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淮安中学高一物理学案:《自由落体》(新人教版必修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4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产生条件、特点。

3.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学习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学习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器材:1.演示器材:牛顿管(套)、光盘、与光盘等大的纸片2.学生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重锤、铁架台、直尺教学过程:一、知识预备: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t =at S= 21 at2 2.判定直线运动是否为匀变速2aT s =∆二、探究过程一: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吗?实验1. 将光盘与纸片,由同一高度静止自由下落 (同种姿态释放) 现象:重的物体物体下落的快实验2.取相同的两张纸片,将其中的一张团成纸团,让它们由同一高度静止自由下落现象:纸团下落的快实验2.将纸片团成纸团,让它和光盘由同一高度静止自由下落现象:光盘与纸片几乎同时落地推测:1.分析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2.猜想物体真空中下落的结果。

演示实验:牛顿管实验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由同一高度释放的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板书) 自由落体运动(板书)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板书)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只受重力作用。

(2)由静止开始下落。

(板书)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物体重力远大于所受空气阻力,此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物体下落的运动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三、探究过程二:1.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性质的一种运动?(1)轨迹是直线?(2)是匀加速?2.检验猜想:如何检验自己的猜想?3.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1)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2)数据如何处理?(3)如何求加速度的值?△S i+n -S i =na i T 2 221....T n i a a a a i ⨯⨯++=- (4)学生阅读课本P43页《实验》内容分组做实验(5)学生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江苏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WORD教案02

江苏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WORD教案02

江苏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WORD教案02设计思路:自由落体运动在教材中是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来安排的,假如教材处理得当,对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依照实验探求规律的能力等差不多上极为有利的,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 重视实验:整节课由6个演示实验、1个小实验组成,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又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表达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表达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 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运用多媒体展现直观的自由落体实例,再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本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述,都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设问点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究的学习心态。

5.层次分明:这节课的程序是:(1)通过对生活体会的分析及实验观看,说明实际的落体运动受多种因素的阻碍;(2)正确地提出问题,研究在真空条件下的落体运动,以及在实际中如何近似地满足自由落体的条件;(3)揭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研究在真空条件下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探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新课教学从同学中收集得到的a的结果,取七八个值进行平均值运算,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大小大约为9.8m/s2。

【板书】1、自由落体加速度:(1)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那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2)赤道小,两极大。

高山小,平地大。

通常情形下g 取9.8m/s2。

(3)重力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与重力方向相同。

(归纳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不多规律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V0取零,同时用h来代替高度s,g来代替加速度a就行了。

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人教版必修1)A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人教版必修1)AWord版含解析

2.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A备课资源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教材P45图2.5-4是自由落体(小球)的频闪照相的照片,闪光频率为25 Hz 。

照片表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关于这幅照片,应要求学生理解以下几点:1.这不是许多小球,而是表明一个自由下落的小球在经过相等的时间间隔(1s 25T =)时的位置。

2.读数时应使用闪光照片中的标尺而不是在照片上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

3.从相等的时间间隔来看,小球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表明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小球是做加速运动。

4.照片上小球最初几个位置较密集时,可选择某一个间距较大的位置的作为位置1开始读数。

小球的位置都取小球球心,读出相邻两位置间的距离s 1、s 2、s 3…,再算出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距离之差:Δs 1=s 2-s 1,Δs 2=s 3-s 2,Δs 3=s 4-s 3….学生通过定量计算:发现Δs 基本相等。

因此可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根据2s aT ∆=得2s a T ∆=,就可以计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g )的数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记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轨迹,并自主进行分析寻找运动规律。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定义、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区别。

4.知道如何从匀变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新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2-4 自由落体运动

新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2-4 自由落体运动

第4节 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梳理】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1)运动特点:初速度等于零。

(2)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

这种运动只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作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表示。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1)g 值随纬度升高而增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2)一般计算中g 可以取9.8 m/s 2或10 m/s 2。

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把v 0=0和a =g 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得: (1)速度公式:v =gt (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公式:v 2=2gh【方法突破】一、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方法归纳1.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gt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公式:v 2=2gh2.自由落体运动的推论和比例 (1)两个推论:① 逐差法Δh=gT 2;②平均速度 v = Δx/Δt =(v 0+v )/2=v t/2(2)两个比例:①相等时间位移之比1:3:5……;②相等位移时间之比1:(2-1):(3-2 )……【例1】两个同学利用直尺测量反应时间。

甲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0刻度处做捏尺的准备,但手不碰直尺,如图所示。

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捏住直尺。

乙同学捏住直尺的刻度为25cm ,210m/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测乙同学的反应时间B .甲的反应时间为0.22sC .利用直尺下落时间与位移成正比测量D .尺子被握住前的瞬间,速度为2.2m /s 【答案】AD【解析】AB .由乙捏住直尺的刻度,可知直尺下落的高度,从而可计算出直尺下落时间,只能测出乙同学的反应时间,A 正确,B 错误;C .由下落公式212h gt =,可得t =C 错误;D .直尺下落高度为210.25m 2h gt ==;t ≈0.22s 尺子被握住前的瞬间,速度为v=gt =2.2m /s ,D 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学案:2.4 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学案:2.4 自由落体运动

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1)运动特点:初速度等于零。

(2)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

不受其他力这种运动只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判一判』(1)物体从静止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3)空气中从静止释放的铁球的运动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作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1)g值随纬度升高而增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2)一般计算中g可以取9.8 m/s2或10 m/s2。

『想一想』『答案』因重力加速度变小了『判一判』(1)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2)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比两极点的大。

(×)(3)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把v0=0和a=g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得(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x=12gt2(3)速度—位移公式:v2=2gx探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在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比羽毛下落得快,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1)为什么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管中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相同?(2)空气中的落体运动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答案』(1)因为没有空气阻力(2)空气的阻力作用可以忽略■归纳拓展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模型。

忽略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主要因素:重力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

3.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2.5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1、本章教材简析本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依据教材内容及特点,本节用1课时完成,重点、难点如下: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通过学习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2.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为完成目前所采取的教学方法1、关于教学方法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我将采用实验启法式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可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理论推导归纳概括”的教学思路。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列举几个常见落体运动的生活实例,并介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落体运动的不同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高中物理 自由落体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自由落体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小组2、5 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一、学习目标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一、学习过程1、自由落体运动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1)自由落体运动概念:你能说出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的含义吗?2)故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②3)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2、自由落体加速度阅读课文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是由于产生的,它的方向总是。

,一切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初速v0=、加速度时的一个特例。

因此,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全部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和位移关系。

★和同学合作,测试一下你的反应速度三、问题讨论1、在地球表面附近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是否都做自由落体运动?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相同吗?四、预习检测(A级)1、自由落体运动:。

在地球表面上,它是一个理想运动模型。

一般情况下,如果空气阻力相对重力比较小,产生的影响小,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密度较大实心物体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和2、。

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自由落体运动

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5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2.确认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理解重力加速度g.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5.会解决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自主探究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仅受作用,从开始下落的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通常用符号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3.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合作探究一、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探究】探究1:纸片和硬币同时下落的过程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2:牛顿管实验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两根牛顿管中的现象不同的原因:. 【归纳总结】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这种运动只有在的空间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中,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①;②.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重物、铁架台、铁夹子、纸带、复写纸片、导线等.2.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的装置,将重物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接,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打点计时器.(2)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3)取下纸带,在纸带上从第一个点开始每隔五个点依次标上0,1,2,3,…(4)用刻度尺分别测定从0到1,1到2,2到3,…的位移x1,x2,x3,…(5)分析运动性质并求加速度.3.分析实验结果,明确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为.三、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这个加速度叫做,也叫,通常用g表示.2.方向: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3.阅读课本P44内容,分析表中数据,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规律:.4.通常情况下,g取,粗略计算时g取.课堂检测1.小鹏摇动苹果树,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在同一高度同时静止下落,发现苹果先落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则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取决于()A.物体的重力B.物体下落的高度C.物体的速度D.物体的加速度3.唐代诗人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不计空气阻力,以三尺为1m,可估算出水落到地面的速度为()A.100m/sB.141m/sC.200m/sD.1000m/s4.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地方掉了一粒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取10m/s2)()A.2sB.sC.1sD.(2-)s5.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照片与实物按1∶1的比例冲洗).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距离约为()A.6.5mB.10mC.20mD.45m6.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A.B.C.D.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a t图象B.乙是v t图象C.丙是h t图象D.丁是a t图象8.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g取10m/s2.试求:(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2)上述过程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多少?9.从足够高处先后让两个钢球自由下落,两球间用长为9.8m的细绳连接.第一个球下落1s后第二个球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及绳的质量,试求在第二个球开始下落后多长时间,连接两球的细绳刚好被拉直.(g取9.8m/s2)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重力静止2.重力加速度g竖直向下3.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 h=gt2v2=2gh合作探究一、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探究】硬币比纸片下落快空气阻力对纸片的影响比较大管中物体在抽走空气以前下落情况不相同,在抽走空气后下落情况差不多空气阻力对物体的下落快慢有影响【归纳总结】1.自由落体运动没有空气比较小2.只受到重力从静止释放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靠近3.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三、自由落体加速度1.相同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2.竖直向下3.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4.9.8m/s210 m/s2课堂检测1.C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当阻力远远小于重力时,阻力对运动影响可以忽略,这样的运动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否则不可以.2.B解析:由位移时间关系式h=gt2,得t=,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由下落的高度决定.3.B解析:把瀑布的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三千尺”换算成1000m,g取10m/s2,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得v==m/s=141m/s.4.C解析:跳伞运动员下落10m所用的时间t1==s=2s,设扣子的下落时间为t2,则h=vt2+g,解得t2=1s,所以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Δt=t1-t2=1s.5.C解析:由题图可知轨迹AB的长度h=2cm.设小石子在A点时的速度为v1,则在B点时的速度v 2=v1+gt,由-=2gh可得v1≈20m/s.设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距离为h 1,则=2gh1,解得h1=20m.6.C解析:设楼顶到地面的距离为h,下落楼房一半高度所用时间为t,由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v2=2gh及=gt2,可求得t=.7.BC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为一恒量,故甲不是a t图象,丁为a t图象,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由公式v=gt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选项B正确;由h=gt2知自由落体的h t图线为抛物线,选项C正确.8.解析:(1)设展伞时,运动员离地高度为h,速度为v0,落地速度为v=5m/s,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h 0=224m,a=-12.5m/s2,由运动学公式有v2-=2ah,又v0=,代入数据解得h=99m.(2)由h0-h=g,得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1=5s;展伞后运动员做匀减速运动,由v=v0+at2,v0=,得展伞后运动的时间t2=3.6s,因此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t1+t2=8.6s.答案:(1)99m(2)8.6s9.解析:设第二个球开始下落后经时间t连接两球的细绳刚好被拉直对第一个球:h1=g(t+Δt)2对第二个球:h2=gt2细绳刚好被拉直时有:h1=h2+L由以上三式解得:t=0.5s.答案:0.5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落体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运动的规律
2、能熟练应用其规律解题 【自主学习】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的 运动。

3、运动规律:由于其初速度为零,公式可简化为
v t = h = v t 2 =2gh
二.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 -g 的 运动。

3、处理方法:
⑴ 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来处理。

上升阶段为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 -g 的 运动,下降阶段为 。

要注意两个阶段运动的对称性。

⑵ 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视为 的运动
4、两个推论: ①上升的最大高度g
v h m 220
=
②上升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g
v t m 0
=
5、特殊规律:由于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 ,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 。

【典型例题】
例1、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
______s。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
注意: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

例2、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滴流出,在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时,恰有另一滴水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h,从第一滴开始下落时计时,到第n滴水滴落在盘子中,共用去时间t,则此时第(n+1)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多少?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
针对训练
1、竖直上抛一物体,初速度为30m/s,求: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段时间,物体在2s 末、4s末、6s末的高度及速度。

(g=10m/s2)
2、A球由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am时,B球自距塔顶bm处开始自由落下,两球恰好同时落地,求塔高。

3、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体下面挂一重物。

在上升到12m高处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从这时刻算起,重物落到地面的时间
4、某人站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用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则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能力训练】
1、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升过程是减速过程,加速度越来越小;下降过程是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
B 上升时加速度小于下降时加速度
C 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D 无论在上升过程、下落过程、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都为g
2、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3、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又落回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
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
C、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
D、到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4、从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0.5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粒小石子,在两石子落地前,它们之间的距离( )
A.保持不变
B.不断减小
C.不断增大
D.根据两石子的质量的大小来决定
5、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10m/s2)( )
A.2m/s
B.4m/s
C.6m/s
D.8m/s
6、以初速度40m/s竖直上抛一物体,经过多长时间它恰好位于抛出点上方60m处(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7、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4s,求物体下落H高度所用的总时间T和高度H是多少?取g=9.8m/s2,空气阻力不计.
8、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
9、一根矩形杆的长 1.45m,从某一高处作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过程中矩形杆通过一个
2m 高的窗口用时0.3s.则矩形杆的下端的初始位置到窗台的高度差为多少?(g 取10m/s 2
,窗口到地面的高度大于矩形杆的长)
10.气球以10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离地面75m 高处从气球上掉落一个物体,结果气球
便以加速度α=0.1m /s 2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问物体落到地面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多少?g=10m /s 2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1:解:上升阶段,由公式h 1 =2
21gt 可得 g
h t 1
12==0.03s
下降阶段,由题意知h 2=10m+0.45m=10.45m 由公式h 2 =
2
21gt 可得 g
h t 2
22==1.45s t=t 1+t 2=1.48s
例2:解题过程:(1)设每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0 ∵012
1
gt h =
()12
01222
1h t g h h h -=-= 20232
1t g h =
∴2
02gt h = ∴g
h
t 20=
又∵n t t =0 ∴22
2n
t g h = ∴222t hn g =
h g h g h 4
32232
==
针对练习1、解:(1)=h m g v 4520
900
220==
(2)s g v t 310
30
===
∴ 6s 时已落地 m gt t v h 252/10302
12
01=-=-
= m h 252= m h 03=
2、解:对A
球A t =
t '=对B
球:B t =
=
∴2
(a b)h 4a
+=
3、解:选向上为正方向,0v 4m /s = 2
g 10m/s =-
201
H v t gt 2
=+ ∴t=2s
4、第一种情况:在上升阶段,设向上为正:20v 20m/s,g 10m/s ==- 由2
01H v t gt 2
=+
15=20t-5t 2 ∴t=1s 第二种情况,在下落阶段,在抛出点上方。

由2
01H v t gt 2
=+
∴ t=3s 第三种情况,在下落阶段,在抛出点下方。

由2
01H v t gt 2
=+ -15=20t-5t 2
∴t 2=能力训练:
1、D
2、D
3、BD
4、C
5、B
6、解:设向上为正,0v 40m/s,g 10m/s ==-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60=40t-5t 2 ∴t 1=2s t 2=6s 7、总时间T 和高度H 是多少?取g=9.8m /s 2
,空气阻力不计. 解:设向上为正,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01964v 9.88=+⨯ v 0=29.4m/s ∴t=29.4/9.8=3s ∴T=3+4=7s
8、解:设向上为正方向,0v 10m/s,g 10m/s ==-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217510t 5t -=- ∴t 7s = 由公式0v v gt =+ ∴v 60m /s =- 方向向下
9、解:设向上为正,杆头到窗口时速度为0v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202 1.45v t 5t +=+ v 0=10m/s 由公式20
v h g =
得 h=5m
10、解:设向上为正,0v 10m/s,g 10m/s ==-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27510t 5t -=- t=5s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h=51.25m ∴ H=75+51.25=126.2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