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合集下载

长白落叶松及其抚育间伐与木材利用浅析

长白落叶松及其抚育间伐与木材利用浅析

长白落叶松及其抚育间伐与木材利用浅析长白落叶松是我国华北至东北地区具有重要林木价值的主要树种之一,因其在地理、生态和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独特性,被誉为东北林区的“国宝之树”。

长白落叶松林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带,常年温度低,湿润,土壤肥沃,具有极高的经济、生态和科学价值。

与此同时,由于种群数量的减少和环境的恶化,长白落叶松成为“东北三大木材短缺树种”之一。

为了维护和保护长白落叶松的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进行间伐是必要的。

间伐是指针叶林中疏干、清理等生态修复性质的采伐,以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和木材生产能力。

当林分年龄达到一定阶段后,随着林龄的增加,落叶松属于先长后老的树种,林分内树木竞争加剧,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对其进行适度的干扰,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空间利用率,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

长白落叶松间伐的时间一般在6月到9月,此时植株处于生长旺盛期,树体新鲜、含水量高,采伐后的树材易于加工,有利于提高木材质量。

在采伐前需要进行调查,明确采伐的目的和范围,以保障木材利用的最大化。

长白落叶松木材利用非常广泛,由于其美观、质量好、稳重耐用、可塑性强,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文化艺术品、环保板材、工艺品等领域。

目前,虽然我国针叶林覆盖率不低,但长白落叶松木材市场供应不足,市场价格较高,使其成为珍贵树种。

其木材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可用于刨花板、人造板、纸浆制品等领域,特别是在大型高档家具和文化艺术品加工领域应用广泛。

总之,长白落叶松作为我国具有极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林木资源之一,需要持续保护和发展。

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适度的抚育间伐和木材利用,不仅可维护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还可以保障其丰富的木材供应,促进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推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浅谈落叶松人工林伐前更新研究

浅谈落叶松人工林伐前更新研究

1 6 黄菠 萝 7 2 0
1 2 6 云 杉 9 0
2 8 39 16 l . 1 . . .8 2 6 7 O 9 5
1’ 13 1 . 2 . ’ 0 7 79 0 6
1 9 胡桃 揪 7 8 0
4 1 1 6 l . 2 . .9 0 2 73 0 2
云杉 , 不论是在林 冠军 下或在采伐带 内, 其保存率和生
长 势均 能达 到 更 新 要求 , 而黄 菠 萝 无 论 在林 冠 下 或 采 伐 带 内其生长 势均表现较弱 , 干梢分叉严重 , 目前看达 从 不到更新 要求 。胡桃楸在 水分条件好的 山下腹伐前更 新 良好 , 高达 到4 胸径 达 4 6 , 长 旺 盛 。 树 m, .m 生 落 叶 松 保 留 木 的 生长 状 况 与 正 常林 分 无大 差 异 . 总 观伐前更新效果 , 如果采用伐前更新 , 当首推带状皆伐 . 更 新树 种 可 考 虑 以红 松 、 杉 为 主 。 云
c ) (m ) m c
时 。太阳辐 射总量为 10 1 千卡 / 平方厘 米, 年光和有效辐 射5 千一 / O k 平方厘米 。 实验地 为排水 良好 的地块 。选择3年 生落叶松人 O 工林进行伐 前更 新试验 , 经过 1年 , 0 4 0 于2 0 年调查试验 初 步结 果 。 该 地 区地 带 性 土 壤 为 暗 棕 壤 , 壤 母质 多 为残 积 物 土 或 坡 各 物 , 壤 腐 殖 质 分 解 良好 , 土 大量 森 林 枯落 物 分 解 和 淀 积 , 成 非 常 适 宜 林 木 生 长 的 森 林 土 壤 环 境 , 壤 形 土 肥 力很 高 。 该 地 区 植 被属 温 带 阔 叶林 区 , 针 叶 树 的落 叶阔 叶 含 林 地带 , 森林 类型 属 温 带 针 阔 混交 林 或 红 松 阔 叶林 该林场人工更新 总面积为4 0 h , 中落 叶松 占 2 7 m 其 4 % 。在 成 林 中 绝大 多 数 是 落 叶 松 人工 林 。 8 试验地设 在平缓坡中厚层棕壤 立地 类型上 。土质

抚育间伐对冀北地区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研究

抚育间伐对冀北地区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研究
Ef fe c t o f Te n d i n g a n d Th i n n i n g o n Gr o wt h o f/  ̄r / x g me l i n i i i n No r t h e r n Re g i o n o f He b e i Pr o v i n c e
Abs t r a c t Ex p e ime r nt o f t e n d i n g a nd t hi n n i n g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f o r L a r i x g me l i n i i f o r e s t f o l a r g e d e n s i t y i n t h e n o r t h e r n r e g i o n f o He b e i Pr o v i n c e Th e r e s u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 t e n d i n g a n d t h i nn i n g c o ul d p r o mo t e t h e g r o wt h o f DBH a n d t r e e he i i s h t f o p r e s e r v e d La r / x g me l i n i i , i mpr o v e t h e s t a n d v o l ume,
采用 样方 法 , 在 样 地 内按 2 mx 2 m 的规 格选 择 5个林场 , 地 处河 北 省 的最 北端 , 东 经1 1 6 。 5 1 ~ 1 l 7 。 3 9 , 北纬 4 2 。 2 一 4 2 。 3 6 。 海拔 高度 为 1 0 1 0 . 0 — 1 9 3 9 . 6 m。 年 平均 气 温 为一 1 ℃, 极端 最 低 气温 为 一 4 3 . 2℃, 极

浅析落叶松大径材人工林抚育间伐

浅析落叶松大径材人工林抚育间伐

·156·林 业 科 技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12期摘要:对落叶松大径材人工林抚育间伐现地实际研究,确定了正确的抚育间伐时间、间隔期、强度、方法。

并对抚育间伐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落叶松大径材;间伐时间;强度;方法;效益分析辽宁省实验林场现有落叶松人工林3 300hm 2,蓄积44.9万m 3。

境内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植被茂密、生境多样,长白落叶松为当地的乡土树种,日本落叶松在当地栽培已有65年历史,经过多年的生产和实验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在此做以探讨。

1 合理确定抚育间伐起始年限为了合理确定抚育间伐起始年限,我们从林分生长量的变化,从林木生长量进行分析,也就是林木连年生长开始下降的年限,适当考虑间伐木的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在辽宁省实验林场9林班14小班对落叶松人工林中林木作了树干解析,对解析木生长过程进行分析,大径材的林分在8年前一直处于生长旺盛期,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长。

从第10年开始生长量受抑制。

15年生长量开始下降。

所以,林木在13年左右进行第一次透光抚育。

同理,林龄23年左右可加大抚育强度,林龄38年左右可进行冠下红松更新,林龄51~55年以上可以进行主伐利用。

从间伐木的利用价值及经济效益上进行了分析。

采取了同一林分同一立地条件的15年及10年生落叶松采用相似强度的抚育间伐,并对间伐木的径级结构作了分析。

对1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以株数强度20%~25%之间,蓄积强度在10%~15%之间进行间伐后,每公顷出材量为5.0m 3,其中,有利用价值的胸径超过4cm的间伐木占总出材量的74.8%,而胸径超过4.0cm的株数仅占总间伐株数43.9%。

间伐木最大径级为6.0cm,用同样的方法以36.7%的强度对15生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间伐后,每公顷出材量为21.6m 3,其中,有利用价值的材积为21.0m 3。

占总出材的量的97.3%,而胸径超过4.0cm的株数则占80.3%,胸径8.0cm以上占总间伐株数的21.8%,个别间伐木径级达到15.0cm。

森林抚育间伐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关键词:抚育间伐;落叶松人工林;影响;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对于吉林省地区的森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抚育间伐作为影响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干预措施,主要是指通过对林内环境的改善和调节,从而创造一个适宜落叶松生长的环境。

合理的抚育间伐设置对于落叶松的有效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吉林省落叶松人工林实际生长情况,针对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一、抚育间伐的目的抚育间伐即按照树木生长的需要对林木实施的一种间伐措施,伐除森林中那些不需要的树木以及过密的树木,使保留树木能够更好的生长,并且迅速进入速生期。

采用抚育间伐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使林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促进林分稳定性增长。

对于落叶松来说,对其进行间伐能够为其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落叶松进入郁闭期后,森林中大量的藤本蔓绕植物会跟落叶松竞争水分和营养,间伐能够减少这些藤本蔓绕植物跟落叶松的竞争,保证其合理的密度;通过间伐还可以实现对森林中树木密度的调整,保证林木生长的均匀性;通过间伐还能缩短森林中林木的培育期限,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生长量。

二、抚育间伐技术及实施意义抚育间伐技术是一种营林造林、丰林丰产的常见措施和技术手段。

林分存在不同的发育状况,生长的稀疏密度不同,而林业培育经营管理的用途目的不一样。

因而,根据林分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对部分林木进行适量的采伐。

通过这种措施可以调整林分内林木种类和林份密度,改善林业资源内部的生态系统环境,给保留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部分木材的采伐,可以增加保留木的光照、水分和土壤等生长所必需的营养。

抚育间伐措施主要靠人工定期重复地选择实施,只要这样才能确保保留木的质量,达到丰产丰林、改善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的目的。

人工育林通过人力物力的投入,利用切合实际的抚育间伐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同时人工育林可以加速林业资源的再生循环,做到丰林丰产。

合理对落叶松进行抚育间伐,既可以满足人类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林木之一。

为了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发展,抚育间伐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

以下是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

一、抚育间伐的定义抚育间伐是指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对生长劣化、病虫害等受害林木进行定向除去,提高优势树木的生长空间和光合作用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抚育间伐的时间抚育间伐的时间应选择在树木休眠期,即秋季或者冬季。

因为在生长季节进行抚育间伐容易给树木造成伤害,降低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虫害能力。

三、抚育间伐的标准1. 抚育间伐应主要以保留优势树木为原则。

一般来说,抚育间伐应保留年龄相对较小、生长较好、形态良好的树木,去除生长劣化、病虫害严重、形态不良等受害树木。

2. 抚育间伐的伐出率应根据林分类型和树种特性进行合理调整。

若是密度生长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伐出率应控制在30%以内;若是分散生长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伐出率应控制在20%以内。

四、抚育间伐的方法1. 抚育间伐应采用“能保留则保留”的原则,避免过度砍伐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 抚育间伐应避免伐根或削顶,以便树木在后期的生长中能够顺利恢复。

3. 抚育间伐应针对受害树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砍伐方法。

如采用局部砍伐对病虫害树木进行去除,采用整木砍伐对生长劣化树木进行去除。

五、抚育间伐后的管理1. 抚育间伐后应及时对伐出的树木进行分类处理,如销毁受害树木、加工优势树木等。

2. 抚育间伐后应及时进行补栽,补植的树木应根据林分类型进行选择。

3. 抚育间伐后应加强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日常管理,例如加强病虫害防治、修剪、施肥等。

以上是关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的介绍。

针对不同的林分类型和树木情况,应合理制定抚育间伐方案,并在后期进行科学管理,以达到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余杨春.FIT)

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余杨春.FIT)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试验地位于宁夏固原市的六盘山林业 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局东山坡林场,气候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带,
研究地点选择在东山坡林场,在样地设置前,
收稿日期:2014-01-24 基金项目院2012 年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院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研究渊NZ12272冤 作者简介院余杨春(1972—),男,宁夏固原人,高级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育种、森林生态和森林经营管理研究.
树种组成 林龄/年 地貌
海拔/m
表 1 样地立地因子
坡向
坡位
坡度 郁闭度 森林群落结构 林层结构
10 落
30
中山 2 200~2 500
西南

25毅
0.9
简单结构
单层林
样地号
1 2 3 CK 4 5 6 CK 7 8 9 CK
郁闭度
伐前 0.9 0.9 0.9 0.9 0.9 0.9 0.9 0.95 0.95 0.95 0.95 0.95
伐前 1 750 1 785 1 730 1 750 1 785 1 815 1 830 1 800 1 905 1 920 1 980 1 960
伐后 1 050 1 050 1 050 1 750 1 200 1 200 1 200 1 800 1 350 1 350 1 350 1 960
蓄积量/ 渊m3窑hm-2冤 伐前 伐后 195.39 136.40 188.46 128.83 179.64 121.66 164.24 164.24 162.60 122.63 165.33 124.60 151.92 114.01 158.84 158.84 132.43 105.54 129.07 103.87 107.92 86.34 127.36 127.36

简析落叶松的造林技术

简析落叶松的造林技术

简析落叶松的造林技术
落叶松是一种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被广泛用于造林和人工林经营。

落叶松的造林技术包括选种、苗木培育、造林间隔和下架管理等方面。

选种是落叶松造林的第一步。

落叶松的优良品种具有耐寒、耐旱、耐湿、快速生长、抗病害等特点。

在选种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苗木培育是指对落叶松幼苗的培育和管理。

落叶松的幼苗要求的土壤湿度适宜,不宜积水。

在苗圃的管理中,要注意定时浇水、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苗木的生长周期较短,因此要及时选育和更新苗圃中的优良幼苗,以保证供应质量。

造林间隔是指落叶松树苗的种植距离和排列方式。

一般来说,较好的造林间隔是30厘米×30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

过小的间隔会导致根系相互竞争,影响营养和水分的吸收,降低树木的生长速度。

过大的间隔则会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阳光的利用效率,造成土壤水分和营养的损失。

排列方式一般为单株或疏林,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灵活选择。

下架管理是指对已经长成的落叶松林的经营和管理。

在下架管理中,需要对杂草进行及时除草,以减少对落叶松的竞争。

在树木生长初期,可以进行适量的修枝和剪顶,以培养落叶松的树冠形态。

还需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树木的健康程度和生长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许多优点 , 人工林种 植经营集 中 , 且交 通方 便 , 便于实行现代化集约经营 , 并且生长周期短 , 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 , 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 , 利用人工 林可生产替代天然林大径材的产品 , 应把未来的木 材供应寄托在营造人工林上 。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 , 非常重要的 培育措施 。它是在未成熟的林分中 , 为了给保留木 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 育措施 。 抚育采伐具有双重意义 , 即是培育森林的 措施 , 又是获得部分木材的手段 , 但其重点是培育 森林 。合理的抚育间伐是培养生产力森林 , 特别是 人工林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通过合理 、 及时地进 行抚育间伐 , 可以加速林木的生长 , 提高林木质量 和增加木材的产量[ 1] 。 李果甘认为 :一个好的间伐 方式 , 空间上应使结构合理 , 有利于发挥森林的多 种效益 ;经营上应有利于森林更新 , 加速生长 , 保 障工农业生产 ;时间上应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 2] 。
表 2 不同年龄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木径级结构 Tab.2 Diameter-class structure of intermediate cutting tress of Larix gmellini plantation of different ages
树 龄 a 9 15
平均胸径 cm 4.2 8.3
平均高 m 7.2 9.4
公顷株数 株 4 800 4 300
各径级间伐株数 %合计
间伐强度 % 41.0 39.4
间伐材积 m3 6.18 23.19
公顷间伐株数 株 1 967 1 69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8
11.9 13.4 29.2 36.4 3.3 -- -- -- -- -- -- -- -- -- 100
表 3 落叶松人工林胸径 、 材积连年生长过程 Tab.3 Growth course of DBH and volume of Larix gmellini plantation
-- 7.0
8.6 9.0 11.0 9.8 14.5 23.4 13.2 1.9
1.1 -- -- 0.3 0.2
100
由表 2 可知 , 对 9 a 生落叶松人工林 , 其直径 主要集中在 5 ~ 6 cm 之间 , 以 41.0 %的强度进行间 伐后 , 每公顷可得材积 6.18 m3 , 而直径大于 4 cm (含 4 cm)的株数仅占间伐株数的 82.3 %, 间伐木 最大直径为 7cm 。对 15 a 生落叶松人工林 , 其直径
表 1 落叶松人工林胸径 、 材积连年生长过程 Tab.1 Growth course of DBH and volume of Larix gmellini plantation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0.5 0.7 0.8 0.9 1.0 0.9 0.7 0.5 0.5 0.4 0.4 0.3 0.3
第 25 卷 第 3 期 2009 年 5 月
森 林 工 程 FOREST ENGINEERING
Vol.25 No.3 May , 2009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施双林1, 2 , 薛 伟1*
(1.东北林业大学 , 哈尔滨 150040;2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 , 哈尔滨 150008)
在天然林可采资源逐渐减少 , 实施 “天然林保 护工程” 并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以后 , 人工林的 经营管理被列为主要课题 。因此加速培育人工林资 源 , 提高其林分质量 , 加速林木生长速度成为实现 森林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 ,
收稿日期 :2009 -01 -01 第一作者简介 :施双林 (1962-), 男 , 黑龙江双鸭山人 , 博士 研究生, 高级经济师 。 研究方向 :森林工程 。 *通讯作者 :薛 伟 (1962-), 男, 黑龙江绥化人 , 博 士 , 教 授 。 研究方向 :森林工程 。
最迟不能超过 15 a 。 第一次间伐所得木材的利用率往往很低 , 而且
林分幼龄期的生长正处于旺盛期 , 间伐过晚 、 林分 密度过密对以后材积的生长影响很大[ 4] 。 因此从林 分结构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 在适当考虑间伐林 木利用价值的前提下 , 为了进一步确定最适宜的起 始间伐年限 , 对 9 a 及 15 a 生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木 径级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 (见表 2), 从经济效益 上进一步论证 。
主要集中在 8 ~ 10 cm 之间 , 以 39.4 %的强度进行 间伐后 , 所得材积为每公顷 23.19 m3 , 而直径超过 4 cm (含 4 cm) 的株数则占 93 %, 直径 8 cm 以上 的株数占 总采伐株数的 54.6 %, 个别株直径 达到 15 cm 、 16 cm 。因此在林分材积连年生长量继续增
摘 要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来确定抚育 间伐各主 要技术 指标 , 包 括抚育间 伐开始 期 、 间隔 期 、 结束期 和抚 育间伐强度以及采伐木的确定 。 调 查结果表 明 :落叶 松人工 林的首 次间 伐在 15 a 时最 佳 ;经初 次间伐 后 , 再次间伐的间隔期适宜时间为 5 a ;树龄达到 35 a 时应停止抚育间伐 ;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应采取不同 的间伐强 度 ;利用三角形选树法可使林木对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
随机选 取初植 密度 为4 800 株 hm2 的 50 株 幼 树 , 测量它们的胸径及树高 , 并进行编号和标记 , 每年进行定株观测 , 最后选取所测量对象中并无发 生不良状况的 30 株落叶松林木的生长过程作了综 合分析 (见表 1)。
树 龄
3
胸径连年生长量 cm
-
材积连年生长量 10-4 m3 -
降的程度及其间隔时间来判断 。 沾河林业局为确定抚育间伐的间隔期 , 将坤得
气实验林场的 15 a 生落叶松按照 32 %的株数比间 伐强度进行抚育后 , 并仍对其中 30 株人工林落叶 松的生长过程中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进行了综合 分析 , 结果见表 3 。
树 龄 胸径连年生长量 cm 材积连年生长量 10-4 m3
第 3期
施双林等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5 5
长的情况下 , 适当推迟间伐年限能够大大提高间伐 木利用率 。
综上所述 , 落叶松人工林的第一次间伐抚育应在 9 ~ 15 a 间进行,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 15 a 时最佳 。 2.2 抚育间伐间隔期的确定
间伐间隔时间 , 依据间伐后林木生长量重新下
choose the woods which should be cut off Key words:Larix gmellini ;plantation ;thinning techniques
1 引 言 我国乃至世界林业都面临两大危机 , 一是木材
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 木材供不应求 , “资源危机” 日趋严重 ;二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荒漠化面积持 续扩大 , 森林保护日趋重要 , 生态危机持续加剧 。 我国森林资源由于过度消耗 , 采育比例严重失调 , 恢复发展森林资源 , 加强后备资源的培育 , 使中 、 幼龄林很快地接替即将耗尽的成 、 过熟林 , 已是当 前林业建设的燃眉之急 。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抚育间伐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05X (2009) 03-0053 -04 Study on Technology of Intermediate Cutting of the Larix gmellini Plantation Shi Shuanglin (1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Harbin 150040;2.Forestry Industry General Bureau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 Harbin 150008), Xue Wei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Harbin 150040) Abstract :Taking the Larix gmellini plantation as the object, each main technical index was determined, including the initial period, the plastochrone , the end phase , and the intensity of intermediate cutting as well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felling tre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optimum intermediate cutting period was at the 15th year .After the primary intermediate cutting , 5 years was the feasible time to carry out the intermediate cutting again .When the treesages achieved 35 , the intermediate cutting should be stopped.Different intensity of intermediate cutting should be adop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of fores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iggest operating factor of the land and the space , the triangle method can be used 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