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研究
宋代美学中宋瓷五大名窑美学特征文化概述

宋代美学中宋瓷五大名窑美学特征文化概述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而宋代美学的发展与宋瓷的制作密切相关。
在宋代,五大名窑包括南方的官窑、定窑和汝窑,以及北方的钧窑和哥窑。
这些名窑的美学特征融合了宋代时期的时尚和文化,呈现出独特而精美的陶瓷艺术风格。
首先,宋瓷强调精致和细腻的工艺。
宋代美学追求精雕细琢,注重细节和质感。
宋瓷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和精雕细琢,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工艺师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
无论是瓷器的形状、纹饰还是釉色都体现了宋代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塑造的独特眼光。
其次,宋瓷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宋代美学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宋瓷的纹饰和釉色取材广泛,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故事为主题。
宋瓷的纹饰多采用流畅而自然的线条,形象具备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而釉色的运用也使得宋瓷作品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富有生命力和灵性。
第三,宋瓷具备高雅的审美品味和气质。
宋代美学强调典雅、纯净和端庄的审美观念,宋瓷作为民间艺术的精华,展现出了高尚和纯粹的审美品味。
宋瓷作品的造型简洁而雅致,线条流畅,不张扬,却能给人带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另外,宋瓷强调独特的文化表达。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宋瓷通过纹饰和艺术表达,传递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而五大名窑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背景,进一步丰富了宋瓷的文化内涵。
钧窑的青瓷代表着北方质朴的审美情怀,汝窑的灰绿釉则传达着南方奢靡的精神风貌。
这些特色窑瓷的制作和鉴赏都是对当时文化的一种体现。
总而言之,宋瓷作为宋代美学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精致的工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高雅的审美品味和独特的文化表达,构成了宋瓷美学的特色。
通过欣赏和研究宋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传承。
宋朝的历史文物与考古发现

宋朝的历史文物与考古发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揭开了宋朝的面纱,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宋朝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物以及近年来的考古发现。
一、宋代的瓷器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青瓷、汝窑和钧窑。
青瓷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其釉色呈青色,釉面晶莹剔透,并具有抗化学腐蚀的特性。
汝窑是北方宋代窑口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它以厚重的釉面和细腻的胎体而闻名。
钧窑则以釉色多变而受到青瓷的厚重釉面所影响,常出现褐色为基调的釉色。
二、宋代的绘画宋代绘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了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画家,如李唐、米芾和徽宗。
他们的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追求自然写实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宋代绘画的特点是墨色深沉浓烈,画面构图严谨,勾勒出纤细繁密的线条。
三、宋代的书法宋代的书法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
苏轼、黄庭坚等许多文人墨客都是当时的著名书法家。
宋代的书法以行书、楷书为主,其特点是笔画丰满、结构严谨、风格流畅。
这些作品至今被广泛收藏,并对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一系列与宋朝相关的考古发现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个时期的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的建康府遗址。
建康府是当时中国最繁荣的都城之一,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得以窥见当时城池面积之大、建筑布局之美。
此外,在城市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难得的文物,如金银饰品、陶瓷器以及铜器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宋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风貌。
除了建康府遗址,还有一些古墓葬的考古发现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这些古墓葬中埋葬了一些官员、文人和贵族,出土的文物包括墓志铭、画像石、玉器和瓷器等。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宋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
总结起来,宋朝的历史文物与考古发现让我们对这个灿烂的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文[上]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文[上]](https://img.taocdn.com/s3/m/e4588d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4.png)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上]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上] “官、哥、汝、定、钧”是我国宋代五⼤名窑,⽽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弟窑,都在浙江省内,尤其官窑与哥窑产品在外观上相似颇多,为了阐明⼆者本质上差别,故除对南宋龙泉青瓷⼯艺作重点探讨外,也同时将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进⾏⽐较试验。
⼀、试验部份(⼀)胎、釉的化学成分 胎、釉的化学成份,如表1和表2所⽰。
为了便于与南宋官窑⽐较和讨论,也将南宋官窑的分析数据列于表2.(⼆)样品外观鉴定1、龙泉青瓷残⽚ (1)S-001 南宋菊花瓣碗残⽚:釉呈粉青⾊,较厚,半光亮,釉内含有极细⽓泡,⽆纹⽚,釉⾊颇佳。
胎⾻坚实,断⾯呈贝壳状,淡青⾊,略有⼩⽓孔,底⾜呈黄⾊。
从器形和胎釉⾊泽推断系弟窑产品,作者1959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2)S-002 南宋龙泉青釉洗残⽚:釉呈梅⼦青⾊,较厚,半光亮,釉⾊佳。
釉内含有极细⽓泡,⽆纹⽚。
胎⾻坚硬,断⾯有⼩⽓孔,底⾜呈朱砂⾊。
作者1960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3)S-003 南宋龙泉⼩碗残⽚:釉呈浅梅⼦青(接近粉青),釉层较薄,半光亮,⾊泽佳,釉内含有极细⽓泡,⽆纹⽚。
胎⾻较粗,断⾯有⼩⽓孔,底⾜呈黄⾊。
作者1960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4)S-004 南宋菊花瓣碗残⽚:釉呈淡粉青微带蓝⾊,较厚,半光亮,⽆纹⽚,釉内含有极细⽓泡。
胎滑较粗,断⾯不规则,底⾜呈黄⾊(略红)。
作者1959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5)SG-1、SG-2、SG-3龙泉哥窑残⽚:釉⾊较官窑稍浅,呈半光亮,釉层较厚,釉⾯纹⽚较⼩;胎断⾯呈浅灰⾊,底⾜呈褐⿊⾊。
系作者最近才收集到的标本。
(6)SG-4 南宋龙泉⿊胎青瓷碗残器:制造规矩,釉呈灰青⾊,较厚,有⼤纹⽚,釉⾊晶润。
胎⾻薄(仅为釉厚度⼀半)⽽坚实,质颇轻,底⾜匀和圆净,呈⿊⾊。
系哥窑产品。
1959年由浙江省⽂物管理委员会提供。
(7)G-2 1959年⽣产的的菊花瓣⼩碗、釉呈⾖青,较薄,玻璃光泽,⽆纹⽚,釉内⽓泡较多且⼤。
宋朝的陶瓷工艺与瓷器产业

宋朝的陶瓷工艺与瓷器产业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中,宋朝被公认为是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宋朝的陶瓷工艺发展日臻完善,创造了许多具有浓厚时代特色的瓷器。
本文将对宋朝的陶瓷工艺与瓷器产业进行介绍。
一、宋朝陶瓷工艺的发展宋朝时期,陶瓷工艺经历了从唐朝的早期青瓷、五代的北方白瓷到宋代的瓷质逐渐完善的过程。
特别是以南方的汝窑、官窑为代表的瓷器制作技术成为当时的主流。
1. 汝窑:汝窑是宋朝的一大明窑,产品质地细腻,胎骨坚薄,釉色温润内敛。
其釉色往往以青白为主,釉质晶莹剔透,釉面常呈油滑感。
汝窑器型独特,造型简洁大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 官窑:官窑是官方特设的瓷器窑厂,是宋代瓷器生产的主力军。
官窑的代表作包括定窑、钧窑、青白瓷等。
定窑是官窑中最有影响力的窑口之一,其瓷器釉色以淡蓝或浅青为主,釉面光泽细腻。
钧窑以釉色变化多样而著称,青白瓷则以青花在瓷器装饰中的广泛运用而脍炙人口。
二、宋朝瓷器产业的特点宋朝的瓷器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同时也滋养了当时商业经济的繁荣。
1. 窑口分工:宋代的瓷器生产遵循“一窑独大”和“以才瓦器”原则,即每个窑口专攻一种瓷器制作工艺,形成分工细致的产业链。
这种窑口分工的模式非常高效,保证了瓷器制作的质量和数量。
2. 商品经济:宋代商业繁荣,瓷器成为了重要的商品之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瓷器成为名流士大夫的日常用品,也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货物。
3. 文化影响:宋代瓷器制作在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青花瓷器、哥窑和钧窑等作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宋代瓷器的制作技术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影响了明清时期的瓷器制作,也对后来的瓷器制作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宋朝瓷器的影响与传承宋朝瓷器制作达到顶峰的工艺和品质,对于后世实用陶瓷制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影响东方陶瓷:宋代的陶瓷工艺和瓷器制作技术成为后世东方陶瓷的典范。
瓷器使用中的精细加工和装饰技术为后来的陶瓷制作提供了范本,并影响了朝鲜、日本等地的陶瓷工艺,使之逐渐发展壮大。
宋代瓷器的发展

宋代瓷器的发展宋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发展历程不仅为中国瓷器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而且对于世界瓷器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代瓷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分类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宋代瓷器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一、宋代瓷器的起源宋代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晚期和五代时期。
当时,北方的陶瓷工艺已经相当发达,但南方的瓷器制作技术却比较落后。
直到唐朝末年,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开始有了瓷器的生产。
五代时期,南方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瓷器的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些瓷器主要以青瓷为主,采用的是高温釉烧技术。
宋代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南宋时期,瓷器的制作技术和品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瓷器的制作技术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工艺和装饰等方面。
宋代瓷器的原料主要以高岭土为主,还有一些添加剂,如石英、长石、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筛选、混合、研磨、成型、干燥、修整、烧制等工艺步骤,最终制成了各种不同的瓷器。
二、宋代瓷器的发展宋代瓷器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北宋和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瓷器主要以青瓷为主,采用的是高温釉烧技术。
这种瓷器的特点是釉面光洁、质地薄、胎体致密、色泽青翠。
北宋时期的瓷器还有一种叫做官窑瓷器,主要是供皇室和官员使用的,产地主要在河南、山东和河北等地。
这种瓷器的特点是釉面细腻、质地坚实、色泽柔和、造型优美。
南宋时期,瓷器的制作技术和品质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南宋时期的瓷器主要以白瓷和青花瓷为主。
白瓷是指无釉的瓷器,其特点是白色、质地细腻、透明度高、轻盈玲珑。
青花瓷是指在白瓷上涂上青花彩绘的瓷器,其特点是色泽清新、图案精美、造型优美。
南宋时期的瓷器还有一种叫做汝窑瓷器,主要产地在河南省汝州市,其特点是釉面自然、质地细腻、色泽温润、造型朴实。
三、宋代瓷器的特点宋代瓷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窑口制作技术的进步。
宋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窑口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改进。
中外工艺美术史宋代陶瓷篇

陶瓷
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艺和 艺术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陶瓷,是工艺美术史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 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为 “宋瓷”。“汝官哥钧定”、“南吉北磁”、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 等都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南宋吉州窑玳瑁釉盏
龙 泉 窑
南宋 龙泉窑 青瓷莲瓣碗
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景 德 镇 窑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
宋瓷的艺术特点
造型简洁、优美,匀称秀美,民间瓷窑经济大方,朴实耐用,从实际出发兼 顾到审美。(玉壶春、梅甁是此时期的典型器型) 装饰方法多样。(刻花、划花、绣花、画花等多种) 釉色丰富。(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建窑、 吉州窑的黑瓷;钧窑的窑变色釉)
哥窑葵花洗
南宋 哥窑 米黄釉鼎式炉
钧窑
钧瓷原属青瓷系统,它的色釉呈乳浊现象,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 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 妍丽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艺人的 一大贡献。这种色斑的变化,被称为 “窑变”。
宋 钧窑出戟尊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玫瑰紫釉尊
定窑
官窑
官窑是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另一青瓷窑。它是在大观、政和年间在 汴京所造,窑址迄今未发现。 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纹”等开 片。
南宋 官窑青瓷弦纹贯耳瓶
南宋 官窑 青瓷尊
南宋 官窑 青瓷葫芦瓶
南宋 官窑 洗
哥窑
哥窑在浙江省龙泉县,确切窑址不详。相传为南宋时章氏兄弟所 创,分别为“哥窑”及“弟窑”(弟窑又称龙泉窑)。 哥窑的釉色有粉青、米色、月白、油灰等,其主要特征是釉面有 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赋予不同的名称,有鱼 子纹、蟹爪纹、网形纹、梅花纹等。通常以“金丝铁线”概括釉色效 果,“紫口铁足”概括其胎质。
宋瓷工艺技术特点

宋瓷工艺技术特点宋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工艺技术特点。
宋瓷的工艺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宋瓷的造型精美细腻。
宋代的陶瓷艺术注重造型的创新和精致。
宋瓷的器型多样,有瓶、罐、盘、碗等等。
其中以瓶、碗最为常见。
宋代的瓷器通常具有优美的线条和平整的形状,器物的形体设计非常考究,既符合实用功能,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这其中,南方的青瓷以其清雅洒脱的造型和通透的釉面而著名,北方的白瓷则以纯洁典雅的造型和素雅的釉面而闻名于世。
其次,宋瓷的釉色变化丰富多样。
宋瓷的釉色以青、白为主。
青瓷的釉色有翡翠绿、天青色、青灰色等各种变化。
翡翠绿是南方青瓷的经典釉色,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天青色则更接近沧海一般的广阔和深邃。
北方的白瓷釉色以纯白为主,通透洁净。
此外,宋瓷的釉面还有一些特殊的效果,如龟裂、蛇皮纹等,给瓷器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再次,宋瓷的纹饰工艺精细。
宋代的瓷器纹饰多样,既有绘画式的花鸟人物纹饰,又有几何图案、花纹等不同类型的装饰。
绘画式的花鸟人物纹饰多采用粉彩绘画技法,线条流畅,颜色鲜艳。
而几何图案和花纹则多采用刻线、刻花等手工制作的方式,具有一种朴实自然的美感。
而宋代的青瓷纹饰通常以刻线和刻花为主,通过在器物表面刻线或雕刻出纹饰,增强了瓷器的观赏性和装饰效果。
最后,宋瓷的制作工艺精湛。
宋代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瓷器的器形规整,胎体均匀细腻,釉面光洁细致,装饰纹饰清晰精细。
尤其是宋瓷的胎体质地均匀而致密,素称“如莹似玉”,让瓷器的触感更加顺滑舒适。
在釉炉技术方面,宋代窑炉的研究和改进使得瓷器的釉面得到了更好的烧结和稳定,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功能。
总之,宋瓷以其精美的造型、丰富多样的釉色、精细的纹饰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瓷器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陶瓷工艺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宋瓷的工艺技术特点不仅体现了宋代陶瓷艺术的水平,也为后世的瓷器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随后迅速统一全国。
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轻赋税的政策,同时大量启用文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重文抑武的风气;在经济上,整个宋代商业发达,直接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和发展;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占据了哲学领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对精神和哲学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沉稳、超脱、内敛等意境的追求;在工艺技术上,最突出的就是,宋代在陶瓷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得陶瓷制作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获得了本质的提升。
所以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工艺技术的革新,都为陶瓷艺术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造型是陶瓷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集中体现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积极的因素,宋代陶瓷艺术才在造型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宋代陶瓷造型的美学特征1.仿生意蕴美所谓仿生,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进行模仿。
其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制作中,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造型方式,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宋代陶瓷仿生是一种有选择的仿生,即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最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通过高度地概括,来获得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如汝窑中一些以莲花为造型的瓷器,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莲花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热门的对象,其高尚廉洁的寓意,受到了多个阶层的普遍认可。
宋代的莲花瓷器作品,较少采用整个莲花为造型,基本上都是选取花瓣的一部分,或是完全绽放,或是含苞放,都制作得十分生动,给人一种清丽高洁的享受,从而表现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次的意蕴表达。
又如汝窑生产的天青葫芦瓶,其造型形神兼俱,特点是上小下大,大小比例精准,看上去整体十分和谐,同时也把葫芦所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寓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瓷五大窖
宋瓷五大窑即汝、官、哥、定、 钧。 汝窑被誉为五大名窑之首,汝 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 立的官窑,前后不足 20 年。窑 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 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 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 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 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 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 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 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 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宋瓷研究
目录 宋瓷-宋代背景
宋瓷介绍
宋瓷五大窖 宋瓷市场
宋瓷-宋代背景
宋朝是个积弱的朝代,但两宋又是历史上最长的朝代,虽然军力积弱,但是 生产力却空前高涨。整个宋朝,都被各种少数民族政权欺负,但是文化也走 到了一个比较华化的鼎盛时期,传统士族的审美观也达到了一个相对纯粹的 高峰,以皇族为代表的士族,催生了一大批的艺术品行当,比如书法、绘画、 瓷器,相对之前都有突破。 宋朝时候,随着烧制工艺和新材料的发现,瓷器有了新的发展,比如此时的 定窑,已经可以烧制出颜色很白的瓷器,而之前唐朝时期的邢窑,所烧白瓷 均有淡淡的青色,而且由于瓷土的品质控制不够严格,因此很少能够烧制出 壶嘴壶柄纤长优美的瓷器,到了宋朝,这些都不再是难题。
Thank You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 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哥 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 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 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 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 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 ,俗称 “开片”或“文武片”。细小 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 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 大小相同的叫 “百圾碎”。 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 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 铁线”之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 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 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 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 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 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 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 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 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 “黑定”、“紫定”,也 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 型典雅。
宋瓷介绍
宋瓷,即宋代瓷器,宋代是我国 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 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 遗址分布于全国 170 个县,其中 有宋代窑址的就有 130 个县,占 总数的 75% 。陶瓷史家通常将宋 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 6 个瓷窑系, 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 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 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 的青白瓷系。
宋瓷市场
宋瓷鉴定 当偶然碰见一件瓷器,首先,要弄清楚这是出土器 还是使用器。出土器一般会有出土痕迹,器物底足 无釉处会产生泥锈,或出现火石红斑,局部地方釉 色暗淡,这是由于土质酸碱浓度过重腐蚀而成。而 使用器一般则会在器身或底足留有包浆,通常底圈 足都会有使用磨痕,器身局部还带有擦痕以及陈旧 感。弄清出处,再看它的特征,这是最普遍的鉴别 方法。 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 拍卖,有 900 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 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钧窑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官 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 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 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 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 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 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 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 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 色。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 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 有发现。官窑主要月色、粉 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 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 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 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 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 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 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 十 分珍稀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