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合集下载

安徽省宣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宣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宣城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内容:高二必修三第一、二章】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B.区域之间的边界都是明确的C.区域内部特征不存在差异性D.区域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 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没有东北黑土肥沃 B. 水网密布,河湖众多C. 耕地破碎,人均耕地少D. 土壤污染严重,病虫害多3. 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B.菜园C.鱼塘 D.果园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第4题。

4.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5~6题。

5.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6.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7.云贵高原与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A. 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B. 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C. 土层疏松,直立性强D. 深受冬季风影响,风蚀作用强8.下列现象不能表明土地荒漠化的是A. 气候干旱少雨B. 地表反射率增加C. 生物生产能力下降D. 土壤紧实度增加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

安徽省宣城二中、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安徽省宣城二中、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安徽省宣城二中、郎溪中学、广德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 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A textbook.B. A friend.C. A present.2. W here is Mr. Fluffs likely to be?A. In his cage.B. In the garden.C. In the kitchen.3. W hat does the man mean?A. He is tired of eating out.B. The woman is not a good cook.C. The woman should open her own restaurant.4. W hat will Luke do for his mother?A. Get her the newspaper.B. Get her something to eat.C. Bring her book to her.5. W hat is the woman’s nationality probably?A. She is Chinese.B. She is American.C. She is French.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2至4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各个小题;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理)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理)试题

2015-2016学年宣、郎、广三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理科数学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为()A.逻辑结构B.选择结构C.循环结构D.顺序结构2.2015年11月11日的“双十一”又掀购物狂潮,淘宝网站对购物情况做了一项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共500000份,其中购买下列四种商品的人数统计如下:服饰鞋帽198000人;家居用品94000人;化妆品116000人;家用电器92000人.为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淘宝网站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选出部分问卷进行调查,已知在购买“化妆品”这一类中抽取了116人,则在购买“家居用品”这一类中应抽取的问卷份数为()A.92 B.94 C.116 D.118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厂一批产品的次品率为,则任意抽取其中10件产品一定会发现一件次品B.气象部门预报明天下雨的概率是90%,说明明天该地区90%的地方要下雨,其余10%的地方不会下雨C.某医院治疗一种疾病的治愈率为10%,那么前9个病人都没有治愈,第10个人就一定能治愈D.掷一枚硬币,连续出现5次正面向上,第六次出现反面向上的概率与正面向上的概率仍然都为0.54.“若x,y∈R 且x2+y2=0,则x,y全为0”的否命题是()A.若x,y∈R 且x2+y2≠0,则x,y全不为0B.若x,y∈R 且x2+y2≠0,则x,y不全为0C.若x,y∈R 且x,y全为0,则x2+y2=0D.若x,y∈R 且xy≠0,则x2+y2≠05.程序框图如图:如果上述程序运行的结果S=1320,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A.K<10 B.K≤10C.K<11 D.K≤116. 已知多项式f(x)=4x5+2x4+3.5x3﹣2.6x2+1.7x﹣0.8,用秦九韶算法算f(5)时的V1值为()A.22 B.564.9 C.20 D.14130.27. 下列各数中,可能是六进制数的是()A.66 B.108 C.732 D.20158. 李华和张明两位同学约定下午在宛陵湖沙滩处见面,约定谁先到后必须等10分钟,这时若另一人还没有来就可以离开.如果李华是1:40分到达的,假设张明在1点到2点内到达,且张明在1点到2点之间何时到达是等可能的,则他们会面的概率是()A.B.C.D.9. 从某高中随机选取5名高二男生,其身高和体重的数据如下表所示:)A.70.55 B.70.12 C.70.09 D.71.0510. 若P(A∪B)=P(A)+P(B)=1,则事件A与B的关系是()A.互斥不对立B.对立不互斥C.互斥且对立D.以上都不对11. 已知命题p:∃x0∈R,x02+ax0+a<0.若命题p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4,+∞)B.(0,4)C.[0,4] D.(﹣∞,0]∪[4,+∞)12. 当a>0时,设命题P: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安徽省宣城二中、郎溪中学、广德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化学试卷 Word版无答案.pdf

安徽省宣城二中、郎溪中学、广德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化学试卷 Word版无答案.pdf

A.9B.16C.20D.25
14.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
的是(Βιβλιοθήκη )选项xyA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B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DMgSO4的质
(3)若A、C是气体,而且 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向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
移动。
(4)若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E为x 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
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
15.影响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因素有( )
①温度;②浓度;③压强;④催化剂;⑤接触面积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
16.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可以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
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反应达到平衡后,恢复到反应发生前的温度。下列有关说法正
反应,且m+n p(填)。
②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若B是有色物质A、 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若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的状态为________。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2015-2016学年宣、郎、广三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物理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这表示 ( ) A.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干电池在1s内将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动势1.5 V就是干电池两极间电压为1.5V D.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电动势为2V的蓄电池强 2.空间有一电场,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C.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 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 3.如图所示,中子内有一个电荷量为的上夸克和两个电荷量为的下夸克,3个夸克都分布在半径为 r 的同一圆周上,则3个夸克在其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 ) A. B. C. D. 4.如图所示,M、N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为它们连线的中点,B为连线上靠近N的一点,C为连线的中垂线上处于A点上方的一点,在A、B、C三点中( ) A.场强最小的点是A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 B.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 C.场强最小的点是A点,电势最高的点是C点 D.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电势最高的点是A点 5.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某电场的等势面.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运动到B的径迹如图中实线所示.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为aA、电势能为EA;在B点的加速度为aB、电势能为E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粒子带正电,aA>aB,EA>EB 粒子带负电,aA>aB,EA<EB C.粒子带正电, aA<aB,EA>EB D.粒子带负电,aA<aB,EA<EB 6.A、B、C是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各点电势φA=10 V,φB=2 V,φC=6 V,A、B、C三点在同一平面上,如图所示,关于A、B、C三点的位置和电场强度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 7.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mA,内阻为500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5V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 A.串联一个4.5k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4.5k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5k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5kΩ的电阻 8.如图是一个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5Ω,R2=1Ω,R3=3Ω,I1=0.2A,I2=0.1A,那么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大小、方向为( ) A.0.2 A,方向向右 B.0.15 A,方向向左 C.0.2 A,方向向左 D.0.3 A,方向向右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联考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联考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变化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浓硫酸稀释B.氯化铵受热分解C.木炭点燃后燃烧D.碳酸钙分解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H=﹣483.6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每消耗1molH2(g)释放483.6kJ的能量B.每生成1molH2O(g)释放483.6kJ的能量C.方程式中H2(g)计量数改变△H值不变D.同条件下2molH2O(g)完全分解吸收的能量为483.6kJ3.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2CO(g)+O2(g)=2CO2(g)△H=﹣566kJ/mol现有标准状况下112LCO与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CO2(g)和H2O(l),放出1418.5kJ 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3:1 C.2:3 D.1:44.已知: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C2H6的燃烧热△H=﹣1559.8kJ/mol.()A.H2CO3(aq)+2NaOH(aq)=Na2CO3(aq)+2H2O(l)△H=﹣114.6kJ/molB.2C2H6(g)+7O2(g)=4CO2(g)+6H2O(l)△H=﹣3119.6kJ/molC.NaHCO3(aq)+NaOH(aq)=Na2CO3(aq)+H2O(l)△H=﹣57.3kJ/molD.C2H6(g)+7/2O2(g)=2CO2(g)+3H2O(g)△H=﹣1559.8kJ/mol5.已知:CO(g)、H2(g)、CH3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285.8kJ/mol、﹣726.5kJ/mol,则反应CO(g)+2H2(g)=CH3OH(l)的△H为()A.﹣128.1kJ/mol B.﹣1295.3kJ/molC.﹣157.7kJ/mol D.+157.7kJ/mol6.下列关于反应N2+3H2═2NH3的反应速率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每消耗1molN2的同时消耗2molNH3B.相同时间内消耗28gN2与消耗6gH2的反应速率相同C.当v(N2)=3v(H2)时表示反应已达平衡D.2min内H2减少3mol,则v(N2)=0.5mol/(L•min)7.对于平衡CO2(g)═CO2(aq)△H<0,为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不断搅拌 D.升温减压8.下列关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一定温度与体积条件下达到平衡的判断正确的是()A.每断裂1mol H﹣H键的同时断裂1mol I﹣I键B.每断裂1mol I﹣I键的同时生成2mol H﹣I键C.每消耗1molH2的同时消耗2molHID.压强不发生改变9.在相同的温度与体积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CO2H2CO H2O甲amol amol 0mol 0mol乙2amol 2amol 0mol 0mol丙2amol 2amol amol amol丁amol 0mol 2amol 2amol上述四种情况,起始的时候正反应速率v(H2)正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丙>丁>乙>甲B.丙>乙=丁>甲C.丙>乙>甲>丁D.乙=丙>甲>丁10.对于可逆反应mA+nB═pC+qD从正反应开始反应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如果增大压强,则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反应物A或B至少有一个是气体B.容器内不可能是单一气体C.m+n可能大于p+qD.若m<p,且D是气体,则B一定是气体11.一定量的Fe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K2SO4溶液B.加入CH3COONa固体C.加一定量水D.加入KNO3溶液12.可逆反应2SO2(g)+O2═2SO3(g)△H<0,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下列条件,SO2转化率减小的是()A.降低温度 B.保持压强充入N2C.保持体积不变,增加O2 D.增大压强1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s)与H2O(g)发生可逆反应C(s)+H2O (g)═CO(g)+H2(g),反应达到平衡后C(s)与H2O(g)转化率为2:1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加入的C(s)与H2O(g)物质的量为2:1B.若增大压强,H2O(g)转化率不变化C.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平均式量可能为16D.开始反应后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一直减小14.已知25℃下,醋酸稀溶液中存在CH3COOH═H++CH3COO﹣,K a=1.75×10﹣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加入冰醋酸K a变小B.升高温度K a变大C.通入HCl气体醋酸电离程度变小D.加入少量NaOH固体,K a不变15.关于0.5mol/L CH3COOH与0.5mol/L 盐酸的比较,正确的是()A.氢离子浓度相同B.导电能力相同C.中和NaOH的能力相同D.加水稀释一倍后酸的浓度不再相同16.已知25℃下碳酸的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下列有关碳酸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c(H+)═c(OH﹣)+c(HCO)+2c(CO)B.c(H+)>c(HCO)>c(H2CO3)C.c(H2CO3)═2c(H+)+c(CO)D.c(H+)═c(OH﹣)+c(HCO)+c(CO)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4分)(2015秋•宣城校级期中)如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物质Cl2Br2I2HCl HBr HI H2能量(kJ)243 193 151 431 366 298 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A.HCl B.HBr C.HI(2)H2和Cl2反应生成HCl过程中的热效应可用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H1= kJ•mol﹣1,△H2= kJ•mol﹣1,△H3= kJ•mol﹣1.②据实验测定,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引发该反应的步骤是上图①~③中分子转化为原子的一步,你认为是第(填序号)步,请说明原因:.③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8.(12分)(2015秋•宣城校级期中)滴定实验是中学常用的定量实验,主要原理是利用已知浓度的某溶液滴加到未知浓度的溶液中,通过恰好完全反应的“终点”的判断,实验测出消耗的两种物质的量来计算未知浓度的溶液的浓度.下面是甲同学用滴定实验来测定食用精制盐中的碘含量(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KIO3).已知:I2+2S2O32﹣=2I﹣+S4O62﹣,其步骤为: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0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5.00mL,恰好反应完全.(1)配平化学方程式KIO3+ KI+ H2SO4=K2SO4+ I2+ H2O(2)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由色变为色,且颜色半分钟内不改变.(3)根据以上实验,所测精制食盐中的碘含量是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4)已知在酸性环境下:2H++S2O32﹣=S↓+SO2↑+H2O,所以乙同学认为在c操作前应,否则实验测得食盐中碘的含量会(填“偏高”或“偏低”或“没有影响”)19.(12分)(2015秋•宣城校级期中)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 800 830 1000 1200K 0.6 0.9 1.0 1.7 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放热”).(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及时分离出CO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C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不得分).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c.v正(H2)=v逆(H2O) 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5)若在(4)所处的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CO2的物质的量为.a.等于1.0mol b.大于1.0mol c.大于0.5mol,小于1.0mol d.无法确定.20.(14分)(2015秋•宣城校级期中)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 H2CO3H2S H3PO41.8×10﹣5K1=4.3×10﹣7K2=5.6×10﹣11K1=9.1×10﹣8K2=1.1×10﹣12K1=7.5×10﹣3K2=6.2×10﹣8K3=2.2×10﹣13(1)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42﹣都看成酸,则酸性最强的是,最弱的是.(2)多元弱酸的二级电离程度远小于一级电离的原因是.(3)同浓度的CH3COO﹣、HCO3﹣、CO32﹣、S2﹣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4)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K值越大酸越(填“强”或“弱”).(5)根据K值大小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CH3COOH+H2PO4﹣(填“能”或“不能”,下同) H2CO3+HS﹣.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变化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浓硫酸稀释B.氯化铵受热分解C.木炭点燃后燃烧D.碳酸钙分解【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A.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大量的热量,但此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A错误;B.氯化铵受热分解属于分解反应,发生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所以B属于吸热反应,故B错误;C.木炭燃烧,属于物质的燃烧的类型,属于放热反应,故C正确;D.碳酸钙受热分解属于分解反应,发生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属于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能量时吸热或放热的判断类型题,关于化学反应中是否是吸放热的判断,关键是掌握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结合排除法进行解答即可.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H=﹣483.6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每消耗1molH2(g)释放483.6kJ的能量B.每生成1molH2O(g)释放483.6kJ的能量C.方程式中H2(g)计量数改变△H值不变D.同条件下2molH2O(g)完全分解吸收的能量为483.6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燃烧热的计算.【分析】据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2mol氢气与1mol氧气燃烧生成2mol水蒸气放热483.6KJ,结合正逆反应焓变数值相等,符合相反解答.【解答】解:A、由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氢气与1mol氧气燃烧生成2mol水蒸气放热483.6KJ,故A错误;B、由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2molH2O(g)释放483.6kJ的能量,故B错误;C、焓变与系数成正比,故C错误;D、正逆反应焓变数值相等,符合相反,所以同条件下2molH2O(g)完全分解吸收的能量为483.6kJ,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3.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2CO(g)+O2(g)=2CO2(g)△H=﹣566kJ/mol现有标准状况下112LCO与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CO2(g)和H2O(l),放出1418.5kJ 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3:1 C.2:3 D.1:4【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燃烧热的计算.【分析】先根据方程式求出H2和CO的燃烧热,设H2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CO的物质的量为5mol﹣n,根据放出的热量列方程式解答.【解答】解:设混合气中H2的物质的量为n,则CO的物质的量为5mol﹣n,根据题意,列方程为:kJ/mol×n+kJ/mol×(5mol﹣n)=1418.5kJ解得:n=1.25mol,CO的物质的量为5mol﹣1.25mol=3.75mol,所以混合气体中CO与H2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1.25 mol:3.75 mol=3:1,故选:B.【点评】以常规方法进行计算求解,思路直接,便于理解,但是由于一般需要列方程,步骤烦琐,计算量较大,因此可以选用十字交叉法,比较方便4.已知: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C2H6的燃烧热△H=﹣1559.8kJ/mol.()A.H2CO3(aq)+2NaOH(aq)=Na2CO3(aq)+2H2O(l)△H=﹣114.6kJ/molB.2C2H6(g)+7O2(g)=4CO2(g)+6H2O(l)△H=﹣3119.6kJ/molC.NaHCO3(aq)+NaOH(aq)=Na2CO3(aq)+H2O(l)△H=﹣57.3kJ/molD.C2H6(g)+7/2O2(g)=2CO2(g)+3H2O(g)△H=﹣1559.8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燃烧热的计算.【分析】A、碳酸是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B、C2H6的燃烧热△H=﹣1559.8kJ/mol,2molC2H6恰好完全反应放热3119.6kJ;C、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不是酸碱中和反应,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吸热;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碳酸是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反应生成2mol水过程中放热小于114.6kJ,焓变为负值,所以热化学方程式H2CO3(aq)+2NaOH(aq)=Na2CO3(aq)+2H2O(l)△H>﹣114.6kJ/mol,故A错误;B、C2H6的燃烧热△H=﹣1559.8kJ/mol,2molC2H6恰好完全反应放热3119.6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19.6kJ/mol,故B正确;C、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不是酸碱中和反应,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吸热,故C错误;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2H6(g)+O2(g)=2CO2(g)+3H2O(l)△H=﹣1559.8kJ/mol,水应为液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5.已知:CO(g)、H2(g)、CH3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285.8kJ/mol、﹣726.5kJ/mol,则反应CO(g)+2H2(g)=CH3OH(l)的△H为()A.﹣128.1kJ/mol B.﹣1295.3kJ/molC.﹣157.7kJ/mol D.+157.7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燃烧热的计算.【分析】先根据燃烧热分别写出CO、H2、CH3OH热化学方程式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H=﹣283kJ•mol﹣1 ①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285.8×2 kJ•mol﹣1 ②CH3OH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1③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③)计算.【解答】解: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H=﹣283kJ•mol﹣1 ①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285.8×2 kJ•mol﹣1 ②CH3OH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1③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③)可得:CO(g)+2H2(g)═CH3OH(l)△H=﹣128.1KJ•mol﹣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盖斯定律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盖斯定律解题.6.下列关于反应N2+3H2═2NH3的反应速率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每消耗1molN2的同时消耗2molNH3B.相同时间内消耗28gN2与消耗6gH2的反应速率相同C.当v(N2)=3v(H2)时表示反应已达平衡D.2min内H2减少3mol,则v(N2)=0.5mol/(L•min)【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每消耗1molN2的同时消耗2molNH3;B.28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6g氢气的物质的量是3mol,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算量之比;C.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根据v=计算判断.【解答】解: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每消耗1molN2的同时消耗2molNH3,如果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每消耗1molN2的不同时消耗2molNH3,故A错误B.28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6g氢气的物质的量是3mol,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算量之比,所以相同时间内消耗28gN2与消耗6gH2的反应速率相同,故B正确;C.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物质反应速率方向未知,无法判断,故C错误D.根据v=知,容器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利用反应速率判断平衡状态时必须要结合反应方向判断,易错选项是CD.7.对于平衡CO2(g)═CO2(aq)△H<0,为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不断搅拌 D.升温减压【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答,温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据此解答.【解答】解:A、增加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故A正确;B、升温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B错误;C、不断搅拌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C错误;D、升温减压则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下列关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一定温度与体积条件下达到平衡的判断正确的是()A.每断裂1mol H﹣H键的同时断裂1mol I﹣I键B.每断裂1mol I﹣I键的同时生成2mol H﹣I键C.每消耗1molH2的同时消耗2molHID.压强不发生改变【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每断裂1mol H﹣H键的同时断裂1mol I﹣I键,故A错误;B、每断裂1mol I﹣I键的同时生成2mol H﹣I键,都反映的是正反应方向,故B错误;C、每消耗1molH2等效于生成2molHI,同时消耗2molHI,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D、气体两边的计量数相等,压强始终不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9.在相同的温度与体积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CO2H2CO H2O甲amol amol 0mol 0mol乙2amol 2amol 0mol 0mol丙2amol 2amol amol amol丁amol 0mol 2amol 2amol上述四种情况,起始的时候正反应速率v(H2)正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丙>丁>乙>甲B.丙>乙=丁>甲C.丙>乙>甲>丁D.乙=丙>甲>丁【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起始的时候正反应速率v(H2)正大小与氢气的起始物质的量有关,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起始的时候正反应速率v(H2)正大小与氢气的起始物质的量有关,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速率乙=丙>甲>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难度不大.10.对于可逆反应mA+nB═pC+qD从正反应开始反应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如果增大压强,则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反应物A或B至少有一个是气体B.容器内不可能是单一气体C.m+n可能大于p+qD.若m<p,且D是气体,则B一定是气体【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对于可逆反应mA+nB═pC+qD,如果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如果反应物是非气体,虽平衡移动但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移动的结果,使得容器内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如果都是气体,压强改变,相对分子量不变,所以反应物A或B至少有一个是气体,故A正确;B、如果器内是单一气体,相对分子量是一个定值,故B正确;C、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平衡逆向移动,则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m+n可能大于p+q,故C正确;D、若m<p,且D是气体,与A和C的状态有关,B可能是气体也可能不是,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要清楚平衡对外界影响导致平衡的移动,引起相对分子量的变化,然后得出气体的状态和计量数的大小,比较容易.11.一定量的Fe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K2SO4溶液B.加入CH3COONa固体C.加一定量水D.加入KNO3溶液【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硫酸过量,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不改变铁的量,可满足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加入K2SO4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故A正确;B.加入CH3COONa固体,生成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故B正确;C.加一定量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故C正确;D.加入KNO3溶液,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NO气体,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强酸转化为弱酸时氢离子的浓度变小而总物质的量不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物质之间的反应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2.可逆反应2SO2(g)+O2═2SO3(g)△H<0,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下列条件,SO2转化率减小的是()A.降低温度 B.保持压强充入N2C.保持体积不变,增加O2 D.增大压强【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保持压强充入N2,相对于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保持体积不变,增加O2,平衡正向移动;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解答】解:A.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SO2转化率增大,故A错误;B.保持压强充入N2,相对于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S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B正确;C.保持体积不变,增加O2,平衡正向移动,则SO2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SO2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把握温度、压强导致的平衡移动为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s)与H2O(g)发生可逆反应C(s)+H2O (g)═CO(g)+H2(g),反应达到平衡后C(s)与H2O(g)转化率为2:1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加入的C(s)与H2O(g)物质的量为2:1B.若增大压强,H2O(g)转化率不变化C.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平均式量可能为16D.开始反应后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一直减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反应中碳单质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B、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的系数和减小的方向进行;C、混合气体平均式量等于质量和物质的量的比值;D、开始反应后,气体的质量增加,物质的量增加,质量增加的程度更大.【解答】解:A、反应中碳单质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反应达到平衡后C(s)与H2O(g)转化率为2:1关系,开始加入的C(s)与H2O(g)物质的量不一定是2:1,故A错误;B、若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的系数和减小的方向进行,H2O(g)转化率会减小,故B 错误;C、混合气体平均式量等于质量和物质的量的比值,达到平衡后,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介于2﹣28之间,故C正确;D、开始反应后,气体的质量增加,物质的量增加,质量增加的程度更大,所以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会增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关量的变化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中等.14.已知25℃下,醋酸稀溶液中存在CH3COOH═H++CH3COO﹣,K a=1.75×10﹣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加入冰醋酸K a变小B.升高温度K a变大C.通入HCl气体醋酸电离程度变小D.加入少量NaOH固体,K a不变【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平衡思想;演绎推理法;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冰醋酸K a只与温度有关;B、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醋酸电离电离产生氢离子,通入HCl气体,溶液的酸性增强,据此判断;D、冰醋酸K a只与温度有关,据此判断;【解答】解:A、冰醋酸K a只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B、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K a变大,故B正确;C、醋酸电离电离产生氢离子,通入HCl气体,溶液的酸性增强,平衡逆向移动,醋酸电离程度变小,故C正确;D、冰醋酸K a只与温度有关,加入少量NaOH固体,K a不变,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注意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温度和浓度,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只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15.关于0.5mol/L CH3COOH与0.5mol/L 盐酸的比较,正确的是()A.氢离子浓度相同B.导电能力相同C.中和NaOH的能力相同D.加水稀释一倍后酸的浓度不再相同【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平衡思想;演绎推理法;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醋酸是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中和碱时与总物质的量有关,与强弱无关,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醋酸的电离程度变大,但酸的总浓度还是相同,据此答题.【解答】解: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醋酸是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A.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醋酸是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故A错误;B.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盐酸中离子浓度大于醋酸,所以盐酸的导电能力强,故B错误;C.中和碱时与总物质的量有关,与强弱无关,所以中和NaOH的能力相同,故C正确;D.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醋酸的电离程度变大,但酸的总浓度还是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及溶液导电能力与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6.已知25℃下碳酸的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下列有关碳酸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c(H+)═c(OH﹣)+c(HCO)+2c(CO)B.c(H+)>c(HCO)>c(H2CO3)C.c(H2CO3)═2c(H+)+c(CO)D.c(H+)═c(OH﹣)+c(HCO)+c(CO)【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B.碳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而且电离程度较小,以第一步电离为主;C.碳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D.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解答】解:A.碳酸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H+、OH﹣、HCO3﹣、CO32﹣,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则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H+)═c(OH﹣)+c(HCO)+2c(CO),故A正确;B.碳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而且电离程度较小,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所以溶液中碳酸分子的浓度最大,则c(H2CO3)>c(H+)>c(HCO),故B错误;C.碳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主要以碳酸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c(H2CO3)≠2c(H+)+c(CO),故C错误;D.碳酸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H+、OH﹣、HCO3﹣、CO32﹣,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则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H+)═c(OH﹣)+c(HCO)+2c(C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明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在判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应用方法.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4分)(2015秋•宣城校级期中)如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物质Cl2Br2I2HCl HBr HI H2能量(kJ)243 193 151 431 366 298 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CA.HCl B.HBr C.HI(2)H2和Cl2反应生成HCl过程中的热效应可用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H1= +243 kJ•mol﹣1,△H2= +436 kJ•mol﹣1,△H3= ﹣431 kJ•mol﹣1.②据实验测定,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引发该反应的步骤是上图①~③中分子转化为原子的一步,你认为是第①(填序号)步,请说明原因:Cl﹣Cl键的键能比H﹣H键的键能小,更易断裂,从而引发反应.③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H=﹣183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宣、郎、广三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 52分,请将最佳选项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图1示意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图中a为海洋性气候区,b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c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d为大陆性气候区。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甲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B.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乙区域高C.河流径流大且季节变化小D.土壤深厚但肥力较低2.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A.a类地区纬度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B.b类地区雨热同期,适于谷物生产C.c类地区降水均匀,洪涝灾害少见D.d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据此完成3-4题。

3.①②③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A.东南沿海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四川盆地4.属于谚语④山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有a河流众多,河网密布 b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d轻工业比重大A.ac B. bc C.ad D.bd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

读图2完成5-6题。

5.该城市商业区主要位于图示区域的A.东北部B.西南部C.西北部D.东南部6.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A.甲B.乙C.丙D.丁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7-8题。

7.最可能形成该地这一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A.滥采矿产B.滥垦耕地C.滥伐森林D.过度放牧8.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历史上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高二历史上

2015-2016学年宣、郎、广三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主张是()A.为政以德B.以法为教C.兼相爱D.有生于无2、李克强总理从“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个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

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除井田,民得买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3、某思想家指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① B.②C.③ D.④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春秋大一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5、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所言,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该思想家的主张是()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知行合一6、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陆九渊记述: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7、宋代理学对儒学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更加重视《论语》《孟子》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⑤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数学 (文科)试题
命题人:吴 卫 卫 审题人:周 满 庭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某学校为了了解2014年高考数学的考试成绩,在高考后对12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文科400名考生,理科600名考生,艺术和体育类考生共200名,从中抽取120名考生作为样本.(2)从10名家长中抽取3名参加座谈会.Ⅰ.简单随机抽样法 Ⅱ.系统抽样法 Ⅲ.分层抽样法.问题与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A .(1)Ⅲ,(2)Ⅰ
B .(1)Ⅰ,(2)Ⅱ
C .(1)Ⅱ,(2)Ⅲ
D .(1)Ⅲ,(2)Ⅱ
2.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出4=i ,那么空白的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8<S
B .?9<S
C .?10<S
D .?11<S
3.设,a b ∈R , 则 “2()0a b a -<”是“a b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在命题“若抛物线c bx ax y ++=2的开口向下,则{}
∅≠<++0/2c bx ax x 的逆命题、
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结论成立的是( )
A .都为真
B .都为假
C .否命题为真
D .逆否命题为真
5.袋中共有6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袋中任取两球,两球颜色为一白一黑的概率等于 ( ) A .15 B .25
C .35
D .45
6.已知y x ,的取值如下表: x 0 1 3 4
y 2.2 4.3 4.8 6.7
从散点图分析,y 与x 线性相关,且回归方程为a x y +=95.0,则a 的值为( )
A .2.6
B .-2.6
C .4.5
D .2
7.掷两颗相同的均匀骰子(各个面分别标有1,2,3,4,5,6),记录朝上一面的两个数,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 .“至少有一个奇数”与“都是奇数”
B .“至少有一个奇数”与“至少有一个偶数”
C .“至少有一个奇数”与“都是偶数”
D .“恰好有一个奇数”与“恰好有两个奇数”
8. 将容量为n 的样本中的数据分成6组,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若第一组至第六组数据的频率之比为2:3:4:6:4:1,且前三组数据的频数之和等于27,则n 等于( )
A .60
B .65
C .50
D .70
9.下列命题中,命题的否定是假命题的是( )
A .1,2+<∈∀x x R x
B .1,2+≥∈∀x x R x
C .22y xy R y R x =∈∀∈∃,,
D .2y x R y R x >∈∃∈∀,,
10.已知12F F 、是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满足1MF ·2MF =0的点M 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0(
B .⎥⎦⎤ ⎝⎛21,0
C .)22,0(
D .⎪⎪⎭

⎢⎣⎡1,2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将二进制数110101(2)化成十进制数,结果为________,再将该结果化成七进制数,结果为________.
12.椭圆2255x ky -=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 等于________.
13.命题“012<++∈∃ax x R x ,”为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中心为原点,焦点21F F 、在x 轴上,离心率为2
2.过1F 的直线l 交C 于B A 、两点,且2ABF ∆的周长为16,则C 的方程为__________. 15.下列四种说法: ①命题“2
1sin 6==απ
α,则若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②1sin ,:,1sin ,:00≤∈∀⌝>∈∃x R x p x R x p 则使; ③“)(22Z k k ∈+=ππ
α”是“为偶函数函数)2sin(α+=x y ”的充要条件;
④命题:p “2
1cos sin ),2,0(=+∈∃x x x 使π
”,命题:q “B A B A ABC >>∆则中,若在,sin sin ”,那么命题()q p ∧⌝为真命题.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及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预赛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记录如下:
甲 82 81 79 78 95 88 93 84 乙 92 95 80 75 83 80 90 85
(1)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若将频率视为概率,对甲学生在培训后参加的一次数学竞赛成绩进行预测,求甲的成绩高于80分的概率;
(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从统计学的角度(在平均数.方差或标准差中选两个)考虑,你认为选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17.(本小题满分12分)一个袋中装有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球,球的编号分别为1,2,3,4,
(1)从袋中随机取出两个球,求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概率;
(2)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m ,将球放回袋中,然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n ,求2+<m n 的概率.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命题p :a x x R x >-∈∀2,2;
命题q :022,02
00=-++∈∃a ax x R x .如果命题“q p ∨”为真,“q p ∧”为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命题p :实数x 满足03422<+-a ax x ,其中0<a ,命题q :实数x 满足0820622>-+≤--x x x x 或,且q p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椭圆的短轴端点和焦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且焦距为4.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l 过点)2,0(P 且与椭圆相交于B A 、两点,当AOB ∆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直线l 的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4分)设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A ,,是椭圆上的一点,212AF F F ⊥,原点O 到直线1AF 的距离为
113OF . (1)证明2a b =;
(2)设21Q Q 、为椭圆上的两个动点,且12OQ OQ ⊥,过原点O 作直线12Q Q 的垂线OD ,垂足为D ,求点D 的轨迹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