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静脉留置针引发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

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

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1、液体渗漏原因分析: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是导致液体渗漏的主要原因,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

预防及护理: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需加强基本功训练外,还应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患者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还要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束缚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2、静脉炎原因分析:静脉炎按其原因不同可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主要症状有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且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及处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各个治疗环节;首选前臂静脉,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此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感染原因分析:操作者操作不熟练或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留置时间过久及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均有可能引发穿刺部位感染。

预防及处理: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另外,操作前应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有无破损及有效期;皮肤消毒范围应在8cm×8cm以上;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

4、留置针堵塞原因分析:造成留置针堵塞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高浓度液体输注后导管冲洗不彻底是造成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

另外,留置针软管在血管内来回移动,造成血管内壁的损伤,使血小板聚集在受伤部位及套管尖端,形成血栓造成套管堵塞。

还有就是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和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等也是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

预防及护理:①首先是对血液制品、高营养液、大分子药物输液时应选择较大直径静脉输注,并彻底冲洗管道。

②其次,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因血管内壁损伤而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医疗器具,常用于输液,安置化学治疗药物和抽取血样等医疗操作中。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下:1. 静脉留置针移位或者脱落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力的干扰导致留置针移位或掉落。

对于移位的情况,可通过重新固定留置针来解决,对于脱落,则需要及时拔出留置针避免伤害患者。

2. 静脉留置在使用中出现疼痛或渗漏等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留置针刺入位置不正确或者穿刺后未能正确固定的原因,需要及时更换或重新定位留置针,同时修整固定贴。

3. 感染由于留置针的使用需要穿刺人体组织,因此容易引发感染,导致发热、疼痛等症状出现。

在留置过程中,需尽量减少感染的概率,如事前要清洗干净穿刺部位,用消毒剂消毒等。

若出现感染,应及时拔除留置针,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4. 血管破裂或塞闭当穿刺过程中冲出大量的鲜红色血液时,就意味着出现了血管破裂。

若针头出现塞闭现象,则需进行护理措施,如加强穿刺部位的复盖、调整留置针的位置等。

若出现严重情况需要及时拔除留置针、补液等措施。

为避免静脉留置针带来的常见问题,我们的对策如下:1. 相关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对于留置针的使用操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掌握手技,学习静脉穿刺技巧与护理方法等。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按照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如穿刺前要征得患者同意,进行穿刺前准备工作如局部清洁、消毒、使用麻醉等,选择合适的管径与穿刺部位,并进行正确的固定,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正确操作姿势等。

3. 定期检查留置针应定期检查留置针是否移位、脱落、针头是否塞住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发生感染等问题,并进行记录等。

4. 检查是否过敏对于长期留置的患者,需要检查是否对留置材料过敏,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5. 做好个人卫生对于操作者,要求做好个人卫生,穿戴手套,防止手部的细菌污染留置针。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培训、规范操作、定期检查等多方面进行预防,以确保留置针的安全使用。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一级标题:引言在医疗实践中,留置针被广泛用于静脉输液和药物给予等治疗操作中。

然而,尽管留置针带来了便利和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级标题1:滥用与过度使用滥用和过度使用是导致留置针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时候,医护人员可能不够谨慎地将留置针应用于并非必需的情况下,例如仅为了方便才选择插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或药物给予。

这种滥用行为不仅增加了患者感染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组织损伤、血栓形成等。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强调合理使用原则,并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以提高其专业判断力。

此外,在制定临床指南和流程时应明确规定适宜使用留置针的条件,并对滥用行为进行纠正和严肃处理。

二级标题2:感染风险留置针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感染风险。

插入留置针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拔除,这就增加了细菌进入体内并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在使用中,如果留置针周围清洁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也容易引起感染。

为减少感染风险,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和设备操作前进行手卫生,并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对皮肤进行彻底消毒。

其次,在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时应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并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以避免污秽。

此外,在患者插管后及时监测留置针相关体征如镇痛、发热等变化,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二级标题3:过度停留时间过度停留时间是指将留置针放在静脉内超出必需时间范围内。

虽然长期静脉通道有利于治疗管理和血流采集等需要持久靶向和观察的情况下使用,但多数情况下,过度停留的留置针可能引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在插入留置针前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并严格根据患者治疗需求设定合理的拔管日期。

其次,通过制定相关流程和规范,确保医护人员有意识地进行定期评估和及时拔管。

此外,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教育也非常重要,帮助他们了解持久静脉通道存在的风险,并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管理的责任。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引言在日常医疗实践中,留置针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

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方便地进行药物输注、静脉血液采集等治疗和监测工作。

然而,近年来,关于留置针使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和不良后果的报道不断增加,引发了对其安全性和合理应用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当前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主要问题1.1 针头感染风险高由于长时间插入体内或多次接触导致皮肤完整性被打破,在如此开放式环境中进行感染预防变得困难。

因此,在长时间保护管道通路后期(48 ~ 72小时)发生局部感染并非少数案例。

解决方法:加强手卫生操作培训:医务人员需要接受规范化培训,学习正确洗手程序以及消毒材料选择与操作方法。

及时更换留置针: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并追踪患者使用时间,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留置针,以减少感染风险。

1.2 留置时间长导致并发症增多留置针长时间插管可能会引起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并注意相关病情变化。

解决方法:优化管道长度:在確定治疗時間需求後,选择最合适的管道长度,默认使用较短版本,以减少内外注入液体对动静脉交界处的损伤及深部感染风险。

定期检查:医务人员需要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与静脉穿刺相关的不适或局部异常反应,并在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必要措施。

争取早除:缩小醫院內纖絡囊設身會生核賦理制純执行玛规模抑三测息称得维作好条件差机永看型出康地表签制系院下好称做从提平数这节力技防等确安醒共持活术所故编样目讨案为类共资改部个,尽量缩短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1.3 管道管理不规范临床操作中,一些医务人员对留置针管道管理存在差异化。

有时操作流程不符合标准,或忽视了手卫生、消毒程序等环节,容易导致感染等后果。

解决方法:制定操作指引:医院应该建立并完善留置针使用和管理的操作指南,并确保全体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守相关规定。

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对留置针正确使用和管道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输液、注射药物或采血,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静脉留置针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给医护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风险。

了解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提高临床操作水平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残留血液在静脉留置针插入后,有时会出现残留血液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操作过程中插管前未将血液完全排空或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血液回流。

残留血液的存在不仅容易影响管路的透视质量,还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和血栓形成,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2. 静脉穿刺失败在插管的过程中,由于静脉血管位置不明确或穿刺技术不够熟练,有时会出现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感染,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3. 漏血和渗血在留置针插管后,有时会出现漏血和渗血的情况。

漏血可能是由于穿刺后未及时止血或血管不够稳定,而渗血则可能是由于穿刺过深或穿刺后动作过大所致。

这些情况都容易引起局部血肿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安全。

4. 管路堵塞在输液或注射药物时,有时会出现管路堵塞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留置针位置不当、管路压力异常或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的。

管路堵塞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输液困难和感染等问题。

5. 静脉留置针脱落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存在留置针脱落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留置针固定不牢固或者患者活动过度等原因所致。

留置针脱落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局部创面感染和血液外渗等问题。

二、解决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的对策1. 残留血液对于残留血液情况,应在插管前充分对患者进行评估,确保血管位置准确,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排空血液。

对于发生了血液回流的情况,应及时更换留置针或重新插管,以确保血管通畅。

要加强管路的观察和护理,及时清洁管路和固定位置,防止留置针移位和血液残留。

留置针合并感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留置针合并感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留置针合并感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1、消毒不严格原因:操作前准备不充足,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连接输液装置时接口消毒不严格;敷贴松动、污染未及时更换;拔针后针眼消毒不严格,拔针后12小时内护理不当,针眼处易被感染。

对策:操作前严格洗手,操作过程严格无菌,常规用0.5%碘伏消毒皮肤2遍待干,碘伏液不宜过多,以免通过穿刺点渗入皮下;消毒后勿用手接触穿刺部位;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预防感染;尽量选择使用无针肝素帽连接输液器,降低感染机会;拔针后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1次,4~6小时后再消毒一次。

2、留置针固定不当原因:留置针固定不稳定,未贴紧皮肤,套管易从血管内脱出,造成穿刺部位渗液、渗血引起感染的风险。

对策:固定留置针时敷贴紧贴皮肤,先在针柄处塑形固定,再由内向外固定,固定肝素帽要牢固。

对于小儿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用弹力胶带加强固定。

3、穿刺手法不熟练原因:操作技术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易导致穿刺失败,而反复穿刺会增加感染机会。

对策:选择血管很重要,尽量选择粗直容易固定的静脉;熟练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技巧,送入套管的长度余留1mm,减少对针眼的摩擦和刺激;避免反复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

4、穿刺部位不合适原因:如在关节部位留置时,由于活动度大,往往针眼较大。

对策: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如小儿穿刺上肢时,尽量减少患儿肢体活动,哭闹时及时给予处理。

5、患者自身因素原因: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抵抗力低,好动,无自控力。

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形成针眼大,增加感染机会。

对策:留置时尽量选择型号相对较小、针管细、材料好的静脉留置针,减少对静脉的刺激。

6、与药物因素有关原因:如输注的液体中含高浓度糖、脂肪乳、氯化钾、浓氯化钠,以及多巴胺、阿西洛韦等药物,或需长时间连续输注,药物刺激时间长,易引起静脉炎。

对策:输液时应抬高肢体,必要时给予温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缩短药物在静脉血管滞留时间,有效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留置期间加强巡视,严格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苍白、红肿,血管有无条索状改变;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后宜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时应立即拔管,更换新的部位重新置管。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显著改善新生儿治疗、护理效果的技术,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也会有以下问题:
1.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皮肤又特别敏感,因此头皮静脉留置针容易感染。

2.出血:由于新生儿头皮比较薄,而且血管比较细,静脉留置针操作不当就容易出血。

3.颅内出血:在留置头皮静脉针时,如果选择的位置不当,可能会损伤到颅内的血管,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操作规范性:对于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操作人员,应该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规范性。

2.做好局部消毒:在留置头皮静脉针时,应该先做好局部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3.定期更换针头: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针头应该定期更换,避免针头长时间插在头皮上导致局部出血或感染。

4.定期检查头皮情况:留置头皮静脉针的新生儿,应该每天进行头皮情况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在应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时,我们要提高对其风险的意识,遵循操作规范,合理护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输液、输血及引流等治疗操作。

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环境、人员等各种因素,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脱落、堵塞、感染等。

本文将就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一、脱落
静脉留置针脱落是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使用不当、患者活动过度、相关器材故障等。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选择适合的静脉留置针材质和规格,确保贴合性和粘附性。

2.注意患者的活动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活动导致静脉留置针脱落。

3.定期检查静脉留置针的粘附情况,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堵塞
1.正确选择适合的静脉留置针规格,避免过小的留置针导致堵塞。

2.注射液体时要注意速度和压力,避免快速注射或过大的压力导致液体结晶或血液凝固。

3.定期检查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更换。

三、感染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手部消毒、使用无菌器材等。

2.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感染的风险。

四、漏液
1.确保穿刺操作准确、迅速,避免损伤或穿透血管导致漏液。

2.注意管路连接的稳固性,避免运动或不慎导致管路松动。

3.及时处理或更换漏液的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常出现一些常见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其使用和管理,及时处理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对策能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臂垫于枕后 , 尽量避 免侧 卧于造瘘 手臂侧 , 瘘侧手 臂避 造
免持重物。天气较凉 时注意保 暖 , 免造瘘 侧手 臂创伤 , 避 以
免 引起 出血 。 参 考 文献
1 仲元主编. 血液净化 [ . 2 . M] 第 版 北京 : 现代出版社,94 3 1 19 : . 4
2 高旭红 , 张利 国. 向心穿刺法对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 内瘘早期启
1 0 1 2 3 7 1 4 8 1 5 6


40 . 61 . 08 . 19 . 34 . 12 . 32 . 11 .
02 .
无菌技术 化学性及机械 性刺激
正压封管 快速推注 洗手、 带手套 洛苯清或碘伏消毒酒精 消毒剂过多 常规用消毒剂 药物刺激强 一 次穿刺
资料选 自我科 2 0 -6~ 08 6间应用静 07 0 20 - 0 为 16 , . % 化学及机械性刺激为 4 9 。 .%
1 1 资料来源 .
脉 留置针输液的患者 118例 , 3 年龄为 1 7 8~ O岁。
表 I 引发 静 脉 留置 针 感染 的 主要 因素 文编辑 00— 4— 3 [
黄晓红

颖]
应 用静 脉 留置 针 引发感 染 的分 析 与对 策
雷 国冰
作者单位 :50 0 广西 , 33 0 横县妇幼保健 院妇产科
作者简介 :雷国冰( 9 3 ) 女 , 1 一 , 大学专科 , 7 主管护师 , 研究方向: 妇产科护理 。E m i hcce e2 @1 3 t — a : d h i 3 6 .o lx j1 m
留置 部位 手 腕 肘 正 中 贵 要 静 脉
例 次
22 6 24 2 28 0 3 2 2

11 . 09 . 09 . 封管 技 术
感 因 染素
敷贴 更 换 时 间 2 4h内 4 8h内 视 污 染 情 况
例 羡 嚣 次葫
46 2 46 2 26 8 4 2 1 09 . 05 . 03 .
手背浅静脉 踝部 留 置时问 < 3d 3—5d 7d 留置季节 冬季 夏季 进针深度 针梗全部送人
针 梗 距 穿 刺 点 0 1— . m . 0 2m
28 4 16 9 30 5 36 7 42 1 60 7 48 6 59 6
59 6
1 4 2
12 方法 .
对 118例应用 静脉 留置针患者发生感染 的相 3
关原因、 部位、 处理结果及预后 等进行 回顾性统计分析 。
2 结 果
感染的机会大 大增加 。我 科 自2 0 -6~20 - 070 0 8 6应 用静 脉 0 留置针输液 11 8 , 3 例 本文 对发生 留置针感染 的主要 因素进 行统计分析 , 报告如下。
反 复穿 刺
59 6 59 6 48 3 48 3 59 6 59 6 16 4 59 6
di1 .99 ji n 17 3 0 .0 0 1 .3 o:03 6/.s .6 4— 86 2 1 .0 4 s
留置针 引发感染与 留置部位 、 间及 留置季 时
规 范静脉 留置操作规程是有效 防止静脉留置并发症 的重要途径。
随着医疗技术 的进步 , 静脉 留置针 被广泛应 用于 临床 , 为护士临床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 但同时也 出现一些不可忽视 的问题 , 留置针作为人体异物 , 其与外 界相通 , 人体受外界 使
中国临床新医学 2 1 00年 1 月 O
第3 卷 第 1 期 O

1 7・ 01
33 透析后护理 .
() 1 透析结 束当 日穿刺部位避 免接触水 ,
用 的观察 [] 护士进修杂志 ,04,9 5 :0 4 9 J. 20 1 ( )4 8— 0 . 3 陈玮勉 , 叶丽, 谢 洪蝶玖 , 向心穿刺法对 血液透析动静脉 内瘘 等. 早期使用的影 响[ ] 现代 临床护理 ,0 65( )3 J. 20 , 4 :8—3 . 9 4 刘淑霞 , 娄新捷 , 赵金霞. 长内瘘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 吉林 延 J.
5 黄
玲, 陆世颖 , 李家燕. 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 内瘘穿刺技
术 的改良[ ] 医学文选 ,04,3 3 2 8— 7 . J. 20 2 ( ):6 2 0 6 张传翠 , 李 琳 , 周丽 敏. 静脉 内瘘 首 次应 用穿刺 5 动 O例体 会 [ ] 齐鲁医学 杂志 ,0 82 ( )7 . J. 20 ,3 1 :7
医 学 ,0 82 ( ) 16 2 0 ,9 2 :4 .
并用创可贴粘贴 , 以利于止血和 防止感 染。如穿刺部位有血
肿, 应压迫止血并在 2 4h内用冰袋冷敷 , 并涂搽喜疗妥消肿。
() 2 造瘘 侧 手 臂 不 能受 压 , 袖 要 宽 松 , 觉 时 不 要 将 造 瘘 侧 衣 睡
1 资 料 与 方法
118例静 脉留置针 发生感染 的相关 因素见表 I 3 。结果
表 明, 留置部位感染率为 1. % , 3O 留置时问感染率为 6 1 , .%
留置季节感 染率 为 4 4 , 针 深度 为 13 , .% 进 . % 自身 因素 为
1 .% , 0 6 敷贴更换时 间为 14 , . % 封管技术为 16 , .% 无菌技术
[ 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应 用技 术 , 摘 预防外源性感染 。方法 对应用静 脉 留置 针出现 的红、 、 肿
痛、 痒等症状进行观察并 分析原 因 , 同时加 以改进跟踪 。结果 节、 针深度 、 进 技术操作等因素有关。结论 [ 关键词】 留置针 ; 感染 [ 中图分类号] R4 2 [ 7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7 30 (0 0 1 64— 8 6 2 1 )0—1 1 07—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