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2022读《林清玄散文》有感15篇

很久以前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它总能以诗样的哲理给人带 来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细小的生 活中发现真理。作家都有一双细腻聪慧的眼眸,他洞察世间一切, 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心里充满宁静祥和。
每每体味作者诚挚的情感和亲切质朴的语言时,总让人感动, 觉得自己随着娓娓的叙述深入他的内心,顺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 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听着他对人生的顿悟,那么宁静平 和,那么超脱。
于是,我对《林清玄散文集》孜孜不倦,爱不释手。 于是,看到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空心看世 界》。
第7页 共26页
可是,我们都是有智慧的人吗?寻求智慧难吗?《清净之莲》 给拜读他们的人带来了疑问,这是作者的高明。他在这首散文诗 里,流泻下一连串“偶尔”的智慧,乃至无穷无尽,造就了丰富的 想象世界。而正当我们喘不过气的时侯,作者告诉我们“在人间 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 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 抖,如悉它的意义。”
这个故事虽简短,却隐含了很深刻的禅意,禅者不应该把禅 放在生活之外,犹如剑手不应该把剑术当成特别的东西。剑手在 一切时候都可能会遇到敌人的扑击,禅者也是一样,要随时面对 生活、烦恼、困顿的扑击,他们表面按住不动,心中却是十分的 活跃,观察者四周的一举一动。这就是得益于“留一只眼睛看自
第4页 共26页
己”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需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呢?
学习上,不能总看着比自己好的人,也不能总盯着比自己差的人, 不要一心的只想如何去击败别人和如何偷懒,时时刻刻都要留一 只眼睛看自己,注意自己此时所处的位置,才能达到自己最终的 目的,取得最终的胜利。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7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7篇】《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一一直对散文很是赏爱,家中便有许多散文大师的散文集,像林清玄、梁实秋、朱自清等等。
散文散而不乱,在形散神不散的基础上,每个人的散文又各有特点,因此我不能随意评判他们散文的好坏优劣。
但在这里,我要对林清玄的散文做个小小的感悟。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是短小精炼却又震撼人心。
他的散文总是给人以告诫、激励、安慰、启发。
就像《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
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花的绽放来证明。
此文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
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不是腰缠万贯的人,而是一个以平常之心看世界的人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文章所展现的正是人生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又比如《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
依赖别人,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
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是在干什么,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
学习空间里,老师又在不停的催促。
帮助我们批改作业、纠正错误。
他们不就像辛勤的种树人吗?桃花心木还在成长,而我们也渐渐长大。
勤劳的“种树人”永远栽培着我们。
林清玄散文集的阅读心得(精选10篇)

林清玄散文集的阅读心得(精选10篇)林清玄散文集的阅读心得篇1望着书架上那花花绿绿的封面,我开始犹豫了。
”选哪本好呢?“忽地,我眼前一亮:大片大片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再配上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显得清新淡雅。
”荷花?我喜欢!就这本了!“《林清玄散文集》。
”林清玄?好名字!想必*也不错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样不是长在土里的,而是长在心田上的?这怎样种得了花呢?“我小声的嘀咕着,于是带着好奇心,开始了阅读之旅。
”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我的存在。
’“当我读完了*的最终一句话,轻轻地合上了书。
*说的是一株百合花和一片的野草在一齐生长,饱受野草和蜂蝶的鄙夷,而百合却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明白自我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我喜欢以花来证明自我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最终百合花绽开了美丽的的花朵,并把种子撒向大地,多年后漫山遍野都是野百合,引来了人们的观赏。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又令人感动故事。
*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经过具体的记叙、细腻的描述,层层衬托,塑造了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
作者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礼貌带来的美的满足。
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
林清玄相信”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的体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读着林清玄优美的语句,和他一齐追求做人的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障碍。
林清玄散文集的阅读心得篇2散文的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
读一篇好的散文,就像在炎热干燥的沙漠里逢着一片绿洲,满心装满了欣喜与崇拜。
林清玄散文集的心得(通用10篇)

林清玄散文集的心得(通用10篇)林清玄散文集的心得篇1林清玄是中国一代文学大师,他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文学着作。
书中饱含着书墨的韵味,从生活、见闻、佛教等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世界上的点点滴滴。
光是人每天都能见到的东西,阳光、灯光、目光、霞光、月光。
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间种种的现象。
有多少人因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阳光下展示出一副虚假的外壳;从古至今,所有的诗却从未有过写过正阳的,也许是因为人在正阳下会感到害怕吧。
现在的人对别人充满了怀疑,把真实埋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
现在,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差,一块块珍贵的土地被人们变成了赚钱的工具——盖楼房、盖商铺、做景点,失去了土地原来的价值——生长植物。
城市里再也难觅土地的踪影,才会引发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总喜欢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例如你不能买一点感恩,只能买一些礼物作为感恩。
俗话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认为是不对的,我也这么认为。
金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能买、能送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真情流露,怀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说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对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欢喝茶,也喜欢品茶,但没有人去尝试新的品种,满足于现状,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于创新的人。
他曾在房子里实验把乌龙和铁观音合成一味,想做出“乌铁茶”;在寒冷的早晨采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鹰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灯采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于他的创新,才能做出这么多新品种——我们不也要有这种精神吗?也许我们还可以从书中领悟到其他的道理,这也许就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散文集的心得篇2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
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这篇*深深的感动了我。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精选1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篇1读了《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挫折和感受的离散乃是人生的必然,这本书让我再挫折中学习智慧;在离散中学习成长。
在书中,还有很多的事情和道理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其中在卷一:天真的心这里面的“挑水肥的人”,让我记忆最深。
这是说他们乡间有一种专门挑水肥的人,每隔一个星期就会来一次。
小孩子贪甜恶咸,喜香怨臭,所以每个人一见到挑水肥的人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跑,有一次他和爸爸同行,见到了挑水肥的人,又不能跑,所以把鼻子捏住,过去之后,他爸爸说了他,他以后,见到挑水肥的人就深呼吸,在憋住气。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体会了,那个挑水肥的人是多么伟大呀!他为了“我们”,忍耐着臭气,再帮我们用这些水肥给农作物洒上。
而我们还见到就跑了,那是多么的打击别人的自尊心呀!再加上他们也是人呀,“我们”应该对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要好,他在家中是人的儿子,也是他儿子的爸爸,我们大家应该尊重人、疼惜人。
这样可以让别人心里舒服,也让我们有一种庄严之感。
有一次,我们大家一起吃饭桌边,围满了,见到旁边奶奶没有上桌吃饭,我就在想:我是一个小孩,可以到边上吃。
于是我就说:“奶奶你还没吃饭呀,上桌去吃吧!”奶奶就说我是个好孩子,就坐上去了。
我下来后果真有一种庄严之感。
感觉很自豪似得。
还有一个故事也让我深有体会——吹冷气的狗。
这是讲在夏天,银行门前蹲着五只狗。
我立刻感到迷惑。
每只狗脸上都入出了幸福的表情,原来是因为银行门很大,进出人很多,只要有人,门就会开,里面冷气出来了,吹在野狗身上。
野狗的内心里,,也有着对幸福的向往。
+这些狗虽然知道追求幸福,但是它没办法在自己家里装空调。
而我们可以在家里装空调,所以我们真幸运呀!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触的是一篇名为在繁花中长大的孩子的文章。
让我明白在美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心也是美好的。
环境对人的熏陶感染甚是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母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分不开的。
所以做父母师长的要为我们千方百计选择和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因为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成长,确实离不开它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能催发一个人上进,而一个差的环境呢?早在300多年前的明代,人们就总结出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人若近贤良,如纸包兰麝,因香而香。
人若近邪友,似柳贯鱼鳖,因臭而臭。
”这说明,中华民族早已运用环境心理学的规律于教育与个人修养方面了。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2看过林清玄的散文,就知道什么是朴素而大气。
每一次看一篇散文都会发现林清玄把自己的感想写的很深刻。
我很喜欢这样的写法,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想法那还得了?他在他写的海拔五百中说到:我们不必像爬山专家爬到五千或一万的地方,把名字刻在石头上,他们说那是“征服”。
但是有了征服,就没有完全自由的心情。
我深深认同这句话,一个人有时并不需爬的太高,五百米既能俯览山下的`美景,又不失去自由,不会让人一会的向上爬,失去了乐趣,错过了五百米的美景。
我还喜欢林清玄中的《煮雪》这篇文章。
读完之后,就是满脑子都是作者脑洞好大。
这篇文章好科幻,挺好看。
这篇文章我看了好几遍,越看越喜欢。
要不我也来一段:我就写要是听别人埋怨的话,就把冰切细绕大火柴火,加一点点盐去烧,这样才能听出对方心里有多生气,心里有多急。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精选5篇)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精选5篇)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精选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篇1小的故事折射大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词语,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次次的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
第一次读林清玄的散文的时候,我就被他的清新淡雅的文笔,深厚的道理,以及对人生、世界的感悟深深的吸引了。
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之旅才能够安静地睡去,一切道理都在梦中显现。
他说:“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无数的低谷,使我们在挫败中流泪,不是说不允许哭泣,你能够蹲下来好好想想自我,但是,请不要放下,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顶点,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情绪重新攀登,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灿烂。
他说:“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
”应对误解,请选取沉默;应对挫折,请选取沉默;应对辱骂,请选取沉默。
有时,解释是剩余的,那时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语言。
他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
”时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点点地在流逝,生命一点点地在逝去,再长也但是数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珍惜吧。
这本书里有一个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能悟出一个道理。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读一遍都会在人的心中烙一个印。
渐渐,一本书的道理都钻入了人的心中。
林清玄的*总是远离庸俗,而是沁人心脾。
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
它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
他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你、他。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五篇)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
林清玄初登文坛,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
随后,他没有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作,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创作的全盛时期,散文集收录了大量该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书》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
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
”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
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
”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
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
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
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有些东西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题记经一个同学推荐,寒假在家里翻了翻林清玄的散文集,却在不经意间就喜欢上了他的文章,喜欢上了他的文字,更喜欢上了他那种清静的生活......
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许是有流水的声音,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
总之,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在冬日人烟稀少的书店,当你坐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有弹奏琴弦飘出的琴音安抚了你浮躁的心。
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
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金银花,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
每当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总是想想林先生说的话,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回归平静。
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
他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
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我那原本浮躁不安的心会旋即安定下来,解开心锁,放下心中的负担。
“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
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这是作者在第一篇《浴着光辉的母亲》中所写到的,里面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带着弱智的孩子坐公交车。
在车上,母亲不断的安慰儿子不要怕,因为他第一次坐公交车。
仅仅是如此,或者说不仅仅是如此,一车的人都用崇敬的眼神看着母亲,仿佛看见了母爱的光辉。
而林清玄自然不止在这里赞美了母爱,而是思想抑或感叹现在的人什么时候能用这种眼光看自己的母亲。
是啊,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最多的母爱不是来至自己的母亲吗,站在这长长的母爱河中,日夜沐浴在这光辉的母爱河中,何时我们弯下腰,看看底下那一泓给予自己的清水。
接下来是关乎我们的,就是对待我们,这些正常的孩子,父母亲们的眼光却是那么苛刻,充满条件,无法全心的爱怜。
我也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似乎都觉得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好,包括从前我,因为爷爷奶奶的爱和眼光总是如此慈祥,充满着全心的爱怜。
还记得小的时候,妈妈的脾气不太好,每当妈妈罚我打我的时候,奶奶总是会拦着妈妈,有时还会打到奶奶,就奶奶那身子骨,可想而知有多痛。
有一天晚上,我惹奶奶生气啦,她说她很快会死去的,那晚我躲在被子里哭啦,可是我忍住没有出声,因为奶奶就睡在我身旁。
现在,我也只能说爸爸妈妈不比爷爷奶奶差,仅因为知道他们是爱我们的,知道他们这么做那么做都是为了我们。
他们的眼神、行为蒙蔽了我们的感受,甚至让我们感到疑惑。
作者在最后“叹”道:“但愿,
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
他说:“把全身心倾注于迎面而来的每一刻,终有一天会发现,不只春风会吹抚树叶,一片树叶也会摇动春风,带来全部的出天,春风与树叶是同时存在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了,记得在我犹豫是否坚持的时候,是林先生的这句话,让我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了下来。
是的,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挫折,许多挑战,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不论你是不是愿意,我们总是起步在旅途中,消失在旅途中,人生是一个漫漫的旅行,没有终站,只是走到了偶然的地方,力尽而止。
很多时候,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也会关闭心中那扇窗,彼时,就算沐浴在阳光下,也会无法走出心灵的阴暗,但只要我们相信光明的所在,光明不仅在于阳光,更在于人心,一个人内心有了光亮,他的心中便会充满对世界的热爱,他会去用一颗包容的心原谅别人,宽恕自己,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会一样坚强、热切,对生命坚信。
千山越过水不浊,万花落尽春不尽。
他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
”时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点点地在流逝,生命一点点地在逝去,再长也不过数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珍惜吧!大学,就这么过了一个学期,我又做了什么呢?当初的理想呢,我与它的距离又变小么?
我在思量着,也困惑着。
转眼间又要开学了,寒假20天我经历了一番,也尝试过,努力过,更懂得了不少,人生因为经历,所以才懂得。
相爱时那么短,遗忘却是那么长!以为相爱时是永恒的,但爱却如此无常;以为遗忘会留在时间里,但遗忘却是超越时间的恒久。
人生有些东西要学会适时放下,我还有自己的路要走,还有自己的责任需要承担,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云在青天水在瓶,要拥有清明的空性,做好心中的自己......
最后,以一句话结尾吧,记住,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而不是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