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感受王立超

合集下载

2011高考阅卷体会

2011高考阅卷体会

不是离子错、电荷数不 对错、但是浓度表达可 不相同。
(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 (用离子方 程式表示)。
S2- +O2+H2O S+OH注意:配平不要求、沉淀符 号不要求
30.(14分)实验室以含有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和,流程如下:
3 a2
2
2 a2 3
3
4
3
写钙、镁(离子)或Ca、Mg (离子)均不扣分;只写一种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元素或离子时不给分。 水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2011年高考阅卷体会
诸城市实验中学
2011.9.7
乔桂玲
一、阅卷过程
1.阅卷过程:理综阅卷地点在山大,实行半封闭化管理,一旦进入阅卷区, 就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严肃认真的氛围。11号上午报到,同时领取我们的阅卷 任务,报到完毕各题组立即组织阅卷教师学习研究评分细则,各位阅卷人员 对评分细则都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作出详细的记录。下午进行试批,针对阅 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评分细则的补充,但是试批的试卷第二天都 全部归零,即重新批阅。阅卷时实行双评,当双评出现误差,最后还要仲裁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bd 。
1.先步骤后现象,步骤和现象要 一一对应。 2.多数学生用方案一,但是必须 有关键字相同浓度的两溶液。 (4)常温下, H 2 SO3 的电离常数, K a1 1.2 102 K 6.3 10 ,H 2CO3 的电离常数 K a1 4.5 107 K a 2 4.7 1011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 H 2 SO3 酸性强于 H 2CO3 : 将和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若前者的小于后者, 则酸性强于。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酸性强于(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仪器器自选。 SO N CO KMnO NaHSO CO NaHCO 供选的试剂: 、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 性 溶液、品红溶液%,否则将会收到质检员的信息提示。

高考阅卷,我更愿意为有“魂”的文章打高分

高考阅卷,我更愿意为有“魂”的文章打高分
2. 有“魂”的文章必有“种”。所谓有“种”,字面理解就是有胆量、有骨气。我 将其解释为“唱好人间正气歌”。让考生在作文时唱“正气歌”并不难,最近几年高考 考查的“时政作文”已经让他们获得了较强的相关能力。但是,“好”字又该如何落实? 须知,“好”的文章一定要富含撼动人心的情愫。如果将“时政作文”写成“红色口号 集”,那撼动人心便不知从何谈起,更遑论得高分了。切记:高考作文不要写“空心” 文,要写“走心”文、有“种”文,无情的写作只配得到无情的分数!
最后,愿大家都能写出有“魂”的文章来!我相信每一位阅卷老师都会赏爱有“魂” 的文章,并为之欣然打出高分!
诚然,高考作文是要看“颜值”的,老师们提到的这些都是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阅卷老师透过作文能大致看出考生的写作态度是否认真,考生的写作习惯是否良好,以 及考生语言建构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高低。但我认为,这些都是“面”上的东西,高分作 文还得有“魂”——我更愿意为有“魂”的文章打高分。那么,有“魂”的文章有哪些 特点呢?
作者简介
张丽钧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 唐山开滦一中校长,高 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 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 贴专家,河北省“首届 名师”,全国“五一劳 动奖章”获得者,中国 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 佳教师作家,出版《中 国学生缺什么》《做老 师 真 好》 等 个 人 文 集 30 部,《心灵的选择》 等 22 篇文章入选全国 高考、各地中考语文试 卷, 曾 被 聘 为 河 北 省 高考作文阅卷质检组组 长。
阅卷 者说
一篇作文能否在高考考场上获得高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类人——阅卷老师。因此,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好恶, 以及他们提出的高考作文备考建议,对同学们写出高分作文极具参考价值。所以,我们特在扉页开设“阅卷者 说”栏目,每期邀请一位高考作文阅卷专家与同学们分享阅卷心得,并对大家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考作文 备考提出宝贵的意见。

高考老师改卷心得知乎模板

高考老师改卷心得知乎模板

题的范围也不行。所以在答题前就估计好,字太小太大都不行,太小
师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我们如何更好地备考的阅历所在。 老师看不清,太大不够地方写。
高考老师改卷心得知乎 4
5.不根据要求来答题。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已经不是“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分界
6.运算过程不完好。
线”了,但广大萃萃学子经过高考,的确开始走不同的人生道路。而每
要送到组长那里进行 3 评。还有一个更严格的规定就是每几百份或者
散去,只有少数人坚持到 6 点,最终开完了会。
1 千份将把你自己改正的卷子重新打回来(随机)让你改,看前后两次
今日早上为了不迟到,我 7 点就起床,可是到如今(10:17),还处
是否给分一样。上面还对每人无效分的比例做了严格规定。
在试评阶段。大家费劲的踊跃的商量,2 个并列组长只是深入群众辩论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高考老师改卷心得知乎模板
是“正确”,如何才算“合理”?一个漫画题,理解原来就多种多样, 而且此题出的本身就不够严密,将 2 棵小树并列置于一幅图中,以致
高考老师改卷心得知乎 1
误导了许多考生将两者比较,引出内因和外因的寓意——而此寓意严
很荣幸的,本人被选择成为 2021 年高考语文阅卷人员。原来以为
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从专家组、评卷教师对学生的试卷评定分析后感到,平常教学应重 视下面几个方面: 重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性教学。概念不清、理解不透是本次答 卷中失分最多的一个缘由。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特殊是教学新 学问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学问的形成、进展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是新教 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求师生共同实践、体验。
题任选其一,给的都是课外的名句。

2016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2016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第二问的另外一种解法,值得我们学习, 是用大学的方法,用时较少。
记第一轮的得分为X1,第二轮的得分为X2,根据题意X=X1 X2, X1与X2相互独立且具有相同的分布列,随机变量X1可能取值为 0,1,3. 6分
1 1 1 P(X1 0) P(AB) 4 3 12 3 1 1 2 5 P(X1 1) P(AB) P(AB) 4 3 4 3 12 3 2 1 P(X1 3) P(AB) 7分 4 3 2
P(X 0) P(X1 X 2 0) P(X1 0) P(X 2 0)
1 1 1 12 12 144
P(X 1) P(X1 X 2 1) P(X1 0) P(X 2 1) P(X1 1) P(X 2 0) 5 1 10 5 12 12 144 72 P(X 2) P(X1 X 2 2) P(X1 1) P(X 2 1) 2 5 5 25 12 12 144 P(X 3) P(X1 X 2 3) P(X1 0) P(X 2 3) P(X1 3) P(X 2 0) 1 1 1 12 2 12 P(X 4) P(X1 X 2 4) P(X1 1) P(X 2 3) P(X1 3) P(X 2 3) 2 5 1 5 12 2 12 P(X 6) P(X1 X 2 6) P(X1 3) P(X 2 3) 2 1 1 1 2 2 4
3 2 3 2 1 2 3 2 3 1 3 2 = +2 ( ) 4 3 4 3 4 3 4 3 4 3 4 3 2 (5分) 没有此结 3 论不扣分 2 所以“星对”至少猜对3个成语的概率为 .---------(5分) 3

一位青年教师的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一位青年教师的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一位青年教师的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一位青年教师的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作为一线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亲自去现场感受一下高考阅卷氛围,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现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阅卷流程:1、培训:6月10号报到,11号开始培训。

首先是介绍今年语文阅卷的基本情况,任务重压力大,全省考生47.4万,阅卷老师三百多人,要求21号前完成;其次是讲要求、讲纪律,要求公正、客观,确保阅卷质量;最后由有关专家对作文题目和评分标准进行分析解读,对15篇专家批改的样卷一一进行点评。

这15篇样卷,从70分的一类卷,到20分的五类六类卷,各种档次的都有,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各种类型,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公正公平。

2、试评:11号下午,培训结束后开始第一轮试评,试评的十篇作文是由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不同等级的样本作文,大家先参照评分细则根据自己的判断打分,提交后就可以看到专家给出的分数,再由阅卷老师调整自己的评分误差,阅卷组长也会对每一篇作文进行详细点评,这个环节主要是对不同类作文评分的总体感受与把握。

12号上午是第二轮的十篇,这次的试评是考核性质的,不过关的话是有可能会被取消阅卷资格的,所以大家都格外的谨慎,细心揣摩评分细则,力求熟悉掌握每一种作文类型,尽量和专家打分保持一致。

3、正评:12号下午开始正式阅卷。

作文分为九个组,采取组长负责制,每位老师的阅卷速度、阅卷数量、三评卷、自评卷、平均分等数据在小组长的电脑上一目了然,阅卷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数量,任何一方面出状况组长都会及时提醒,必要时还会拉过去面训,整个阅卷过程真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二、阅卷体会那么什么是高考作文的优秀之作呢?或者说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容易得好分数呢?尽管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从考场应试和阅卷实际操作的角度看,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审题。

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审题和立意。

中考阅卷体会

中考阅卷体会

中考阅卷体会
盖丽华
今年有幸参加了我市的中考阅卷工作,将近三天的阅卷工作真的很辛苦,但也确实收获了很多。

阅卷任务我分到的是写作。

我们都知道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通过这次阅卷让我认识到作文写得再好不如字写得漂亮。

我们看到评阅说明当中写得非常详细,但落实到批卷时用到的只有第二条“评阅全部试卷时,请以二等、三等之间的38分为标准,根据作文实际上下浮动。

”这一浮动问题就来了,浮动的标准是什么啊?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自个县区的老师要想不出现大量的异常试卷就要制定这个标准,这个标准细化到了只写题目给多少分,一百字以内多少分,二百到三百字多少分等等。

其实到最后就是只要作文没有严重跑偏决定作文分数的首先是字数和字迹。

这给我们的警示就是以后写作练习时,一定要严格的要求字迹和字数这。

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也存在很大问题。

《教育里的爱》这个题目并不难,爱是中心语,教育里的是限制词。

但写出来的文章好多都是夏日里老师给我们买雪糕吃,大雨中老师送我回家等等,太多的同学忽略了教育中的。

所以这提醒我在以后作文教学中还要领着学生们去分析题目,只要理解透了文体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这就是我此次阅卷的一些体会。

2018年高考历史阅卷心得

2018年高考历史阅卷心得

2018年高考历史阅卷心得吕维克6月11日—6月19日,我再次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工作。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高考阅卷了。

虽然这次阅卷的强度非常大,但与第一次的陌生相比,这次在心态上反而更加从容了一些。

这次阅卷,我一开始负责41题的第3小问,本题分值较低,只有四分,但也正因分值低,因此评阅要求双评、零误差。

23.7万考生,双评的话就是至少47万+的评卷任务,再加上肯定会出现的三评,阅卷任务总量或将达到50万。

而本题的阅卷小组总共只有10人,而且全部是在职老师,基本都在40岁左右。

不言而喻,此次任务压力非常非常大。

一般来讲,阅卷教师只能死扣标准答案从学生答案中找出最显眼的所谓“关键词”“关键句”,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品读其完整性和逻辑性,也来不及认真地去品读,否则速度就上不去,跟其他老师的吻合率就不高。

因此,答案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往往是其次的,“关键词”“关键句”才是最主要的得分点。

如果一个学生的答案非常完整,也很有逻辑性,层次分明,但是若答不到标准答案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也不会得分;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层次也不是很清晰,然而答案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都在,相反能够得高分,可见,“关键词”最关键。

当然答题清晰是有利于阅卷老师容易看到关键词和句的。

层次分明,要点清晰,关键词抓得准,表述相对完整,那肯定是最优秀、得分最高的试卷。

根据我评阅的这道小题的情况来看,得满分4分的学生很少很少,2分学生比例也非常低,而0分的学生试卷则达到惊人的19万+。

41(3)的具体问题,第一在于审题不清。

题目要求回答村民自治的意义,首先就应该明确要从积极面出发,有部分同学回答了正反两方面;第二在于学生回答时不能够找准角度,不能明白出题人的考察目标。

虽然第三问问题很简单,但其实结合1、2小问的话不难看出,出题者主要想从政治方面考察其意义,有部分同学从政经文三个角度回答;第三在于知识掌握存在问题,基层民主是课本中存在的原话,也是学习文革结束后中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很多学生回答不出;第四在于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不足,照抄材料的现象比较普遍。

2019年高考阅卷个人感想

2019年高考阅卷个人感想

龙源期刊网 2019年高考阅卷个人感想作者:王洪兰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1期今年6月11日至20日,我有幸赴华师参加了高考阅卷工作。

十天的阅卷,与高考“亲密接触”,虽高强度,高压力,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但颇有收获,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先谈谈阅卷中的感受:第一是严肃、严谨。

两名保安大哥整天端坐于阅卷入口处,每天阅卷时间为上午8∶00到12∶00,下午2∶30到6∶00,上午10∶00和下午4∶00各休息10分钟,不许迟到,不许早退。

背包和手机一律不得入座。

整个教室听到的是鼠标点击的声音。

第二是公平公正。

无论是基础还是作文都是双评制。

基础部分两人的评分差距不得超过1分,否则进入三评。

每名阅卷老师都有阅卷量和吻合率的排名。

本次改卷,我是作文部分,半天分小组讨论学习14份样卷,这14份样卷极具代表性,有60分的,58分的,55分的,48分的,46分的,42分的,36分的,33分的,22分的,等等。

先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给定分数及依据,然后组长给出专家组评定的分数及依据。

再半天试评,最后才进入正评。

在正评阶段,每天业务组不定时给一份考核样卷,每满100份左右又会重评一份自评卷。

在战战兢兢中,很幸运我的吻合率小组排名前十。

改卷的过程深感一直在高强度高压力中进行,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同时更深刻感受到高考真的极其公平公正。

其次,谈谈本次作文的评分标准:每一篇作文分别按四个内容评分分别给出四个分数:内容、表达、发展和其他。

我们可以先解读一下作文题目。

今年高考是道材料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前一部分给出作文材料,即对“劳动”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后一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文体上“写一篇演讲稿”,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内容上“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除此之外,对于作文有几点特别值得说明:第一是关于抄袭作文。

抄装作文的判定与处理十分慎重。

只是怀疑而没有实据的不能判为抄装:整体构思、主要情节,或者主要论点、论证模式、重要论据、70%以上的文字雷同,则视为抄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卷感受
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东赵中学的王立超,6月29号,带着对网上阅卷的好奇,带着蓟县教研室的嘱托,带着一个九年级教师的使命,我踏上了艰苦而充实的中考阅卷之旅。

今天受吴老师之托,与大家分享一下对于阅卷工作的感受,以及阅卷带来的教学启示。

从答案的确定,正式阅卷,到阅卷情况的统计,阅卷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深深地体会“严谨”二字的真正含义。

29号下午,我们熟悉阅卷系统的使用,熟悉答案,对于答案我们并不是一味被动使用,同时承担着发现新答案,分析新答案而后交由专家组定夺。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绝不误判一个答案,接下来的每天早晨都由题长重申不同分档的答案,尽量避免因为教师概念模糊而误判,每个答案每种可能性都会有所涉及如何给分。

即使这样,阅卷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会有手误,会有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每一份试卷都要经过两位阅卷教师之手,如果某一张试卷上的某一道题两个教师给的分数不一样的话,那这份试卷就会成为仲裁卷,由仲裁教师实行3判,综合填空和任务型阅读都是0误差的。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能够不认真的阅卷,错了也没关系,反正还有仲裁,每位阅卷教师都不会有这样的侥幸心理,因为,每位教师的阅卷份数,采分率在每个题长那里都有清楚的数据显示,每天表扬前几名阅卷速度快,采分率高的老师,采分率低了,会有题长专门辅导,所以阅卷工作懈怠不得,即使题长不说,自己也不愿成为最差的,本来中午有一个小时用餐和休息时间,不过很多教师用完餐,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唯恐自己落后,我和尹老师就是这样度过这几天的阅卷生活的。

这次我承担的是任务型阅读题的阅卷工作,因为我们题组快手颇多,往年总拖后腿的任务型阅读今年竟然第一个完成任务,所以后来又很幸运的帮忙阅了一部分综合填空题,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道题的评分细则。

任务型阅读解题思路
任务型阅读题是“阅读理解”的另一种形式,考查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水平,即捕捉信息、组织信息和综合概括信息的水平。

针对这个题型特点,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如下解题方法:
(1)快速定位圈点。

根据表格中所提供的细节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返回原文,快速捕捉,对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在文中实行定位,并通过对比新旧语境,圈出不同点,例如我们的80图题。

(2)巧妙使用转换。

巧用同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等转换方式,以便提升答题准确率。

回顾今年的任务型阅读,最有难度的就是79题,也是失分率最高的一道题,他要求学生注意词语搭配。

学生稍不小心出一点错误就会被扣分。

(3)注意答题细节。

如:单词的首字母是否应大写,单词拼写无误,单词的词形、词性,句子的语法准确,时态语态正确,固定搭配等等。

在翻译句子时尤其要慎重,结合语境,反复斟酌,努力做到万无一失。

例如我们的78题。

总之,任务型阅读不同于传统的阅读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对照原文,作答时适当修改,此题考生容易直接抄写原句,而忘记应将人称适当调整。

任务型阅读不但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考查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所谓读写结合。

综合填空
综合填空题,评分原则就是词意正确,表达形式无误得满分,词根对,形式存在,但不符合本题要求得0.5分,本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将单词拼写出来,并且单词形式合理,符合语法规范,符合短文需要。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如下答题技巧:
1. 通读短文,了解大意,纵观整体,全面了解。

首先要通读短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细节不理解可以跳过,目的是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弄清其中心思想和大意。

2. 复读短文,先易后难,前后照应,巧猜词义。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一篇文章的开头(一般不设空)和结尾,它们能提供主要的信息,帮助了解全文所描述的事件或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些短文填空题,有时出现约3%~5% 的生词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学生根据构词知识或上、下文的意思加以猜测,来确定它的词义。

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3. 反复推敲,判定词性,注意“尾巴”,慎重答题。

纵观考生的答题情况,很多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首字母和短文内容填写单词,但是,问题往往出现在单词的形式变化上。

比如第90题,正确答案是help,如果学生不注意分析,很有可能写成helped/helpful/helping,那就很遗憾只能得0.5分。

该题型强调语言的应用,注重英语语言的句意、结构和语境。

只要平时多注意加强训练分析句子结构,更多渗透构词法,培养学生猜测词意的能力,多选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练习,这道题的得分率还是会有很大提高的。

这就是我在几天阅卷工作的体会,反思后所得的教学启示,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