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店窑白地黑花《诉衷情》词曲纹盘刍议
关于夏天的古诗大全300首初夏绝句

关于夏天的古诗大全300首精选1、夏日三首·其一(宋代-张耒)长夏村墟(xū)风日清,檐(yán)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yāo)月影,嘈(cáo)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2、菩萨蛮·夏景回文(宋代-苏轼)火云凝汗挥珠颗。
颗珠挥汗凝云火。
琼(qióng)暖碧纱轻。
轻纱碧暖琼。
晕腮(sāi)嫌枕印。
印枕嫌腮晕(yùn)。
闲照晚妆残。
残妆晚照闲。
3、夏日和友人见赠并谢兰膏名酒(先秦-周文)题遍碧苔笺,吟残绿水篇。
流霞穿树出,明月隔溪悬。
乍听声声笛,还逢泛泛船。
琴心谁共识,山水自相怜。
4、次韵刘季章治中邀夏仲信郎中游永安湖(元代-顾瑛)湖上筵开张水戏,卷幔凉风吹短蒲。
大鱼听乐浪头出,小艇卖花城内无。
丙鼎庚庚识饕餮,甲煎斑斑炙鹧鸪。
酒酣赋诗动海色,茧纸楷书能寄吾。
5、夏日即事(元代-善住)庭树森沈晚色浓,修修寒雨满疏钟。
白云一片归飞急,知宿城南若个峰。
6、山居首夏十首示外孙陈祖兰其二(宋代-李祁)前年新觅数株梅,移向庭前手自栽。
惆怅近来风土薄,殷勤难得一枝开。
7、子夜四时歌夏(宋代-孔平仲)火云堆长空,赤日沸岩瀑。
芙蓉已焦死,不减筼筜绿。
8、夏日南园(宋代-邵雍)夏木无重数,森阴翠樾低。
相呼百禽语,太半是黄鹂。
9、夏五再游慈云(宋代-陈著)青山屏绕碧溪湾,不是閒身欲到难。
好容易招才隔水,先茔在望莫凭阑。
三杯便是人閒福,半榻聊分物外安。
扶醉有儿归路稳,不妨风露旧南冠。
10、送夏辟疆解官(宋代-毛滂)北风吹劲翮,凌厉欲云奔。
门棒敛行色,县花消别魂。
进舟寒濑涩,回道乱山昏。
珍重操刀事,余言淡可吞。
11、夏日寄史处士(唐代-孟贯)掩关苔满地,终日坐腾腾。
暑气冷衣葛,暮云催烛灯。
寂寥知得趣,疏懒似无能。
还忆旧游否,何年别杜陵。
12、蜀中寓止夏日自贻(唐代-郑谷)展转欹孤枕,风帏信寂寥。
涨江垂螮蝀,骤雨闹芭蕉。
《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赏析《诉衷情》赏析《诉衷情》这首词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秀丽风光,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
此词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
全词如下:小桃灼灼[1]柳鬖鬖[2],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3]。
山泼黛[4],水挼蓝[5],翠相搀。
歌楼酒旆[6],故故[7]招人,权典青衫。
[1]【注释】[1]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
[2]鬖鬖:音sān sān,植物枝叶下垂貌。
[3]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4]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5]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6]酒旆:旆字读作pèi,也可写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7]故故:常常;屡屡。
【赏析一】《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二】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
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
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
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
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
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
【全宋词】《全宋词》王安中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全宋词
《全宋词》王安中
点绛唇 <p> 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
宦游如寄。
且伴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江皋珮。
将归思。
晕红萦翠。
细织回文字。
<br> 菩萨蛮(寄赵伯山四首)
雨零花昼春杯举。
举杯春昼花零雨。
诗令酒行迟。
迟行酒令诗。
满斟犹换醆。
醆换犹斟满。
天转月光圆。
圆光月转天。
<br> 菩萨蛮
绿笺长写新成曲。
曲成新写长笺绿。
豪句逞才高。
高才逞句豪。
美容歌皓齿。
齿皓歌容美。
香篆小花团。
团花小篆香。
<br> 菩萨蛮
玉纤传酒浮香菊。
菊香浮酒传纤玉。
弦管沸欢筵。
筵欢沸管弦。
出帘珠袖蔌。
蔌袖珠帘出。
眉晕浅山低。
低山浅晕眉。
<br> 菩萨蛮
浦烟迷处回莲步。
步莲回处迷烟浦。
罗绮媚横波。
波横媚绮罗。
细眉双拂翠。
翠拂双眉细。
歌意任情多。
多情任意歌。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
1。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原文及赏析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原文及赏析《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原文及赏析1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朝代:宋代作者:周邦彦原文:出林杏子落金盘。
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
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赏析这是一首写少女伤春的词。
少女伤春,在周邦彦以前的诗人词人中有不少人写过,但跟尝果怕酸联系起来,却是罕见的。
周邦彦这首词由少女尝果写到伤春,过渡自然,联系紧凑。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可见杏子成熟,当在暮春时节了,新摘来的杏子放在金盘里,色泽鲜艳明丽,不用“置金盘”,而用“落金盘”,因“落”字有从摘下到放置过程的动态感,即摘下放入的意思,比“置”字生动得多。
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
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
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
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
正如韦应物诗“试摘犹酸亦未黄。
”少女怕酸,不敢再吃,只剩下大半个吃剩的杏子。
青紫色的残杏,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唇丹与青紫相间,在词人看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而这位少女也必然因怕酸而攒眉蹙额,娇态可掬,更惹人怜爱了。
所以词人用了“可惜”二字,而不用“留得”二字。
因为这不只是在写半枚残杏,而是透过残杏写少女。
下片先从少女眼里写周围环境,南陌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
真是春雨无情,落花有恨。
这三句似与上下文无关系。
但看最后三句之后,便可体会到这三句环境描写对少女的.伤春情怀起了烘托作用。
正是在这样一个落花春雨的撩乱氛围中,才使少女感到“落花风雨更伤春。
”(晏殊《浣。
诉衷情阅读附答案

诉衷情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诉衷情郑楷酒旗摇摆柳花天。
莺语软于绵。
碎绿①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
奁玉燕,套金蝉②。
负华年。
试问归期,是酴醿③后?是牡丹前?【注】①碎绿:水中绿萍。
②玉燕、金蝉:皆为女子头上饰物。
③酴醿:蔷薇科,花黄白色,开于暮春。
8.词作上阕的景物描述对全词感情的抒发起了甚么作用?请结合词句扼要分析。
9.词的下阕表现了甚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扼要分析。
参考答案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柳花飘动、莺声娇柔、绿萍浮水、秋千影倒映池塘的鲜艳春景图。
这标致之景引起了词中女主人公对年华流逝、青春短暂的慨叹和孤傲孤单之情。
以乐景衬哀情,使情之悲显得更加凸起。
9.词的下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以动作表现女主人公的情绪:把头饰都收起来表明无意装扮自己。
再以提问表现女主人公烦躁的心态,写出了对离人早早归来的巴望之情。
【备注】这是一首写闺中人春日怀人念远的小词。
上阕写春日鲜艳之景。
柳花飞是动景,这是从视觉角度描述。
莺声“软于绵”凸起了莺鸣声的娇柔,这是从听觉角度描述。
“碎绿”指水中绿萍,绿萍布满沼泽,照顾了“柳花天”对季节的暗示,又引出了下文。
这里的景物描述,画面幽美恬静,给人以美感。
下阕抒闺中人之情。
所抒之情是悲情,所以上阕鲜艳的景物描述是以乐景衬哀情。
词中主人公触景生情,想到离人未归,因而无意梳妆。
“奁玉燕,套金蝉”六个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因离人未归而无意梳妆的情态。
最后直接提问:离人是酴醿花开之后归来,仍是牡丹花开以前归来?语气急切,表明了主人公的烦躁无奈和对离人早早归来的期盼之情。
磁州窑瓷枕上书写的苏东坡词

磁州窑瓷枕上书写的苏东坡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词人。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词开豪放派之风,对后代影响巨大。
中国北方最大民窑――磁州窑的瓷枕上书写有多篇苏东坡的词作。
现分别介绍并对瓷枕的烧造年代予以考证。
1. 白釉黑绘《如梦令》词枕枕呈八角形,长34厘米,宽21厘米,前高8.5厘米,后高13厘米。
白地黑绘,枕面随枕形开光,枕四周绘卷草纹,枕面开光内书行楷《如梦令》词:“为向东波(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图1)枕为金代烧造,底部有竖式“张家造”窑戳。
1988年磁县冶子村出土,现存磁县文保所。
这首词为苏轼元二年(1087年)所作,《全宋词》中收录了这首词,题为“又有寄”。
苏轼当时为翰林学士,作这首词寄给黄州友人。
苏轼于神宗熙宁年间,曾因被御史弹劾作诗讪谤朝廷,贬谪黄州团练副安置。
故友马正卿使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苏轼开垦躬耕于此,并以“东坡”这一地名作了自己的别号。
“为向东坡传语”意为苏轼请友人代为向“东坡”传语。
词中“玉堂”为翰林院的美称,因唐代翰林院设在宫中,称为“玉堂”。
这首词以地写人,体现了苏轼虽由黄州回朝,身在“玉堂”深处,心却对躬耕于“东坡”的恬静生活充满温馨怀念,及遥想故地,意欲归去的急迫心情。
词卒章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苏轼因以为名。
2. 白地黑绘《菩萨蛮》词枕枕呈八角形,长33厘米,宽22.5厘米,高11厘米。
白地黑绘,枕面随枕形粗细线开光,枕四周绘卷草纹。
枕面开光内外楷书《菩萨蛮》回文词:“回文落花闲院春衫薄迟日恨依依梦回莺舌弄邮便问人羞菩萨蛮”(图2)。
枕为金代烧造,底部有上荷叶覆盖、下荷花承托的“张家枕”窑戳。
2002年邢台清河出土,私人收藏。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杨永德捐枕中亦有一方磁州窑回文《菩萨蛮》词枕,枕呈椭圆形,枕面随枕形粗细线开光,四周绘卷草纹,枕面开光内外楷书《菩萨蛮》回文词。
【初中诗歌阅读】《诉衷情》(八级上)复习笔记

【初中诗歌阅读】《诉衷情》(八级上)复习笔记《诉衷情》(八级上)复习指南(背诵、赏析篇目)诉衷情宋陆游当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诉衷情》(八级上)复习指南(背诵、赏析篇目)吐露真情宋陆游当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子没有熄灭,太阳穴先塌下来,眼泪流了空。
谁知道这辈子,心在天山,身在沧州。
注释:一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诉衷情”为词牌名。
2.寻找侯爵:奔赴千里之外的战场,寻找成就的机会。
查找:查找。
以下是西汉班超的典故。
三梁州:作者48岁时,他在凉州工作,过着军人的生活。
他积极倡导恢复长安。
四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5.梦想破灭:醒来。
六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此处用战国苏秦游说秦王不成,处境困窘的典故。
7.胡:这是古代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的通称,指的是金兵。
八秋:秋霜,这里指鬓发斑白如秋霜。
9.天山:这是指反黄金阵线。
十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陆游晚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故用“沧洲”代指。
这首诗的主旨是:想当我满怀报国壮志,只身一人远赴抗金前线,慷慨从军。
如今,一梦醒来,梦中的关塞河防已经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
当军旅中穿过的貂裘也已落满灰尘,颜色暗淡。
(上阙通过当和如今的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
)金兵还没有被消灭,他的太阳穴已经是灰色的,他的眼泪流淌着白色。
谁会想到,在我的一生中,我的心在反黄金的第一线,但我将永远在我家乡的镜湖边。
(夏阙直接表达了他对无法报国、野心难以实现的悲愤,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充满悲愤和强烈不满的爱国热情。
赞美树木的诗句

赞美树木的诗句1、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
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6、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7、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
8、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9、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
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10、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
11、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12、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
15、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温庭筠《题柳》。
1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浩《黄鹤楼》。
1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18、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李白《折杨柳》。
19、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1、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李商隐《柳》。
22、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
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23、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王维《洛阳女儿行》。
24、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5、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preciatION 鉴赏
18
近
日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的“窑火神工”——鲁山段店窑陶瓷精品展中,
有一件白地黑花《诉衷情》词曲纹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此盘属金代段店窑磁州窑风格器皿,口径48厘米,高14厘米,底径25厘米(如图) ,现被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收藏。
因白地黑花《诉衷情》词曲纹盘为后修复瓷器,在翻译文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
现就其词曲文字译误,陈述己见,敬请读者斧正。
一、段店窑白地黑花《诉衷情》词曲纹盘的几处译误
这次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窑火神工”鲁山段店窑陶瓷精品展,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初创期“花釉盛名”;第二部分为鼎盛期“釉色缤纷”;第三部分为余晖“黑花诉情”;第四部分为尾厅,展示了段店窑的烧造工艺。
可谓鲁山段店窑一次集中的展示,为人们研究鲁山花釉以及段店窑的历史脉络和烧造工艺特色,提供了大量珍
贵的器形与标本,值得文物考古界以及收藏界人士关注和称赞。
笔者在参观第三部分“黑花诉情”时,大大的招贴引起了我的关注,驻足观看“白地黑花《诉衷情》诗文盘”,是这样描述的:该件瓷盘的文字内容是一首名为《诉衷情》的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盛夏的美丽景象,颇具韵味。
《诉衷情》 诗文盘译文为:“樱桃弄飞小梅黄,煮酒透瓶香。
圆荷漂浮小叶,疎着薄罗裳。
莺语懒,燕飞忙,逐池塘。
水晶帘外,一架酴蘼,满院芬芳。
”笔者
对照盘中原文仔细辨认,因金代窑工书写字体不规范,再加上盘体自身的残缺,修复后造成个别字难以辨识,最终给今天的人们带来词文的误认与误书。
笔者校正《诉衷情》词曲纹盘应为:一是词上阕的第一句“樱桃弄飞小梅黄”,其“飞”字为误判。
因其字处笔画残缺留下一个“乙”之笔,似乎像简化字“飞”字(可看下阕第二句“燕飞忙”繁体字“飛”字)。
从词句上分析“樱桃弄囗小梅黄”,这个“弄”字是此句的诗眼,“樱桃”能卖弄什么风情呢?
不言而喻应为“色”,才是此句的本意。
二是词上阕的第三句“圆荷漂浮小叶”,其“漂”字也是误识。
该字处并非残缺,而是一个完整的字,应为一个“乍”字。
“乍”字在这里是一个动词,应为刚刚初开的小荷叶,不应该为“漂浮”之意。
一字之差,诗意全无。
三是词下阕的第三句“逐池塘”,其“逐”字为误判。
因其字处残缺,误认为燕飞忙是“逐池塘”,“逐”字本意为离开,从其句“逐池塘”与上句“燕飞忙”有背之意。
笔者认为“燕飞忙”,接下句“近”字比较恰如其分,燕子飞来飞去忙什么呢?只为了“近池塘”择食饮水而已。
四是词下阕的第五句“ 一架酴蘼”,其“蘼”字为误识。
从字体的笔画分析应为异体字“禾”加“縻”的草化了,实际应为“醿”(音 m í )字 , “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明代王象晋 《二如亭群芳谱》)。
从字典上查阅“酴醿”为一种繁香浓郁的攀缘灌木花卉,也有酒名唤之。
“酴醿” 也与“荼縻” “ 荼蘼” “酴蘼”“酴醾”通用 ,从学术角度看,应该精准让观众知
段店窑白地黑花《诉衷情》词曲纹盘刍议
李建东
编辑|朱慧敏
AppreciatION 鉴赏
19
道其字是什么样子为好。
综上所述,《诉衷情》词曲文应为:“櫻(樱) 桃弄色小梅黄,煮酒透瓶香。
圓(圆)荷乍浮小葉(叶) ,疎着薄羅(罗) 裳。
鶯(莺) 語(语)懒 , 鷰(燕) 飛(飞) 忙,近池塘。
水晶簾(帘) 外,一架酴縻(醿) ,滿(满) 院分(芬) 芳。
”
二、《诉衷情》词曲的由来及古陶瓷器诗词文字考证方法
词曲的发展是经历了各民族相融合,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 由于文人墨客参与“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的融汇创新拓展, 逐步登上了大雅之堂,并依照不同格式词曲中的首句或者最末一句 ,而形成词牌。
南宋经史学者王应麟先生在《困学纪闻·评诗》中曰:“ 致堂云:古乐府者,诗之旁行也;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
”《诉衷情》词牌名 ,始于唐代教坊曲,兴于宋代,别称诉衷情令、桃花水、渔父家风等,是唐代温庭筠先生选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诗之意,创制该词曲调的。
《诉衷情》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字数有三十三、三十七、四十一之别。
正体四十四字,双调,上下片各三平韵,还有几种变体。
就鲁山段店窑白地黑花《诉衷情》词典纹盘为例,其韵调是四十四字
变体的一种,在第三句中变“平平仄平仄仄” ,如下:
《诉衷情·樱桃弄色小梅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樱桃弄色小梅黄,煮酒透瓶香。
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圆荷乍浮小叶, 疎着薄罗裳。
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
莺语懒,燕飞忙,近池塘。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水晶帘外,一架酴醿,满院芬芳。
面对古陶瓷器皿中的诗词文字,其考证方法应为:一是读懂上下句。
对上下诗句,要字斟句酌,找出关键字词和句子,譬如诗词的眼目,就能够挖掘出诗的意蕴,分析其字的本意,切忌望形猜测,牵强附会,弄巧成拙。
二是辨识异体字。
古时候人们因发音与口口相传的诗词文学,在传播过程中形成多种版本,书写者在抄写文字时,难免会出现俗体字、通假字等变异字体,由于时代的变迁,文字也会出现更新和淘汰,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许多难题,破译这些异体字,就需下很大的功夫,更要靠日积月累的储备,以提高其古文字的分辨能力。
三是查阅有关资料。
手头要有必备的工具书,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古文字通假字典》《碑别字新编》《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古文字诂林》《书法大字典》等以
便查阅对照。
研习古文字,夯实文字学功底,就要多读书、多见识、多观察、多思考,博学强记。
还要多方求证,与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广交朋友,扩大我们的视野和认知能力,练就一双慧眼。
四是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对异难字和残缺字的判断,要认真科学地推理,切不可固执己见,望文生义。
真正弄不清楚,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应实事求是标出空格,谨慎地对待,留着以后破解。
切不可尚巧,自以为是,臆造文字。
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作风,对待一切工作,办好一切事情,搞好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提高,让千年的古陶瓷文化活起来,惠及民众,滋润心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尽文化工作者一份责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作者简介:李建东,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