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作业1.请你用正方形磁力片把下面展开图拼成一个正方体,并探究正方体一共有多少种展开图。
【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五下23页做一做,25页第1、2题【参考答案】2.先判断给出的物体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再计算。
【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五下25页3题,26页第7题【参考答案】3.张老师想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给收纳箱(无盖),可以选用下面的哪些木板来制作?分别选几块?40cm 30cm 30cm 40cm 12cm①【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五下25页第3题【参考答案】1块①号、2块③号、2块④号; 3块①号、2块②号等等(答案不唯一)4.学校教学楼门口有两根高4m,底面是边长为6dm正方形的柱子,现给柱子贴上瓷砖,贴瓷砖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五下25页第5题【参考答案】6dm = 0.6m0.6×4×4=9.6(m²)9.6×2=19.2(m²)答:贴瓷砖的面积为19.2平方米.5.小红用棱长为12cm的正方体纸盒制作了一个储蓄罐,上面有一个长6cm,宽2cm的开口,除开口外小红都用彩纸装饰,求彩纸的面积?【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五下25页第6题【参考答案】12×12×6=864(cm²)6×2=12(cm²)864-12=852(cm²)答:彩纸的面积是852cm²。
6.有一个三阶魔方棱长为6cm,掉了一块,每一小块的棱长为2cm,求破损的魔方的表面积。
①如果掉了角上的一块,表面积是多少?②如果掉了棱上的一块,表面积是多少?③如果掉了面上的一块,表面积是多少?【题目来源】原创【参考答案】①6×6×6=216(cm²)②6×6×6=216(cm²) 2×2=4(cm²) 216+4×2=224(cm²)③6×6×6=216(cm²) 2×2=4(cm²) 216+4×4=232(cm²)7.有一个火柴盒长5cm,宽3cm,高1.5cm求①制作这个火柴盒外盒需要多少材料?②制作这个火柴盒内盒需要多少材料?【题目来源】原创【参考答案】①(5×3+5×1.5)×2=45(cm²)答:制作这个火柴盒外盒需要45cm²材料?②5×3+(5×1.5+3×1.5)×2=39(cm²)答:制作这个火柴盒内盒需要39cm²材料?8.学校新发了新华字典,长12cm,宽10cm,高3cm①小兰拿贴纸给新华字典包上书皮,求书皮的面积?②二(1)班准备了10本字典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怎样包装表面积最小,最小是多少?【题目来源】原创【参考答案】①12×10×2+12×3=276(cm²)答:书皮的面积是276cm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示范课教案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对于连加、连减法的问题而言,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要稍微复杂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也更加灵活和多样,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既要思考解题策略、弄清运算的顺序,同时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
这节课以“节余多少钱”这一情境为依托,相继呈现了两个问题,虽然都是加减混合运算,但第一个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对简单些,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都有道理;而第二个问题则相对复杂,比较抽象,也难理解,因1/ 10此突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所以在这两个问题的处理上,都比较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2/ 10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拿出练习本,列竖式计算出下面的算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课件出示:356-188-1022.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师: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看了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生:356-188-102=66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生1: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
生2:进城打工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也可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3/ 101.解决问题一课件出示:师:亮亮的爸爸妈妈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看亮亮在家跟奶奶聊什么。
师:原来他们俩在聊钱的问题,他们的钱够用吗?节余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漫灭”等词语。
2.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3.在赋予乐感的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激趣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时的心情。
2.介绍作者,解释“繁星”。
(课件出示)二、初读短诗,读出节奏环节一:朗读《繁星》(七一)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三一)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发现韵脚:感知“光”“香”“响”等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关注问号的语气,理解“思潮”。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三、学习《繁星》(一三一)1.情境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境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精选】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Unit3《Look at me!》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Unit3《Look at me!》优秀教案【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是义务教育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为Look at me!(看看我)。
本单元学生会学习到五官及身体部位类的词汇及相关表达,并学习如何有礼貌地询问别人的近况并进行回答。
主情景图呈现了一个表演舞台,孩子们在台下观看小丑们的表演。
小丑们或者台下的师生问好,呈现本单元要学习的句式:How are you?及其回答。
或者向台下的学生展示自己夸张的五官,来介绍自己的身体部位。
本单元共分A、B、C三部分。
A部分共三页,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为情景对话和练习部分。
Chen Jie在上学的路上向小鸟问好,并与Mike互相询问近况,引出本单元的重点句式How are you? I’m find, thank you. 接下来的Let’s play 环节中,学生会听到一首How are you的歌曲。
需要边唱边拍手做动作。
在唱与玩中练习本课时重点句式。
第二课时的Let’s learn部分学习五官类单词:ear, eye, nose, mouth, face。
并使用学生学习过的This is...句式来介绍自己的五官。
之后通过Let’s do里Open your... Close your... Touch your... 的指令,来使学生操练新授单词。
在第三课时Letters and sounds部分里,学生开始学习字母EFGHI五个字母的字形、书写及其在单词里的发音。
B部分共四页,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仍然呈现情景对话和练习。
Sarah到Mike 家里邀请Mike一起拼装木偶。
呈现How are you?的第二种回答方式:Very well, thanks. 以及祈使句:Let’s make a puppet. 接下来的Let’s play中,学生要做一个链式的问答练习,来练习How are you?及其回答。
五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教案《第三单元:热爱集体》

五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教案《第三单元:热爱集体》第三单元热爱集体第一课时相亲相爱一家人活动目的:1.合作完成为小队取名字编队歌、画队旗、喊口号,增强队员的集体观念,增强队员集体意识和中队的凝聚力。
2.通过集体劳动,增强队员的责任感,明白集体的成功需要每个人的付出。
活动准备:l.分头收集能够展现集体中相处之道的名言、歌曲等。
2.准备小组任务中的大白纸、彩笔、剪刀等。
3.准备劳动工具(抹布和垃圾袋)、即时贴小卡片(最好是树叶形状)。
4.在黑板上画一棵没有叶子的大树。
活动形式:队会活动步骤:1.“集体”说说看出示今天的活动课主题“相亲相爱一家人”,告诉队员在学校中我们的小队、中队就是一个集体,是一家人。
一家人应该如何相处,才能让这个家庭相亲相爱,幸福长久呢?围绕此问题队员交流课前准备的名言、歐曲。
辅导员在黑板上写出“团结”“合作”“互助”“倾听”等词语,提醒队员们在今天的活动课上完成每一个环节时都要努力做到。
2.DIY队队碰开展DIY队队碰活动,各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单:给自己的部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在白纸上设计一面队旗,队旗上的标识要和部队名字息相关。
设计一句简短有力的口号,创作或改编一首歌曲作为队歌。
全体队员一起排练队口号、队歌,准备在中队进行展示。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队下台展示。
举例:人人好,我们是向日葵小队。
我是队长XXX,这是我们的队旗,上面的向日葵被涂上了七种顏色,透露表现我们每个队员。
我们的口号是——向日葵,向太阳,我们健康来成长;向日葵,向太阳,我们部队最最棒!我们的队歌是——啦啦啦,向日葵;啦啦啦,向太阳;啦啦啦啦啦啦啦,我们最棒!活动后,辅导员和队员们共同点评各小队的展示,说说在这个集体展示项目中,哪些中央设计得较好。
队员交流参与活动的体会。
3.空间变变样开展集体项目——交流空间。
辅导员指出要通过集体的气力让课堂变得更干净,要求全体队员在五分钟之内完成书桌及所占地面的清洁事情,但是每个队员都要和同桌交流打扫区城,也就是“交流空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 A 部分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 Part A Read and write, 本节课是 Unit3 中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学生能理解 John 及其家人的生日和掌握主要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自己生日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和询问别人的生日。
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让其学会了如何关心家人和他人。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十二个月份的单词已熟练掌握并且会用 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他人生日及回答他人对自己的提问。
本课时的话题是谈论家人的生日,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容易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极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100%的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名后加s 表示某人的2 100%的学生会使用 When is your s birthday?询问他人家人的生日及正确回答他人对自己的提问;能力目标:100%的学生会制作自己家庭的生日表,会和他人谈论家人生1/ 5日的话题。
情感目标:记住家人的生日,学会关爱家人,关爱他人。
四、教学理念: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所学语言去交际。
五、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机、头饰等六、教学过程:Step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1. listen and say the chant 《When is your birthday 》 2. How many month are there in a year ? what are they ?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听力和复习已有知识,教师将十二个月份的单词卡片张贴于黑板右边,方便后面的交际) 3. T:I like October best. 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October T: When is your birthday? S1:My birthday is in (设计意图:教师询问几个学生的生日,复习已经学过的句子 When is your birthday?) 4. T:What is your name ? S1: XXX When is xxs birthday? xxs birthday is in ____. 5. Can you tell me when is your partneners birthday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与同桌互相问答 When is your birthday?再来回答 xxs birthday is in ___.来领会名词所有格 xxs birthday 的形---------------------------------------------------------------最新资料推荐------------------------------------------------------ 式) 6. Show them some picture of Amy \John \xiyangyang\ Let them look and say Amys birthday is in ---- xiyangyangs birthday is in ----- S1:XXXs birthday is in ____. S2:XXXs birthday is in ____.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询问几个学生所熟悉的名人的生日,复习名词所有格xxs birthday 为解决课文中名词所有格 xxs birthday 问题,扫清障碍) Step2、 Pre-reading 1. T:boys and girls, I have a big family ,I love them very much . come and meet my family . show them some pictures of family members (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uncle \aunt \cousin and tell them My Uncles name is Bill.Aunt s name is Mary .The same way teach them Cousin Alice (设计意图:教师处理此环节时课件呈现家庭成员的图片及单词,复习巩固家庭成员的称谓单词为后面的阅读文本打好基础) 2. I want to make 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 Lets look it . Teach them birthday chart. Who can help me to make the chart? T:My birthday is in June . My mothers birthday is in May. My uncles birthday is in June.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一张漂亮的不完整生日表,老师指着 birthday chart 教授 birthday chart,邀请一名学生上台通过老师的描述来粘贴生3/ 5日表格并询问 When is grandmas birthday ?让学生会看着表格回答问题,创设帮助老师制作家庭生日表的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课文内容) Step 3 While--reading 1. T: John is making a birthday chart for his family, too.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ink of what is John doing ?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初步感知课文) 2. Read it carefully and find the answer in the dialogue. Then circle it. Q: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Johns family? Who are they? 3. Read again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 then answer question about their birthday Q: When are their birthdays?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略读课文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划) 4. Fill in the blank. Put in the missing months. Guide to say: There are three birthdays in June. (设计意图:帮助 John 完成 chart) 5. Read after the tape. (设计意图:模仿录音朗读,纠正语音、语调,达到在朗读中更好的理解课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影子的秘密

我发现,影子的方向与长短会随着___光__照__射___角_的度改变而改变。 光斜射时影子 长,光直射时影子 。短
科学 部编版 三年级 下册
实验二: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光源所照射物体摆放的关系。
实验过程: ①先将小圆柱竖放在桌面上; ②再将小圆柱横放在桌面上; ③保持光源照射角度不变。 注意:模拟实验环境要暗淡,记住 要重复实验。 观察与思考: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影子产生的条件: 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缺一不可,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 间。
2 让影子变化。
科学 部编版 三年级 下册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想办法让 我们模拟实验中的影子也产生变化。
模拟太阳光
实验材料 还需要……
科学 部编版 三年级 下册
模拟太阳下的物体
手电筒
木圆柱
还需要桌面作为屏。
1.关于光源、遮挡物和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
A.遮挡物位于光源和屏之间
B.光源位于遮挡物和屏之间
C.屏位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
2.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 )。
A.月球 B.萤火虫 C.点亮的蜡烛
3.下列关于影子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 B.有光就一定有影子 C.有光源、遮挡物和屏才会有影子 4.物体的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关系是( A.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 B.物体的影子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 C.物体的影子的长短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无关
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科学 部编版 三年级 下册
运用自制日晷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的长短和 方向会发生变化。
上午的影子:长→短 中午的影子:最短 下午的影子:短→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_第03课时_圆柱的体积例5例6(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3课时圆柱的体积(1)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引“探究”教师谈话导入: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哪些物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V长=长×宽×高V正=棱长×棱长×棱长V=底面积×高字母表示:V=Sh思考: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知识链接—构“联系”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学习任务一: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设计意图: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中的动画直观演示的同时,广泛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操作中感知,在猜想中验证,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学、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转化”这一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思想方法。
】新知探究—习“方法”结合教材的内容,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1.提问: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怎么求?(说一说、想一想、猜一猜)让学生自由发言。
(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借助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进行知识迁移学习)出示推导示意图,建立直观,巩固旧知(2)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探索,小组交流。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1)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体等分转化为长方体。
(让学生观察)通过课件的演示、观察、思考:(1) 圆柱体通过切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 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3) 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4) 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3.交流展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
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
长×棱长×6。
纸盒拓展与巩固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
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
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
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过程
二、小刚的母亲是月日的生日,亲手做了一件礼物,还想为这个礼物做个精美的包装盒,如果你手中的纸盒就是那个礼物,那么做包装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展开研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3、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独立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科 目
数学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3.23
课 时
第3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这节课时感觉比较抽象,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因此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和建立空间观念。
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
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
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
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资源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作铺垫
用你手中的长方体,向同学们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பைடு நூலகம்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
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
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
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练习册第17-18页。2、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自行设计。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长方体=(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S正方体=6a2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