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简介
磁州窑的陶瓷历史及艺术表现特征

20磁州窑陶瓷工艺简练流畅、挥洒自如、历史悠久、中外闻名,其典型代表是白釉瓷、黑釉瓷和白地黑花釉下彩瓷。
这种表现手法,一改过去以刀在瓷胎上刻画的奔放笔法,转而以娴熟的绘画技巧,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无论是花鸟鱼虫、山水人物,还是诗文书法都洗练潇洒、简洁明快,将古代制瓷工艺与传统绘画艺术高度结合,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烂多彩的奇葩。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一带,因地属磁州而得名。
磁州窑始烧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是宋代北方民间瓷窑之一,所烧瓷器均供邻近地区百姓实用。
多少年来,由于民间色彩浓郁,一直不为士大夫阶层赏识,因此宋代文献不曾见记载,直到明初《格古要论》一书才提到它。
此后记载磁州窑的文献逐渐增多,但多数带有文人雅士的偏见,对磁州窑陶瓷艺术品缺乏公允的评价。
翼云磁州窑的陶瓷历史及艺术表现特征Ci zhou yao de Tao ci li shi jiYi shu biao xian Te zheng. All Rights Reserved.21上最早出现的釉上彩工艺。
到了元代器物造型变得硕大、浑圆、厚重、粗犷,以大型罐、盆、瓶类居多,其中白地黑花枕是主要产品之一,其枕面上绘满人物故事、花卉图案,或题以诗词,而且以“张家造”最为著名。
元代磁州窑装饰除白地黑花外,或加以棕色,或在黑花上罩以孔雀绿釉,色彩更显得丰富多彩。
磁州窑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千古民窑,虽说到了元代逐渐走向衰败,但也一直没有停止生产。
据《大明会典》记载:“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瓷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入光录寺。
明弘治十一年,进贡于皇家之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个。
”这段文字说明当时这一地区的窑场再次兴旺发达,上承宋、金、元民间工艺传统,下启清代粉彩装饰艺术。
特别是设立了官窑后,大批精美的瓶坛征用入宫,提高了磁州窑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更加稳定、秀气,无论是日用瓷的碗、盘、碟、罐,还是供皇家用的瓶、坛,都更加注重装饰,绘画娴熟,线条流畅,色彩艳丽。
磁州窑

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概况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
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
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
磁州窑的历史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

觀臺磁州窯址第一期
五代末至北宋前期 約十世紀中葉到十一世紀中葉
產品特徵
1、 器形以碗、盤、罐、燈、缽、盆、注壺、 唾盂等小型器物占絕大多數,並未發現有陳設用途 的大型瓷器。
2、這一時期胎色一般較深,呈灰色、灰褐色 或灰黑色,胎質細膩,但胎體上有肉眼可見的小氣 孔。
3、器物釉色:白釉器約占90%,白釉器白中泛青 灰色,釉色晶瑩光亮,有的白中泛綠黃,積釉處呈青 綠色。
磁州窯
(一)窯址地點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以化妝 白瓷、珍珠地劃花、剔花等為特色,是著名的民間瓷窯。 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這一地區宋代屬磁州,故名磁州 窯。磁縣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煤、石灰石、耐火粘土、 陶土等大量礦藏,且臨近漳河。
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臺鎮與彭城鎮一帶,中心分 佈在磁縣觀臺鎮艾口村和冶子村一帶的漳河兩岸。
1987年觀臺鎮窯址發掘——北京大學考古學系、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鄲地區文物保管所:《觀臺 磁州窯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1987年發掘將出土器物分為四期七段, 第一 期至第二期前段為五代末至北宋哲宗時期。
石碾槽
Y8
長8.35, 寬6.5米, 馬蹄形饅頭窯 由通風口、火膛、 窯青釉器
4、裝飾技法有劃花、剔花、刻花、印花、珍 珠地、點繪等。這一階段磁州窯典型的裝飾藝術 “白地黑繪”尚未形成 。
珍珠地劃花——是第一期白釉的最主要裝飾品種,裝飾 工藝水準最高。釉色光亮,色彩鮮豔。
白釉剔花——在施過白化妝土的器物上以尖狀物劃出紋 飾,然後以鏟狀平刃刀剔掉紋飾以外的白化妝土,露出較深
3、釉色以白釉為主,黑釉、醬釉次之,開始燒造 不施化妝土的仿定窯精細白瓷,呈粉白,光潤潔淨。這 一時期黑釉器製作精良,很像定窯的黑定或紫定。
2、最新磁州窑简介

磁州窑——世界名窑
磁州窑以其辉煌的艺术、深厚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创了文人水墨瓷画、彩绘装饰艺术的先河。
磁州窑首创了中国文人水墨瓷画一派,诗书画印与陶瓷的完美结合,将中国陶瓷画艺术推向了巅峰。
白地黑绘开拓了中国陶瓷美学新境界,独具传统水墨之神韵,被誉为中国水墨瓷。
磁州窑的装饰技法蔚为大观,为世界陶瓷装饰技法之冠。
磁州窑白地黑绘、红绿彩(又称金五彩)是中国彩绘瓷之鼻祖,对后世青花、五彩瓷的发展影响深远。
“磁州窑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英、法、德、日等三十多家世界著名博物馆均藏有磁州窑精品。
磁州窑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领域的文化元素,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戏剧、体育、民俗、地理、历史、儒释道等各个领域。
它不仅是世界陶瓷史上最具文化价值的著名瓷窑,更是一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磁州窑肇始于磁山文化,演进于魏晋隋唐,鼎盛于宋金元,至今逾千年而窑火不断,在传承中焕发着不竭的创造活力,被誉为世界陶瓷史上的“神话”。
磁州窑古代最杰出的民窑

磁州窑古代最杰出的民窑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也烧造宋三彩和金元红绿彩等,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系陶瓷名品汇集褐釉牡丹唐草纹梅瓶北宋-金时代静冈· MOA美术馆白地绿釉剔刻牡丹纹长颈瓶东京· 出光美术馆白地黑彩绿兔纹罐静冈· MOA美术馆白地黑彩绿釉剔刻牡丹纹长颈瓶奈良· 大和文华馆白地黑彩绿釉剔刻牡丹纹长颈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白地黑彩绿釉牡丹纹长颈瓶金时代绿釉划牡丹纹豆形枕金时代· 正隆元年(1156)墨书款东京国立博物馆(横河民輔氏寄赠)绿釉诗文长方形枕南宋· 绍兴三年(1133)刻铭绿釉绞胎如意形枕北宋时代初期三彩花卉纹盘金时代山西出土东京·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三彩图纹盘元时代· 至元六年(1269)墨书款东京国立博物馆(横河民輔氏寄赠)三彩花卉纹花口瓶金时代东京· 出光美术馆褐釉狮形枕北宋-金时代冈山· 林园美术馆三彩花卉纹豆形枕金时代东京国立博物馆(横河民輔氏寄赠)三彩花鸟纹豆形枕金时代大板· 正木美术馆三彩莲池鱼藻纹长方形枕金时代大阪市立美术馆三彩庭院纹长方形枕金-元时代大阪市立美术馆三彩诗文金时代绿釉印花莲池纹长方形枕金时代· 成安五年(1200)墨书款东京国立博物馆三彩花卉纹长方形枕元时代· 至顺二年(1331)墨书款冈山· 林园美术馆三彩婴戏纹八角枕金时代东京国立博物馆白地黑彩绿釉牡丹纹罐元时代东京国立博物馆白地黑彩绿釉龙纹罐元时代白地黑彩绿釉高士纹梅瓶明时代东京· 出光美术馆双鱼纹红绿彩盘金时代花卉纹红绿彩碗金时代水禽纹红绿彩碗金时代东京国立博物馆花卉纹红绿彩碗金时代大板·万野美术馆花卉纹红绿彩碗金时代东京国立博物馆花卉纹红绿彩盖罐金时代花卉纹红绿彩罐金时代花卉纹红绿彩罐金时代奈良· 大和文华馆仙姑纹红绿彩罐元时代奈良· 大和文华馆黑釉“元祐四年”铭平碗北宋时代· 元佑四年(1089)铭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黑釉嘟噜瓶北宋时代· 宣和元年(1119)墨书款东京出光美术馆黑釉油滴碗金时代东京· 户栗美术馆黑釉白覆伦油滴碗金时代大板· 藤田美术馆黑釉线条执壶北宋-金时代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黑釉褐斑线条长颈瓶北宋-金时代黑釉线条花口瓶金时代东京富士美术馆黑釉线条梅瓶金时代东京· 松岗美术馆黑釉线条罐金时代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黑釉刻“福德长寿”字梅瓶金-元时代黑釉刻鱼纹梅瓶金-元时代黑釉剔刻牡丹纹玉壶春瓶金时代黑釉“内府”铭罐明时代爱知县陶磁资料馆黑釉铁锈斑盏黑釉铁锈斑盖罐金时代东京富士美术馆黑釉铁锈花牡丹纹嘟噜瓶金-元时代东京国立博物馆白地褐彩花卉纹罐元末-明时代大阪市立美术馆白地黑花剔刻牡丹纹梅瓶东京国立博物馆(広田松繁氏寄赠)白地黑彩剔刻牡丹纹梅瓶东京· 亻乜文化基金白地黑彩剔刻牡丹纹梅瓶东京· 五岛美术馆白地黑彩剔刻牡丹纹梅瓶东京· 永青文库白地黑彩剔刻龙纹梅瓶黑釉跳刀纹盖罐白地黑彩剔刻花草纹罐白地黑彩剔刻牡丹纹罐东京· 户栗美术馆。
河北博物院所藏磁州窑瓷器

河北博物院所藏磁州窑瓷器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和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等地,宋属磁州,故名。
始烧于北朝,宋、金达到高峰,延烧至今。
磁州窑瓷器造型丰富,品种繁多,胎釉较粗,格调粗犷。
产品以白地釉下黑、褐彩绘及剔、划花瓷器著称,并有绿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上红绿彩及低温黄、绿、褐彩色釉陶器。
纹饰洒脱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水风景、动物花鸟、人物故事、诗词歌赋、民谣俗曲皆可入画。
磁州窑是当时北方影响最大的民间窑场,影响遍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西、安徽和广东等地,在全国形成庞大的磁州窑系。
白釉黑彩叶纹灯北宋▲高11.5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6.8厘米磁县观台镇西遗址出土直口,宽板沿,直腹,束腰,喇叭形高足。
口沿及腹外用黑彩绘草叶纹。
胎体灰白,施化妆土,釉色白而亮。
高足无釉。
白釉黑彩花蝶纹瓶宋代▲高24.1厘米口径5厘米磁县观台窑址出土斜唇,小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内收,底内凹有圈足。
肩、腹部绘三组花蝶纹,每组一花计,花大叶茂,几只蝴蝶在花叶间俯仰翻飞。
下腹绘变形莲瓣。
黄白胎,胎质坚硬,白釉泛黄,釉面莹润光亮,有细小开片。
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金代▲高54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11.7厘米献县出土小口,短颈,溜肩,腹部瘦长,底内凹成圈足。
肩部饰双层莲瓣。
肩腹交接处和腹中部各绘一道粗弦纹将腹部分隔为两部分。
上部绘六朵盛开的牡丹花,枝缠叶绕,富丽华贵。
下部绘荷塘芦雁图,三只大雁信步苇丛,几点残荷点缀其间。
近足部饰双层莲瓣。
纹饰绘、刻结合,莲瓣、牡丹花头和水禽先用黑彩涂染成形,再用尖锐工具划刻出细部花纹。
胎质疏松,浅灰色胎上施化妆土,乳白色釉。
造型修长秀丽,画面生机盎然,充满田园意趣,是磁州窑的精品之作。
白釉黑彩折枝菊纹四系瓶元代▲高30.8厘米口径4.3厘米足径6.8厘米丰南县双港村出土小口,短颈、圆肩,颈肩之间有薄片状带棱四系,长圆腹,圈足稍外撇。
白地黑花裝饰。
肩部绘弦纹及散点草叶纹,腹部绘两组折枝菊花,花朵盛开,枝叶繁茂,笔意率性洒脱。
磁州窑瓷器的特点

磁州窑瓷器的特点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器,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
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瓷器及标本(一)磁州窑瓷器的介绍磁州窑瓷器时代集中在辽、金、元这几个大的历史时期,其中以辽、元两个朝代的瓷器最为丰富,精品也最多。
由于辽、元两朝的本土与政治中心是在内蒙古地区,保存完好的城址与墓葬为这些瓷器提供了很好的埋藏环境。
由于这些瓷器绝大多数是从中原作为商品或贡品输入到蒙古草原地区的,因此,中原磁州窑系的产品在北方草原各地区都有发现,品类较多。
一、辽代磁州窑内蒙古地区的辽代磁州窑瓷器主要出土于古城遗址、墓葬当中,其中辽上京城址、辽中京城址就以出土精美的辽代磁州窑瓷著称于世。
在这些古城遗址的周围,还分布有大量的墓葬,契丹人受盛唐殡葬礼仪的影响,厚葬之风盛行,在墓葬当中除了埋藏金银器以外,精美的瓷器也是其重要的陪葬品,其中不乏精美的磁州窑瓷器。
辽代磁州窑罐辽代的磁州窑瓷器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点,形成了辽代瓷器“汉式”与“契丹式”这两大风格。
“汉式”的瓷器主要有盘、碗、碟、罐、梅瓶、盘口细颈瓶、温壶、枕、渣斗、托、水注、盒、杯等;“契丹式”瓷器主要有凤首瓶、盘口长颈瓶、盘口长颈壶、扁壶、葫芦形执壶、鸡腿瓶、海棠盘、方碟、多棱碟、套盒、球形砚滴、敛口钵等。
上述瓷器当中,器型种类最多的是盘口壶与长颈瓶和大众化的碗、碟、盘等。
器型的多样性对辽代磁州窑瓷器的胎釉装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辽代磁州窑瓷器的胎体瓷质较粗糙,内含沙粒,呈褐黄色。
釉色以白釉、褐釉和黑釉为主,还有少量的白釉黑花瓷器、白釉剔花瓷、白釉剔花填黑花瓷等种类。
其装饰手法主要有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种,胎装饰有雕花、剔花、划花、刻花、印花、塑贴等技法;釉装饰主要是根据胎装饰的具体内容用点彩、绘画的手段,同时辅助釉上或釉下的施彩技法,以蘸釉、刷釉、荡釉的方法来完成的,以增加器物装饰的艺术感染效果。
磁州窑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
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
品种繁多,主要烧白瓷和黑瓷。
产品有瓶、壶、炉、枕、缸、瓮、钵、碗、盘、盆、盒等。
磁州窑产品胎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
白釉普遍带奶白色,不太透明。
均使用化装土,器内一般多挂釉。
碗、盘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
在装饰工艺上除黑、褐、绿彩绘外还有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等,所用装饰题材丰富,如马戏、熊戏、童子钓鱼、池塘赶鸭,跷球等等。
线条流畅,风格豪放,富有民间生活情趣。
同时还常见题写唐诗、宋词和民谚警句等,作为纹饰也颇具特色。
元代磁州窑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代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窑烧制瓷器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到唐、宋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
主要窑口包括有河北省磁县观台窑、河南省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谷窑、登封曲河窑、江西省吉州窑等。
这些窑口产品在装饰技法和工艺上都与磁州窑相似,或者说都在模仿磁州窑,但因各地的胎、釉、彩的原料不同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
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
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
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磁县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简介
古都邯郸,华夏璀钻。
历史悠远,文化厚淀。
物产丰饶,辈出英豪。
我为赵人,深感荣耀!
8000多年文明史,2800年建城史的邯郸,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和积淀了赵文化、磁山文化、女娲文化、成语典故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边区革命文化十大文化脉系。
这十大脉系中,有两大文化脉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深刻。
一是邯郸成语典故文化。
成语典故是历史与文学融合孕育的结晶,它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有“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刎颈之交、毛遂自荐、一言九鼎”等。
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睿智了政治头脑,发展了军事思想,丰富了汉语词汇,滋养了中国文学,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每个邯郸人都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是磁州窑文化。
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China 一词,有两个意思,中国和瓷器。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陶瓷发展史。
磁州窑创烧于北齐,成熟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窑址主要位于磁县观台镇和峰峰矿区彭城镇。
磁州窑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开创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形成质朴、豪放、洒脱、明快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新境界,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享誉中外的一代名窑。
磁州窑作为北方陶瓷代表,与南方景德陶瓷不相伯仲,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和“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传承了千年磁州窑火的彭城陶瓷业得到国家重点扶持,生产得到迅速恢复,陶瓷生产从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工厂机械化生产转变,产品由粗瓷改为细瓷,千年古镇彭城完成历史巨变,现代陶瓷工业体系初步建立,邯郸陶瓷跻身全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
改革开放后,邯郸陶瓷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邯郸陶瓷业走向辉煌,共有陶瓷企业15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3155人,年产量达到4287万件,产品有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仿古工艺陶瓷、工业陶瓷、陶瓷花纸5大系列1000多个规格和品种,有国优产品4项,部优产品4项,省优产品15项,130多项获省级以上新品种、新花面奖,一项获得国际博览会银奖,产品出口到欧美、澳洲、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新世纪,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磁州窑陶瓷文化研究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2003年,
峰峰矿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国(北京)磁州窑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经贸洽谈会”;2004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峰峰首届磁州窑文化节”。
2006年,磁州窑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磁县磁州窑博物馆建成开馆。
2010年10月,中国古陶瓷学会2010年会暨磁州窑学术研讨会在峰隆重召开,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建成开馆,磁州窑陶瓷文化研究和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无形的,是故事,是传说,更是一种精神。
磁州窑文化是有形的,是窑炉,是瓷片,更是一种技艺。
现在,有一种产品把邯郸成语典故文化与磁州窑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以无形的精神的成语典故为主题,以有形的物质的陶瓷为载体,这就是“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
中国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结婚乔迁祝贺朋友,找人办事拜见领导,重回校园感谢恩师,招商会议馈赠客户,年终会议表彰先进,这都需要礼品。
在社会生活中,送礼是表达谢意、请求帮助、慰问看望、加深感情的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但礼品的选择却大有讲究。
礼物太贵重,自己买不起。
礼物太便宜,自己拿不出手。
礼物太普通,显得自己没诚意。
送礼的最高境界,就是“礼轻情意重”,就是送礼要送出真诚、送出特色、送出惊喜,送出文化、送出品位!也就是说,钱花的不一定多,但礼品一定
要让对方喜出望外,感到物超所值,感到你的用心和诚意!无疑,“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就是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和境界的礼品。
“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精选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一言九鼎、毛遂自荐、价值连城等成语来代表改革开放、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爱国忠诚、重信守义,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精神和美德,由著名美术家设计图稿,把精彩的成语故事、生动的线描图案烧制在华美富贵、晶莹剔透、造型精美的骨质瓷酒具、茶具、餐具上,使“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成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观赏性与收藏性完美结合的高级礼品。
它不仅仅是一套酒具、茶具或餐具,而是记载和凝聚了邯郸历史风云与人文精神的一种图腾和符号,是千年磁州窑火传承和创新的见证,是每个邯郸人引以自豪的文化和物质遗产。
这么精美的瓷器,值得每个邯郸人、每个中国人拥有和收藏。
这套陶瓷礼品,邯郸人送给邯郸人,邯郸人会感到特别亲切。
邯郸人送给外地人,外地人会感到特别珍贵。
所以,邯郸人送礼,首选“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因为,这是“邯郸特产”,是邯郸人的专属礼品!
磁源坊----邯郸(彭城)磁州窑礼品瓷网络营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