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28

合集下载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二、数学、天文和历法 1.数学: (1)《_九__章__算__术__》:约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__算__盘_。
2.天文: (1)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__哈__雷_ _彗__星__的记录。 (2)《_石__氏__星__表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2.中国古代科技地位的变迁
材料 中外科技发明比较表
年代
1—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科技 发明
45 45 67 472
中国
件 百分比
28 62%
32 71%
38 57%
19
4%
外国 件 百分比 17 38% 13 29% 29 43% 453 96%
探究2:据表格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你认为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变化:公元1-16世纪中国重大科技发明成就所 占世界比例具有明显的优势,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中国 科技明显落后。
4.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为主要特点,科技发明创造大 多围绕着农业发展而出现,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 特点。
【史料探究】 1.影响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材料 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 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 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 时积弱不振。
_胶__泥_Leabharlann 活__字__印__刷__术__推动了_文__艺__复__兴__运动 和宗教改革,促进了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评估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评估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评估检测人民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绵阳模拟)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子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解析】选B。

孔子并不是主张全部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而是强调恢复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A错误;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是对西周制度的损益,以适应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B正确;“推翻现有秩序”不符合孔子的主张,C错误;“回到远古社会”不符合孔子的主张,D错误。

2.(2015·甘肃模拟)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

孔子所说的“礼”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了君主专制B.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C.确保了社会和谐发展D.加强了思想控制【解析】选B。

孔子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这时期并未形成君主专制体制,A错误;孔子的“礼”是“周礼”,是用来维护西周的宗法制度,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的动荡时期,孔子的思想并未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C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所以孔子的思想并未起到加强思想控制的影响,D错误。

3.(2015·新疆模拟)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

……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

……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

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解析】选A。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6份打包)(作业27)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6份打包)(作业27)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七)一、单项选择题1.(2015·四川省南充市适应性考试)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

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A.坚守正道B.不偏不倚C.以和为贵D.偏听偏信答案 A解析从材料信息“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可知,“中庸”是坚守正道和天理,故选A项。

2.(2015·安徽省合肥市模拟题)葛兆先《中国思想史》:“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

”能够体现弥补儒学这一弱点的思想著作是( )A.《孟子》B.《春秋繁露》C.《四书章句集注》D.《明夷待访录》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儒学理论的弱点——缺少世界本原和终极目标的论述,到宋代,理学家吸收佛教和道教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指出理是世界本原,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儒学纲常伦纪的合理性,其中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他的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故选C项。

3.(2015·广东省肇庆市模拟题)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

朱熹对此评价称“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

在朱熹看来( )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理”和“礼”。

C.范仲淹的行为是“发明本心”的结果。

D.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理”的体现。

答案 D解析朱熹的意思是:本朝只有范文正(范仲淹)振奋士大夫的风气的功劳是很多的,可见朱熹认为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故D项符合题意;宋初就开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与范仲淹无关,故A项错误;B项意思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发明本心”是心学的主张,故C项错误4.(2015·浙江省杭州二中模拟题)《宋元学案》记载鹅湖之会说:“论及教人,元晦(朱熹的字)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6份打包)第27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6份打包)第27讲

二、思想家 1.李贽的主张 (1)是非标准:要求破除对③________的迷信,是非标准 应依照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反对封建礼教: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④________”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⑤________。 【解读】 李贽只是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并不完全 否定儒学思想。
2.黄宗羲的主张 (1)认为⑥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 为客”的民主思想。 (2)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提出⑦ ________的思想。 【解读】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君主专制而言的,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 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 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 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 思想进步。
请回答: (1)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如何 理解“以理杀人”? (2)在“穷理”的方法上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明显不同?
【答案】 (1)理解:理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不同: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强调“内 心反省”。
【总结升华】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思想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 于唯心主义思想;
2.思想主张 (1)二程: a.宇宙观:⑤________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伦理观:把天理和⑥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c.认识论:提出⑦“________”,认为“物皆有理”,只 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岳麓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岳麓

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北咸宁模拟)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郡多造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唐宋时期,出现了纸质衣服,这反映出当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选A项。

唐代丝织业缂丝技艺高超,丝织业继续发展,故B项与史实不符;唐宋时期百姓的衣料以麻布为主,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故D项错误。

2.(2018课标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明时期,政府制定、颁行了许多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

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唐本草》的制定与宋明理学无关,排除D 项。

3.(2019云南昆明摸底)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答案 B 根据“《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夏小正》的认识也存在差异,B项正确。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3.31古代中国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3.31古代中国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高考题组】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1.(2014·重庆文综·T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还魂纸实际是将废纸重新作为造纸原料予以利用,但在江南地区没能被接受,制造工艺省却了煮浸这一环节,降低了成本,所以②④正确,故选C。

2.(2014·天津文综·T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解析】选A。

材料列举了古代圣人对农业的重视,并强调儒家经典《诗》《书》的要旨是安定人民,让老百姓生活安定后再教导他们。

在古代农耕社会要使百姓生活安定,就要重视发展农业。

由此可知A正确。

3.(2013·重庆文综·T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选C。

A出现在战国时期;B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东汉的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中期。

【备选真题】1.(2014·江苏单科·T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商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抑制,没有形成重商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B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 项正确。

答案:D4.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解析: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不符,故A项错误;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不能说明“进入黄金时代”,故B项错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注意“现存”,故C项错误;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佛教兴盛的表现,与材料中“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5.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解析: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独立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而是文化的传播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体现了共同文化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间的问题,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6份打包)第28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6份打包)第28讲
中国不利于科技发展的因素有: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教育文化的高度专制, 腐朽的封建制度。
自我校对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一、文学成就 1.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a.内容:收录了①________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② ________三部分。 b.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 现实感强。 c.地位:是我国第一部③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解读】 《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儒家经典 的组成部分,即“五经”之一。
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
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
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b.地位:我国现存最早、 ________、最系统的古代农 业科学著作。
【解读】 历法和农学著作的成就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 发展。
(3)医学: a.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 作。 b.东汉末年,张仲景的 《________》奠定了后世中医 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c.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 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 “________”。 【解读】 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古代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 a.原因:商业的发展, ________,市民数量的不断增 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八)一、单项选择题1.(2015·安徽省淮南二中模拟题)“纸”的篆书有两种写法:= (糸,丝)+ (氏,底部); = (氏,低,末等)+ (巾,“帛”的省略)。

《说文解字》中说:“纸,絮——苫也。

从糸,氏声。

”由此可以看出( )A.纸的发明受原始缫丝的启发B.篆书的结构都是形声字C.丝绸是古代的主要书写材料D.先秦书写材料携带方便答案 A解析本题以篆书和《说文解字》的相关资料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

由材料可知,篆书纸是由丝帛演变而来的,而《说文解字》中,对纸的解释也说明其是由丝演变而来的,说明纸的发明与丝有关,故本题选择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丝绸比较贵重,不可能是古代主要的书写材料;D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秦以前使用竹简,携带极为不便。

2.(2015·山西省临汾一中期末试题)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往往局限在它的发源地,推广极慢。

但两宋时期,技术发明的推广速度明显加快。

如发明于北宋的犁刀,到南宋时已经成为江南各地开荒的必备工具。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两宋时技术发明“推广速度明显加快”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印刷业的蓬勃发展B.指南针的应用C.造纸术的发明D.科举制的扩大答案 A解析技术发明在两宋的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肯定与宋朝有关,排除C项,指南针的应用是在宋朝,但其主要被用于航海,与技术的推广关系不大,因为材料没有涉及技术外传的内容,排除B项。

科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与技术推广加快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项,故唯一的可能就是印刷业的发展,其为技术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方便。

3.(2015·浙江省宁波市模拟题)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

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史地不分的综合性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答案 B解析地学属于古代中国的传统科技,从题干中地学“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和“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的信息,可得出古代科技强调实用的特点,故B项正确。

A项是其实用性的一个方面,A项片面。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地学的特点,无法推断出古代中国史地不分,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与小农社会的狭隘性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4.(2015·陕西省长安一中模拟题)“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从诗词的特点来看,它出自于 ( )A.《诗经》B.楚辞C.唐诗D.宋词答案 A解析材料中诗词呈现的是四言诗,重章叠句,语言质朴,是典型的《诗经》特点。

5.(2015·江西省吉安一中模拟题)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多方面”主要包括( )A.散文与词B.诗歌与散文C.诗歌与小说D.散文与曲答案 B解析赋是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故选B项。

6.(2015·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模拟题)据研究,明清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大多是迎合读者的需求而大量创造的“才子佳人”,即多是秀才和佳人;其次是商人,他们的势力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无孔不入;其余则是地主、官吏、和尚、无赖等,他们多半不是主角。

这表明( )A.科举制的影响逐渐减小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明清社会等级制度森严D.文学是社会的真实写照答案 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读书人依旧是人们最为喜爱的角色,可见“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影响仍然很大,A项错误;“其次是商人”说明商人成为小说的重要描述对象,受到人们关注,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文学不是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是艺术加工之后的产物,D项错误。

7.(2015·辽宁省沈阳二中期中试题)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

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答案 C解析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明朝三言二拍第一次将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据此C符合题意。

但是,由于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义轻利的宋明理学,且统治者仍“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

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项不准确。

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8.(2015·江苏省淮安市模拟题)诗人任华这样描写一位诗人的书法:“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

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

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

”这位诗人及其书法是( )A.王羲之的行书B.蔡襄的楷书C.颜真卿的楷书D.怀素的草书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位诗人及其书法都有颠狂的特点,再通过材料中“一字两字长丈二”可知为草书,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9.(2015·广东省湛江市模拟题)下图为苏轼的《寒食帖》。

前七行,心境还比较平和,书写中规中矩,结构以扁平为主;随着情感逐渐向激越过渡,用笔也逐渐沉着痛快,字形出现正斜交替变化,用笔无拘无束,恣意奔放;书到后面,越发恣肆挥洒,特别是“哭塗穷”这三个字,字形猛然放大,产生了令人心惊胆战的视觉冲击力。

对该书法作品认识正确的是( )A.书写富于变化,利于抒发感情B.字形结构平衡、匀称C.书体瘦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D.字形大小不一,书写毫无章法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书法的理解。

材料中书法作品为行书,富于变化,表现了书法家的思想感情,故A项正确。

B项是隶书特点;C项是甲骨文特点;D项说法错误。

10.(2015·辽宁省沈阳二中期中试题)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答案 A解析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排除B、C项;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傩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排除D项。

故A项正确。

11.(2015·山西省第三次诊断考试)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D.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京剧的相关知识。

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主要分析了徽、汉调与京剧在发音、唱腔、行为等方面的关系。

A、C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从“颇有昆曲家法……系本诸昆腔”可知B项正确。

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如B项说法更切合材料。

12.(2015·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适应性测试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答案 A解析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戏剧之祖”,排除B项。

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

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13.(2015·福建省福州市质检试题)学者徐晓望认为宋代的福建是当时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的普及时代,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福建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是使南亩之民转而为纸工者十且四五,东南之俗为尤甚焉。

盖厚利所在,情农不劝而趋”……“纸、竹稂、楮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以造纸。

竹纸出古田、宁德、罗源村落间。

……楮纸出连江西乡,薄藤纸出侯官赤岸,厚藤纸出永福辜岭。

”——徐晓望《宋代福建史新编》材料二《宋代福建书院分布状况简表》《宋代进士分布图》材料三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

——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福建造纸业的发展因素。

(4分)(2)据材料二,比较宋代福建书院与进士分布的共同点。

(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10分)答案 (1)因素:印刷术的普及;对书籍需求的提高;丰富的原料来源;造纸获利丰厚(4分,任意两点即可)(2)共同点:北多南少;东部多西部少(任意一点得2分);进士分布与书院发展相匹配(书院数量和该区域的进士人数相匹配)(2分)(3)特征:成为文化大省;各领域成就非凡;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领先于全国;是古代福建文化的高峰。

(任意两点得4分)原因:宋代印刷造纸业的发展(或宋代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朱熹等著名人物的推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理学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推动。

(任意三点得6分) 14.(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题)(12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京剧的繁盛时间,学术界分歧较大:王宏凯在《京剧诞生与发展》中提出“同光年间”说;张祖群在《从京剧申报“非遗”角度解析其文化传承》中提出“1920年代”说;刘连群在《放眼京剧五十年》中提出“从20世纪初到1949年”说……材料二京剧脸谱反映了中国古代写意画的特点,京剧唱词上下句对应,与诗歌一脉相承,京剧将白话文和文言文巧妙融合到统一体系,大量的节目来自于《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表演中将舞蹈和武术有机结合并加以升华,许多节目以忠义、诚信、仁义、勤劳为主旨……材料三同治初年上海出现女子戏班,男女合演现象出现,女伶登台演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至光绪初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