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宝石成品缺陷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碧石成因产状分析报告

碧石成因产状分析报告

碧石成因产状分析报告碧石是一种以蓝色为主的半宝石,一直以来备受青睐。

碧石的成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热液成因,另一种是沉积成因。

下面我将对碧石的成因和产状进行分析报告。

首先是热液成因。

热液成因是指在地壳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由于地壳中的矿物质与热液溶液相互作用,形成碧石。

在热液成因过程中,碧石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温度和压力:热液成因的碧石大多形成于地壳深部,温度和压力较高。

这样的高温高压环境有利于碧石的结晶和生长。

矿物质供应:热液成因的碧石的形成需要矿物质的供应,其中以铁、氧元素含量较高的矿物质对碧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地质构造:地壳中存在着各种断裂带、构造缺陷等地质构造,这些构造为热液成因的碧石提供了适合的结晶和生长环境。

然后是沉积成因。

沉积成因是指碧石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形成的成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沉积物来源:碧石的形成需要有含碳酸钙的沉积物,主要源于动植物的遗骸、化石等。

这些沉积物经过一系列的压实作用,形成了含有碳酸钙的岩层。

环境条件:碧石的沉积成因与环境条件有关,一般来说,碧石主要形成于浅海或湖泊环境中,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碧石的沉积和成长。

时间因素:沉积成因的碧石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来形成。

长时间的压实和固结作用有利于碧石的形成。

总的来说,碧石的成因有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两种,不同的成因条件对碧石的形成起到不同的作用。

热液成因的碧石形成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中,而沉积成因的碧石主要形成于浅海或湖泊环境中。

对于碧石的产状,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的碧石在产状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热液成因的碧石多呈粒状或柱状晶体,而沉积成因的碧石则常常以颗粒状或块状出现。

此外,产状还与具体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有关。

综上所述,碧石的成因和产状与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密切相关,对于了解碧石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石材外观缺陷要求标准

石材外观缺陷要求标准

石材外观缺陷要求标准一、裂纹裂纹是石材制品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要求所有裂纹长度不能超过10mm,裂纹宽度不能超过0.5mm。

对于大理石和石灰岩等较为柔软的石材,裂纹宽度可以放宽到1mm。

二、夹渣夹渣是指石材内部不均匀或存在杂质的现象。

要求夹渣面积不超过10mm²,数量不能超过5个。

对于面积超过10mm²的夹渣,应进行修补或更换石材。

三、锈蚀锈蚀是由于石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到雨水、潮气等影响而产生的。

要求锈蚀面积不超过10mm²,深度不超过0.5mm。

对于严重的锈蚀,应进行修补或更换石材。

四、坑窝坑窝是指石材表面的小凹坑或小洞。

要求坑窝直径不超过2mm,深度不超过1mm。

对于多个坑窝,应进行修补或更换石材。

五、麻点麻点是指石材表面的不规整小点。

要求麻点直径不超过1mm,数量不能超过5个。

对于多个麻点,应进行修补或更换石材。

六、翘曲翘曲是指石材表面不平整的现象。

要求翘曲部分长度不超过10mm,翘曲高度不超过0.5mm。

对于严重的翘曲,应进行修补或更换石材。

七、色差色差是由于石材原料不同或加工过程中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颜色差异。

要求色差不能影响整体装饰效果,且同一批次产品色差不能超过2个色号。

八、磨痕磨痕是指石材表面受到磨损而产生的痕迹。

要求磨痕深度不能超过0.5mm。

对于严重的磨痕,应进行修补或更换石材。

九、水迹水迹是指石材表面残留的水分或其他液体留下的痕迹。

要求水迹不能影响整体装饰效果,且必须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对于长期存在的水迹,应进行修补或更换石材。

十、油迹油迹是指石材表面残留的油污或其他油脂留下的痕迹。

要求油迹不能影响整体装饰效果,且必须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对于长期存在的油迹,应进行清洗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污染。

对于难以清洗的油迹,应进行修补或更换石材。

最容易摔坏的十大宝石都是什么?

最容易摔坏的十大宝石都是什么?

最容易摔坏的十大宝石都是什么?空空之前也跟宝迷们说过宝石都是很脆弱的,所以我们在平常佩戴的过程中,一定要万般小心,毕竟伤了它们,疼的是我们!而其中有一些宝石特别的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给摔碎了,那真的是修都不好修。

今天空空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些特别不耐摔的宝贝们!Top10:钻石硬度:10 易摔指数:★相信很多人看到钻石上榜都惊呆了,作为宝石之王,同时还是最硬的宝石,它怎么可能容易摔坏呢?先别着急质疑,听空空来给你解释~首先大家要清楚,宝石耐不耐摔并不是完全完全依赖硬度这一标准,还会根据它的韧性、脆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钻石的硬度的确是最高的,但是它的韧度较小,只有7.5,脆性还比较大,所以当钻石受到剧烈的冲撞时非常容易破碎!所以当钻石在打磨或者佩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掉落在地上或者受到撞击。

Top9:托帕石硬度:8 易摔指数:★托帕石的硬度也挺高的,但是韧性比较差,只有5,所以托帕石会比许多宝石都好加工。

凡事有利就有弊,最大的短处就是托帕石不耐摔,不小心磕碰到都有可能导致它开裂!这也提醒各位宝迷佩戴一定要小心。

关于托帕石,空空还要多说一点,托帕石很害怕阳光直射,长时间暴晒,颜色会越来越浅。

托帕石的硬度相较于大部分半宝石都要高,容易磨损其他的宝石,所以尽量避免与其他宝石一起佩戴。

Top8:锆石硬度:7~7.5 易摔指数:★★锆石因为本身就比较光芒四射,透明度比较高,所以经常被当做钻石的替身。

锆石还分为普通锆石和高型锆石,普通锆石的硬度为6~7.5,而高型锆石的硬度可达7~7.5.一般能作为宝石级别的锆石都是高型锆石,但是无论是什么型的锆石,它的脆性都很大,边角很容易受到磨损。

Top7:月光石硬度:6~6.5 易摔指数:★★月光石是长石的一种,具有月光效应,从某个角度看过去会很像月亮的光,非常的美丽。

月光石的硬度在宝石中并不算特别的高,而且你将月光石放在高倍放大镜下面观察,可以看见它内部结构并不紧密。

通过这两个方面可以得出,月光石比较脆弱。

十大类宝石的一般鉴定方法汇总

十大类宝石的一般鉴定方法汇总

十大类宝石的一般鉴定方法汇总钻石的鉴定钻石是天然物质中最坚硬的物质,钻石可刻划任何其他宝石,但其他任何宝石却都刻划不动钻石。

也可以用“标准硬度计”刻划,凡硬度小于9度,均是假钻石。

钻石还具有亲油性,如以钢笔在钻石表面划一条线,则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直线,而其他宝石则呈断断续续的间断线。

上述方法在鉴定钻石中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还可以通过10倍放大镜观察,在10倍放大镜下,多数钻石可见霞疵,有三角形的生长纹,钻石的表面有“红、橙、蓝”等色的“火”光。

光芒四射。

红宝石的鉴定天然宝石“十红九裂”,没有一点瑕疵及裂纹的天然红宝石极为罕见。

而人造红宝石颜色一致,内部缺陷或结晶质包裹体少、洁净,块体较大。

作为珍贵宝石,市场上超过3克拉以上的天然红宝石十分少见,如碰到较大块体的红宝石,就要引起注意。

天然红宝石有较强的“二色性”,所谓二色性,即从不同方向看有红色和橙红色二种色调,如只有一种颜色,则可能是红色尖晶石、石榴石或红色玻璃等。

红色尖晶石与天然红宝石十分相似,两者最易混淆,所以必须特别慎重。

蓝宝石的鉴定天然蓝宝石的颜色往往不均匀,大多数具有平直的生长纹。

人造蓝宝石颜色一致,其生长纹为弧形带,往往可见体内有面包屑状或珠状的气泡。

天然蓝宝石也具有明显的二色性,从一个方向看为蓝色,从另一个方向看则为蓝绿色。

其他宝石的呈色性与天然蓝宝石不同,据此可以区分。

另外,最简便的方法可用硬度测定法,天然蓝宝石可在黄玉上刻划出痕迹,而其他蓝色宝石难以在黄玉上刻划出痕迹。

祖母绿的鉴定在自然界,和祖母绿相似的绿色透明宝石种类不少,较常见的有翡翠、碧玺、萤石、橄榄石、石榴石和锆石等,其中外观酷似祖母绿而容易混淆的是碧玺、萤石和翡翠。

以肉眼观察,绿色翡翠一般都呈半透明状,往往有交织纤维斑状结构,而优质祖母绿透明晶莹。

祖母绿的硬度7.5-8,而萤石硬度低,仅为4。

祖母绿比重较小,而萤石、碧玺、翡翠的比重都较大。

锆石则色散强并具有明显的双影。

此外,还有与天然祖母绿相似的人工祖母绿、绿色玻璃等,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之处是天然祖母绿绝大多数有瑕疵或包体,并可见二色性。

地质基础第二章3

地质基础第二章3
K+、Ca2+、Mg2+、Al3+ 。 某些矿物含附加阴离子(OH)-及H2O分子。
物理性质
惰性气体型离子的卤化物矿物,一般为
无色、浅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不大, 解理发育,性脆。比重小,导电性差。大 多易溶于水。 铜型离子的卤化物矿物常呈浅色,金 刚光泽,透明度较低。比重较大,导电性增强, 可具 延展性。
铝土矿 Al2O3•nH2O
成因:
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 为富Al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湿热条件下 风化残留的产物;或由胶体沉积形成。
用途:
提炼Al的最主要矿石矿物; 劣质者可用作制造人工磨料、耐火材料 和高Al水泥原料。
褐铁矿 Fe2O3•nH2O
鉴定特征:
常呈多孔状、土状、致密块状、结核状 、钟乳状、葡萄状等集合体。也常见黄铁 矿晶形的假像,称假像褐铁矿。
黄水晶:黄色透明者,可能为Fe2+所致。 蔷薇石英(芙蓉石):蔷薇红色或 粉红色, 可能由Ti、Mn造成。通常呈致密块状。加热至 575℃褪色;日光下长期暴晒颜色变浅。 乳石英:乳白色半透明的块体,含大量细 分散的气、液包裹体及微裂隙。 蓝石英:蓝色。含Ti较高,次有Al、Mn。 加热至300~400℃,褪色或变为 紫色。
磁铁矿 FeFe2O4
磁铁矿属于尖晶石族矿物,其晶体结构与 尖晶石相同。
化学组成:
常含Ti4+、V3+、Cr3+、Al3+、Si4+等替代 Fe3+;Fe2+易被Mg2+、Mn2+、Ni2+、 Co2+、 Zn2+、Ca2+等替代。 含杂质高的异种有:钛磁铁矿、铬磁铁 矿、钒磁铁矿、钒钛磁铁矿等。

蓝宝石衬底表面缺陷成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蓝宝石衬底表面缺陷成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蓝宝石衬底表面缺陷成因分析与改进措施作者:刘建飞周志豪吴丽琼黄建烽来源:《工业技术创新》2020年第03期摘要:蓝宝石衬底在实际量产中,约10%~15%会产生表面缺陷,导致成品返工或报废,经济损失较大。

分析实际量产作业中设备与工艺过程,探究和比较刮伤、坑洞、气泡、颗粒、崩角、色差共6种表面缺陷的失效模式,提出了技術和工艺改善措施。

在检测方式上,对比了接触式及非接触式检测工具与原理,探讨了各自的分辨率与呈现方式,为得到更有效的改善技术和工艺奠定了基础。

过程改进后,量产作业表面缺陷占比降低至5%~8%。

若要实现更低的表面缺陷占比,需进一步改良工艺过程和机台硬件配置。

关键词:蓝宝石衬底;表面缺陷;量产;失效模式;接触式检测;非接触式检测引言蓝宝石(α-Al2O3)作为发光二极管(LED)中常见的一种衬底材料,具有硬度高、熔点高、光透性好、热稳定性好和化学性质稳定等特性,至今已发展至6寸以上尺寸且具备量产的工艺能力。

衬底表面质量对后续的图形化处理(PSS)与GaN外延层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优异的衬底加工工艺,以获取高质量衬底基片[1]。

蓝宝石衬底制备过程中,常见的外观缺陷主要有刮伤(Scratch)、坑洞(Pits)、气泡(Bubbles)、颗粒(Particle)、色差(Color defect)以及崩角(Chipping)等。

李强[2]详述了硅衬底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从而在量产条件下提升了硅衬底制备能力及表面质量。

而目前对于蓝宝石衬底表面缺陷的研究,多处于检测与分析阶段。

实际量产中,约10%~15%会产生蓝宝石衬底表面缺陷,导致成品返工或报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故需深入讨论缺陷的失效模式,以改善衬底表面质量,提高成品率。

本文使用KLA-Tencor Candela CS20R以及SEM SU8010等检测设备,对蓝宝石衬底量产时常见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分类和分析,并结合现有条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提升量产能力,改善成品表面质量。

饰品知识大全

饰品知识大全

饰品知识大全饰品挑选1.检查饰品整体是否完好,外观有无可辨的缺陷、瑕疵,表面处理是否细致,有无刮伤或质变,链条的部位接合是否结实,活动是否灵活。

2.耳环或是胸针类,要注意插针的部位是否牢靠,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亲自试戴,戴起来的感觉是否舒适服贴,重心及设计是否合适。

饰品使用一.项链、耳环等饰品,不要戴着它们洗澡、洗脸,或靠近洗洁剂,因为潮湿的水气也很容易使它们沾染污垢,尤其是设计复杂的饰品,脏污更容易沉积在缝隙死角。

二.香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人称香水是女人的第二肌肤,但对装饰品却可能有害。

所以,要恪守先喷香水后戴饰品的原则,以免香水中挥发的化学物质残留在饰品上,久而久之形成质变。

发胶等造型品也会对饰品造成类似的伤害。

三.假如使用含汞的化妆品或保养品时,纯金的表层可能会变成咖啡色或灰白色,尤其是戴在接近脸颊与脖子的耳环和项链坠子,由于很多女性有将保养品先倒在手上再擦试的使用习惯,故容易让饰品碰到化学成分,变色、褪色的现象就会产生,而这与饰品的纯度无关。

四.纯金饰品表面发生变化,千万不要用硬物或工具硬行铲除,也避免自行用打火机处理,因为燃烧不完全,饰品反而容易变黑。

饰品保管方式一.水晶制品不太需要保养,只要不摔碰,几乎没有太大的问题。

若沾染油污,可先用棉布沾稀释的酒精擦试,也可使用中性清洁剂擦试,再用干布擦净。

二.纯银饰品容易氧化变黑,若想维持其亮眼的光泽,最好以试银布擦试,或每隔一段时间以试银水擦试,可恢复如新的表面。

三.硬度较低的珍珠、琥珀、珊瑚等,宜包在柔软的布中单颗保管。

四.怕阳光紫外线的紫水晶、黄水晶、钻石等宝石,不宜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因为紫外线照射可使它们褪色。

饰品保管方式一.金刚钻石、黄玉、蛋白石,硬度虽然很高,但却容易碎裂,应该避免猛烈的撞击。

二.珍珠、蛋白石、琥珀、珊瑚、玳瑁等怕热的宝石,应避免长时间置于暖气装置附近。

三.质材较脆弱的宝石和珍珠,可将单件饰品分别放置于不同的首饰盒内。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割加工:对宝石进行切割加工,使其形成更完美的外形和更好的光泽度,从而达到优化宝石的效果。

2. 热处理:通过加热宝石,改善其颜色和透明度,使其呈现更亮丽的色彩和更好的光线穿透性,从而提高宝石的价值。

3. 化学处理:通过使用化学方法,可以去除宝石的内部纹理和颜色等不良因素,以达到优化宝石的效果。

4. 填充处理:填充材料可以填充宝石表面细微的开裂和缺陷,从而改善宝石的外观和透明度,提高宝石的质量。

5. 涂层处理:将一层透明的薄膜覆盖在宝石表面,可以改善宝石的光泽和色彩,从而优化宝石的外观和质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处理方法也可能会对宝石的原始质量产生影响,如果不正确使用,可能会导致宝石的质量下降,影响宝石的价值和售价。

因此,在进行宝石优化处理时,需要选择正规且有经验的
商家或专家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宝石成品缺陷极其成因
宝石在加工过程中不按规范要要求操作或者石料质量不佳,或者辅助材料不好,或者设备精确度不高,均会导致产品缺陷,形成次品,甚至成为废石,常见的缺陷及成因如下:
1、大蒙:产品毫无光泽,一片白色。

因没有抛光或抛光不到形成。

2、气泡、杂质:宝石内部有气泡、杂质等包含物,是生产石料过程中形成。

3、裂石:含崩、裂、烂等表现形成,一般是磨石操作不当或开石坯操作不当形成,内应力导致裂的情况较为少见。

4、尺寸不当:宝石要求粒径、长、宽误差不超过0.05MM,超过者则为尺寸不当,也叫尺寸不准。

特殊要求例外,有些普通货要求误差不超过0.1MM即可。

5、铲边:宝石留边(腰线)应清晰可见,厚薄均匀,整条边可某段边磨掉了即为铲边,无边部分像刀口一样锋利。

一般是因为翻石不正或圈边过度而形成。

6、歪尖:宝石底尖应居于宝石中央位置,偏离即为歪尖,一般是因为翻石不正,形成边厚边薄所致。

7、蒙:宝石要求呈金刚、亚金刚光泽,全部或部分板面光泽不够,呈雾状,灰白色即为蒙。

一般是因为抛光不好造成。

8、沙界:板面与板面之间交接线或板面当中有一条线没有抛光,呈白色线、褐色线,即为沙界。

因抛光不到而造成。

9、沙孔:在板面之中,点状,呈黑色、褐色、白色,因抛光不干净而形成,也称麻点。

10、漏光:宝石要求从冠部射入的光线在亭部经过再次反射后全部从冠反射出来,如果光线在亭部折射出去而不是从冠部反射回来称为漏光,通俗地说就是光线在亭部漏掉。

因为亭部角太小,亭部不够高而形成。

11、黑底:原理与漏光一样,但表现形式不同,是因为亭部角太大,亭部过高而形成。

12、厚边:宝石要求边厚为粒径的2%,理论上超过2%即为厚边,但实践上边厚一般为2%左右,留一线或两线边,明显超过两线则为厚边,磨石圈边留边不当形成。

13、失圆:圆形石不圆整,杂形石形状不标准即为失圆,一般是因为石坯形状不好或手工光边不当而造成。

14、不收尖:石坯高度不够,磨不出底尖称为不收尖。

15、蒙界:板面与板面之间交接线抛光不好,呈灰白色线,称为蒙界,是蒙的特殊表现形式。

因为抛光不好而造成。

16、分板:本来应磨成一个板面,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板面称为分板。

一般是因为操作不当或设备精度不高而造成。

17、拖板:宝石板面与板面应成棱角交接,角圆无棱即为拖板,也称拖角、滚板。

一般是因操作不当形成。

18、不接线:宝石一般要求上下两层板面之间或同一层板面与板面之间是角与角相接,如果不是角接,撞或离则为不接线,一般是因为磨石位置不当或力度不当而形成。

19、星撞:星板与星板要求角与角相接,如交接成一线即为星撞,也称星踫。

一般是因为力度不当或设备精度不高而形成。

20、星离:星板与星板应为角接,如分离不接即为星离,也称星移。

一般是因为力度不当或设备精度不高而形成。

21、收尖不好:圆形石要求底八板(主板)板板到尖,如有一板或几板不到尖即为收尖不好。

一般是因为磨石力度不当或设备精度不高而形成。

22、台面大小不当:一般要求台面为粒径50%-55%,过大过小均为不当。

太小造成光度不够,太大造成火彩太弱。

一般是因为磨石位置不对或力度不当而造成。

23、花尖:成品底部有小伤痕,呈点状,从台面观察似小孔一样,常发生在底尖部分,故称花尖。

往往是因为磨底尖、洗石或抹石操作不当而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