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检系胡红芹关于教法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检系和红关于师生关系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检系和红关于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质检系:和红在学校教育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就容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每位教师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教师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热爱”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的情感首先来源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而不仅仅当做职业来从事,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就像演员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一样。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
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
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偶像和载体。
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往往就在于教师授课时所持的态度。
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她二十年工作的体会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是一种真正崇高、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浓厚的爱,是一种教育的爱。
而教师的爱要与严相结合,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
教师爱学生,就要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的方法教书育人,用爱心去点燃孩子心中的圣火。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纽带是“心灵相通”心与心相碰撞,产生的是智慧火花。
“尊重、信任、理解”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中的桥梁。
教师只有充分尊重、信任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个性要求,才能创设一个和谐、友爱、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
语言是心灵交流的手段,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教育比较容易激励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检系张桂红关于教学模式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检系张桂红关于教学模式我院“两个底线”教学模式的探索——质检系张桂红[摘要]本文结合我院“两个底线”的探索与实践,从专业课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的思路、职业学院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改革的思路及可操作性的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两个底线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
由于近些年各高校扩招,加之生源缩减,导致高职院校生源急剧下降,且生源质量明显不如以前,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如何正确引导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就成为每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我院提出的两个底线,就是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学到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解决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1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高职生教育培养目标认识不清,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等存在着问题,其主要表现在:①教学观念保守,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②学情把握不到位,没能做到因材施教,盲目教学;③教材建设落后,版本陈旧,不能满足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基于上述问题,对高职院校专业课进行教学改革,已显得尤为迫切。
2 教学改革的思路2.1指导思想的转变指导思想的转变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前提。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由于“第一线”的定位和“应用型”的定向,决定了专业课课堂教学应紧密围绕典型职业活动有序的展开。
这就需要教师摆脱以往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束缚,树立职教教育思想。
在这一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1、从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变;2、讲授内容从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岗位所需技能转变;教学中典型的成功案例应从研究成果转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知识、成熟的经验和技能转变;3、教师从以往只管教学向教学与市场相结合转变,专业教师应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本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及科技发展,以生产一线所需的知识、技能为依据,合理取舍专业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在本行业内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量检测系罗双群张彩芳关于高职课程标准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量检测系罗双群张彩芳关于高职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研究——质量检测系罗双群张彩芳摘要质量检测系根据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我校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开发,建立了“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并围绕课程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确定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考核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基本操作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在教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跟不上企业需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课堂教学多采用以讲解陈述为主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等。
为此,我院提出“两个底线”,即理论教学的“底”与实践教学的“底”。
其中,理论底线的“底”,是建立在学生高中知识基础之上的,对培养对象在理论方面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实践底线的“底”,即在其已有的及正在学习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其技能要达到的最低标准。
实现两个底线的首要问题就是构建课程标准,这项工作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起点,是能否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它对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有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学双方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建立了“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并围绕课程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确定考核标准开放性、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过程民主化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基本操作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1、《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开发的必要性在当今食品行业,微生物检验已成为食品安全控制链中的一个重要监控点,为社会培养微生物检测技能型人才是我校质量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检系张桂红关于课堂教学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检系张桂红关于课堂教学让互动游戏走入课堂——质检系张桂红春天来了,天气渐暖,课堂上有些学生总是控制不住自已的睡意,特别是下午上课,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样就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课讲得好,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
当学生昏昏欲睡时,当学生思想开小差时,应该想办法运用一些教学艺术或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解除学生的疲劳,使学生能在欢快的气氛中集中注意力,接受和消化讲课的内容。
去年暑假,我在郑州参加培训时,有幸听到了河南省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史彩娥教授“课堂教学艺术”的精彩讲座。
史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案例,并附以学员互动的游戏,切合了学员心理,博得了广大学员的共鸣,我也受益匪浅。
一、唱反调这种游戏的规则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做错动作的学生要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游戏的具体过程: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确定做游戏的小组。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
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教师说:“大西瓜”,学生就比划成小圆等。
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室内进行,也可以在教室外进行。
如果是体育课,活动的空间比较大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这样的小游戏操作起来简单,每个学生都乐于接受,可在课前进行,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也可以在课后或课中间,作为一个小插曲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这样的游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拍手游戏这种游戏的规则就是:选择一些词语,如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让学生用手拍出词语的意思,速度由慢到快。
具体的做法如下: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的动作;3.学生以列为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n Curriculum Design of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Detection"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作者: 崔惠玲 李红利 马川兰 李五聚
作者机构: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2
出版物刊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81-8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课程设计 校企共建 真实检验任务 任务工单
摘要:"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在课程设计中,课程组成员与行业专家合作,基于食品检验岗位的任务分析,根据岗位工作的任务和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课程组成员深入多家单位实地了解职业岗位情况,与企业共同开发和设计课程,
根据企业食品检验岗位的真实检测项目,共同设计与制作了一系列任务工单,教学过程以任务工单的实施与完成为主线,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营养学课程项目学习实践

37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营养学课程项目学习实践Project Learning Practice of Nutrition Course for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张桂红,胡红芹(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营养烹饪系,河南 漯河 462000)Zhang Guihong, Hu Hongqin(Nutritional Cooking Department of Luohe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od, Luohe 462000, China )摘 要: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以一门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营养学课程项目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该专业的专业性人才的项目学习实践新型模式进行探索,旨在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营养学课程项目学习实践的效率,提升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更专业的营养学人才。
关键词: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项目;学习实践Abstract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is a specialty which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ining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analysed and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project practice teaching of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 forward a new model of project learning and Practice for the specialty talents. The purpose of the new exploration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utrition course project learning and practice,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rain more professional nutritiontalents for the society.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major; Course project; Learn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S20-4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高职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底线的探索

高职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底线的探索詹现璞【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创新版》【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content of dai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urses,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aseline, positioning dai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curriculum,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two baseline design ideas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baseline is comple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design, teaching goals.%阐述高职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探索教学底线的意义、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的定位、2个底线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教学底线的内容设计、教学目标的完成方法及教学底线的特点。
【总页数】4页(P83-85,88)【作者】詹现璞【作者单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漯河 46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2【相关文献】1.食品类专业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胡燕2.《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初步实践 [J], 尤丽新;杨柳;陈海燕3.高职"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张海芳;苏晓燕4.高职院校《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改革探索 [J], 崔惠玲;魏秋红;马川兰;贾娟5.高职《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探索 [J], 田延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食品检测专业教学路径探究

高职食品检测专业教学路径探究作者:林海晶张馨木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3期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相关行业与企业对食品检测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要求人才不仅要懂得食品检测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检测技能与综合素质。
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相关检测专业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以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与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毕业生,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育改革要求与时代发展需求,对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进行优化,积极探索出适合时代发展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策略。
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食品检测专业教学路径进行研究。
一、强化教学内容编制,突出专业职业特色高职院校食品检测专业非常考验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但高职生普遍存在化学知识基础偏弱的情况,从而导致教学课程进度与学生实际水平难以形成有效衔接。
而且目前部分院校在教材设置方面也存在问题,食品类与医学类等专业的教材内容相似,但各专业的课程内容与化学知识深度不同,对化学技术与技能的要求也不同,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强化对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完善,选取适合食品检测专业的课程,突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编写出适合本专业的校本教材。
例如,食品理化分析是食品检测专业的重要基础类课程,是对食品中物质的种类、性质等元素进行检验的课程,是从事相关领域职业的必要基础。
其中“糖类物质的测定”在教学时,一般从“还原糖的检测方式”开展,其中涉及的实验原理为化学单糖的还原性,实验方法主要为化学滴定分析法,实验过程包括对标准溶液的配置、实验数据的整合处理与计算等内容,这些都离不开化学基础知识。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教学过程编写出适合本专业需要的实验教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清晰自己的思路,对其中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有充分的把握,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检测流程打下良好的操作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检系胡红芹关于教法
《食品营养学》教学方法改革
和教学底线探究
——质检系胡红芹
《食品营养学》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健康关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
在本专业各科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有机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连接起来。
食品营养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食品营养学》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和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膳食平衡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进行《食品营养学》教学底线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营养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营养学知识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去,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营养的需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为培养从事有关食品营养、营养师、保健、营养产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食品营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针对我院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这一特点,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听不懂,学不会”
的问题。
首先转变观念,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着重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1.1 兴趣导入式教学
根据每一章节的不同内容,上课之始,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
比如:第五章膳食与疾病的导入中,以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常见病的危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自觉的跟着老师的思路探索新知识,学习新内容。
1.2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教师与学生互为教学活动主角,互相交流信息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想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做“有准备的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好方法。
常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前一次课终时给学生布置课题,让他们课下用书上所学相关知识,并查阅资料完成。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无形中教师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牢记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观的、形象的视频展示,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
多媒体信息量大,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课件、动画、相关网络资料及新
闻报道有机结合,把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多种形式,利于学生学习,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2 《食品营养学》教学底线的探究
2.1 根据学情,突出重点,转化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食品营养学教学用的是王莉主编的《食品营养》,200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内容上也比较适合我校学生情况。
近年来,在一些大中城市,公共营养师作为一项新兴的职业,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讲授时明确指出来,并在每2--3章讲完后针对这些重点难点,把它们转化成一些有兴趣的课题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
然后每组交流心得体会,最后老师评价打分,给出合理的建议。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2.2鼓励多渠道学习,及时学习,完善知识框架
书中的知识毕竟有限,可以鼓励学生会运用电脑、图书等工具,或适时聘请营养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学习最新营养知识,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构建营养知识框架,缩短学校与社会就业的距离。
对以后打算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校就考取营养师证书。
2.3 创建实践基地,进入社区为群众服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营养学课堂教学后,学校充分发掘有利资源,创建实践基地,或让学生进入社区开展调查问卷,或为群众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饮食问题,纠正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宣传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生把不会的问
题记录下来,回学校后查阅资料,这样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
3 结束语
改革《食品营养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现代食品营养学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于促进现代社会食品行业的发展,提升人们饮食结构的科学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