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合集下载

解离平衡与酸碱滴定j

解离平衡与酸碱滴定j

Ka1
c(H )c(HCO3 ) c(H2CO3 )
4.3 107
一级解离常数
HCO3 H CO32
Ka2
c(H )c(CO32 ) c(HCO3 )
5.6 1011
二级解离常数
∵同离子效应
K
a1远大于K
a2
∴第二步解离可以忽略,平衡时c(H+) 可视为完全由
第一步解离产生
例: H2CO3: 0.040 mol·L-1,计算平衡时的c(H2CO3), c(H+),c(HCO3- )和c(CO32- )
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1. 一元弱酸 HB H B
起始浓度 c 转化浓度 x 平衡浓度 c-x
00 xx xx
标准解离常数:
K
a
{c
(
H
) / c }{c(B ) {c(HB) / c }
/
c
}
代入经验解离常数:K a
c(H )c(B ) c ( HB )
xx cx
a、当 c / Ka 380 或 c(H ) 0.05 c, 0.05
c(H+) c(盐)+c(H+)
加入NaAc : c(Ac-)增大 (NaAc → Na+ + Ac-)
平衡左移, c(H+)减小,α减小
盐效应:在弱电解质(HAc)中加入一种含有不同离子 的强电解质(NaCl)后,解离度略有提高
HAc H Ac
加入NaCl:H+与Ac- 结合机会减小 HAc的解离度α略有提高
精确计算:c(OH ) Kb Kb2 4Kbc
2
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同离子效应:由于在弱电解质(HAc)中加入一种含有 相同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强电解质(NaAc)后, 解离平衡发生移动,解离度下降

【分析化学】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分析化学】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C (CH2ClCOO-)
精品课件
(3)0.10mol•L-1 CH2ClCOOH ;
已知:Ka (CH2ClCOOH) =1.4×10 -3 c Ka =0.10 ×1.4×10 -3 ≥ 10 -8 所以能直接准确滴定
化学计量点时为 CH2ClCOOKb
解:c Kb ≥ 20 Kw C (CH2ClCOO-)
(1)0.10mol•L-1 NaF ;
已知:Ka (HF) =3.53×10 -4 Kb ×Ka = Kw Kb = = = 2.83×10-11 cKb = 0.10×2.83×10-11 ≤ 10 -8 所以不能直接准确滴定
精品课件
(2)0.10mol•L-1 HCN ;
已知:Ka (HCN) =4.93×10 -10
缓冲溶液: pH = pKa + lg
当: pH = pKa 溶液的缓冲能力最大 所以选择(1) 配置pH=3.0的缓冲溶液
精品课件
6-8 在100.0 mL 0.10mol•L-1HAc溶液中,加入 50.0mL 0.10mol•L-1 NaOH溶液,求此混合液的pH.
已知 Ka(CH3COOH)= 1.76×10-5
精品课件
6-5 计算下列溶液的pH (2) 0.10mol •L-1 CH2ClCOOH 已知 Ka(CH2ClCOOH)= 1.4×10-3 解:c Ka ≥ 20 Kw c /Ka ≥ 500 C() pH= -logc(H+) = - log 1.18×10-2 = 1.93
精品课件
(3) 0.10mol •L-1 NH3•H2O 已知 Kb(NH3•H2O)= 1.77×10-5 解:c Kb ≥ 20 Kw c /Kb ≥ 500 C( pOH= -logc(OH-) = - log 1.33×10-3 = 2.88 pH= 14 – pOH =14 - 2.88 = 11.12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1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1
H+
盐的水解: Ac-+H2O=HAc+OHH+
3.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 一元弱酸HA在水中的离解反应 HA+H2O A-+H3O+
[H3O+ ][A − ] Ka = [HA]
• 共轭碱A-在水中的离解反应 A-+H2O HA+OH-
[HA][OH− ] Kb = [A − ]
KW=[H3O+][OH-] =1.00×10-14 25℃
2. 三元酸(H3PO4) 的分布系数
讨 论
pH<pKa1,H3PO4为主 pKa1<pH<pKa2,H2PO4-为主 pH=pKa2,[H2PO4 -]=[HPO42-] [H pKa2<pH<pKa3,HPO42-为主 pH=pKa3,[HPO4 2-] = [PO43-] pH>pKa3 ,PO43-为主
COO24
作用原理
HIn pK
a
H + In
+

indicator
碱色
酸色
K
a
[H ][In = [HIn]
+

]
Ka [In − ] = [HIn] [H + ]
[In − ] 确定,而 [In − ] 又由 Ka 确定, 确定, 确定, 作用于人眼的颜色由 + [H ] [HIn] [HIn]
pOH = 2.37, pH = 11.63
(四)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缓冲溶液:是一种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 组成:具有足够浓度和一定比例的一对共轭酸碱对。
[共轭碱 [共轭碱] pH = pKa + lg [共轭酸] pH计算近似式:

课后习题解析-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课后习题解析-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6-1根据下列反应,标出共轭酸碱对。

(1) H 2O + H 2O == H 3O + + OH -(2) HAc + H 2O == H 3O + + Ac -(3) H 3PO 4 + OH - == H 2PO 4- + H 2O(4) CN - + H 2O == HCN + OH -共轭酸碱对为:(1)H 3O +—H 2OH 2O—OH - (2)HAc—Ac -H 3O +—H 2O (3)H 3PO 4—H 2PO 4-H 2O—OH - (4)HCN—CN -H 2O—OH -6-2 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共轭酸、共轭碱,并按照强弱顺序排列起来:HAc ,Ac -;NH 4+,NH 3;HF ,F -;H 3PO 4,H 2PO 4-;H 2S ,HS -。

共轭酸为:HAc 、NH 4+、HF 、H 3PO 4、H 2S共轭碱为:Ac - 、NH 3、 F -、H 2PO 4-、HS-共轭酸强弱顺序为:H 3PO 4、HF 、HAc 、H 2S 、NH 4+共轭碱强弱顺序为:NH 3、HS -、Ac -、F -、H 2PO 4-6-3已知下列各弱酸的pK a θ和弱碱的pK b θ值,求它们的共轭碱和共轭酸的pK b θ和pK a θ。

(1) pK b θ = 4.69(2) pK b θ = 4.75 (3) pK b θ = 10.25 (4) pK a θ = 4.666-4 计算0.10mol • L -1甲酸(HCOOH)溶液的pH 及其离解度。

解:c /K a θ>500134a L mol 102.41077.11.0)H (---+⋅⨯=⨯⨯==cK c pH =2.38 %2.4%10010.0102.4%100)H (3=⨯⨯=⨯=α-+c c6-5 计算下列溶液的pH 。

(1) 0.05 mol • L -1 HCl (2) 0.10 mol • L -1 CH 2ClCOOH (3) 0.10 mol • L -1 NH 3• H 2O(4) 0.10 mol • L -1 CH 3COOH (5) 0.10 mol • L -1CH 2ClCOOH (6) 0.50 mol • L -1Na 2CO 3(7) 0.10 mol • L -1 NH 4Ac (8) 0.20 mol • L -1 Na 2HPO 4(1)解:c (H +) = 0.050 mol.L -1pH =1.30 (2)解:K a θ = 1.4×10-3 c /K a θ=0.1/1.4×10-3<500123a L mol 1018.1104.11.0)H (---θ+⋅⨯=⨯⨯==cK c pH =1.93(3)解:K b θ = 1.77×10-5c /K b θ=0.1/1.77×10-5>500135b L mol 1033.11077.11.0)OH (---θ-⋅⨯=⨯⨯==cK c pOH =2.88 pH =11.12(4)解:K a θ = 1.76×10-5c /K a θ=0.1/1.76×10-5>500135a L mol 1033.11076.11.0)H (---θ+⋅⨯=⨯⨯==cK c pH =2.88(5)解: 41114a2w b11078.11061.5100.1---θθθ⨯=⨯⨯==K K Kc /K b1θ=0.20/1.78×10-4>500134b1L mol 1097.51078.12.0)OH (---θ-⋅⨯=⨯⨯==cK c pOH =2.22 pH =11.78(6)解:191172a 1a L mol 1091.41061.51030.4)H (----θθ+⋅⨯=⨯⨯⨯=⋅=K K cpH =8.31 (7)解:17510a 4a L mol 100.11076.11064.5)HAc ()NH ()H (----θ+θ+⋅⨯=⨯⨯⨯=⋅=K K c pH =7.00(8)解:1101383a 2a L mol 102.1102.21023.6)H (----θθ+⋅⨯=⨯⨯⨯=⋅=K K cpH=9.926-6 计算室温下饱和CO 2水溶液(即0.04 mol • L -1 HCl )中c (H +), c (HCO 3-), c (CO 32-)。

第六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i ppt课件

第六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i ppt课件

=7.1×10-15,
求:S2-的
KΘ b1

K
Θ b2

解:
KaΘ1 (H2S)
KΘ b2
(S2
)
KΘ w
K
Θ b2
(S2
)
KΘw
K
Θ a1
(H
2S)
1.0 1014 1.3107
7.7 108
同理可得:
K
Θ b1
(S2
)
KΘw
K
Θ a2
(H
2S)
1.0 1014 7.11015
1.4
12
+H+ +H+
零水准 Ac-
H2O
-H+
OH-
c(H+ )+c(HAc) c1 c(OH- )
22
二、酸碱水溶液中酸度的计算
➢ 强酸(碱)水溶液: 强酸:HA 分析浓度:c
质子条件式: c(H+) = c(OH-) + c
精确式:c(H+
)=
Kw c(H+
)
c
当c ≥ 10-6 mol·L-1或 c2(H+) >20 KΘw : 最简式:c(H+ ) c
c(HA) c
c(HA) c(HA) c(A- )
1
1
Ka c(H+ )
c(H+ ) c(H+ ) Ka
A
c(A- ) c
c(A- ) c(HA) c(A- )
Ka c(H+ ) Ka
13
HA的型体分布图
HA
c(H+ ) c(H+ ) Ka
A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分析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分析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分析(一)选择题1. 欲配制pH=10.0的缓冲溶液,可以 考虑选用的缓冲对是( )。

A.HAc —NaAcB.HCOOH — HCOONaC.H 3PO 4 —NaH 2PO 4D.NH 4Cl —NH 32.NH 3的共轭酸为 ( )A.HClB.NH 2-C.NH 4+D.NH 4OH3.0.21-∙L mol HAc 与0.21-∙L mol NaAc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pH=4.8,如将此溶液再与等体积水混合,稀释液的pH 值为( )A.2.4B.4.8C.7.0D.9.64.在实验室欲配制澄清的BiCl 3溶液,应在稀释前先加足够量的( )。

A.NaOHB.HClC.NaClD.Bi5.H 2S 的饱和水溶液中,各物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H S 22B.[][]+-≈H HS C.[][][]-++≈HS H S H 2 D.[][]-≈22S S H 6.向醋酸(HAc)溶液中加一些NaAc 会使( )。

A.HAc 的K a 减少B.HAc 的电离度减少C.HAc 的Ka 减小,[H +]减小 D 溶液的pH 减小7需要配制pH=3.6的缓冲溶液,应该选用的缓冲对是( )A.HCOOH —HCOONa (HCOOH a,K =1.8×104-) B. HAc —NaAc (HAc a,K =1.8×105-) C.NaHCO 3—Na 2CO 3 (32CO H a,K =5.6×1011-) D.以上三种缓冲对都可选用8.用HAc(a K =4.75)和NaAc 配制pH=3.75的缓冲溶液,其缓冲比[]HAc /[]NaAc 是( )。

A.1B.5C.100D.109已知.NH 3 的b pK =4.75,若将浓度均为0.11L mol -∙的NH 3水和NH 4Cl 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混合液的pH 值为( )A.9.25B.4.75C.8.75D.10.2510.已知一缓冲溶液的缓冲比[]HA /[]NaA =21,弱酸HA 的a K =1×106-,则缓冲溶液的pH 值为( )。

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温度:温度变化会引起KHIn的改变 影响变色范围的因素 溶剂:溶剂不同,pKHIn不同 指示剂用量:只对单色指示剂有影响
滴定顺序: 浅 →深
指示剂 甲基橙 甲基红 酚 酞 酸色~碱色 红~黄 红~黄 无~红 变色范围(pH) 3.1~4.4 4.4~6.2 8.0~10.0
常用酸碱指示剂
14
2、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突跃范围
等量点前后±0.1%范围内,pH发生了急剧变化的范 围。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的落在滴定的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pH突跃范围之内。
(1)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一般为0.1 mol∙L-1左右
强酸强碱互滴的特点
(2)滴定突跃与被滴定溶液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滴定突 跃范围越大。 (3)强碱滴定强酸与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曲线形状互为反
缓冲作用原理
由于同离子效应,该体系存在大量的HAc和Ac-。
(1)抗酸作用:加入少量的酸,H+与Ac-结合,使系统中Ac-略有减少,HAc略有增加, PH基本不变。
10
(2)抗碱作用:加入少量的碱,OH-与HAc结合,使系统中Ac-略有增加,HAc略有减少, PH基本不变。 (3)抗稀释作用:加水稀释,CH K HAc 缓冲溶液PH计算 (1)弱酸-弱酸盐体系
比较精确式
5
一元弱碱溶液COH-的计算公式 条 件 公 式 名 称
CKb≥20KW C/Kb≥500 CKb≥20KW C/Kb<500 CKb<20KW C/Kb≥500
COH CKb
COH Kb Kb 2 4CKb 2
最简式
近似式
COH CKb K w
比较精确式

C HCl V2 10 3 M Na2CO3 m试样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pptx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pptx
(1) 先选参考水平(大量存在,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参考 水平 在质子条件平衡式中不会出现。
(2) 将参考水平得质子后的形式写在等式的左边,失质子 后的
形式写在等式的右边. (3) 有关浓度项前乘上得失质子数,总的得失质子的物质
的量
第23页/共119页
例: 一元弱酸(HA)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确定参考水平(Zero Level): H2O,
酸 HAc
质子 + 碱 H+ + Ac-
共轭酸碱对
第3页/共119页
关于共轭酸碱对的例子(p46)

共轭碱 + 质子
HF
H
2P
O
4
H6Y2+
NH4+
F-
+
H+
H
P
O
24
+
H+
酸 碱
H5Y+
+
H+
半 反
NH3
+
H+

结论: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
第4页/共119页
例: HAc在水中的离解反应(p47)
半反应1:
HAc
Ac- + H+
半反应2: H+ + H2O
总反应: HAc + H2O
简写为:
HAc
H3O+ Ac- + H3O+ Ac- + H+
在这里,溶剂水起到碱的作用! 结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第5页/共119页
碱(NH3)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反应:
NH3 + H+ 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H2O、HCO3-、HSO3- 、H2PO4-等既 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酸碱 两性物质 酸 碱 质子
H2PO4- = HPO42- = H+ H+ + + HPO42- PO43-

质子

[Al(H2O)4(OH)2]+是酸?是碱? [Al(H2O)5OH]2+ = H+ + [Al(H2O)4(OH)2]+ [Al(H2O)6]3+ = H+ + [Al(H2O)5(OH)]2+
K a , NH
4
Kw 1.0 10 10 5.6 10 5 K b, NH 3 1.77 10

14
对于共轭酸碱对,酸强则共轭碱弱,酸弱则共轭碱强。
多元弱酸(碱)的分步解离:

H 2CO3 H 2O H 3 O HCO3

K a1( H 2CO3 )
2 b 2 ( CO3 )
HCO3 H 2O H 3 O CO3 K a 2 ( H 2CO3 ) K a1( H CO ) K Kw K b1(CO 2 ) K 2
2 3
2
3
b 2 ( CO3 )
K a 2 ( H 2CO3 )
K b1(CO 2 )
3
Kw
二元酸:
6.1.1 酸碱的定义
1923年,丹麦J. N.) Bronsted 和英国 T. M. Lowry提出。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
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 H+ HCl H+ + 酸 = 质子
-H
Cl –
+
酸碱 半反应
碱 Ac – HCO3CO32OH – H2O NH3
共轭酸碱对离电平衡常数之积等于水的离子积常数。
K a K b [ H ] [OH ] K w
∴ 1、可以从酸、碱的Ka 和Kb计算其共轭
碱、酸的Kb和Ka ;


2、酸愈强,即Ka愈大,其共轭碱愈弱,
Kb愈小。反之,酸越弱,其共轭碱越强。
例:计算NH4+的Ka 解:NH4+ ~ NH3为共轭酸碱 查表得:NH3的Kb为1.77³10-5,



Kw
K w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98K时,
K w [ H ] [OH ] 1.0 10
H2O(l) H+ (aq) + OH-(aq)


14
吸热反应
298K纯水中:c(H+) = c(OH-) = 1.0³10-7 mol· -1 L 温度愈高,Kw愈大。
20 T/ ℃ K w /1014 0.681 30 60 70 80 90 100
当H+的浓度较小时,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值 pH = -log[H+] 类似地 p OH=-log[OH-] p K w=- log K w
298K时
[H+][OH-] = KW = 10-14 pH = 7 则 pOH = 7 pH < 7 则 pOH > 7 pH > 7 则 pOH < 7
K a1K b 2 K a 2 K b1 K w
三元酸:
K a1 K b 3 K a 2 K b 2 K a 3 K b1 K w





四元酸:
K a1 K b 4 K a 2 K b3 K a 3 K b 2 K a 4 K b1 K w
6.2.1 浓度对质子转移平衡的影响
HB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H + + B0 0
C C-Cα
(Cα)2


Cα2 Ka = ——— = —— C - Cα 1 - α
当α < 5%,即 c/Ka > 500时, 1-α≈1 因此 Ka=Cα
2


稀释定律: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反 比,与其电离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ca / K a 500
[H ]
K a K a 4K a ca 2
2
[ H ] ca K a
最简式
近似式
同理可推导 一元弱碱溶液OH-离子的计算公式:
c(OH ) K b cb

3、多元弱酸(碱)溶液
K a1 K a2 K a3 K an 且K a1 / K a 2 101.6 若









6.2 酸碱平衡的移动
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电离过程是可 逆的,如 HAc H+ + Ac当 r 离解 = r 分子化
达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称为电离平衡。
平衡时,弱电解质的电离(解离)程度 称为电离度(离解度)。用α表示:
α = —————— ³ 100%
电离前的总分子数
已电离的分子数
Ka c
(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浓度越稀,其解离度越大)
6.2.2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1、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 子的强电解质,使得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 这一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例: HAc + NaAc , HAc的离解度降低。 NH3· 2O + NH4Cl , NH3· 2O的离解度降低。 H H HAc + HCl , HAc的离解度降低。


碱电离反应:
Ac-
+ H2O
= HAc

+
OH –
[ HAc ][OH ] Kb [ Ac ]
Kb称为弱碱的离解平衡常数。 Kb越大,碱性越强。
6.1.5 共轭酸碱对中Ka与Kb的关系
HAc + H2O = H3O+ + Ac –
c( H 3O ) / c c( Ac ) / c Ka c( HAc ) / c
+ NaCl + NO3+ Cl + Ac – + NH3· 2O H + OH – + F–
上述反应都可以看作为酸碱反应。
6.1.3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H2O + H2O H3O++OH由于H3O+与OH-均为强酸和强碱,所以平衡强 烈向左移动。
c( H ) c(OH ) Kw c c
HAc H2CO3 HCO3H 2O H3O+ NH4+
= = = = = =
H+ H+ H+ H+ H+ H+
+ + + + + +
酸 碱 两 性
互为共轭酸碱程共轭酸碱对
酸、碱并非孤立,酸是碱和质子的结合 体,这种关系称为酸碱的共轭关系。 右边的碱是左边酸的共轭碱;
左边的酸是右边碱的共轭酸。
酸、碱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彼此通过H+(质 子)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们称为共轭酸碱对。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
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给出H+能力强的叫强酸; 接受H+能力强的叫强碱。
酸溶解于水中:
HAc + H2O = H3O+ + Ac – HAc = H+ + Ac –
酸电离反应
[ H 3O ][ Ac ] Ka [ HAc ]
Ka称为弱酸的离解平衡常数。 Ka越大,酸性越强。
pH + pOH = pKW = 14
中性溶液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6.3.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1、强酸、强碱
2、一元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 1、离解平衡常数 HA H + + A-
溶液中H+来 源于水和强 酸两部分
[ H ] [ A ] Ka [ HA]
ca 0.1 + x≈0.1 500 0.1-x≈0.1 Ka
x = 1.76×10-5 (mol/L) pH = 4.75
a = 1.76×10-5 /0.1 = 0.0176%
L 未加NaAc时, c(H+)= 1.33×10-3 (mol· -1) pH = 2.88 a=1.33 ×10-3 /0.1 = 1.33% (1.76×10-5 ) /(1.33×10-3 )= 1 / 75
第6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6.1 酸碱质子理论
Arrhenius S电离理论 酸碱理论 J .N .Bronsted- T .M. Lowry质子理论 Lewis电子理论 Pearson软硬酸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 1887年提出酸碱电离理论: 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 是H+ 的化合物叫酸(acid);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 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base)。 局限: 无法解释NaCO3,Na3PO4 呈碱性; 无法解释NH4Cl现酸性的事实; 无法解释非水溶液中的酸碱行为。
2 K a K a 4ca K a
2
近似式
[H ]

K a [ HA] K w
精确式
Ca.Ka ≥20Kw
HB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C C-Cα
[ H ] K a [ HA] H+ + B0 0


K a ca (1 )
[ H ] a K a (ca [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