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说课稿

合集下载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绿》。

一、说教材《绿》是一篇非常独特且充满魅力的文章,出自某位著名作家之手。

这篇文章被选入咱们最新的教材中,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它的语言优美生动,就像春天里刚冒出头的小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色,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

而且呀,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层次分明,让学生们读起来能够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也是相当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说学情咱们现在的学生啊,那可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兴趣,就像一群小探险家,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但是呢,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方面,可能还需要我们多多引导。

比如说,有些孩子在描述一个东西的时候,可能会说得比较简单,不够生动形象。

这时候,《绿》这篇文章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他们打开语言表达的大门。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啦。

2、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笔下绿色的丰富和美妙。

3、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4、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懂得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嘛,那当然是让学生们理解课文中描绘的各种绿色,体会作者对绿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而教学难点呢,则是引导学生们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绿色。

五、说教法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们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课文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自然段总写春天的美丽,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从树的绿和花的五颜六色两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一段再次总结春天的美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描绘景色的文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诗意,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难点:感受课文的诗意,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绿》。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解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品味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诗意,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体会课文的优美。

5.想象与表达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绿》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绿色思维去审视自然,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情节分析和主题讨论。

2.教学难点:文本细节的把握和主题的深度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小说《绿》的背景介绍(10分钟)小说《绿》是张晓风于199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首次出版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并最终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和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个奖项。

本小说以南方小城为背景,讲述了从城市到乡下归隐的主人公以及他和绿水青山打交道时的经历。

2.小说《绿》的情节分析(20分钟)第一章主人公齐之被尚在大城市工作的夫人抛弃后,重回故乡乡间,居住在父母的家中。

在小城饭店偶遇长川后,他开始与自然和人文交织的生活接触。

第二章主人公与长川及其夫人山花一起看山,顺道帮助野人天盘救治周四青,深入了解一些永恒的道理,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命运和混沌的宿命等。

第三章齐之开始了解农耕生活的必要性并助力组建耕读社,带领大家重拾文化记忆。

第四章长川被发现与主人公的妻子案情相似,主人公感化了长川,以及协助警局搜查,最终将作案嫌疑人擒获。

第五章主人公感受到生命的宿命感,奋力追求自己的生命永生,但被坚持一生追求美好的山花劝说不要轻易放弃,才恍然醒悟。

3.小说《绿》的主题讨论(40分钟)主题一:自然与生命本小说中主人公齐之通过与自然的接触而达到内心的自我升华,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

主题二:人与人物的关系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人物对于社会和文化的讨论,因此考虑人际关系,对于认识和分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三:交流的多元性本书中人物之间因为交流和沟通而增进彼此理解和关系的情节再現了多元的交流方式和方法,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4.教学反思(10分钟)学生通过这堂课,认识到自然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更加明白对自然的保护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天然资本。

2022《绿》说课稿

2022《绿》说课稿
第五板块为“想一想设计”,属于拓展迁移,要求学生加深 理解、学以致用。
在做课件时,限于本人水平,力求简单、实用。除了五个板 块的课件外,我还准备有“课堂小测”,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 当堂训练,“课堂小测”内容紧扣教材和说明文的考点。
第一板块为“读一读文本”,要求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初步 了解文章内容,明确说明对象,为后面的教学打好铺垫。
第二板块为“说一说感知”,要求学生在快速朗读课文的基 础之上,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理清课文结构尽管有些老套,但它却为引导学生明确说明顺序
第10页 共57页
做了很好的铺垫)。本环节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第三板块为“找一找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用的
第1页 共57页
自己的观察发现感的语美、也能通过
语言感受春天、并且热爱这生命蓬勃的春天、《而激起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 即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发现春天、第二、主要采 用个别朗读、比读教学、让学生感受语言美;第三、通过走出教 室用自己的双眼发现春的实践活动教学法。学生的学、主要通过 朗读去了解诗歌的韵律美、用双眼去真衬发现春天的美。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观看春景 1、播放春景图 2、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首先、教师播放从网上搜集来的春天的景色图片、以趣紧扣 住学生的激情、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热情 也是课标明确指出的。 (二)教师范读、引领春情 1、教师声情并茂朗读、学生倾听 老师的富有感染力的朗读、除了让学生更有兴趣之外、也把 作者的喜悦之情宣染出来、对于刚升入中年级的孩子、教师的范 读能触动他们的心弦。
第3页 共5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课文原文】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__________本诗作者艾青,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知识点】我会写:瓶:花瓶酒瓶水瓶瓶颈守口如瓶挤:拥挤排挤挤牙膏挤牛奶挤眉弄眼叉:交叉叉鱼鱼叉铁叉叉烧叉车挥:指挥挥动挥霍大笔一挥挥汗如雨形近字:挤(拥挤)济(人才济济)叉(交叉)杈(树杈)挥(挥手)辉(光辉)多音字:倒:dào倒车 dǎo摔倒重:chóng重复 zhòng重要叉:chā交叉 chǎ叉着腿 chà劈叉反义词:集中——分散整齐——杂乱课内词语: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整齐节拍理解词语:【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挥】发令调度。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写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绿。

第二部分(4~5):写绿色聚集重叠的静姿和动态。

课文主题: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情景,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表达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对春天、生活、生命的热爱。

问题归纳:1、诗中呈现了哪些绿色,有什么特点?这些绿色的特点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2、想象这些绿色集中在一起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场春雨润醒了小草,田野里小草破土而出,远远望去一片嫩绿;润绿了杨柳,杨柳摆动着腰肢,随风舞蹈。

润动了河水,碧绿的河水,犹如一面绿色的大镜子,倒影出我们的笑脸,倒映这两岸的翠柳。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1000字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一篇诗,它是由清代杨慎所作的《绿》。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来表达了作者对纯真自然的渴求和对现实的不满意。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

《绿》是一首长篇古诗,共七十八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行到第三十三行,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从第三十四行到最后一行,描写了现实的残酷和作者的不满。

整首诗行文流畅,节奏感明朗,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诗中的语言表现。

首先是诗中的意象。

作者从春天的美景中得到启示,借助诸如“芳菲尽,花谢花飞飞满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意象,表现了人生的苦短,事物的无常性,自然之美的流逝。

其次是诗中的修辞手法。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反复、对比、夸张等,使诗歌更加生动、丰富。

例如,“寻声啼鸟暮江头,问梅花无语;”“一径青松带露微,几回夕阳红渐退”等,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也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首诗的深层意义。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之美,在作者看来是纯真的、无私的。

然而,现实社会的种种丑恶让作者感到疲惫、无奈,例如“满地残阳如血矶,人生只如初见时;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中感慨万千,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哀愁和惆怅,同时也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回归纯真。

总之,杨慎的《绿》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呼吁人们追逐纯真,回归自然。

这首诗非常值得一读,也许你会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更可能你会在这首诗中寻找到对生命的某种意义。

谢谢大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

【导语】艾青的诗歌《绿》运⽤⽂字的魅⼒⽤⽂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树⽊⼤地中的⼩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命的颜⾊,是⽣命的象征。

绿是⾃然的颜⾊,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第10课《绿》课⽂原⽂ 好像绿⾊的墨⽔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是绿的, 流的⽔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起, 重叠在⼀起, 静静地交叉在⼀起。

突然⼀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起…… __________ 本诗作者艾青,选作课⽂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第10课《绿》知识点 我会写: 瓶:花瓶酒瓶⽔瓶瓶颈守⼝如瓶 挤:拥挤排挤挤⽛膏挤⽜奶挤眉弄眼 叉:交叉叉鱼鱼叉铁叉叉烧叉车 挥:指挥挥动挥霍⼤笔⼀挥挥汗如⾬ 形近字: 挤(拥挤)济(⼈才济济)叉(交叉)杈(树杈) 挥(挥⼿)辉(光辉) 多⾳字: 倒:dào倒车 dǎo摔倒 重:chóng重复 zhòng重要 叉:chā交叉 chǎ叉着腿 chà劈叉 反义词: 集中——分散整齐——杂乱 课内词语: 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 整齐节拍 理解词语: 【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挥】发令调度。

【节拍】⾳乐中每隔⼀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定强弱分别的⼀系列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段落⼤意: 第⼀部分(1~3):写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绿。

第⼆部分(4~5):写绿⾊聚集重叠的静姿和动态。

课⽂主题: 这⾸诗运⽤⽂字的魅⼒,⽤⽂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的情景,绿是⽣命的颜⾊,是⽣命的象征。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一、说教材《绿》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绿”为主题展开。

《绿》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是一组以“绿”为主题的课文,分别写了“绿”或与“绿”有关的人和事。

围绕“绿”的主题。

理解课文的不同特点以及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并通过朗读把这些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绿》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在本单元中起主导作用,学好这一课,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及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3.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德育目标: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最能透视文章神韵的词句,引导学生从情景相生的角度理解分析散文。

(依据: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 难点: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对应关系。

(依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并适当运用目标导学法、情境激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勾画圈点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季了,很多植物的叶子都已经开始渐渐的变换了颜色,那么在刚刚度过的夏天里植物的叶子一般是什么颜色的呢?绝大部分都是绿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说课稿
导读:
一、说教材
《绿》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自由读写单元,主题仍是“学会读书”,意在让学生“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朱自清的《绿》安排在首篇,从教材的处理可以看出教科书编写者意图以此篇作为“读书动笔”的范例。

《绿》是朱自清早期的游记散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二、说目标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列为语文素养基本要素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依据教材对文本的定位,确定如下目标:
1.圈画美词美句,熟读成诵,积累本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和叠词。

2.模仿教材的旁批示例,圈点写批注,学习作者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初步了解作者早期散文的“女性拟人格”写法。

3.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其中目标1、2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应发挥其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点拨法和讲析法。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点拨中鼓励学生读出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形成对话。

主要采用的学法:1.诵读法;2.圈画批注法;3.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基于文本的特质,教学本文须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

四、说教学时数。

教学本文采用一节课时。

五、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初一初二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

共同背诵《春》的结尾部分,教师归纳朱自清散文“新颖贴切的比喻”的特点,由此切入,进入新课的第一个活动。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激活思维,自然切入】
(二)活动一:初读课文,圈画标注,积累妙词佳句。

学生活动:
1.用圈点符号,标注出生字生词,画出你认为的关键句(总括句、过渡句,表明作者观察点变化的句子)、妙词佳句。

2.同座交流,求同存异。

3.集体交流,标画出大家认可的美词美句。

教师活动:指导诵读,小结。

助读资料:PPT显示常用的圈点符号。

【设计意图:根据本文遣词造句的特色,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在交流中丰富积累,为下面的教学张本。


(三)活动二:再读课文,仿照课文旁批示例,选读选注。

学生活动:
1.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批注,写一段话。

可以从内容理解的角度,语言品析的角度,段落结构的角度……
2.集中交流
教师活动:
1.教师示例,出示PPT;
2.巡视指导。

3.教师归纳,PPT集中出示批注的句段,学生齐读。

(1)有开头结尾的呼应艺术;(2)第二小节的衬托作用;(3)第三小节的行文思路……
助读资料:孙绍振先生的解读片段。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文本,圈点批注,进行片段写作。

这是一个自主赏读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真实有效的训练。

助读资料的展示与教师示例相辅相成,教给学生圈画批注的具体方法;最后的教师的归纳和集中展示,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刻和全面。

这一环节避免了一般情形下的阅读教学师生的碎问碎答的弊病,形成对话生动有效的阅读教学局面。


(四)活动三:通读全文,合作探究,理解作品特点。

余光中先生评价说,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拟人格”的写法。

简单地理解就是朱自清喜欢用女性形象设喻。

你从课文中读出来了吗?把你的发现,作一个分析,写一段话。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写话,完成后与同座交流。

2.班级集中交流。

教师活动:1.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引导诵读相关句子。

2.教师结合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散文如《荷塘月色》讲解朱自清先生“女性拟人格”的写法,并介绍这一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助读资料:余光中先生对朱自清散文评析片段。

【设计意图:我理解的散文教学应把握三个方面,简言之就是:一是作者独特的言说形式,遣词造句的特点;二是作者的所见所闻,理解其独特的言说对象;三是作者的独特感悟,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以及人生启示。

三个板块的三个活动是层层递进,有序推进的,不断引导学生从文字表层走向文字的深意,走近作者,走近作者的“这一个”。

第三个板块,是一个话题探究,是一个延伸拓展。


(五)师生总结,选读齐读,选择背诵。

六、说作业
一是背诵《绿》全文;二是用本课学到的圈点批注的方法预习《囚绿记》。

七、说板书(略)
八、说效果
在反复多样的诵读基础上,模仿课文的旁批进行圈点批注训练,并用写话的形式,学生应该有较为扎实的收获。

最后一板块的合作探究,是对作者写作特色认识的提升,是否有必要对“女性拟人格”这一话题进行探究拓展,还需斟酌。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