他材质的燃烧速度则都在A-0级别之中。
FMVSS302汽车内饰物燃烧测试

ISO 3795 标准和欧洲指示或者FMVSS 302 联邦汽车安全标准302(美国),对使用在汽车厢体里的材料有规定的耐燃性要求。
测试在一个金属试验柜中进行,保护测试样本不受气流影响。
这个柜子的内部尺寸为长381mm,宽203mm,高356mm。
它的前部有一个玻璃的观察窗,一个可以插入样本夹具能够关闭的门,还有一个可以容纳燃气灯的管子。
测试样本被插入两个匹配的金属U形结构固定支架里,样本尺寸为25mm宽,10mm高。
U型支架的尺寸是51mm宽,330mm长。
图 1 & 2:测试装置燃烧末端变软并弯曲的样本在由细且耐热的金属丝组成的支架的作用下被保持水平。
所用的本生灯带有内径为10mm的垂直管子,管子高38mm,灯上装有一个气体调节阀被以控制火焰。
样品被水平置于支架上,其前端下方正对着火焰。
燃烧速度由实验中计算而得,通常来讲,这个测试被广泛使用,并被汽车制造商们用来作为一个国际的标准。
ISO3795 标准和欧洲指示或者FMVSS302 联邦汽车安全标准302ISO3795 标准和欧洲指示或者FMVSS302 联邦汽车安全标准302,美国)对使用在汽车厢体里的材料有规定的耐燃性要求。
测试在一个金属试验柜中进行,保护测试样本不受气流影响。
这个柜子的内部尺寸为长381mm,宽203mm,高356mm。
它的前部有一个玻璃的观察窗,一个可以插入样本夹具能够关闭的门,还有一个可以容纳燃气灯的管子。
测试原理:在试样水平夹持在U形支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的高度火焰点燃试样的自由端15s后,确定试样上火焰是否熄灭,或何时熄灭,以及试样的距离和燃烧该距离所用的时间. 样品尺寸:厚度取零件的最小厚度不超于13mm,若零件厚度大于13mm,应用机械方法取13mm, 除FMVSS 302(356mm*102mm)其他都是356mm*100mm测试样本被插入两个匹配的金属U形结构固定支架里,样本尺寸为25mm宽,10mm高。
gs 97038燃烧标准

gs 97038燃烧标准
GS 97038是一种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标准,也称为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测试方法:该标准规定了使用垂直燃烧试验方法,将试样放置于试验装置中,点燃试样并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时间、燃烧高度、烟雾密度等指标。
2.测试条件:该标准规定了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测试结果:该标准根据试样的燃烧时间、燃烧高度、烟雾密度等指标,将测试结果分为若干个等级,如A1、A2、B、C、D等,其中A1和A2为最高等级,表示试样的燃烧性能最好,D为最低等级,表示试样的燃烧性能最差。
需要注意的是,GS 97038标准主要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不同的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符合要求。
GB8410-2006标准—适用车辆内饰

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鉴于各种汽车内饰零件实际情况(零件应用部位、布置方法、使用条件、引火源等)和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之间有许多差别,本标准不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
2 术语和定义2.1燃烧速度 burning rate按本标准规定测得的燃烧距离与燃烧此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
2.2层积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其表面之间由熔接、粘接、焊接等不同方法使全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
2.3单一材料 exclusive material由同种材料构成的均匀的整体材料。
若不同材料断续连接在一起(例如缝纫、高频焊接、铆接),这种材料应认为不是层积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属单一材料。
2.4暴露面 exposed side零件装配在车内面向乘员的那一面。
2.5内饰材料 interior materials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内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和其他任何室内有机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3 技术要求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燃烧速度不大于100 mm/min。
4 试验方法4.1 原理将试样水平地夹持在U形支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高度火焰点燃试样的自由端15s 后,确定试样上火焰是否熄灭,或何时熄灭,以及试样燃烧的距离和燃烧该距离所用时间。
4.2 试验装置及器具4.2.1 燃烧箱燃烧箱用钢板制成,结构示意图见图1,尺寸见图2。
汽车内饰物燃烧标准

汽车内饰件阻燃标准等级汽车内饰阻燃标准主要由国家或汽车制造商发布,其中大部分标准的测试方法都是比较接近,主要关注内饰材料的易燃性和燃烧速率,只要不超过一定的燃烧速率(一般为102mm/min)时,都是允许在汽车内使用的。
取样测试的部位为汽车内暴露面向下13mm内的单层或者复合层材料,若每层可以分离则需要单独测试。
内饰材料燃烧标准GB8410 -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8410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火钳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8410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内饰材料不燃烧、可以燃烧但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火焰在60s内自行熄灭且燃烧距离不大于50mm。
燃烧速度:测得的燃烧距离与燃烧此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
从保证乘员安全的角度来讲,不燃烧当然是最好,而燃烧速度能够靠材料本身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可以为乘员提供一定的生存时间和逃生的时间。
在实际的试验操作过程中,是以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引燃或在第一个标志柱之前自行熄灭的视为不燃烧。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FMVSS302主要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测试,UL94是广泛适用于塑料材料的阻燃测试。
针对产品用途范围不一样,且测试方法和要求也不一样。
不易燃。
医用防护服采用不易燃材料,并且离开火焰后燃烧不大于5s,该项目可以采用ZYYQ阻燃性能测试仪设备进行测试,ZYYQ阻燃性能测试仪智能化程度高,符合国家标准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可用于有阻燃要求的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阻燃性能的测定。
阻燃海绵由于含可燃的碳氢链段、密度小、比表面积大,未经阻燃处理的聚氨酯海绵是可燃物,遇火会燃烧并分解,产生大量的烟雾,给灭火带来困难。
特别是聚氨酯软泡开孔率较高,可燃成分多,燃烧时由于较高的空气流通性而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易燃且不易自熄。
聚氨酯海绵的许多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建筑材料、床垫、家具、保温材料、汽车座垫及内饰材料等,都需达到阻燃要求。
内饰材料评测报告模板

内饰材料评测报告模板内饰材料评测报告模板一、引言内饰材料是汽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用户对汽车的整体感受和体验。
本报告旨在评测不同的内饰材料在舒适性、质感、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测试方法采用以下测试方法对不同内饰材料进行评测:1. 舒适性测试:通过人体工程学评价座椅和其他部件的舒适性,包括座椅靠背角度、座椅软硬度、触感等。
2. 质感测试:从外观和触感两个方面评价材料的质感表现,包括质地、光泽度、细节处理等。
3. 安全性测试:检测材料的防火性能和耐磨性,以评估其在面对火灾和长期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1. 舒适性在舒适性测试中,我们发现材料A的座椅靠背角度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性;材料B的座椅软硬度较好,能够平稳地支撑身体;而材料C的触感更柔软舒适。
2. 质感在质感测试中,材料D的质地较好,有一定的光泽度,细节处理也更加精细;材料E的触感非常舒适,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而材料F的外观质感较一般,细节处理不够精细。
3. 安全性在安全性测试中,材料G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在火灾中有效地减少火势蔓延;材料H的耐磨性较好,能够经受长期的使用和摩擦;而材料I的安全性能较差,容易在火灾中燃烧并蔓延。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和分析,对不同的内饰材料给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舒适性方面,建议选择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座椅角度和柔软度较好的材料。
2. 在质感方面,建议选择质地好、有光泽度且细节处理精细的材料,以提升整体的质感。
3. 在安全性方面,建议选择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耐磨性的材料,以保证安全使用。
五、评测不足与展望本次评测仅对部分内饰材料进行了测试,评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后续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增加测试指标,提升评测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六、参考文献[1] XXX,XXX,XXX. 引用文献的格式。
期刊,年份,卷(期),页码。
以上是一个内饰材料评测报告模板,用于评测不同内饰材料在舒适性、质感、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方法评价指标所属院系: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车辆工程130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12月22号摘要汽车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 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对乘员的生命财产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 ,火灾是各类安全事故中常见的一种。
所以燃烧特性成为了汽车内饰材料的重要特性指标之一,本文对目前我国有1关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文中还结合我国汽车内饰材料的评价试验结果评价试验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指标的建议。
关键词: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AbstractIn one hand car makes human life convenient,in the other hand kinds of traffic accidents also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occupants. Fire is a kind of safety accidents which is common.So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I will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test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at present in this article and do some summary.I would also analyze some trouble which is exiting now in this article.Also Iwill mak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t.Key World: Car interior material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3)1.2课题研究现状 (1)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2第二章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2)2.1内饰材料 (2)2.1.1 定义 (2)2.1.2 分类 (2)2.2具体试验 (2)2.2.1试验方法 (2)2.2.2试验装置及器具 (2)2.2.3试样处理 (6)2.2.4试验步骤 (8)2.2.5结果处理 (9)2.3评价指标 (10)第三章结论与展望 (11)3.1 结论 (11)3.2 展望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汽车运输将由过去短途运输大幅度延伸其运行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铁路交通,从而成为人们出行的最重要的交通手段。
这意味着汽车将成为人们经常出入和较长时段居留的生存空间,美国被称作“车轮上的国家”充分反映了人们生活对汽车的依赖性。
汽车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 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对乘员的3生命财产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火灾是各类安全事故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如何有效地避免汽车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十分关心的话题, 也是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课题。
汽车内饰材料与乘员关系最为密切,为了避免或延缓燃烧的扩展,使乘员能够有一定的时间安全地离开可能即将发生火灾的汽车,发达国家针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如:美国联邦法规FMVSS302 ( 89 ) 、国家标准化组织ISO3795 —76 以及欧洲议会与理事会指令95/ 28/ EC作了严格的规定,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实施认证。
我国于1987 年制定了相应的标准GB8410 —87 , 1994 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 形成了GB8410 —1994 ,该标准与FMVSS302 (89) 、ISO3795 —76 技术等效。
该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也可以说是法规的技术内容,是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实施的40多项强制性标准之一。
1.2课题研究现状1987年,我国出台了最早的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测试标准GB8410-1987,并于199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2006年1月份,我国又重新修订该标准,于7月份开始正式施行。
该标准参考了美国联邦车辆安全标准FMVS S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进一步指导我国的汽车内饰材料的生产。
GB8410-2006是我国唯一的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测试强制性标准,构建起了一个有效的内饰材料测试体系,为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标准要求内饰材料的燃烧速度不大于100 mm/min。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通过查找相关内容,对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探讨,总结。
在深入学习中深刻了解我国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方法及其评价指标。
并且在此之上应该也要探讨我国在该方向上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2.1内饰材料2.1.1 定义汽车内饰材料指的是:驾驶室及乘客仓内零件所用的单一型或层积复合型有机材料,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45所有内饰性衬板(包括车门内护板、前围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等) 、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包括后窗台板) 、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撞车时用来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所用有机材料。
2.1.2分类层积复合材料是指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其表面之间由烧结、粘接、焊接等不同方法全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单一材料是指由同种材料构成均匀的整体材料。
对于不同材料断续连结在一起(例如由缝纫、高频焊、铆接) ,标准不认为是层积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属单一材料。
2.2具体试验2.2.1 试验方法将试样水平地夹持在U 形支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高度火焰点燃试样的自由端15 s 后,确定试样上火焰是否熄灭,或何时熄灭,以及试样燃烧的距离和燃烧该距离所用时间。
2.2.2试验装置及器具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燃烧箱内进行。
燃烧箱的组成及结构图1。
2.2.2.1 燃烧箱燃烧箱用钢板制成,结构示意图见图1,尺寸见图2。
燃烧箱的前部设有一个耐热玻璃观察窗,该窗可整块盖住前面,也可做成小型观察窗。
燃烧箱底部设10个直径为19 mm的通风孔,四壁靠近顶部四周有宽13 mm的通风槽。
整个燃烧箱由4只高10 mm的支脚支承着。
在燃烧箱顶部设有安插温度计的孔,此孔设在顶部靠后中央部位,中心距后面板内侧20 mm。
燃烧箱一端设有可封闭的开孔,此处可放人装有试样的支架,另一端则设一个小门,门上有通燃气管用的小孔,支撑燃气灯的支座及火焰高度标志板。
燃烧箱底部设有一只用于收集熔融滴落物的收集盘(见图3)。
此盘放置在两排通风孔之间而又不影响通风孔的通风。
672.2.2.2 试样支架试样支架由两块U 形耐腐蚀金属板制成的框架组成,尺寸见图4。
支架下板装有6只销子,上板相应设有销孔,以保证均匀夹持试样,同时销子也作为燃烧距离的起点(第一标线)和终点(第二标线)的标记。
另一种支架的下板不仅设有6只销子,而且支架下板布有距离为25 mm 的耐热金属支承线,线径0.25 mm(见图5),该种支架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安装后的试样底面应在燃烧箱底板之上178 mm 。
试样支架前端距燃烧箱的内表面距离应为22 mm ,试验支架两纵外侧离燃烧箱内表面距离为50mm(见图2和图4)。
2.2.2.3 燃气灯燃气灯是试验用火源,燃气灯喷嘴内径为9.5 mm,其阀门结构应易于控制火焰高度,并易于调整火焰高度。
当燃气灯置于燃烧箱内时,其喷嘴口部中心处于试样自由端中心以下19 mm 处(见图2)。
2.2.2.4 燃气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供给燃气灯试验用可燃性气体最好使用液化气,也可采用燃烧后热值约为35 MJ/m3~38 MJ/m3的其他可燃气体,例如天然气、城市煤气等。
当进行仲裁试验时,推荐使用液化气。
2.2.2.5 金属梳金属梳的长度至少为110 mm,每25 mm内有7~8个光滑圆齿。
2.2.2.6 秒表测量时间所用秒表准确度不低于0.5 s。
2.2.2.7 温度计温度计量程应为150℃以上,准确度为1℃。
2.2.2.8 钢板尺钢板尺量程400 mm 以上,准确度1 mm。
2.2.2.9 通风橱8燃烧箱应放在通风橱中,通风橱内部容积为燃烧箱体积的20倍~110倍,而且通风橱的长、宽、高的任一尺寸不得超过另外两尺寸中任一尺寸的2.5倍。
在燃烧箱最终确定位置的前后各100 mm处测量空气流过通风橱的垂直速度,该速度应在0.10 m/s~0.30 m/s之间。
2.2.3试样处理2.2.3.1 形状和尺寸标准试样形状和尺寸见图6。
试样的厚度为零件厚度,但不超过13 mm。
以不同种类材料进行燃烧性能比较时,试样必须具有相同尺寸(长、宽、厚)。
通常取样时必须使试样沿全长有相同的横截面。
当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足以制成规定尺寸的标准试样时,则应保证下列最小尺寸试样,但要记录:a) 如果零件宽度介于3 mm~60 mm,长度应至少为356 mm。
在这种情况下试样要尽量做成接近零件的宽度。
b) 如果零件宽度大于60 mm,长度应至少为138 mm。
此时,可能的燃烧距离相当于从第一标线到火焰熄灭时的距离或从第一条标线开始至试样末端的距离。
c) 如果零件宽度介于3 mm~60 mm,且长度小于356 mm或零件宽度大于60 mm,长度小于138mm,则不能按本标准试验;宽度小于3 mm的试样也不能按本标准进行试验。
2.2.3.2 取样应从被试零件上取下至少5块试样。
如果沿不同方向有不同燃烧速度的材料,则应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并且要将5块(或更多)试样在燃烧箱中分别试验。
910取样方法如下:a) 当材料按整幅宽度供应时,应截取包含全宽并且长度至少为500 mm 的样品,并将距边缘100 mm 的材料切掉,然后在其余部分上彼此等距、均匀取样。
b) 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符合取样要求,试样应从零件上截取。
c) 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又必须按本标准进行试验,可用同材料同工艺制作结构与零件一致的标准试样(356mm ×l00mm),厚度取零件的最小厚度且不得超过13mm 进行试验。
此试验结果不能用于鉴定、认证等情况,且必须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制样情况。
d) 若零件的厚度大于13 mm ,应用机械方法从非暴露面切削,使包括暴露面在内的试样厚度为13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