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1.掉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而且弹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如图所示是小球弹跳的频闪照片,小球在1、2位置的高度一样,则小球在位置1、2时的A.动能相同,机械能也相同B.动能相同,2位置的机械能较小C.机械能相同,2位置的动能较小D.2位置的动能较小,机械能也较小【答案】D【解析】【详解】(1)小球在1、2位置的高度相同,所以重力势能相同;由于与空气摩擦等,小球机械能逐渐减小,所以在1处的机械能大,2处的机械能小;(2)小球在1、2位置的高度相同,所以重力势能相同,但在2处的机械能小,所以2位置的动能小.故选D.【点睛】对于这类题目要抓住题目的隐含信息,小球弹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就是明显告诉小球的机械能越来越小,由于高度相同,所以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动能在同样的高度时,动能会越来越小.2.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0.5N,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4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B.拉力F的大小为4NC.拉力F的功率为0.45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 =2,A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s =2h =2×0.1m=0.2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0.2m 0.2m/s 1s s v t === ,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11=4N 0.5N 2.25N 2F G G n =+⨯+=动, 故B 错误;C .拉力做的总功:W 总 =Fs =2.25N×0.2m=0.45J ,拉力F 的功率: 0.45J 0.45W 1sW P t ===总 , 故C 正确; D .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Gh =4N×0.1m=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0.4J 100%100%0.45JW W η=⨯=⨯有总≈88.9%, 故D 错误。

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功和机械能问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功和机械能问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1.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

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 ,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若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 将货物拉出仓库。

人拉货物的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 .货物移动距离为20mB .工人的拉力为400NC .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3.610J ⨯D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360W【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绳子托着动滑轮,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那么货物的速度是0.3m/s ,经100s 货物移动距离为 0.3m/s 100s 30m s vt ==⨯=货物移动距离为30m ,A 错误;B .由题意可知,货物的重力600kg 10N/kg 6000N G mg ==⨯=其摩擦力0.10.16000N 600N f G ==⨯=由于货物匀速前行,绳对货物的拉力600N F f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可得到600N 100%75%2s F sη⋅=⨯=⋅拉 解得400N F =拉,工人的拉力为400N ,B 正确;C .货物移动距离为30m ,绳对货物的拉力为600N ,则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600N 30m 1.810J W Fs ==⨯=⨯有工人做的有用功为41.810J ⨯,C 错误;D .由于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工人的拉力为400N ,工人拉力的功率为'400N 0.6m 240W P F v ==⨯=拉工人拉力的功率为240W ,D 错误。

故选B 。

2.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明的质量为 50 kg,每次跳起高度约为 6 cm(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 100 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上起跳过程中小明的动能持续增大B.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C.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 3J D.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 50W 【答案】D【解析】【详解】A. 向上起跳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小明的动能减小,故A错误;B. 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高度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C. 小明的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W=Gh=500N×0.06m=30J,故C错误;D. 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P=Wt总=30J10060s=50W,故D正确。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功和机械能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功和机械能

专题训练三功和机械能【学习目标】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2.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3.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4.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5.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

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

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4.注意事项:(1)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从山脚顺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2)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要点诠释:1.判断物体做功的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2)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

因此,讲做功必须指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

(3)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

比如:物体在竖直向上运动h的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再如: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向前运动s,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fs。

精典物理中考总复习11---功和机械能

精典物理中考总复习11---功和机械能

2.判断高度的变化:
上升
h变大
近地点(远地点)
下降(下滑) h最小(最大)
3.判断质量的变化: 投放救灾物资的飞机、正在洒水的洒水车
4.判断机械能变化:
光滑
无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变
光滑
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减少
v变大 h减小 m减小
巩固练习
(1)如图是一同学正在体育课中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投出的实 心球在上升过程中( C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B.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加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重力式能转化为动能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对于它所具有的机械能的判断中,正
确的是( B )
A.机械能一定不变
B.动能一定不变
C.势能一定不变
D.动能可能增加
(3)在索契冬奥会上,我国选手贾宗洋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 铜牌。他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a→b→c→d→e)如图所示,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说法错误的是( D ) A.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动能增加 B.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 C.在c点的机械能等于d点的机械能 D.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的重力势能
(3)甲乙两种机械所做的功W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从 图像可以判断( C ) A.甲比乙做功多 B.甲比乙做功少 C.甲比乙做功快 D.甲比乙做功慢
(4)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 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ab>tcd,运动距离 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B ) A.ab段做功较多 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 C.ab段功率较大 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4)P=W/t具有普遍性,而P=Fv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 -功和机械能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 -功和机械能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功和机械能考点1:功1.定义: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是W=Fs ,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1 J=1N·m.注意:力不做功有以下三种情况:(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即F≠0,s =0.(2)“不劳无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即s ≠0,F =0.(3)“垂直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是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例1】(2021·浙江丽水市·中考真题)科技改变生活,某餐馆用智能送菜机器人(如图)替代人工送菜。

(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用时___________秒;(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___________焦。

【答案】30 1500【详解】[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所用时间30m 30s 1m/ss t v === [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50N 30m 1500J W Fs ==⨯=【例2】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做挺举连续动作的几个状态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详解】做功的两个因素,1.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小明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有一个向上的力,但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对杠铃做功,D错误,故D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考点总结一、考点1 功1. 功(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如下表1所示,具体包括: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表1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2. 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其中W表示功,单位是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2)使用功的计算公式开展数学计算时的注意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3)功的计算公式变形式:①计算距离s时,WsF =;②计算力F时,WFs =。

(4)功的估算①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到课桌上,人对课本做的功W≈2J;②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做的功W≈1J;③一名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3 000 J。

二、考点2 功率1.功率的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

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功率的公式功率的计算公式为WPt=,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而工程技术上常用kW 作为功率的单位。

4. 功率的单位换算:1 kW=1000W。

5. 功率的变形公式(1)求物体所做的功W时,W Pt=;(2)求做功所用的时间t时,WtP =。

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功率P Fv=,该公式的解释如下:(1)公式中速度v的单位必须是m/s,力F的单位是N,功率P的单位是W;(2)由公式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牵引力(如汽车上坡时换挡减速)。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功和机械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下面是对功和机械能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同学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功功是物体受力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功。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θ。

1.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当一个力F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位移s,同时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或者成夹角θ时,力所做的功W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W = F × s × cosθ2.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J)。

1焦耳等于1牛顿(N)的力作用在1米(m)的位移上。

3.功的特点:(1)正功和负功:当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值;当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反时,功为负值。

正功使物体增加能量,负功使物体减少能量。

(2)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改变率,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二、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在中学物理中,机械能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动能和势能。

1.动能(KE):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动能=1/2×m×v²。

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势能(PE):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簧势能。

(1)重力势能(GPE):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移到低处时所具有的能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重力势能=m×g×h。

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2)弹簧势能(SE):弹簧势能是指弹簧由于被拉伸或压缩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弹簧势能=1/2×k×x²。

其中,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功【高频考点精讲】1、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两个因素必须都有,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

3、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箱子,但是没有推动;一个人提着书包站着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2)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例如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的冰块,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但是并没有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力对冰块做功。

(3)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不是在重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因而重力没有对车做功。

4、功的计算:(1)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W=F s;(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F)的单位是牛(N),距离(s)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米(N•m),用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J。

【热点题型精练】1.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做了功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C.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解: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有力,且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女孩对箱子做了功,故A正确;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虽然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司机对汽车没有做功,故B错误;C、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有向上的力,但向上并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吊车对货物没有做功,故C错误;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能继续滚动是由于惯性,此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不再做功,故D错误;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f=2×105 N (2)W=Fs=2×105 N×2 000 m=4×108 J 由 v=st得:t=vs=2400000mm/s=5 s 则 P=Wt =4×51s08 J=8×107 W (3)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为了减小阻力.
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 180
cm 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 160 cm 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 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
W1 和 W2,功率分别为 P1 和 P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W1=W2,P1=P2
B.W1> 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第2课时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 (1)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一般指_克__服__物__体__重__力___做的功. (2)计算公式:W有用=Gh=_m__g_h_. 2.额外功 (1)定义:一般指对动滑轮、绳子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计算公式:W额外=W总-W有用.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物体受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如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②物体没受力的作用,是由于惯性移动了一段距离.如足 球飞出后,人对足球无作用力,对足球不做功. ③物体受力作用,也移动了,但移动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如提水时水平前进,人对水桶不做功. 2.功的计算 (1)定义:__力___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距__离___的乘积叫做 功,用 W 表示.
(2)定义式:W=Fs,s 表示在力 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单位:焦耳,符号为“J”,1 J=1 N·m.
使用 W=Fs 计算功时,一定要考虑清楚哪一段距离 s 才是 在这个力 F 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__省__力__必然_费__距__离_,_省__距__离_ 必然__费__力__,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__不__省__功__.
二、功率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用 P 表示.
2.定义式:P=Wt . 3.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 W. 其他单位:千瓦,符号为 kW. 单位换算:1 kW=103 W,1 W=1 J/s. 4.功率大小的比较 (1)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功率大; (2)做功相同时,用时多的功率小; (3)做功多少和用时都不同时,用 P=Wt 计算比较.
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要求 认识
理解
操作 探究
力 力的方向
F·s J
省功
Gh W总-W有
有用

1
高 低

单位时间
P=W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v
W 运动
质量 速度 举高 质量 高度 弹性形变
不变
第1课时 功、功率
一、功 1.做功 (1)概念:物体在___力___作用的方向上移动了_距__离__,就说 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两个必要因素:有____力__作__用____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 _力__的__方__向__上__移__动__了__距__离_.
①提升同一重物,动滑轮越多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 ②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大.(在绳子能 承受的限度内)
四、斜面的机械效率
1.计算式:η=WW有总=GFhs . 2.影响因素:斜面的_倾__斜__程__度__、斜面的_粗__糙__程__度___. 3.提升同一重物时,斜面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机械效率 越大.
图15-1-2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是多少? (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多少? (3)该车的外观设计成流线型,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思维点拨:计算时,要看清楚是求功还是功率,两者不能 混淆,利用公式 W=Fs 计算牵引力做的功,利用公式 P=Wt 计 算牵引力的功率.
我的答案:(1)超音速汽车匀速直线行驶,受到的是平衡力,则
如图 15-1-1 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 F1、 F2、F3 使同一物体分别沿着水平面、斜面和竖直方向移动相同 的距离 s,拉力 F1、F2、F3 所做的功分别是 W1、W2、W3.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D )
图 15-1-1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W3
①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做功多,功率 不一定大;功率大,机械效率不一定高.
②物体在恒力 F 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P=Wt =Ft·s= Fv.
考点1 功 【例1】在下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 的是( )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思维点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关键是看物体在力的方向 上有没有移动距离. 我的答案:B
考点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1】用如图 15-2-1所示的滑轮组在 20 s 内将重600 N 的物体从地面竖直提高4 m,所用拉力是250 N.在 这个过程中,求:
解析:由功的定义 W=Fs 知选项 D 对.
考点2 功率 【例2】2011 年4月12日,英国伦敦展出了 新研发的“侦探猎犬”超音速汽车,如图 15-1-2 所示.该车 功率极大,最大车速能达到1 609 km/h,创造了短期内无法超 越的世界纪录.在一次测试中,“侦探猎犬”以 400 m/s 的速 度匀速直线行驶了 2 000 m,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为 2×105 N. 问:在测试过程中,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主题
知识点
功的原理
能量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功和机 功率的物理意义、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械能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及其转化
测量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 测量生活中的功率
3.总功 (1)定义:有用功和额外功_之__和__,一般等于拉力做的功. (2)计算公式:W总=Fs=Fnh. 二、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公式:η= W有×100%.
W总
3.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 1.
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计算式:η=WW有总=FG拉hs=fs+GhGh. 2.影响因素:动滑轮的重、物体的重、滑轮和绳子间的摩 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