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语言艺术中夸张修辞手法的应用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修辞格作为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
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以其豪放的气魄和瑰丽的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不仅使他的诗歌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丰富了他作品的艺术魅力。
首先,李白善于使用比喻来表达他对事物的独特理解。
比如他在《蜀道难》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里的“青泥”比喻了蜀道的艰险曲折,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曲折。
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比喻瀑布的雄伟壮观,用“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瀑布的威力和震撼人心的场面。
通过这些比喻的使用,李白使得他的诗歌更具诗意和艺术感。
其次,李白还善于使用拟人来赋予物体以生命和情感。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明月和地上的霜拟人化,让读者产生了这是一个夜晚的寂静场景。
他还在《登高》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将瀑布比作飞流,将瀑布落下的水比作玉带,他通过拟人手法,使得瀑布更加有生命力。
这些拟人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常用夸张手法来加强表现力。
比如他在《将进酒》中写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中间的“蓬莱文章建安骨”夸张地形容了自己的文才,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豪情万丈。
又如《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他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将一杯酒邀请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同共享,营造出一种惬意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月下独酌的场景之中。
总之,李白诗歌中丰富的修辞格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情感更加丰富。
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李白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豪放的气魄和崇高的情操。
这些修辞格成为了他诗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简述李白《将进酒》诗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简述李白《将进酒》诗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1)表现之一:以巨大的数字进行修饰,用来加强情感的气势和力度;“千金散尽还复来”“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欢谑”等诗句中都有巨大数字的修饰;
(2)表现之二:以反向对比来揭示诗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除此之外,在《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让人感受到一种豪放的情怀,通过五花马、千金裘来对比美酒的价值,美酒成了诗人释放情感的重要的媒介,因而此时的诗人将美酒的价值夸张化,实际上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怀的表达。
所以此句意蕴无穷,实道出千古饮者之肺腑。
对比式夸张,让夸张显得更加的形象与生动,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产生一种突兀的震撼感,让人们感受到所夸张之物的夸张之处,一种超乎其神的审美感受脱颖而出。
最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

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摘要修辞艺术与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夸张是一种艺术手段,它具有审美的内涵。
李白诗意象众多,天地古今无所不涉,人间仙界无奇不有,而其中尤以雄奇阔大恢宏的物象为主。
李白诗善用夸张,在李白现存的近千首诗歌中,出现的夸张修辞手法就有1000余处.夸张手法的巧妙应用,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显著的特点,他善于用大胆的夸张制造离奇的意象,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李白诗歌中用典、夸张两种修辞手段的方法类型、审美内涵和生成机制,探寻李白诗歌中名篇名句的艺术魅力,把握其艺术成就。
关键词:夸张浪漫主义盛唐气象类型特征深远影响引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对唐代文坛上的“双子星座”,分别以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将唐代乃至中国诗歌推向高潮,取得空前成就,使诗歌成为“一代之文学也。
”白居易《与元九书》云:“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出兴,十无一焉。
"确实,纵观他一生九百多首诗篇,或写少年时代的喜好任侠,如《侠客行》;或寄寓青年时的远大抱负,如《梁甫吟》;或抒写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如《行路难》;或状奇险的山川并契合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无不情志合一,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又艺术地呈现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体现了“雄壮浑厚”的盛唐诗风。
可以说,在唐朝诗人中,李白就是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天皇巨星,就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对古典主义的否定,是对“个性解放”的倡导;而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则古已有之,李白的诗歌就是在继承屈原《离骚》的基础上,以强烈的感情和驰骋的想象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的基本特色.首先在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注重表现主观的理想。
李白运用夸张的诗句

李白运用夸张的诗句一轮明月,照四方明;更无限的星辰,能把黑夜变得明亮。
李白以其独特的夸张诗句,成为古典文学中大家所熟知的诗人。
“李白特有的夸张风格”使他的诗歌与众不同。
他以一种特殊的夸张手法,对现实进行放大描绘,传达出信息,使其不乏新鲜感和美感,被读者所称赞。
李白用夸张的诗句能将读者投入一种极其深刻、激动和宏大的气氛,用以抒发他的心情。
他把人所能想象的一切精彩的景象,同时又把自然的精彩景象放大,让读者体验出一种奇妙的气氛。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诗中的把酒问青天,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暗示着一种深刻的追求,抬升了人的心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泪满衣裳”,这也是把实际的水放大为洪水般,让人不禁震撼;一句“天长路远”,传达出无比远近深远的意境。
李白运用夸张的诗句,不仅能表现出激烈情绪,也会使诗歌带上一种更深厚的存在感,散发出一种迷人而淡雅的气息。
例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句诗句通过“花径”、“蓬门”等意境,让人体会到一种现实中的美好气氛;“晴空一色无纤尘,皎皎白雪半青川”,“白雪半青川”,这也是把空中的白云放大成雪,给我们一个人与自然结合的美景;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则是把天宇之间的孤寂放大成沙漠,让人体会到茫茫大漠之下的一种绝望。
李白运用的夸张诗句,就像他的生活一样孤独和充实,他的诗句可以象征他的生活,也可以表达他的情感。
他用夸张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孤独,表达他的心与万物的关联。
李白用他的情感的真切抒发,蕴含了深沉的思想,也一直被推崇为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
夸张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没有其他诗歌家像李白这样能使其夸张之笔如此形象生动,像流淌的江河般不断涌动。
李白的夸张可以改变一种情感,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现实中的形象,把实际的现实又放大转化为一种激情的情感,这就使他的诗句至今仍然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
论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运用

第三章 李白诗歌修辞手法之三 —— 夸张

第三章李白诗歌修辞手法之三 —— 夸张随着修辞的发展许多人用了夸张修辞来表达效果的作用如,电视广告,文学作品等。
他们用夸张修辞要吸引观众,读者等其他人。
恰当的用夸张修辞会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新美感联想的刺激或加强某种感情,诗人用了夸张来表达感情。
夸张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常见。
第一节李白诗歌夸张的种类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对特定的客观存在进行扩大或缩小,从而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表达者某种强烈情感修辞方式。
20夸张又称为夸饰、饰辞、铺张等。
它对事物的某方面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使人感到强不真实,却胜似真实,简单的说夸张是一种“言过其实”。
21 虽然夸张是要言过其实,但并不是夸得越厉害2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4.21刘静敏•实用汉语修辞[M]•安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26.越好。
夸张是通过超乎现象的“实”,来表现思想或感情上的“真”,所以夸张不能脱离事实。
李白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而引人入胜、给人回味。
22 根据不同的标准,夸张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首先,按照表现方法划分,夸张可以划分为一般夸张和借助夸张。
其次,按照性质,夸张可以划分成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23 了解夸张的种类,能帮助我们欣赏诗人诗歌的含义。
一、按照表现方法的夸张(一)一般夸张,即不借助其他修辞方式,直接进行夸张的方式也对所要强调的事物描述的比实际更高、更强烈、更小、更弱。
一般夸张又叫直接夸张或单纯夸张。
24 例如: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思》,第二行,6页)(二)借助夸张,即借助其他修辞方式如比喻,比拟,借代等其他修辞方式,对所要强调的事物间接地作扩大和缩小的描述而构成的夸张。
借助夸张又叫间接夸张或融合夸张。
25 例如:22高民•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与名篇欣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3.23刘静敏•实用汉语修辞[M]•安微:安微教育出版社,2003:127-128.24刘静敏•实用汉语修辞[M]• 安微:安微教育出版社,2003:127.1.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

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导语: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
他的诗歌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增强了诗歌感染力。
李白诗歌中夸张的常用方式有: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奇特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结合,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连用。
李白诗歌中的夸张虽奇特惊人,却合乎情理,既是极度的夸张,又是高度的真实。
由于李白充分发挥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等艺术手法,他的诗歌成为浪漫主义的典范。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贡献首先是把积极的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李白诗歌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真正能做到“笼天地于袖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达到出神入化。
丰富的想象给艺术构思插上了翅膀。
他惊人的想象力和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分不开的。
李白诗歌夸张手法的常用方式有这样几种:一、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扩大夸张在李白诗歌中最为突出,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的首句“白发三千丈”,劈空而来,似大河奔流。
从手法上讲,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都是以“三”、“九”等表示众多的虚数进行夸张。
“白发”长至“三千丈”,比“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瀑布还要多十倍,此句虽悖于事理,却含有至情,是诗人借白发之长来表自己愁思之深,它如雷霆,如潮涌,一下子便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悬念。
这类夸张在李白诗歌里还有很多,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用“雪花大如席”的夸张突出燕地奇寒,风光奇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这两句描写轻舟在那万重山急流中飞驰的轻快迅速——轻舟在江上驶,猿猴在岸上啼,只觉得江水两岸的猿声仍在耳中不停地啼着,而船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
李白诗歌中运用的夸张手法

李白诗歌中运用的夸张手法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在诗歌创作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使其作品充满了生动、瑰丽的想象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以下是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具体表现:1.扩大夸张:在《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通过极度夸大白发之长度,形象地表达了内心深重的愁绪,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象且震撼人心。
《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将雪花比拟为巨大的席子,以此描绘出北方严寒中雪花壮阔而奇异的景象,烘托了诗境的辽远与悲壮。
2.缩小夸张:在《永王东巡歌》中的“楼船一举风波静,汉江翻为雁鹜池。
”这里将波涛汹涌的江面在行动果断的楼船一到后瞬间平静下来,仿佛变成了只有雁鹜栖息的小池塘,这种夸张手法突出了人物或事件的影响力。
又如《江夏寄汉阳辅录事》中,“谁道此水广,犹如一匹练。
”把宽广的水面比作窄细的一匹白练,以小喻大,强化了对江水形态特征的描绘。
3.数字夸张:李白常使用数字进行夸张描写,如《朝发白帝》里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用“千里”路程在“一日”内完成,突出速度之快,以及诗人豪情壮志下的时间感扭曲。
4.情感与意象的夸张:李白擅长将个人情感放大至极致,例如在《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借大鹏鸟翱翔九天的形象来象征自己的凌云壮志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既体现了空间上的广阔无垠,也展现了心理上的高度自信与进取心。
李白的夸张手法既有直观的物象描述,也有内在的情感抒发,其目的是更加鲜明地表达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以及创造更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艺术效果。
他的夸张艺术不仅赋予了诗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那股磅礴的气势和激昂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语言艺术中夸张修辞手法的应用
作者:向立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4期
摘要: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充满浪漫气息的诗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来表现、渲染诗歌,极具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就是来探析李白诗歌语言艺术中夸张修辞手法的应用。
关键词:李白;语言;艺术;夸张
李白是我国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豪迈,诗风畅达,文采斐然,是中国历史上酱油影响力的伟大诗人。
李白的诗歌语言豪迈奔放、意境奇妙,大胆的夸张与想象,自然飘逸,素有“诗仙”之称。
一、李白诗歌语言艺术中数字夸张的运用
李白作为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其诗歌素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称,浑然天成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豪放洒脱特质,其诗歌中语言的运用不注重技巧,但是却句句精品,诗歌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束缚,笔法变化多端,飘逸潇洒,简洁明朗的表现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诗歌中一个比较大的语言上的艺术特色就是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在李白的很多诗歌中都会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他的那首家喻户晓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夸张手法的运用,将瀑布夸张的比喻为“三千尺”,更夸张为“银河落九天”,简练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宏图伟愿,诗歌中的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歌显得浑然天成,有天马行空的不羁之势。
除此之外,《秋浦歌》中也表现出一种汪洋恣肆的夸张,作为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诗歌中主要宣扬的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积极的浪漫,一种毫无掩饰的洒脱,一种具有愤世嫉俗游侠思想的侠士,在诗歌的表现中他尤其的吸取了民间诗歌的夸张手法,再进行自己的创造性的利用,使得诗歌从题材到内涵都几近完美。
在《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就是一种夸张的表现,“白发”的长度达到了“三千”,作为一种夸张的形式,为下一句的忧愁的“长度”做铺垫,忧愁也像这“三千”长的白发一样,“三千”的长度是一种夸张,就如前面《望庐山瀑布》中的“三千尺”一样,在诗人心中,“三千”像是一种无限的长度,没有极限,这样的浪漫的夸张,让诗歌充满诗意,浑然天成,读者能够轻易的感受到诗歌中的氛围。
二、李白诗歌中对比夸张的运用
对比夸张也是李白诗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夸张手法的运用。
通过层层对比的铺垫,使得夸张变得更加形象。
这样的对比式的夸张,让李白的诗歌变得更加凝练,极富艺术感染力。
在
《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就采用了以后总对比的夸张手法,桃花潭的水与汪伦所赠的“情”进行对比,强化了汪伦对李白的友情之深,其中的“不及”就是两种因素的最强对比的转折,表明汪伦对李白的情深无限。
用桃花潭的水来与看不见情进行对比,将这样的友情进行了夸张,使得人们感受到一种情真意切的友情。
除此之外,在《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就能够看到一种豪放的情怀,通过五花马、千金裘来对比美酒的价值,美酒成了诗人释放情感的重要的媒介,因而此时的诗人将美酒的价值夸张化,实际上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怀的表达。
所以此句意蕴无穷,实道出千古饮者之肺腑。
在《蜀道难》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是一种奇绝的对比,久经传诵,达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李白在《蜀道难》中将这样的奇绝夸张到一定的程度,让人们感受到蜀道难的真正意义。
对比式夸张,让夸张显得更加的形象与生动,李白十分擅长运用这样的表现手法,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产生一种突兀的震撼感,让人们感受到所夸张之物的夸张之处,一种超乎其神的审美感受脱颖而出。
这样的对比式的夸张,让李白的诗歌显得更加的形象、浪漫,彰显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对比无形将这样的浪漫扩大化,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汪洋恣肆的诗情,在这样的事情中,读者也仿佛成为一个潇洒的游侠,在诗酒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但李白似乎犹觉不尽意,在篇中又具体铺陈蜀道之险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黄鹤作为一种能够高飞的鸟,猿猱乃走兽中跃之最便捷者,它们尚且为飞渡蜀道而哀愁不已,人过蜀道之难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对比式夸张的艺术手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被夸物之形状、特征和程度等形象可感,夸张所必具的超乎寻常的审美质感也凸现出来了。
结语
李白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极具艺术感染力,通过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表现出其诗歌的豪放情怀,这样的夸张手法,笔者选择了两种,一种是数字夸张手法的运用,一种是对比夸张手法的运用,诗人在这两种夸张手法中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自我的诗意情怀,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难以掩盖的浪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