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宋瓷赏珍
宋代民窑磁州窑的认识与启示

宋代民窑磁州窑的认识与启示作者:李唯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5期摘要:磁州窑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磁州窑历史,成就及特点,与南方窑口的对比和当代发展等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陶瓷创作提供更多途径。
一、认识磁州窑说到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瓷,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有官、民两大系统,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的磁县。
磁州窑有两个重要的窑口:砚台和彭城,磁州窑几乎囊括了北方所有的窑口。
由于磁州窑系覆盖面积广泛,因而有这样一句俗话:“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
除了其他窑系较容易分辨的,剩下北方看不懂的都属于磁州窑系。
宋代是磁州窑的鼎盛时期,过去有“南有景德镇,北有磁州窑”之说。
现在的邯郸仍是我国八大陶磁器基地之一。
二、磁州窑的成就及特点(一)化妆土的发明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化妆土”。
它是敷施在陶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具有质地细腻、色泽均匀、遮盖力较强等特性,一般起遮盖或装饰作用。
磁州窑没有像瓷都景德镇一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为了烧造出很好的瓷器,人们用智慧创造了化妆土,遮盖了粗糙的胎体,使瓷器更加洁白漂亮。
(二)创烧最早的釉上彩磁州窑除烧制釉下彩外,还创烧出了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即红绿彩。
是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先河,为明清釉上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表面装饰特点最典型的磁州窑就是白底黑花,视觉感很强烈,拥有经典的黑白双色,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
装饰题材纹样上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奇兽、山水人物、诗词曲赋、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装饰具有率真、粗犷,没有约束的典型的北方性格,形成了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装饰手法特点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突破了当时流行汝、官、钧、哥、定窑的单色釉的局限,装饰手法多至十几种,主要有:竹,刀硬器刻划的剔花,划花,珍珠地划花,黑剔花等,有用软笔绘画的釉下黑彩,还有两者兼有的装饰手法,以及罕见的文字装饰,丰富了陶瓷创作,使磁州窑更加生动。
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

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第一篇范文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磁州窑,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其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窑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和峰峰矿区。
磁州窑以其丰富的器型、独特的装饰和鲜明的民间艺术风格著称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磁州窑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早在北朝时期,磁州的陶瓷制作就已经起步,经过隋、唐的过渡,到了宋代,磁州窑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磁州窑以生产青瓷为主,器型多样,装饰简洁大方,深受民间喜爱。
明清时期,磁州窑的生产技艺更加成熟,装饰手法也更加丰富多样。
这一时期的磁州窑产品,既有民间生活的实用器,也有表达民间信仰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品。
如明清时期的磁州窑瓷器上,常见的鱼纹、荷叶纹、缠枝花卉等装饰,都反映了当时民间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
磁州窑不仅在我国国内享有盛誉,同时也受到了国际陶瓷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其产品远销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篇范文3W1H和BROKE模型视角下的千年磁州窑3W1H模型,即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How(如何)和Where(哪里)的缩写,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BROKE模型,即Background(背景)、Requirements(需求)、Objectives(目标)和Key Results(关键结果)的缩写,是一种设定目标的框架。
我们将运用这两个模型,以全新的视角探讨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
What:磁州窑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具有千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装饰和民间艺术风格使其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Why:磁州窑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其生产历史与地位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Who:磁州窑的生产者和受众主要是北方地区的民众。
宋瓷赏珍----耀州窑(上)

宋瓷赏珍----耀州窑(上)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烧制白瓷,汝、官、哥、钧都是青瓷,青瓷以其宫廷背景的审美取向成为当时的主流。
五大名窑之外,还有两个专事烧制青瓷的著名窑场:浙江越窑、陕西耀州窑。
这两个窑场每年都有高档青瓷进贡给朝廷,稍后本博会加以介绍。
今次,本博先介绍宋代最庞大的民间窑场:磁州窑。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南部的磁县,中心窑场为漳河北岸的观台窑。
1987年,河北省文物考古部门与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挖掘了观台窑遗址,经过十年整理,对磁州窑的年代地层关系有了准确的认定,并出版了《磁州观台窑址》专著。
在观台窑址挖掘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把海外收藏的磁州窑代表性器物,做了精确的定性。
因此,目前文博界对磁州窑的断代、定性是比较精准的。
磁州窑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窑场,都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场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鲁山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大同浑源窑、长治窑,还有北方辽代的赤峰缸瓦窑等,都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磁州窑系产品;南方的一些窑场,如吉州窑,也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在追捧青瓷的宋代,粗瓷细作的白地黑花是另一种审美取向。
磁州窑最典型的风格,是白地黑花,在白色的胚胎上刻划、绘画黑(褐)色的纹饰。
黑白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有人说,磁州窑艺术是黑与白的艺术,的确如此。
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中,还有诸如点彩、三彩、铁锈花等装饰技法,但是黑白艺术是磁州窑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磁州窑瓷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炉、碗、盘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数量比较多,表现形式多样化,本博会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展示。
根据《磁州观台窑遗址》的研究成果,磁州窑的断代,可以从装饰技法上来加以判断。
北宋早期以点彩、刻花为主;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以剔花、绘花为主;金代中期以绘划花、绘花为主,还有三彩、红绿彩品种;元代以绘花为主。
本博《宋瓷赏珍》系列主要介绍宋代瓷器,金代早期的磁州窑瓷器,承袭了北宋晚期的装饰风格,方便起见,放在宋代部分介绍;考虑到窑系的发展脉络和延续性,另设篇幅介绍一些金元时期的典型品种。
宋瓷2 民窑中之名窑宋代诸民窑简介及名作鉴赏 中国陶瓷简史

耀州窑
耀州窑_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 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 表。
耀州窑始于唐代,当时烧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 盛期。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 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 要产区之一。
耀州窑凸花莱菔尊
高24.2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4 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耀州窑始于唐,宋代最盛,金元时持
续生产,到明代停止。它是中国北方重 要的产瓷区,主要生产日用瓷,北宋中 后期,曾为宫廷烧制瓷器。耀州窑以烧 制青瓷为主,也有少量黑瓷、白瓷。青 瓷釉色偏绿,近似橄榄色,装饰多用刻 花和印花。北宋中期青瓷刻花技术日臻 成熟,由于刀锋深,施釉后刀痕处积厚 釉,使装饰花纹的边缘呈现阴影,富有 立体感。耀州窑瓷器样式较多,仅瓶就 有十几种样式。这件莱菔尊是仿古尊制 成的折肩瓶,瓶体修长,短颈卷口,形 似莱菔,是耀州窑特有瓶式。
[明] 磁州窑白地黑花鹤鹿同春纹罐
高33.4厘米 口径9.8厘米 底径11.5厘米 赤峰市喀喇沁旗博物馆藏
喇叭状口,细长颈,大鼓腹,圈足。
瓶通体施白釉,白中闪黄,圈足露胎, 胎上较粗,呈黄色。腹部剔刻缠枝牡丹 纹,花纹繁缛,自然流畅。白色花纹与 黄色地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元代磁州窑 系上乘之作。
高15cm 口径14.5cm 底径10.8cm
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 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 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 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描写磁州窑黑底白花诗句

描写磁州窑黑底白花诗句
磁州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窑之一,其黑底白花的装饰技法被广泛使用。
下面是一些描写磁州窑黑底白花的诗句:
1. 明月照磁州,黑底白花妖。
2. 窑火熊熊烈,瓷花洁白娇。
3. 磁州瓷上绘,黑底白花艳。
4. 窑烟缭绕天,黑底白花鲜。
5. 瓷器如春雪,黑底白花媚。
6. 窑工技艺精,黑底白花赏。
7. 磁州窑独特,黑底白花耀。
8. 瓷器玲珑剔,黑底白花丽。
9. 窑瓷光芒射,黑底白花妙。
10. 磁州窑宝贵,黑底白花秀。
这些诗句试图通过描写磁州窑黑底白花的特点和美感,展现出其独特之处。
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磁州窑黑底白花的魅力。
宋代磁州窑:大众化的艺术

宋代磁州窑:大众化的艺术
磁州窑是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一个著名的民间窑场,是中国制瓷传统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窑口之一。它具有鲜明的民窑特色和深远的影响,以质朴、挺拔的造型,豪放、生动的装饰而著称,在陶瓷手工业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磁州窑器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代表了宋代形成的庶民艺术层面
磁州窑是指从晚唐、五代起,直到近代,在古代磁州范围内存在的一批制瓷窑场生产的产品。这些窑场的产品以供应周围地区的民间日用为主,在其生产的主要阶段并不以供御用而著称。这些窑场使用当地出产的品质不高的瓷土为原料,因而成品的胎质较粗,颜色不纯,为此,磁州窑的产品在胎釉之间加施白色化妆土,制造出洁白的瓷器,达到了粗料细作的目的。同时,以这层化妆土为基础,磁州窑开创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装饰,特点是黑白反差强烈,色彩鲜艳。由于磁州窑的产品主要是供民间使用,因而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代表了宋代形成的庶民艺术层面。其特点可以归纳为:就地取材,经济生产,装饰丰富,色彩鲜明,具有民间艺术特色。
白地黑花加棕彩瓷器 在黑彩绘画的某些部分,如树木的枝干、动物的身体等部分,填绘出棕褐色彩,也有时表现纹饰的晕染,在黑彩的图案上加饰棕彩,故名。这种装饰来源于山西、河南某些窑口的棕黄釉瓷器,出现于金代后期,元代流行,明清时则极为兴盛,是磁州窑的主流装饰。
白釉模制器物和模印花瓷器 模制器物是制作复杂器形器物的成型方法,由于磁州窑器物形制丰富多彩,从北宋后期始模制成型十分流行。同时,在器物成形的模范上刻出花纹,在用模范塑造器物的同时,在器表也形成很深的花纹。这种成形与印花同步完成的工艺特别适合于器形复杂、纹样繁密的器物,。从以上所列瓷器种类看,磁州窑有如下特点: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收藏与鉴赏

物 品 的 习惯 , 新 婿 二 字 或 许 为 女 方 家 馈 赠 给 女 婿 新
薄 ,纹 样 装 饰 秀丽 而 非 常精 致 。
等 。各 类 丰 富 造 型 均 带 有 明 显 的 民 窑 特 征 与 浓 厚 的
地 方 风 格 。宋 磁 州 窑 制 品还 吸 收 了 宋 文 化 中 精 细 、
彭 城 先 后 出 土 的宋 磁 州 窑 瓷 器 ,胎 质 细 腻 ,造
儒雅 、恬静 等特 点。因此 具有造 型工整端 庄 ,装 饰
湿 两 种 方 式 ,加 工 两 种 不 同 的 原 料 大 青 土 为湿 式 加
工 ,缸 土 需 求 为 干 式 加 工 。这 似 乎 不 符 合 民 窑 生 产 的 工 艺 特 点 。 因 此 ,作 者 倾 向 于 宋 代 磁 州 窑 采 用 大 青 土 单 种 原 料 的 观 点 。 如 作 为 瓷 器 坯 料 的 大 青 土 细
重 视 的 窑场 。
二 、宋 磁州 窑工艺特色
收 藏 与 鉴 赏 宋 磁 州 窑 瓷 器 , 既 要 把 握 其 工 艺 特 色 ,又 要 掌 握 当 时 的 时 代 背 景 等 基 础 性 的 知 识 ,才
能 去 伪 存 真 , 不 至 于 为 仿 品 所 扰 。 宋 磁 州 窑 作 为 大
粉 碎加工 方法 , 已经 开始使用 作圆周旋 转之泥 耙耙
泥 的 方 法 ,仅 仅 依 靠 水 解 方 法 即 成 。 这 证 明 当 时 磁
枕上风光: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

04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 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文化内涵
传承与创新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在 继承唐代瓷枕风格的基础上, 融入了新的元素和理念,体现 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民俗与地域特色
磁州窑瓷枕纹饰反映了当时民间 信仰、风俗习惯和地域特色,为 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资料。
寓意与象征
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与传承
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艺术家 们将这些传统纹饰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众多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感的优秀作品。
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承和发扬,我 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
菊花是宋代的“四雅”之一,磁州窑瓷枕上的菊花纹多采用写实手法 ,线条流畅、色彩和谐,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
03
莲花纹
莲花具有高雅圣洁的象征意义,在佛教艺术中也有重要地位。磁州窑
瓷枕上的莲花纹多与佛教题材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动物图案纹
龙凤纹
龙和凤分别代表了阳刚和阴柔 的力量,是宋代宫廷艺术的重 要题材。磁州窑瓷枕上的龙凤 纹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具有
浓厚的皇家气息。
虎豹纹
虎和豹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猛 兽,具有辟邪驱恶的象征意义 。磁州窑瓷枕上的虎豹纹多采 用夸张手法,形象威猛生动,
寓意勇猛有力。
鱼鸟纹
鱼和鸟分别代表了水中和空中 的生物,具有生殖和富贵的象 征意义。磁州窑瓷枕上的鱼鸟 纹多采用寓意手法,形象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州窑宋瓷赏珍----磁州窑(上)
(2012-05-05 21:52:11)
转载▼
标签:
杂谈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烧制白瓷,汝、官、哥、钧都是青瓷,青瓷以其宫廷背景的审美取向成为当时的主流。
五大名窑之外,还有两个专事烧制青瓷的著名窑场:浙江越窑、陕西耀州窑。
这两个窑场每年都有高档青瓷进贡给朝廷,稍后本博会加以介绍。
今次,本博先介绍宋代最庞大的民间窑场:磁州窑。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南部的磁县,中心窑场为漳河北岸的观台窑。
1987年,河北省文物考古部门与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挖掘了观台窑遗址,经过十年整理,对磁州窑的年代地层关系有了准确的认定,并出版了《磁州观台窑址》专著。
在观台窑址挖掘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把海外收藏的磁州窑代表性器物,做了精确的定性。
因此,目前文博界对磁州窑的断代、定性是比较精准的。
磁州窑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窑场,都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场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鲁山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大同浑源窑、长治窑,还有北方辽代的赤峰缸瓦窑等,都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磁州窑系产品;南方的一些窑场,如吉州窑,也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在追捧青瓷的宋代,粗瓷细作的白地黑花是另一种审美取向。
磁州窑最典型的风格,是白地黑花,在白色的胚胎上刻划、绘画黑(褐)色的纹饰。
黑白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有人说,磁州窑艺术是黑与白的艺术,的确如此。
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中,还有诸如点彩、三彩、铁锈花等装饰技法,但是黑白艺术是磁州窑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磁州窑瓷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炉、碗、盘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数量比较多,表现形式多样化,本博会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展示。
根据《磁州观台窑遗址》的研究成果,磁州窑的断代,可以从装饰技法上来加以判断。
北宋早期以点彩、刻花为主;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以剔花、绘花为主;金代中期以绘划花、绘花为主,还有三彩、红绿彩品种;元代以绘花为主。
本博《宋瓷赏珍》系列主要介绍宋代瓷器,金代早期的磁州窑瓷器,承袭了北宋晚期的装饰风格,方便起见,放在宋代部分介绍;考虑到窑系的发展脉络和延续性,另设篇幅介绍一些金元时期的典型品种。
本博所介绍的藏品,为海内外著名博物馆展品,国内有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磁州窑博物馆等,海外有日本各公立、私立博物馆,美洲有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克利夫兰博物馆、弗利尔和沙可乐美术馆、芝加哥博物馆、哈佛艺术馆、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等,欧洲有大威德基金会、明斯顿博物馆、吉美博物馆、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巴斯东亚艺术馆等,下面介绍中,不再一一标示。
一、北宋早期点彩
北宋点绿彩梅瓶
二、北宋至金代剔花
剔花,是在做好的胚胎上,厚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覆盖黑釉、绿釉或白釉,刻出主题纹饰之后,把多余部分剔掉,形成立体感很强的视觉效果。
入窑
烧制前,还要再罩一层透明釉。
日本人把这种剔花技法称为骚落,白地黑剔花的叫黑骚落,是磁州窑艺术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1、宋代黑剔花龙(摩羯)纹梅瓶
2、宋代黑剔花龙纹长颈瓶
3、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梅瓶
4、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5、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6、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7、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8、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9、宋代黑剔花莲荷纹长颈瓶
10、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行炉
11、宋代黑剔花鸟纹荷叶形枕
12、宋代黑剔花熊戏纹荷叶形枕
13、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荷叶形枕
14、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荷叶形枕
15、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腰圆形枕
16、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罐
17、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罐
18、宋代绿釉剔花折枝牡丹纹长颈瓶
19、宋代绿釉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20、宋代绿釉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21、宋代白剔花(深剔)卷草纹水注(壶)
22、宋代白剔花(深剔)卷草纹水注(壶)
23、宋代白剔花(深剔)碗口长颈瓶
24、宋代白剔花(深剔)牡丹纹如意形枕
分享
金代磁州窑及磁州窑系产品,在宋代以剔花为主要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创制了绘划花、白底彩绘、红绿彩、黑釉线条、黑釉铁锈花等众多名贵品种,使得磁州窑艺术达到了最辉煌的顶峰。
一. 剔花
金代的剔花,比较宋代,有了复杂的边饰。
1.金代黑地白剔花花鸟纹腰圆形枕
2.金代黑地白剔花花鸟纹荷叶形枕
3. 金代白地黑剔花大罐
4.金代绿釉黑地白剔花兔纹大罐
5.金代黑剔花卷草纹嘟噜瓶
6. 金代黑剔花卷草纹玉壶春
二. 绘划花、白地黑花
绘划花是金代最为盛行的装饰艺术,在黑彩上刻划出筋脉,突出了纹饰的立体感,也减少了工艺程序,从而提高产量。
宋代到金代,再到元代,工艺上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1.金代白底黑彩绘划花鱼纹钵
2.金代白地黑花折枝牡丹纹芍药尊
3. 金代白地黑花鸟纹虎形枕
4.金代白地黑花鹿纹如意形枕
5.金代白地黑花鱼纹如意形枕
6.金代白地黑花童子赶鸭纹如意云头形枕
7.金代白地黑花童子放鸟纹八角形枕
三. 金代的磁州窑艺术,在宋代的黑白对比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彩绘的技法,华丽而古朴。
其中红绿彩、三彩均为为二次烧成。
白地彩绘:
1.金代白地彩绘折枝花纹虎形枕
2.金代褐釉白地彩绘花草纹虎形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