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
桑黄的鉴别方法

桑黄的鉴别方法
桑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但是,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的桑黄,因此,正确的鉴别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桑黄鉴别方法。
一、外观鉴别法
桑黄的外观特征是:呈黄色或淡黄色,质地脆硬,有光泽,无异味。
如果桑黄的颜色过于深或过于浅,质地不脆硬,有异味,那么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的桑黄。
二、气味鉴别法
桑黄的气味应该是清香的,如果有异味或者没有气味,那么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的桑黄。
三、燃烧鉴别法
将一小块桑黄点燃,真正的桑黄会发出清香的气味,燃烧后的灰烬是白色的。
如果燃烧后的气味不清香,或者灰烬是黑色的,那么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的桑黄。
四、化学鉴别法
桑黄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检测。
将桑黄粉末加入稀盐酸中,加热后变成橙黄色,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变成红色,最后加入氯化铁溶液,变成深红色。
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那么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的桑黄。
五、显微镜鉴别法
将桑黄粉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真正的桑黄粉末中会有黄色的细胞壁和黄色的细胞内容物。
如果观察到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容物不是黄色的,那么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的桑黄。
正确的鉴别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真假桑黄,保证我们的用药安全。
在购买桑黄时,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药店或者有信誉的商家,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
什么是桑黄 桑黄生长在什么地方 有哪些作用.doc

什么是桑黄桑黄生长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作用桑黄,中药名。
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又叫桑上寄生、桑臣、树鸡,那么,桑黄生长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作用呢?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桑黄1、桑黄也叫桑寄生,是一种呈扇面形状的菌,多生于桑树的朝阴背面,是一种寿命极为长久的菌类,野生的桑黄几十年几百年屡见不鲜,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古桑树上面,这些年代久远的桑黄具有很长的生长历史2、桑黄是药。
很多品相好、颜色纯正、年代久远的桑黄价格高的令人咋舌。
桑黄的药用价值还是高的,至于对于价格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为有用的即使价格再高,也是值得的,用不上的即使再便宜,也是决计不会购买的。
桑黄长在桑树上吗1、桑黄其实不止是生长在桑树之上的。
只不过以桑树上面的最为正宗。
就好像牛油一样,虽然猪、马、狗、驴身上也都有油,说起来是一个东西。
但是不能都叫牛油的道理一样。
2、桑黄除了在桑树上面出现之外,像一些杨、松、柳、柘、桦、榄、花椒、山楂,等树上也会经常见到桑黄的出现。
3、虽然别的树也长桑黄,但是桑黄还是以天然的野生桑树上面的寄生,才是好的。
4、桑黄是按照桑树的生长地域出产的,尤其是在一些古桑树群出没的地方,出产桑黄尤为多见,桑黄以颜色金黄,气味清新自然,切开后里面脉络清晰者为佳品5、当然除了黄色的桑黄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颜色桑黄,像黑色、褐色、灰白也都被称之为桑黄,有的是因为树种不同造成的颜色各异,有的则是因为生长于桑树的阳面或者树木的根部,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桑黄的颜色发生变化。
桑黄除了野生的。
现在也开始了人工的培育。
药用价值也许没有那么高。
但是价格要便宜不少。
桑黄有哪些作用1、抑制汗腺分泌的作用;2、洋地黄样作用;低浓度能兴奋平滑肌,大剂量则发生抑制作用;3、中毒量可引起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先兴奋后麻痹;4、抗肿瘤作用,抗癌作用,抗纤维化作用,抗氧化作用,镇痛作用;5、抗菌作用;6、免疫调节作用。
桑黄种植收益

桑黄种植收益
1.什么是桑黄
桑黄是指桑树上的一种叫做桑蚕叶绿素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桑黄在中医里常用来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头痛、失眠等症状。
2.桑黄的种植
桑黄的种植需要选择产山东、浙江和四川等地的桑蚕叶绿素高产的桑树品种,一般在春夏之交、温度在18-23℃、湿度在70%左右时进行种植。
桑黄的种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桑枝繁殖,另一种是通过桑黄的种子繁殖。
3.桑黄的收益
桑黄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药材的销售,目前市场上一斤桑黄的价格在200元左右。
按照亩产180公斤的桑黄计算,一亩桑黄的收益可以达到3.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桑黄的收成量与品质有很大关系,所以如果想要提高桑黄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掌握丰富的种植技巧,如土壤改良、施肥、喷药等。
4.桑黄种植的优势
相比普通的果蔬种植,桑黄的种植有以下优势:
一、桑黄生长周期短,投资回报周期短。
二、桑黄种植不需大面积土地,可以利用空余农田或者庭院等空地。
三、桑黄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改良。
四、桑黄的市场需求量大,可以保证销售市场。
五、桑黄的药用功效受到中医行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的市场附加值。
5.总结
桑黄种植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了解市场需求。
如果您有闲置的农田或者想要创业的想法,桑黄的种植可以作为一个选择。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的收益主要包括销售收入和加工附加值收入两部分。根据市场价格和产 量,不同规模的桑黄人工栽培的收益存在较大差异。
桑黄市场的需求状况
国内市场需求
国内市场对桑黄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主要应用于中药材市场、保健品市场和食品 添加剂市场。
国际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传统医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桑黄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也 在逐渐增加。
炎等慢性疾病。
桑黄还具有抗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03
02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栽培前的准备
1 2
场地选择
选择远离污染源、无农药残留的场地进行桑黄 栽培。
消毒灭菌
对场地进行严格消毒灭菌,以降低病虫害感染 的风险。
3
栽培料配方与准备
根据桑黄的营养需求,准备适当的栽培料配方 ,如木屑、麦麸、石膏等。
案例三:利用桑黄进行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
项目地点:某污染地区
生态修复情况:利用桑黄具有的生态修复功能,采用桑黄进 行生态修复,改善土壤和水质状况,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
案例四
技术应用情况
在当地推广应用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增收情况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助力脱贫攻坚。
案例一:某地桑黄种植基地的成功经验
地点:某地桑黄种植基地
种植规模:200亩
种植品种:优质桑黄品种
成功经验:选择适宜的种植环 境,严格把控种植技术,注重 菌种选择和培养,科学管理田 间作业。
案例二:某桑黄人工栽培企业的生产流程
企业概况
国内知名桑黄人工栽培企业
生产流程
选择优良菌种并进行培育,建设标准化栽培基地,严格把控环境因素,进行 精细化管理。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01
02
03
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桑黄的药用和 保健功能的认识加深,对 桑黄的需求逐年增长。
产业扩张
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 域对桑黄的需求将进一步 扩大,市场潜力巨大。
技术创新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 ,桑黄的人工栽培逐渐取 代野生采摘,市场前景广 阔。
经济效益估算
成本投入
包括菌种购置、培养基质制备、 人工管理费用等,约在10-15万 元。
桑黄的生长环境
01
02
03
温度
桑黄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 为15-35℃,最适宜温度 为25℃左右。
湿度
桑黄适宜生长的湿度范围 为40%-80%,最适宜湿 度为60%-70%。
光照
桑黄适宜在弱光或散射光 条件下生长,避免强光直 射。
02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栽培前的准备
场所选择
选择远离污染源、无异味 、空气质量好的地方进行 桑黄栽培。
消毒杀菌
对设施、工具、场地等进 行全面消毒杀菌,以减少 病虫害的发生。
培养基制作
选择优质原材料,如桑枝 、黄精、灵芝等,配制适 合桑黄生长的培养基。
桑黄的种植技术
接种
选择优质菌种,按一定比例接 入培养基中。
培养
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为桑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管理
定期检查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环境 条件,清除污染物和杂菌。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的桑黄品种进行栽培。
环境消毒
定期对栽培场所进行全面消毒,清除病原体和虫卵等有 害生物。
科学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桑黄的抗病 能力。
病虫害防治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农 药、物理防治等。
如何分辨桑黄好坏

如何分辨桑黄好坏
如何分辨桑黄好坏
1、形状:桑树桑黄形状不固定,多为半圆型,或者其他不规则型。
鉴别时主要看其背面纹理,背部有明显的一圈一圈的横向年轮,年轮之间的间隔明显。
如果年限较久,背部会龟裂,并有指甲大小的裂块。
年轮越多,代表桑黄年份越久。
2、颜色:桑树黄刚采下来时,正面的颜色为鲜亮的黄色,晒干之后,颜色会变深,变为深黄或者褐色,整个黄面如绸缎,不同的角度看黄面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年限短个头小的桑黄金边明显厚重,随着生长年数增加,金边就会越来越少。
3、气味:没干透的桑树黄有淡淡的香味,干透的桑树黄基本没有味道,只有挨着鼻子闻的时候,有一点点香菇味。
桑树黄煮水的时候,闻水蒸气,有明显的蘑菇味,但是煮水完成后,闻桑黄水没有任何味道。
服用桑黄水时,没有其他任何怪味,不酸、不苦,舌尖会有回甘的感觉,回甘就是感觉变甜,其实没有甜味。
桑树桑黄是什么东西

桑树桑黄是什么东西桑树简介桑树(学名:Morus)是桑科植物的通称,包括多种不同的科属,如桑属(Morus)、楮属(Broussonetia)等。
桑树是常见的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全世界约有10个属、100个左右的种。
其中最有名的是桑属下的白桑(Morus alba)和黑桑(Morus nigra)。
桑黄是什么桑黄是指桑树的幼叶和嫩枝,一般指桑叶中的嫩黄色部分,因而得名。
桑黄中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食品和养生保健产品中。
桑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保健养颜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
桑黄的药用价值温肺化痰桑黄具有温肺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痰多等症状。
桑黄中的有效成分具有祛痰、镇咳、润肺的作用,可以促进肺部的排痰功能,改善呼吸道症状,并增强人体免疫力。
清热解毒桑黄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可以清热解毒。
桑黄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内脏器官的炎症程度,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养颜美容桑黄中的维生素C和黄酮类物质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减少色斑和雀斑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美白和抗衰老作用。
同时,桑黄还可以改善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使肌肤更加紧绷和有弹性。
桑黄的食用价值特色菜品桑黄是一道具有独特风味的食材,常被用于制作传统菜品。
比如,桑黄蒸肉是一道常见的川菜,具有鲜嫩可口的口感。
此外,桑黄还可以用来烹制桑黄汤、桑黄炒蛋等美食。
营养保健桑黄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具有营养丰富的特点。
与此同时,桑黄被认为有清热解毒、补虚养身等保健功效。
因而,将桑黄加入日常饮食中,不仅能增加营养摄入,还能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如何选择和保存桑黄选择选择桑黄时,应选择颜色鲜艳、肉质鲜嫩、无霉变和虫害的桑黄。
此外,应避免选择外观枯黄、变色或有明显损伤的桑黄。
保存为了保持桑黄的新鲜度,可以将其放入保鲜袋中,并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
桑黄药典标准

桑黄药典标准
桑黄(Phellinus linteus)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处方中。
在中国的药典中,桑黄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标准:
1. 外观:桑黄子实体呈扁平的扇形或肾形,直径可达10-20cm,厚约1-
2.5cm。
表面呈灰褐色或暗灰色,具有深色的斑块和轮纹。
2. 质地:桑黄质地坚实,弹性良好,可以折断,断面的颜色为深褐色。
3. 气味:桑黄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味道微苦。
4. 成分:桑黄中含有大量的多糖、黄酮、甾体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5. 毒性:桑黄的安全性较高,毒性较低。
以上就是桑黄在药典中的主要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药典版本和地区有所不同。
在使用桑黄作为药材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药典中的规定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黄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exFr.),别名:猢狲眼、桑耳、针层孔菌、桑臣等,是一种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
在杨、柳、桦、栎等树干上也有生长。
分布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陇南康县仿野生栽培桑黄获成功[1]。
桑黄是一种名贵中药,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
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中文学名桑黄
别称猢狲眼、桑耳
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s)
纲层菌纲(Hymenomycetes)
科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
分布区域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
亚门有隔担子菌亚门
拉丁学名
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
界真菌界
亚门有隔担子菌亚门
目
非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
属
针层孔菌属
(PhellinusQuel.)
别称
猢狲眼、桑耳、桑臣、桑
黄菇、桑寄生、桑黄菰、
梅树菌
目录
•1生物分类
•2形态特征
•3地理分布
•4生长习性
•5药用价值
•6药理分析
•7开发现状
•8应用历史
1生物分类
桑黄,别名猢狲眼、桑耳、针层孔菌、桑臣、桑黄菇、桑寄生、树鸡、桑黄菰、梅树菌,东亚地区市场交流的″桑黄″菌重要种类有:
火木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L.ex Fr.)Quel.、裂蹄针层孔菌P.linteus (Berk1. et Curt.)Teng、鲍氏针层孔菌(P.baumiiPilat)、瓦尼针层孔菌(P.vaninii Ljub)、松针层孔菌P.pini (Brot. Fr)A.Ames、尤地针层孔菌P.yucatanensis(Murr.)I-moz、亚玛针层孔菌P.yamanoi(Imazeki)Parmasto、落叶松针层孔菌ricis(Joczewski in Pilat)Pilat等。
中国传统称火木层孔菌为“桑黄”。
2形态特征
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3地理分布
桑黄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我国桑黄主要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张广才岭有少量野生出产。
另外,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野生桑黄,但产量极少,难以形成商品。
4生长习性
•桑黄古人称之为“树舌”,通常寄生于桑树、松树、杨树、桦、栎等树身腐朽之处。
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
•虽然寄生在树木上的真菌均可被称为树舌,但只有寄生于桑树上的树舌才是正宗的桑黄,而其它则只能作为桑黄的替代品,且药效与桑黄有所不同。
•桑黄已经能够进行人工栽培。
5药用价值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以子实体入药。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
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1次服完,日服2次。
【选方】
① 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岗谷树根皮一两半,桑黄一两半(微炙)。
上药,捣粗罗为散。
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② 治脱肛泻血不止: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炙)。
上药,掇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③ 治妇人劳损,月水不断,血竭暂止,小劳辄剧:桑黄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二钱。
(①方以下出《圣惠方》)
④ 治瘰疬溃烂:桑黄菇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
为末,鸡子白调敷;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之。
(《纂要畜方》)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治疗的方法
1. 抗癌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① 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
②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③ 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④ 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
⑤ 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
⑥ 预防、避免癌症的复发。
2. 护肝作用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于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3. 降低和调整血糖浓度,有效的预防及改善糖尿病。
4.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5.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6.桑黄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对痛风有良好效果。
7.抗过敏,对过敏性鼻炎、久治不愈的湿疹疗效很好。
有关研究表明,桑黄及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服用亦无任何毒副作用。
6药理分析
据分析,桑黄的成分极其复杂,除含大量多糖类物质外,还含β葡聚糖、几丁质(壳聚糖)、杂多糖(果胶、半纤维素、多糖醛酸等膳食纤维)等成分,在肠道中有促进有害物质及胆固醇排泄的作用。
此外,桑黄还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护肝和抗肝硬化等药理作用,而这些药理作用恰恰是备受制药界青睐的。
桑黄及其人工培养菌丝体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为治疗脂肪肝以及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我国均为高发性疾病。
日本和韩国早已将桑黄微粉胶囊用于临床治疗脂肪肝或肝纤维化等肝病,其疗效十分显著。
据了解,桑黄子实体含有异常丰富的天然氨基酸、维生素与矿物质等成分,能促进肝脏新陈代谢和肝细胞的再生,并可降低血液中GOT、GPT值以及减弱肝炎病毒的复制作用。
7开发现状
•尽管我国古代中医经典早已记载了桑黄及其宝贵的药用价值,但国内市场至今尚无一只真正的桑黄类药品,而只有几种桑黄保健品。
•在韩国与日本,桑黄及其人工菌丝体培养物早已发展成为产供销一体的新产业。
除桑黄发酵菌丝体外,日、韩两国还开发出各种桑黄子实体经破壁后加工成
超微粉末胶囊类口服产品,主要用于治疗对降糖西药无效的顽固性高血糖病人。
这也是桑黄类制剂的又一新应用领域。
•全球的桑黄类保健品的年销售总额大约为5亿~10亿美元。
美国也是桑黄类产品的消费大国,据悉,美国大约从2000年开始从日、韩两国进口桑黄破壁超微粉用于分装胶囊出售,市场上已有包括桑黄多糖、桑黄子实体超细粉末、桑黄纯菌丝体粉末等数十种产品销售。
8应用历史
在中国,桑黄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桑寄生”的药物功效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现代研究证实桑黄多糖能够缓解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疲劳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