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8—宋代瓷器图案
陶瓷上的传统纹饰

植物纹一、莲花纹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也是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
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等,多在盘、碗、瓶、罐、枕上分别用刻划、模印、彩绘等手法,以串枝、缠枝、折枝等多样姿态表现优美清雅的莲纹。
其中折枝式的一花一叶莲花纹比较多见,如定窑白釉盘上舒展的缠枝莲,茎蔓缠绕,莲花摇曳。
串枝莲则多以环带形式布于盘壁,两朵莲花相对开放,衬托着盘心的折枝莲花。
把莲纹是莲花纹的一种形式,因将折枝莲花、莲叶和莲蓬用锦带扎成束状而得名。
常见的是作对称构图的一把莲,还有均齐式构图的二把莲和三把莲,始见于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印花纹饰,其中三把莲纹样上还印“三把莲”字样。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把莲纹盛行,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把莲纹瓷盘较为多见。
二、莲瓣纹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而得名。
莲瓣纹在瓷器上出现始于南北朝时期,这与当时我国佛教盛行有密切关系。
按所装饰莲瓣的层次,可分为单层莲瓣、双重莲瓣及多重莲瓣。
按莲瓣的形态可分为尖头莲瓣、圆头莲瓣、单勾线莲瓣、双勾线莲瓣、仰莲瓣、覆莲瓣、变形莲瓣等。
早期瓷器上的莲瓣纹曾作为主题纹饰出现,如著名的北朝青釉仰覆莲瓣纹大尊、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莲瓣纹渣斗、北宋定窑刻花莲瓣纹盖罐等。
三、宝相花纹将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莲花)的花头作艺术处理,使之图案化、程式化。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面团形,以8片平展的莲瓣构成花头,莲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内又填饰三曲小莲瓣,花心由8个小圆珠和8瓣小花组成。
这种团形宝相花多用于唐三彩装饰,上海博物馆藏唐三彩宝相花纹盘为典型器。
另一种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绽开的半侧面勾莲瓣构成。
此种宝相花纹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影青暗花缠枝韦相花纹碗、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碗为代表。
四、牡丹纹指以牡丹花为主题的纹饰。
唐代人崇尚牡丹,金银器等常以牡丹纹为装饰题材。
宋代人受其影响,视牡丹为富贵花,瓷器上盛行牡丹纹饰,宋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在瓶罐、盘碗、盒枕等器皿上大量采用。
宋代,元代 纹样PPT课件

—宋、元时期
两宋时期 公元960-1279年
.
2
道法自然—宋代设计艺术的理念
在中国古代,两宋的社会文化素 质最高,这造就了典雅优美的工艺美 术楷模。同域外文明相比,中国的特 点在于典雅优美,而在中国工艺美术, 典雅优美的楷模正是两宋。
.
3
宋瓷
传有定、汝、官、 哥、钧五大名窑。
.
12
葵花纹样
.
13
曲水纹
宋代艺人根据唐人诗句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 地非人间”,和宋人词“落 花流水红”等含意,加以艺 术表现创作出一种“落花流 水纹”。这种宋代颇为流行 的织锦装饰纹样又称曲水纹、 紫曲水,是以单朵或折枝形 式的梅花或桃花,与水波浪 花纹装饰于锦,这种锦即称 为落花流水锦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罐
.
6
婴戏纹
.
7
耀州窑
刻花青瓷倒装壶
窑址在陕西铜川,入宋, 仍主要烧青瓷,也兼烧黑 瓷等。北宋早期,青瓷流 行简率的刻花装饰,同越 窑有相似处,被称为“越 器”。北宋中期,进入昌 盛,增添了印花、镂空, 刻划劲健洒脱,印花则繁 满严谨,釉色青翠。
.
8
总结
造型单纯古雅、装饰平和简素是 两宋陶瓷艺术的突出特点,往往同官 府、宫廷联系越多,造型就越单纯古 雅,装饰就越平和简素。在古代,这 是绝无仅有的。
名 称: 花卉纹六角银盘 制造年代: 宋 材 料: 银 规 格: 高1.5厘米,口径17.2厘米 收 藏 地: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介绍 盘作六曲菱花形,圆唇,平折沿,斜壁 内收,平底,盘心凸棱内饰莲花纹,其 外满錾折枝花卉,平沿上饰折枝花一周, 以鱼子纹为地。纹饰清新淡雅,折枝花 卉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该器纹饰主要以錾刻而成,与鎏金八角 银杯、鎏金八角银盘以浮雕为主的装饰 技法风格迥异,这也是宋代金银器装饰 的常用手法之一,应该加以重视。
中国古代家具纹样

• 团花纹是一种典型的陶器装饰 纹样,其构成多种多样,形象 丰富。在古典家具中也有广泛 应用,团花纹有桃形莲瓣团花 ,多裂叶形团花、圆叶形团花 以及三种花形团花。此外,还 有菱形纹、龟甲纹边饰。井外 边饰层次增多,纹样以大团花 、大菱格纹为主,以及百花蔓 草、半团花、多瓣小花、小菱 格、方胜、方壁、龟甲纹等。 边饰中出现了百花草纹,花形 自然多变,叶短、肥、圆、围 绕花朵铺展。
鱼纹——祥瑞繁盛的中国传统古典纹饰
几何纹——永不衰退的中国传统纹样
• 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 饰。用点、线、面以及正方形、长 方形、多边形、圆形等按一定的方 向、角度、距离有规则排列、交错 、重叠、连续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 的图案。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在 其它纹饰衰退後几何纹成为主体纹 饰。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 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 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 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 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 、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 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 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连珠纹——中国传统几何纹样
•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 、连珠、圈带纹,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 种几何图形的纹饰, 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 圆形或球形组成,成 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 排列,有的圆圈中有 小点,有的则没有。
福在眼前——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 福在眼前,是一种美 好的祝福,表示福即 在眼前。图案以蝙蝠 啣抓一串古钱组成。 蝠谐音福,钱则与前 同音,中开方孔,意 为眼前。两者巧妙组 合成福在眼前的吉祥 画面,表达出人们对 于生活苦尽甘来的祝 愿与祈盼。
宋朝工艺美术

一、概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先忧而乐坊 苏州天平山先忧后乐坊,立于苏州天平山,额题范 仲淹所撰《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千古名句:“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狸猫换太子
文天祥 抗元名将 《过零丁洋》
名称: 刻花梅瓶 制造年代: 宋 材料: 瓷土 规格: 高48.4厘米,口径7.5厘米 收藏地: 上海博物馆 此瓶小圆口,短颈,长圆腹。各部分比例匀称, 给人以亭亭玉立挺拔修长的感觉。它是典型宋代 梅瓶的造型。瓶身刻划缠枝牡丹纹,刀法洒脱自 如,枝叶舒卷,花繁叶茂,生机勃勃,是典型的 耀州窑鼎盛时期的风格。 耀州窑器以其色灰而坚致的瓷胎、青翠的釉色、 犀利独特的刀工技法而著称于世,是我国比方青 瓷系统的重要代表之一。据宋人记载,从宋元丰 年间到宋徽宗崇宁年间的三十多年里,耀州窑一 直以常年例贡的形式烧造贡瓷,供北宋宫廷使用 。
北宋 邵武窑白釉瓜菱盘口执壶 说明:北宋时南方许多窑口都有生 产影青瓷或白釉瓷,白釉瓷的产地 主要在今福建北部地区和江西东南 部地区。这件盘口壶釉水较薄,开 细碎纹片,瓷胎较粗,应为闽北地 区邵武窑的产品。
北宋 湖田窑影青双耳三兽足 鼎式炉 说明: 口径10.2厘米、高9.8厘 米。此炉仿青铜鼎之造型,板沿 上斜出两支耳,腹微鼓,下接三 支龙首足,底心无釉,留有少许 垫烧糊痕,通体光素无纹。 炉的造型始于汉代,流行于 两晋南北朝而盛于宋,这与佛教 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兴盛是相关 联的。通常宋代的炉造型趋向简 朴,大多光素无纹,这种仿铜器 之造型还甚为罕见。
宋代概述
两宋时期——心物化一
宋代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社会相对稳 定,城市经济繁荣,城乡商品交流的扩大及发展,对工艺 美术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 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使整个社会风气中都渗透着文 人的审美习尚,为文人的审美标准所左右。因而无论日常 用具,还是陈设欣赏品,都追求温雅平和的气韵,追求一 份悠闲自在的风度。一部分工艺品脱离实用而向欣赏方向 发展。
中国青花瓷传统图案集及寓意625页PPT

嫦娥奔月
嫦娥,神话中後羿之妻。 後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 之药,嫦娥偷吃後,遂奔 月宫。这个动人的传说, 一时肢炙人口。「嫦娥奔 月」,象徵对美好的追求。 故人们画作吉祥图画,以 寄望焉。
年年有余
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 年节的到来。「鱼」与 「余」同音,比喻生活富 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 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 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 好愿望。在中国,无论城 乡,把这愿望形之于图画 的习惯,至今未颓。过新 年的时候,家家挂一张儿 童抱鲤鱼的年画,既表达 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
中国青花瓷传统图案寓意
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它是Fra bibliotek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 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 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 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 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 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 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 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 、哥釉青花等品种。
九秋同庆
九种秋天的花草、铜磬。 九秋,指秋季。秋季三个 月,共九十日,故称「九 秋」,亦叫三秋。秋,禾 谷熟。《说文·尔雅》: 「秋为收成」,示收获的 季节来到了。「铜磬」与 「同庆」同音。用九种秋 天的花草组成图案象征秋 天,配铜磬表达人们迎接 丰收的季节之欢庆心情。 无铜磬意亦同也。
天仙寿芝
玉堂富贵
玉兰花、海棠、牡丹。玉堂,汉 代殿名,亦作宫殿的通称。《三 辅黄图·汉宫》:「建章宫南有 玉堂……阶陛皆玉为之。」也称 官署名。汉侍中有玉堂署,宋以 后翰林院亦称玉堂。又指神仙所 居。孙绰《游天台山赋》:「朱 阙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 隅。」泛指富贵之家。「海棠」 的「棠」与「堂」同音。海棠、 牡丹组成图案喻「满堂富贵」; 玉兰花、牡丹喻「玉堂富贵」, 皆赞颂府第辉煌、荣华富贵之溢 美之词。
中国传统图案和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图案:梅花、竹、绶带鸟解题: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案」,有脚的托盘。
「眉」与「梅」同音。
世称夫妇相敬谓「举案齐眉」。
「齐眉祝寿」,比喻夫妻互敬互爱,健康长寿。
图案:鸳鸯、莲花、莲实。
解题:鸳鸯,水鸟名,羽毛颜色美丽,形状象凫,但比凫小。
雄的翼上有扇状饰羽。
雌雄常在一起。
旧时文艺作品中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
《禽经》载:鸳鸯,朝倚而暮偶,爱其类。
据说鸳鸯成对游弋,夜晚雌雄翼掩合颈相交,若其偶失,永不再配。
莲实,莲子,喻连生贵子。
「鸳鸯贵子」寓意夫妻恩爱,同偕到老。
图案:两条龙、龙珠等。
解题:龙,《说文》十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钜,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珠,指夜明珠、珍珠。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
」传说龙能降雨。
民间遇旱年常拜祭龙王祈雨。
后演成「耍龙灯」的民俗活动,「二龙戏珠」即由「耍龙灯」演变来的,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图案:凤凰、太阳。
解题:凤凰,亦作「凤皇」传说中的神鸟。
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古来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很多,传统年画,以凤凰为题材的图案运用也较普遍图案:龙凤呈祥。
解题:龙凤都是传说想象中的生物。
不仅形象生动、优美,而且赋予许多神奇的色彩。
龙能降雨祈丰收,又象征皇权。
凤凰风姿绰约高贵,牵涉许多传说,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吉祥幸福的化身。
龙凤又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
《南史·王僧虔传》:「于时王家门中,优者龙凤,劣者虎豹。
」「龙凤呈祥」图案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
图案:狮子、绣球。
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
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
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
中国传统图案

七、印染图案
联珠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建筑装饰图案
汉代武氏祠树纹画像石
秦汉瓦当纹 “长乐未央” 故宫宁寿宫翼角彩画
故宫太和殿藻井
汉代鹿纹瓦当
汉代朱雀纹画像石
本課小节:
结束放映
彩陶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16.5cm 口径:39.5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陕西省西 安半坡遗址出土。这是半坡 型彩陶的代表作。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类型 出土于孙家寨
彩陶旋涡纹瓶 马家窑类型
二、青铜器图案
中国青铜器始于夏,兴盛于商周。 纹饰主要是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 蝉纹、凤鸟纹等。
司母戊大方鼎
商
战国青铜戈上的金银错纹饰
饕餮纹
菱凤纹 夔纹
勾连雷纹
蝉纹
鸟纹
西周鸟纹卣
商代后期的禺方鼎
三、玉器图案
西周玉鸟纹刀
唐代云形杯 殷商玉鹅
殷商玉虎
四、漆器图案
三凤纹厄
漆豆(战国)
彩绘兽形勺
五、金银器图案
唐代刻花金碗纹饰
清代方瓶
六、瓷器图案
宋代青釉印花碟
宋代青瓷瓶
民国画花三彩罐
明代黄釉红彩云龙纹罐
中国传统图案
一、彩陶图案 二、青铜器图案
三、玉器图案 四、漆器图案
五、金银器图案 六、瓷器图案
七、印染图案 八、建筑装饰图案
一、彩陶图案
彩陶器造型多样而优美,装饰纹样丰富 多彩,变代无穷。题材以几何纹样最多,此 外又有鱼纹、蛙纹、舞蹈人物纹,人面鱼纹 等。变形较大,能作对称、连续排列、富有 强烈的节奏感、常用黑、白、橙红、橙黄等 色,艺术风格质朴。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瓷瓷器欣赏(二)
图8-47、48
宋瓷瓷器欣赏(三)
二.宋瓷种类
1.定窑——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名窑之首,定窑以白 瓷驰名,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名扬天下的景德
镇深受其影响.定瓷早期刻划花以莲花纹最为盛行,缠枝菊纹次之印花
题材是花卉、动物、禽鸟、水波纹。晚期是在原来的形式上加入婴戏纹 图案。定窑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2.宋朝盛行饮茶之风,茶具需求量大增。而当时的经济发展,外销
兴起。形成一条海上的“陶瓷之路”,刺激了宋代的陶瓷业 3.宋代新兴的瓷厂的发展。北宋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
窑、哥窑和钧窑,还有其他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磁州窑的白地剔绘
黑花;建州窑,吉州窑的黑釉油滴、兔豪、玳瑁斑、鹧鸪斑,景德镇窑 的青花瓷器等
图8-32、33、34
宋瓷瓷器
■
宋代瓷器图案一反从前的格律式构成,创造了轻松生动、亲近
自然的新风格。题材(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描绘方法(用线勾 勒、色彩平涂、图案模印、图案手工剔划)
图8-35、36
宋瓷瓷器动物、人物图案
图8-35、36
宋瓷瓷器动物、花卉图案
图8-37、38、39
宋瓷瓷器花卉图案
图8-1、2 宋瓷定窑
图 8 | 3、 4
宋 瓷 定 窑
2.汝窑——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河南宝丰清凉寺就是汝官窑 窑址,汝窑主要烧制青瓷,并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型主要有碗、盘、 碟、洗盆等。它的胎为浅灰白色,俗称香灰色;釉色为淡天青色,且青 中带有微蓝,还有蛋青、茶青、豆青等其他一些颜色。汝窑瓷器的釉层 很薄,有乳浊感。
中 国 宋 代 瓷 器 图 案
第八节
宋代瓷器图案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 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被世人称为“宋瓷” 一.宋代瓷器概况 1.北宋初年,结束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农业、商业、手工业文化艺 术的都出现了蓬勃的发展的新局面。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如四大发明、 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陶瓷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图8-7、8
宋瓷汝窑
3.官窑——官窑专指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官窑和南宋杭州修内 司郊坛下官窑。官窑的瓷器胎在呈探灰、灰褐、灰黄等胎有薄厚两种, 即胎厚釉薄、胎薄釉厚
图8-9、10
宋瓷官窑
图8-11、12
宋瓷官窑
4.哥窑——宋代一大名窑。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 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哥窑 瓷 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 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
四.宋瓷图案的典型纹样
宋瓷图案的题材涉及动物、静物、花卉和人物等多方面。对后世 影响特别深远的有莲花纹和牡丹纹
1.莲花纹——花瓣修长、俊秀、简练,有似兰花思维韵味。在造
型上突破了莲花一节一花、一节一叶的局限,出现了缠枝形状的花枝, 并与水草茹菇等组合。比单纯的莲花更为理想
图8-40
宋瓷瓷器莲花纹图案
宋瓷汝窑
图8-20、21、22
宋瓷汝窑
6.耀州窑: 在耀州境内(今陕西铜川黄堡镇),始烧于唐而终于元。 有青釉、白釉、黑釉和酱釉等品种,装饰以刻花、印花为主
图8-23、24
宋瓷耀州窑
图8-25、26
宋瓷耀州窑
7.磁州窑:今河北磁县故名。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 用,品种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 彩装饰)为主要特征。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 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 纹饰线条 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
图8-27、28
宋瓷磁州窑
图8-29、30、31
宋瓷磁州窑
三.宋代瓷器的装饰手法
■
宋代瓷器的装饰,一方面是依靠瓷器本身的材质和釉色,另一 宋瓷的装饰手法有三种:
方面是依靠其造型和图案文饰
■
a.釉色窑变效果——以色泽温润、沉着、含蓄为美
b.窑变的肌理效果,以纹理自然、色泽素雅和质朴为美
c.是图案纹样绘刻效果,以笔法自如,刀法流畅和色泽单纯明快 唯美
图8-13、14
宋瓷哥窑
图8-15、16、17
宋瓷哥窑
5.钧窑——河南禹州 ,“黄金有价,钧瓷无价”,“进窑一色,出 窑万 彩”,格外悦目动人。最著名的有“朱纱红”,“鸡血红”,“丁血 紫”,“月白” 等。那些神奇的“窑变”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 五彩 渗化,相映生辉
图8-18、19
2.牡丹纹——牡丹纹在唐代开始盛行,牡丹花被视为繁荣昌盛、幸 福美满的象征、在宋代被广泛的运用。宋瓷的牡丹花图案结构严谨、姿 态生动、变化适度、造型优美。其表现技法已趋于完美的境地
图8-41
宋瓷瓷器牡丹纹图案
图8-42
宋瓷瓷器牡丹纹图案
中国宋代瓷器欣赏
图8-43、44
宋瓷瓷器欣赏(一)
图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