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合集下载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郑㊀洁㊀姚子涵作者单位:200062上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ʌ摘要ɔ目的㊀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㊀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用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干预前与干预后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㊁处方不合格率㊁平均药品费用㊁平均抗菌药费用㊁患者不良反应等基本指标.结果㊀经药学干预的观察组处方不合格率㊁抗菌药物使用率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经药学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药品费用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迟干预的接受率为85.00%,明显高于及时干预的31.25%的接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㊀临床中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能够有效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医师的接受率.ʌ关键词ɔ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ʌ中图分类号ɔR 969.4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395-01㊀㊀尽管我国确定了临床药师在医院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药师由于自身的能力欠缺㊁和主治医师存在观点分歧等原因,对于临床药学干预的效果并不好.鉴于此,我院对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用药的80例不合理用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来自骨科㊁肾内科㊁神经内科㊁妇科,其中男45例,女35例30岁以下患者12例,30田O 岁患者32例与0岁以上患者36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患者25例,初中文化程度患者30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5例.所有患者在实验前对实验均有足够了解,采取自愿原则,可以随时退出,符合伦理学原则,将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1.2㊀方法㊀药物干预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用药,若患者无明显感染症状,不使用抗菌药物,若患者有感染的可能,使用广谱或者常用的安全廉价抗菌药物,使用口服类青霉素㊁头抱菌素等药物.在各部门设立专职的临床药师,临床药师要负责查房㊁会诊和用药方案的制定㊁对主治医师开设的厨房进行审核㊁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像用药剂量的多少㊁用药途径的选择㊁联合用药的合理性㊁是否存在故意使用高价药物的行为等,如果发现有存在的临床不合理用药行为,要及时和主治医师进行协商和修改.对于医师的临床用药质量要和医师的业绩考核进行挂钩,如果存在不规范行为的要进行相应的处罚.1.3㊀观察指标㊀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㊁处方不合格率㊁平均药品费用㊁平均抗菌药费用㊁患者不良反应等基本指标.1.4㊀统计学处理㊀本研究使用S P S 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 ʃs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才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药学干预前后结果显示,经药学干预的观察组处方不合格率比对照组下降11.25%肮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1.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经药学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药品费用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㊀药学干预前后比较(%)组别处方不合格例数抗菌药物使用数不良反应例数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观察组3(3.75)8(10.00)2(2.50)(14.25ʃ2.10)(3295ʃ140)对照组12(15.00)17(21.25)9(11.25)(18.63ʃ3.25)(7869ʃ250)3㊀讨论目前,在临床中医嘱不合理㊁重复给药㊁无适应证给药㊁抗菌药滥用等情况十分严峻,各个医疗机构应对其加强重视.一般情况下,医师在对患者病症开出医嘱时,并未完全了解药物的疗效与禁忌证.因此,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临床药师应参与其中,熟悉患者的病情,可跟随医师参与查房㊁会诊等,有利于对医嘱的审核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近几年来,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我国各类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医院面临着更大的治疗压力.然而,在医院的实际治疗中,却存在大量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总结当前用药不合理的整体情况,主要包括:①药物用法不合理.比如有的药物是注射类,而药师却采取口服的方式,使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②用量不合理.比如有的药物一次只能服用1片,而药师却用2片;③联合用药不合理,患者可能患有几种疾病,为了保证疾病得到统一控制,临床上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联合用药不合理反映在药师对各种药物的用量与搭配上不当,导致顾此失彼.另外还包括重复用药和对患者使用与症状不相符的药物等.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主要是规范药师用药过程,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强药物管理,规范药物使用细则,将临床中治疗效果好的,成本低廉的药物列入到药师经济用药表中,一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能节省患者的开支;第二,根据药物的不同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经济性进行分类管理;第三,用药前药师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情况进行观察与检测;第四,要求药师经常联合医师进行查房㊁会诊等,基本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医嘱进行合理用药;第五,对临床药师进行相关的知识宣传教育,对药物使用生疏的药师进行再教育与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能取得相关资格;第六,对临床中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上报给药品管理部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合理的用药干预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㊁处方不合格率㊁平均药品费用㊁平均抗菌药费用㊁患者不良反应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可明显减少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用药情况,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临床药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医师药师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善临床用药制度.因此,在临床用药上,规范药物的使用,提高药师的用药合理度,不仅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而且还降低患者治愈费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㊀冯美亚.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3):161-162.[2]㊀苗淑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0):214-215.[3]㊀易锋.药师干预对临床用药的效果及意义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01):139.593。

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摘要】摘要: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药学干预可有效减少不当用药造成的危害。

本文首先介绍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然后阐述了临床药师的角色和职责,以及药学干预的定义和方法。

接着探讨了药学干预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最后总结了临床药师在减少不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以及药学干预对临床实践的促进作用。

未来,应该加强研究,完善药学干预的方法,以提高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临床不合理用药, 危害, 角色和职责, 定义和方法, 应用, 效果评价, 减少, 促进,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药物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差异性,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日益突出。

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耐药性发展、重复用药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医疗风险和经济负担。

临床药师作为药学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团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对药物的监测、评估和咨询,可以有效识别患者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

药学干预作为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指在识别患者用药问题后,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包括提供用药建议、监测用药效果、调整用药方案等,帮助优化用药方案,降低用药风险。

随着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药学干预对于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药学实践手段。

对临床药师在药学干预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疗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浪费等方面,以引起临床药师的重视和干预;明确临床药师在不合理用药中的重要角色和职责,包括监测患者用药情况、提供用药建议、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用药管理等;然后,探讨药学干预的定义和方法,包括制订干预计划、开展用药监测、提供用药指导等内容;接着,总结药学干预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应用实践,包括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价;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医院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本院开始对临床用药实行药师的药学干预前后1年的用药处方单各200份,调查各处方单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统计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费用、总药品费用、患者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师干预可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减轻患者负担。

但药师在工作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如延迟干预等,避免与医生发生冲突。

关键词:药师干预;临床用药;用药不合理目前,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管和干预使非常必要。

卫生部针对这一问题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确立了临床医师在干预不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为调查和遏制我院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现状,我院于2014年开始开展药师干预活动,统计和调查了干预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现将有关结论报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3~2014年未进行药学干预前的肾内科、肿瘤科、内科、妇科、儿科的200例处方单据作为对照组,2014~2015年进行药学干预后的200例处方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处方的药品费用、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使用率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2方法我院于2014年开始设立了专职的临床药师,向各科室、部分派驻,主要进行查房及会诊,并对医师的处方进行审核与监督。

主要从药品剂量、给药途径择、联合用药方案、抗菌药物使用及药品费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如,对抗菌药物的监督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师按月整理该部门或科室的审核结果,并将其上报至医务科,医务科将其纳入医师的医疗质量考核。

对于处方存在不规范现象的医师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对情节特别严重者进行警告并扣除绩效工资。

另外,药师对于医师的干预要采取合适的形式。

关于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探讨

关于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探讨

关于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

方法:纳入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这一研究时间段内入院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管理研究,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动态随机化分组法设置对照组、实验组,各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实验组加强药学干预。

比较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患者满意度、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的组间差异。

结果:(1)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实验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实验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干预的效果确切,可预防各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获得患者认可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药学干预;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护理满意度是药三分毒,临床需要尤其注意各种药物的使用禁忌和缺点,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1],为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特开展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纳入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这一研究时间段内入院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管理研究,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动态随机化分组法设置对照组、实验组,各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2.35±8.41)岁;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2.43±8.45)岁。

患者临床资料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后符合用药指征;(2)患者意识健全,确认接受治疗,签署《同意书》;(3)患者可主动配合护理。

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患者;(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3)合并恶性肿瘤患者;(4)护理配合度极差或合并精神疾病者。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包括简单的用药讲解、注意事项、生活干预、健康指导、定期复查等内容,实验组加强药学干预。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
摘要:便利选取?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医师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干涉后的实际作用,为进一步标准临床医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患者360例作为研讨目标,将其间2014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讨组,其间对照组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涉,研讨组施行了药学干涉,比照剖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状况。结果药学干涉后,查询组的抗菌药运用率、不良反响发生率及处方不合格率均显着低于干涉前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不同具有计算学含义(P<0.05);药学干涉后,查询组的均匀住院时间、抗菌药费用及药品费用也均显着低于干涉前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不同有计算学含义(P<0.05)。选用不同的药学干涉方法对30名临床医师进行干涉,承受当即干涉方法的医师占36.67%,承受分析交流后干涉方法的医师占73.3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显着,具有计算学含义(P<0.05)。讨论临床上展开临床药师对临床医师进行药学干涉作用显着,不合理用药现象显着削减,一起挑选适宜的药学干涉方法也有助于医师承受临床药师的干涉行为。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便利选取在该院收治的患者360例作为研讨目标,将其间2014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讨组。对照组的180例患者中有78例女人,102例男性,患者的年龄在26~76岁之间,均匀年龄为(48.39±7.38)岁,文化程度:92例高中以上,54例高中,34例高中以下;研讨组180例患者中有81例女人,99例男性,患者的年龄在28~75岁之间,均匀年龄为(47.38±6.19)岁,文化程度:93例高中以上,57例高中,30例高中以下。对研讨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临床一般材料方面进行计算剖析,组间存在可比价值(P>0.05)。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丁仁娟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丁仁娟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丁仁娟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通过药学干预纠正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的效果,确保促进医师在临床上用药的合理性。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至2012年间临床药师不合理临床用药记录以及进行药学干预的有关资料,对此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对临床药师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本院在临床上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减少明显,从干预前的27.9%降至药学干预后的3.5%。

结论通过对临床药师的用药情况开展药学干预,可以有效的规范医师临床用药行为,从而减少由于用药不合理而引发的事故,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不合理;用药当前,在一些医疗机构,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已经成为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的主要的杀手之一,WT0(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因为不合理用药[1]。

在我国,医院用药的不合理情况也是比较的严重,用药不合理占到用药者的11%~30%[2],造成用药不合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药师的用药不合理。

本文,通过对开封市妇幼保健院近一年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生的用药不合理直接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所以,医院要加强对用药的管理,不断的完善用药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临床的药师具备的药学知识作用,参与到临床中,指导用药,并及时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1年至2012年间临床药师不合理临床用药记录以及进行药学干预的有关资料800例,对此开展回顾性分析。

1.2方法进行药学的干预:临床药师在进行查房和会诊时进行用药干预,同时要深人一线参与到临床用药的指导工作中,及时对不合理的临床用药进行必要的药学干预,并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的点评管理规范》等规定为依据[3],记录临床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和药学干预情况,并做好其他的相关资料记录,利于分析和归纳汇总。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4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预,研究组实施了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使用药物与病情不符、重复用药、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物、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以及药物使用量不合理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8.89%、4.44%、6.67%、4.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28.89%、16.67%、20.00%、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药物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现象,能够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提升。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pharmacy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hysicians on the clinical irrational medic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36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dmitted in 2014 with 180 cases and research group admitted in 2015 with 180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without the pharmacy intervention,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implemented the pharmacy intervention,and the clinical irrational medic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drug used inconsistent of the disease condition,repeated medication,lack of disease special treatment drug,irrational drug use method and irrational drug dosag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1.11%,8.89%,4.44%,6.67%,4.44% vs 33.33%,28.89%,16.67%,20.00%,18.89%),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armacy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rrational medication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rationality.[Key words] Clinical medication;Pharmacy intervention;Medication rationality近几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逐渐加重,临床不合理用药成了除了疾病以外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危害的隐患[1]。

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于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

方法对本院自2015年5月~2016年9月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记录以及临床药师对其药学干预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院的300例用药干预建议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建议的采纳率,分析药学干预的必要性。

结果通过药师的药学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的用药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用药从干预之前的27%降低至药师用药干预后的3%。

结论临床统计调查研究表明,药师的用药干预情况可以有效的规范医师的临床用药行为,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为医疗卫生中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关键词: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在一些医疗机构,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已经成为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的主要的杀手之一,WTO(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因为不合理用药。

在我国,医院用药的不合理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用药不合理占到用药者的11%~30%,造成用药不合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药师的用药不合理。

因此,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完善临床用药的监管体系,让临床药剂师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参与到临床用药的指导过程中。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药师在2015年5月~2016年9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药学干预的资料以及记录。

1.2分析方法临床药师主要使用会诊以及查房方式,同时还参加到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从而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再按照有关规定,详细分析、归纳以及总结药学干预记录和资料。

2 结果2.1药学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理用药比率分析临床药师没有进行药学干预前,本院不合理用药比率为30%,临床药师使用查房、会诊以及参加整个临床药物治疗过程方式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已经降低到2%,由此可以知道临床不合理用药状况显著减少,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5310·药事管理·浅谈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胡麦兰(山西省太原市太航医院 办公室,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目的以药师规范临床药物治疗为研究内容,探讨药师药学干预对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价值及改进措施。

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不合理用药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药学干预前后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

结果涉及不合理用药的科室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感染性疾病科室、胃消化内科、神经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32.2%、23.1%、13.1%和7.5%。

延长疗程服药、超剂量服药、重复用药等是最主要的不合理用药原因。

结论通过药师层面进行药学干预有助于强化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师;药学干预;不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意义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5.2730 引言合理用药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据有关报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的患者数量高达20万,其中系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占到5%~17%,而不合理用药约占用药者的12%~32%。

分析原因,与源头的临床医师不合理用药有着直接的关系[1]。

从医院运行流程来看,在加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同时,从药师层面加强合理用药的审核把控,或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2]。

我院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320份不合理用药记录资料,并给予药师层面的药学干预,以ADR作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320份不合理用药记录,包括病历资料、医嘱单资料等,其中320份不合理用药记录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67例,占20.9%。

67例ADR患者男性41例,女性26例;年龄3~65岁,平均(47.4+3.2)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回顾性分析采取资料回顾性分析法,着重就320份不合理用药记录相关资料及药品不良反应(AD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合理用药科室分布、药物类型、原因表现等。

1.2.2 药师合理用药干预以2014年7月为时间界点,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未进行专门的用药合理性干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给予专门的用药合理性干预。

干预措施:①通过增加查房、重大疑难疾病会诊等形式加强合理用药巡查和建议;②对源头的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强化开药严肃性和合理性。

对病区患者开展用药指导,重点时遵医嘱用药情况;对门诊患者加强用药咨询;③建立督导查房机制,每周定期组织多科室主任医师进行巡查,重点对疑难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督查;④建立预警机制,对高发的ADR药品进行全员预警,切实降低该类药品的ADR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

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将采集的数据纳入微软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涉及计数资料统一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320份不合理用药记录及67例ADR涉及的科室分布采集的32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记录,引起ADR发生共67例,占20.9%。

涉及科室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感染性疾病科室、胃消化内科、神经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32.2%、23.1%、13.1%和7.5%,其次依次为心血管内科5.9%、泌尿外科4.7%、内分泌科4.1%。

不合理用药致ADR发生科室从高到低依次为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神经科和胃消化内科,提示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等是防控ADR发生的重点科室。

见表1。

表1 320份不合理用药记录及67例ADR涉及的科室分布[n(%)]手术类型不合理用药记录ADR(占不合理用药记录)感染性疾病科室103(32.2)21(20.4)胃消化内科74(23.1)14(18.9)神经科42(13.1)8(19.0)呼吸内科24(7.5)6(25.0)心血管内科19(5.9)5(26.3)泌尿外科15(4.7)5(33.3)内分泌科13(4.1)4(30.8)其他30(9.4)4(13.3)合计320(100.0)67(20.9)2.2 320份不合理用药记录类型 资料显示,延长疗程服药、超剂量服药、重复用药、配制浓度及溶媒和给药频次不合理是最突出的不合理用药表现。

见表2。

表2 320份不合理用药类型(%,%)不合理用药类型例数占比延长疗程服药20162.8超剂量用药17454.4重复用药11636.3配制浓度及溶媒问题7924.7给药频次不合理5416.9给药途径不合理3210.0给药实际不当278.4配伍与禁忌16 5.02.3 药效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及ADR转归情况 320份不合理用药记录,237份出现在药师干预前,占74.1%;83例出现在药师干预后,占25.9%。

67例发生ADR患者,43例发生在药师干预前,占64.2%;24例系药师干预后,占35.8%,提示经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及ADR显著改善。

3 讨论3.1 关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及原因表现 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反映来看,感染性疾病科室、胃消化内科、神经科和呼吸内科等成为“重灾区”,这也侧面反映了社会常见疾病及用药集中情况。

几乎绝大部分疾病均涉及到抗感染治疗,直接导致抗感染药物的大量使用,这或许是当前抗生素、激素滥用的原因之一[3]。

胃病患者数量近年来有持续上升的趋势,胃消化就诊患者及胃药使用量随之增多,进而容易初选不合理用药(下转第179页)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55期179高于男性。

多数患者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大脑皮质的兴奋等因素所造成的。

当患者受到物理刺激后由于交感兴奋的原因导致脑血管痉挛收缩导致头痛的发生[6]。

当前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也主要是从这个方向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来缓解患者的头痛。

西比灵是目前钙通道阻滞剂唯一可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其可对抗脑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素A2、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改善血液粘滞性,有效调节细胞内钙水平,从而缓解头痛症状,同时西比灵还具有镇静、消除紧张、改善睡眠的作用[7]。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养血清脑颗粒逐渐被应用到偏头痛的治疗中来,养血清颗粒主要用于血虚肝旺所导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失眠多梦等症状。

其成分主要是川穹、钩藤、决明子、夏枯草、当归等药物,具有改善脑部血流供应以及防止脑血栓形成的功效。

其中,当归具有活血通脉、润肠通便的效果,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而川穹则可以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

熟地则有养血滋阴、添精益髓的作用。

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

鸡血藤则具有活血行瘀而不伤新血。

钩藤则具有善清肝热且止眩晕。

夏枯草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延胡索具有活血气止痛。

细辛散寒解表、祛寒止痛。

此外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在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偏头痛患者的血清CRP水平。

在本次的研究中也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头痛程度显著减轻。

综上所述,对偏头痛患者采用西比灵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进行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所有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王恒飞.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24例[J].中国药业,2013,22(20):96-98.[2] 李金波,张宏旗.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合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67,94.[3] 李庆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4):31-32.[4] 魏依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8):448-449.[5] 王国君.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412-412.[6] 李星.养血清脑颗粒结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15):6-6.[7] 张淑梅.养血清脑颗粒+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16):140—141.(上接第310页)现象。

呼吸内科与老龄化、吸烟、空气等有直接的关系,相关的药物滥用现象也比较普遍[4]。

不过,不合理用药造成的ADR 发生率并不与不合理用药成正比。

本组资料显示,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等是ADR高发科室,其中泌尿外科更是高达33.3%,内分泌科占30.8%,原因或泌尿外科疾病如肾脏疾病、尿道疾病多长期慢性,对药物合理使用要求性高;而内分泌如糖尿病药物种类繁多,且患者多老年人群,存在不合理用药风险相对更高。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类型较多,既有医护人员的原因,也有患者个体的原因,这也是本文强调病区和门诊患者分别干预的原因。

从类型来看,超疗程用药、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是最突出的表现,这也是诱发ADR重要原因,与医护人员未说明清楚有关,也有患者不遵医嘱的原因。

给药频次不合理、配置浓度及溶媒问题,与医师有直接的关系,需要药师在配药过程中留心审核。

3.2 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中应发挥的作用 药师在把控用药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角色在于监测审核,即要通过对来自于科室的处方、医嘱进行前瞻性审核,起到不合理药方的筛查作用[5]。

另外,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和重点敏感性药物的动态监测,实施接入性的用药指导,从而使不合理用药风险规避在萌芽状态。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通过药师的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及ADR病例明显减少,说明药师干预在减少不合理用药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过,药师在干预方式、干预时机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有赖于药师在参与不合理用药干预环节中的角色厘清与职责发挥,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1] 徐霞. 临床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的实践案例分析[J]. 海峡药学.2012, 24(1): 198-199.[2] 杜婧,刘洋,阎纳新,等. 临床药师对住院病历不合理用药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34): 141-144.[3] 丁菲,谢峥. 临床药师对心内科不合理用药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14): 117-120, 124.[4] 唐晓红.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6): 137-138.[5] 张增珠,李刚,张静,等. 临床药师对1860例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和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3): 1237-1239.(上接第188页)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S1)及插管后5min(S5)的收缩压(SB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麻醉诱导后即刻(S2)的舒张压(DBP)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