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过关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解析:选D据材料“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和“无本者不立”可知并非抑儒而是尊儒,据材料“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和“无末者不成”可知并非抑法而是尚法,D项符合题意。
2.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韩非却主见“唯法为治”。
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子提倡“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解析:选B荀子虽然融合了法家思想,但其思想并没有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的基础,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不仅融合了法家思想,还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与题干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宣扬“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内容,也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消灭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解析:选B“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见,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
4.《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解析:选D本题主见以德、劳等为依据选贤举能,故D项正确。
5.《春秋决狱》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解析:选A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和“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法治,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 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今天我要为大家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的文章。
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主要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这些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仁爱和社会秩序,认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道家思想则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过度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平衡。
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利的统一,提倡公平和平等,反对战争和暴力。
这些思想体系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道德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也非常发达。
在古代,中国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发明为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中国能够大规模生产书籍和文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
指南针的发明与利用,使得中国的航海和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
火药的应用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成为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书籍的印刷和传播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方式,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普及。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主流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孝道观念使得中国有着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社会凝聚力。
同时,主流思想对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中国社会具有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其次,科技文化的发展促使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科技发明对于中国的农业、工业和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照明灯和农具的发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为中国的军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概况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人在农业、手工业、医学、数学、天文学、航海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相当发达。
先秦时期,孔子对农业技术作出了积极评价,并提出了“务农”、“尚农”的思想,提倡农业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医学技术中国古代的医学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技术上,中国古代还发明了许多中药、手术等方法,对世界医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包括了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发明和发展,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包括了天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等的发现,这些成就对于世界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发明如指南针、纬经航海术等对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农业、医学、数学、天文学、航海等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7.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仅在中国国内得到了发展,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国内外的传播,中国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里发展出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古国,有着丰富而璀璨的文明成就。
2. 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包括了古埃及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成就,以及金字塔、斯芬克斯等古代艺术建筑的成就。
2018-2019版历史必修3全程导学笔记课件:第一单元 中

时空坐标
学习指导 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
基本线索和构建知识体系;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
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各派思想发展
的前途与命运;三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
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学说
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2.主张
(1)核心思想:“仁”和“礼”,要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①内容:“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
解和体贴他人,遵循“ 忠恕 ”之道。
“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通过
第 1课
孔子与老子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 了解孔子和老子以及儒家 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思想的形成。 2.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当时不受统治阶级重 视的原因。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深化探究 巩固练习
学习思考 核心突破 随堂反馈
教材问题解答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学习思考
1. 北京奥运会前,季羡林教授曾对张艺谋说:我建议开幕式上将孔子
“抬出来”,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 孔子提出“仁”,创立了儒学,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混易错 “无为而治”≠无所作为 “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 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反 对盲目行为,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 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精品人教)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
(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有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易混易错] 宋元时期,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不是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1.某学生据下图误认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对此应如何纠误?蔡伦造纸图示提示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因为我国在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为纸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2.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文明的传承作用最为显著的是哪两项?影响最为久远的是哪一项?提示“最显著”:印刷术、造纸术。
“最久远”:造纸术。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思想文化-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思想文化现代科技:中国史下册课本155页古代科技:一、基础知识:见《导与练》101——104页总体认知:中华文化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又是世界上绵延不绝、一直向前的文化之一。
中华文化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以其独特的体系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既是向外传播优秀文化的历程,也是不断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明的历程。
二、纵向联系与比较:阶段特征中华文化在明清以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
其基本特征:1、先秦(重点: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时期,不仅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构筑了基础。
2、秦汉时期: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具体特点见课本47页)3、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形成了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促进了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4、宋元时期:中华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技方面有突出成就。
也是中华文明进一步外传的时期。
5、明清时期:古代文化承古盟新(142页),但明朝中期以后,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我国的科学技术不但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衰落。
三、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1、政治: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策: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2、经济: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注意商品经济带来的影响:如唐宋以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出现并发展壮大。
为适应市民阶层生活需要,传奇、词、曲和小说等文学形式先后涌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3、民族融合、对外交流: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隋唐最突出92)。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5.老子 老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楚国人)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 老子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 楚国人) 简介——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 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1)《道德经》——战国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道德经》 战国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 哲学思想 (2)思想体系核心 )思想体系核心——“道”——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本源 “ 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本源 天法道,天法自然”剔除“天命” “天法道,天法自然”剔除“天命”绝对权 威 万物运动、 (3)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思想——万物运动、变化(精华) 万物运动 变化(精华) 政治思想 以无事取天下” (4)“天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 天道自然无为” “无为而治” 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保守消极 (5)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 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 保守消极 思想地位: 思想地位: 课本P4最后一段 课本 最后一段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比较: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比较: 孔子 性相近 孟子 人性本善 荀子 性恶论 主张治国以 主张治国以 礼教为主, 礼教为主, 强调礼法并 强调礼法并 用,有利于 巩固新兴地 主阶级统治 君舟民水 仁义
伦理 观
为政以德, 仁政, 治国 为政以德,对于缓和矛 仁政,要求统 理念 盾、调整人际关系、稳 治者给人民最 调整人际关系、 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基本的生产生 活条件, 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与 活条件,有利 时代同步的精神 于缓和矛盾促 进社会发展 民本 思想 “仁” 历史 观 仁;为政以德 爱人 民贵君轻 仁政
7.兵家 兵家——孙膑 地主阶级代表 孙膑—地主阶级代表 兵家 孙膑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后学整理 后学整理 (1)主张 )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2)历史地位 ) 不主张穷兵黩武, 不主张穷兵黩武,对后世影响深远 8.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最后一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优质PPT】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 的影响。(4分)
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
不合时宜„„他们把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
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D
C.墨家
D.法家
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 白相用,干湿 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 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 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C
继承——仁政、民本 发展——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神化皇权,维护专制集权
(2014江苏)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
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
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形成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 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 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 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 负。(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主张“工商皆本”
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知识结构
探究
儒家学派成为显学的原因: 1、儒家思想中包含着坚决维护统治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安定、
人心稳定,保证生产发展等有利于统治者利益的成分。 2、汉代以后的儒家学者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
元
明
名称 《齐民要术》
《农书》 《农政全书》
作者 贾思勰
特点
最古老最完整 北方生产经验
王祯
图文并茂,重点总结生 产工具的进步
徐光启
兼采中西
医学
时间 西汉 东汉
科学家
张仲景 医圣
东汉 华佗
明 李时珍
成就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外科手术, 麻沸散,五禽戏
《本草纲目》 东方医学巨典
贡献 奠定中医理论学基础 论述四诊法,奠定中医临床学
“三纲五常”
思想专制巩固政治专制,从而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三纲五常两天人,一春一罢一君神。
知识结构
宋明理学——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对理的具体认识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即理也”
不
同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点 达到理的途径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 “发明本心”;致良
知,知行合一
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
总结
治国原则、道德规范 (孔先孟秦荀)
发展
神权化 (董西仲汉舒)
创立发展
新儒学
民
继
间
承
儒
发 展
官 方
新活力
新发展
明清
批判
(进步思潮)
实用化
(宋理学明) 哲学化
PART3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名称
发展
贡献
造纸术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 汉蔡伦改进
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印刷术
唐(《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探究
明清后期中国古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01 政 治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2 经 济 :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限制了科技的发展; 03 思 想 : 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思想; 04 外 交 :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科技的交流; 05 文 化 传 统 :中国古代重人文,轻视科技发展。
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结束
数学
类别 计算方法
数学专著 圆周率
成就名称
九九乘法口诀 度量衡
筹算计算法 珠算法
《周髀算经》 “勾三股四弦五”
《九章算术》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7位数
时间
春秋 战国 元代 西汉 东汉 南朝
贡献
最先提出勾股定理 比西方早约500年 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比世界领先1000多年
农学
时间 南北朝
(4)从分布上来看——重人文轻自然,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自然科学, 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药学等方面。
探究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明代以前)的原因
01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的重视(良好的社会环境) 02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封建经济的发展(物质保障) 03 教育: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书院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04 主观:劳动人民的智慧,科学家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
内容
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相
同
实质
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 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点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
影响
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作用
知识结构
明清——进步思潮
项目 黄宗羲
不同点 顾炎武 王夫之 政治
相同点 经济 思想
内容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诸子百家相反观点
(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制,强 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苟子主张“性本恶”;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苟子主张“制天命”,而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 “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探究
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能不能实现?
1、克己复礼,违背历史潮流 2、孔子“仁”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不适应春秋时期争霸战 争的时代特征。
PART2
儒学变迁
儒学的发展历程
应 运 而 生
春秋
佛
成
道
为
冲
遭
正
击
受
统
打
击
批
判
官 方
继 承
哲
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宋明
清
先秦——创立发展
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经济产生反作用。
探究
如何看待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①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的意志和人格; ②保守、封闭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③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 ④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地动仪
黄道游仪
测量子午线长度 简仪
《授时历》
时间 春秋 战国
东汉
唐 唐 元 元
发明者
甘德,石申
张衡
僧一行, 梁令瓒 僧一行 郭守敬 郭守敬
贡献 世界最早的记录 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 将天象准确而直观地表示 出来,实证宇宙的构成 成功测量地震方位
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第一次实测 测定黄赤交角 公转一周只差26秒
第 一 单 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知识结构
PART1
诸子百家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项目
孔子
老子
核心思想
“仁”“礼”
“道”
世界的本原是“道”,包 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
含朴素辩证法思想
政治思想 提出“仁”,主张“为政以德”源自“无为而治”思想重心
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基础
新型手术治疗与保健操
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生物进 化思想
探究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怎样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重实用轻理论,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但对事 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重经验轻实验,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 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钻研上——重综合轻分析,善于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 缺少揭示现象后本质的机制。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阶级属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和王道
主张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近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地位
至圣
亚圣
集大成者
汉代——正统独尊
目的 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为人处世 实质
记忆口诀
董仲舒思想主要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核心)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要,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用。
探究
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取决于哪些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儒家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3)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由儒家思想的变迁我们可以得出思想文化的演变与经济、政治有何关系?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并对这一时期的政治、
有利文化传播,打破天主教神学 控制文化的局面,推动资本主义
文化发展
火药
唐(炼制丹药时偶然发现)
结束了冷兵器时代,传到欧洲对 摧毁骑士阶层发挥重要作用
指南针
战国时发现磁石指南—司 南;北宋发明人工指南针
有利远洋航行,推动地理大发现
天文学
分类 天象 观测
天体 测量
成就 记录哈雷彗星 《甘石星经》
水运浑象仪
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与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 思想影响
道德准则
学基础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
三大治国思想
儒家 法家 道家
“德治”,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民本思想。
“法治”,主张用法令统一思想,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 权国家。
无为而治”,即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 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外儒内法,济之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