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 青花瓷 宋纹 赏析

合集下载

南宋官窑瓷器鉴赏

南宋官窑瓷器鉴赏

南宋官窑瓷器鉴赏
八百多年前的南宋统治者追慕静穆优雅的意境。

端庄优雅、婉转简洁,恰似清风拂柳、古典悠扬。

在官窑青瓷中,蕴含的就是这种风雅之美。

美的线条
南宋官窑青瓷,在造型上推崇古朴典雅、敦厚玉色之美。

造型廓线或柔和流畅,或转折明快,结构规整,比例和谐。

几十种器物种类和近百种器物造型,都呈现出一种既端庄凝重又轻巧细腻的美妙造型。

青莹如玉
古瓷尚青,而青瓷的极高境界就是类冰似玉。

玉,作为才智和美德的理想化人格象征,自古以来备受人们推崇。

玉的温润含蓄、柔和晶润的艺术特质,恰与南宋统治者追慕的意境相吻合。

南宋官窑青瓷,无论薄胎薄釉还是薄胎厚釉,无一例外都具备类玉的特征。

其肥厚的釉层、典雅柔和的粉青色泽,堪与碧玉斗妍,达到了古代青瓷的巅峰。

奇特“开片”
釉面开片是南宋官窑为了追求特殊的观赏效果有意识地在瓷器表面造成的独特装饰手法。

瓷器开片本来是一种工艺缺陷,主要是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的膨胀系数所致。

而南宋官窑的工匠们创造性地将之作为美化瓷器的手段,从而使产品流溢出一种古朴而奇特的审美情趣。

在古瓷中,对釉面开片不同状态,有鱼子纹、蟹爪纹、冰裂纹、百圾碎等秒称。

紫口铁足
南宋官窑瓷器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的现象,称为“紫口铁足”。

“紫口铁足”给人以稳重,朴雅之感。

“紫口铁足”的形成,是因为其胎骨含铁量高,在还原气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现黑色,谓之“铁足”;而有一层薄釉的口缘部分便泛灰紫色,俗称“紫口”。

古籍上所介绍的验相例如“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金丝银线”、“蚯蚓纹脉”与“细泡如玉”等。

宋瓷器的美学风格

宋瓷器的美学风格

宋瓷器的美学风格
宋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它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宋瓷器的造型简洁大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其器形大多舒展流畅,线条简练而不失稳重感,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其次,宋瓷器的花纹和图案非常精致,常以植物、动物、人物等为题材,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花纹或雕刻或绘制,或线细或线粗,或简单或繁复,但每一种花纹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第三,宋瓷器的釉色也非常独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青瓷、白瓷和黑瓷。

青瓷因为采用的是独特的青釉,在古代被誉为“万绿丛中一点红”,独树一帜;黑瓷则是因为采用特殊的烧制技术而出现的,色泽深沉典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综上所述,宋瓷器的美学风格以其造型简洁大方、花纹精细典雅和釉色独特深邃为特点,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享有举世闻名的美誉。

识瓷闻香宋青花——刍议 “明道型” 北宋青花瓷

识瓷闻香宋青花——刍议 “明道型” 北宋青花瓷

AppreciatION 鉴赏寻找宋青花,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十分关注。

学者普遍认为,唐有青花而宋未盛行,元代成熟。

因为宋青花实物材料太少,考古发掘虽有发现,但争议较多。

考古发掘和传世文物都证明宋青花确实是存在的。

一、“明道型”青花瓷缘由1957年浙江龙泉金沙塔基出土了13块宋代青花瓷片,确切纪年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青花发色呈蓝褐色、蓝黑、灰蓝、深蓝色等。

1970年浙江绍兴环翠塔出土2件青花碗及21块青花残片,为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制。

这些可贵的实物资料为宋青花研究提供了支撑。

冯先铭先生说:“青花的起源始于宋代是不容怀疑的,宋代应该是青花继续发展时期。

”吴仁敬与辛安潮合著的《中国陶瓷史》提出景德镇青花已始于宋代。

这些判断基本符合历史,但是元代和明初对青花瓷并不待见。

曹昭《格古要论》曰“青花及五色花瓷,且俗甚”,还以青花俗气,不入流等否定元青花、五彩瓷。

明初官窑仍沿袭元代上层青花瓷的遗风。

那么宋代宫廷受上古道教之风影响,用瓷自然不会选择青花瓷了。

陆建初先生总结曰:“唐青花之后,宋代及元初之青花遗器都有见,然也都粗朴原始。

非宋人贫于技,乃因时风高尚,欣赏素洁、原色故。

”然而,历史常因偶然因素而精彩。

北宋宋真宗时期在景德镇窑开设御窑,因当地瓷石优质,工匠技能娴熟,烧制的瓷器精美,将原昌南窑改为景德镇窑。

公元1022年宋真宗去世,仁宗继位,次年亲政,在景德镇窑继续烧制青花和五彩瓷器,目前传世的“大宋明道元年造”(1032年)瓷器(图1)应运而生,其造型、胎料、釉质和画工就是当时景德镇窑制瓷风格,水准令人惊叹(图2)。

二、“明道型”青花瓷纹饰特征“明道型”青花瓷最大成就在于绘画,其绘画无论人物、山水、植物和卷草、焦叶、莲瓣、回纹还是缠枝灵芝、缠枝菊、缠枝莲等,识瓷闻香宋青花——刍议 “明道型” 北宋青花瓷王新成1编辑|朱慧敏AppreciatION 鉴赏刻画细致入微,极具文人画气息,描绘内容符合宋人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

两宋期间瓷器结合时代背景赏析

两宋期间瓷器结合时代背景赏析

两宋期间瓷器结合时代背景赏析
两宋时期,陶瓷的发展达到了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阶段。

当时时代背景下,各地区的宋人对制瓷业保有最高程度的热情,因此整个大宋王朝瓷器制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宋人提倡天人合一思想,喜欢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因此宋朝时期的瓷器成为了宋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宋代陶瓷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审美文化,它们典雅含蓄、质朴内敛,极具东方文化之韵。

这种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美学思想密不可分。

宋瓷在造型上比例均衡,变化中有统一,符合形式美的法则,纹饰与造型完美融合,釉色崇尚自然。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定,陶瓷手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重文抑武”的思想贯穿整个宋朝,对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由于斗茶文化的盛行,宋代十分重视瓷器之美,自然名窑辈出。

宋代崇尚自然之韵,提倡“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艺术取之于自然,具有高雅、严谨的审美情趣,人们将这种审美特征融入到陶瓷生产中,宋瓷由此成为了宋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宋代龙泉青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瑰宝之一,其底部特征是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宋代龙泉青瓷底部特征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瓷器的制作工艺、时代背景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常常呈现出蓝白相间的花纹。

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会在瓷器的底部刷上一层蓝色的釉料,然后再在上面绘制出各种纹饰。

这种蓝白相间的花纹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色,同时也展示了宋代瓷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技艺。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经常采用刻划技法。

在瓷器底部的釉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细致的刻痕。

这些刻痕既可以是简单的纹理,也可以是复杂的图案。

通过这种刻划技法,不仅可以增加瓷器的装饰效果,还可以提高瓷器的抗滑性,使其更加稳固。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还常常带有一些刻字或篆刻款。

这些刻字一般包括制作年代、制作工艺、制作地点以及制作者等信息。

这些刻字的存在不仅方便了后人对瓷器的鉴定和研究,也体现了宋代人对瓷器制作的严谨态度和自豪心情。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还表现出一定的几何形状。

比如,瓷器的底部常常呈现出圆形、方形或六边形等形状。

这种几何形状不仅为瓷器的底部增添了一些美感,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方便人们对瓷器的摆放和使用。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还反映了该瓷器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通过观察底部的颜色、质地和纹饰等特征,可以了解到瓷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比如,底部的颜色鲜艳、质地坚硬且纹饰精美的龙泉青瓷,通常是由高岭土和石英砂等矿石烧制而成,经过多次烧制和施釉的工艺加工。

宋代龙泉青瓷的底部特征是瓷器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底部特征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瓷器的制作工艺、时代背景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底部特征不仅展示了宋代瓷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技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

宋代龙泉青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瑰宝之一,其底部特征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刻花、印花工艺

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刻花、印花工艺

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刻花、印花工艺文图/甘莉莉宋代是耀州窑青瓷烧造的鼎盛时期,其影响横跨中国南、北方的制瓷业,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耀州窑青瓷,青釉发色成熟稳定,造型优美秀丽,器物种类多样,纹饰题材丰富多彩,特别是在装饰手法上创造出独特的刻花和印花新工艺。

瓷史学者通常用“多种瓷窑体系的形成”来概括宋代瓷业发展的面貌。

充塞于宋王朝统治阶层和士大夫中 的审美观念已不是唐代那种富贵、奢侈,而是 寄情于山水花鸟的自然风景,强调平淡天然,典雅洒脱,于是青色所代表的审美受到追捧。

故宋代的瓷器屮,大多数为单色青瓷。

以青瓷 为代表的耀州窑系就是在当时的发展与竞争中 脱颖而出,逐步成为八大亩系之…。

mmm耀州窑位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铜川黄 堡镇,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 及耀县塔坡一带,宋代这一带为耀州所管辖,故名耀州窑。

占时的黄堡镇位于关中平原以北,属沉积岩地带,是关中通往陕北和塞外的咽喉 之地,古漆水河也自北向南流经此地,所以这 里水源丰富,原料和燃料充足,交通便利,市 场广阔,具备建造瓷场的有利条件。

闻名中外 的耀州窑就在此基础上创烧和发展起来。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有千 余年的烧造历史,但明代以后烧造规模缩小,产品仅为供应当地的粗瓷。

北宋是耀州窑的鼎 盛时期,这时的餓!州窑瓷器被称赞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 如也”。

据史料记载,耀州窑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〇78 —1〇85)至宋徽宗崇宁年间(11〇2—11〇6)曾为宫廷烧制贡瓷。

宋代耀州窑瓷器中最享有盛誉的是青釉瓷,其釉质精细纯净,透明度适中,色调是一种稳 定的橄榄青色。

器物造型优美,装饰手法娴熟,纹样图案丰富,体现了北方青瓷的最高工艺水准。

耀州窑领先的制瓷工艺和较高的艺术水准 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区域西抵甘肃,东达河南,南及广东、广西等地,并由众多窖场和流通区域形成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到南的耀州窑系。

宋代瓷器的工艺造型纹饰特点介绍

宋代瓷器的工艺造型纹饰特点介绍

宋代瓷器的工艺造型纹饰特点介绍宋代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技术的一个高峰,工艺精湛,造型典雅,纹饰丰富多样。

下面将从工艺、造型和纹饰三个方面介绍宋代瓷器的特点。

首先,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宋代瓷器制作中使用了高温烧制的瓷土和釉料。

其中,汝窑、定窑和钧窑是宋代三大名窑。

在制作工艺方面,宋代瓷器采用了高温烧制和颜料绘画等多种工艺。

高温烧制使得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釉料更加亮丽。

而颜料绘画则使瓷器的纹饰更加精美。

此外,宋代还广泛使用了胎釉分工的方法,将釉料分为多层进行施釉,使瓷器的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其次,宋代瓷器的造型非常典雅。

宋代瓷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器型和形象两类。

器型主要包括花瓶、盘子、碗和壶等。

这些器型的造型线条流畅,曲线柔美,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感受。

而形象类瓷器则是以人物、动物等为造型,如人物故事题材的瓷器、动物形象的瓷器等。

这些形象类瓷器的造型生动逼真,富有艺术表现力。

最后,宋代瓷器的纹饰非常丰富多样。

宋代瓷器的纹饰主要包括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和文字纹等。

植物纹饰主要有花卉纹、叶纹和果实纹等,色彩鲜艳,构图繁复。

动物纹饰主要有龙纹、鸟纹和狮子纹等,有的是单独呈现,有的是组合成纹中纹的形式。

人物纹饰主要以宫廷场面为题材,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出皇家威严和宫廷生活的美好。

文字纹饰主要是以诗词和篆刻文字为主,通过文字的表达来传递情感和寓意。

总之,宋代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典雅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纹饰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

宋代瓷器的工艺使其质地坚硬光滑,釉料亮丽,造型流畅,给人以舒适的视觉感受;纹饰则丰富多样,包括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和文字纹等,寓意深远,富有艺术表现力。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瓷器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辉煌。

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1、自由和质朴。

宋代瓷器造型自然古朴、形态生动,纹路上构图严谨,却阐述一种生动形态,十分具有送人一贯的质朴与热烈。

笔法上,宋词的才会风格大多奔放而自如,‘鹧鸪斑’、‘油滴釉’、‘兔毫纹’,种种变化都明艳而奔放,具有某种乡土气息,体现了一种文化与精神的无拘与自由。

2、率真与豪放。

宋朝瓷器的率真更多地体现在民窑瓷器上。

其瓷器内容与图案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纯粹且直接,市井气息浓厚,却不显土气,徒留一种率真之美。

而宋瓷的豪放,则更多地体现在其艺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将水墨与书法全都融入到瓷器之中,更能够突破传统表达,利用彩绘、开片等多种形式来赋予瓷器以审美和品味。

彰显出宋代的思想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特别深远的有莲花纹和牡丹纹。
1.莲花纹:花瓣修长、俊秀、简练,有似兰花思维韵味。在造 型上突破了莲花一节一花、一节一叶的局限,出现了缠枝形状的花枝,
并与水草茹菇等组合。比单纯的莲花更为理想。
图8-40
宋瓷瓷器莲花纹图案
2.牡丹纹:牡丹纹在唐代开始盛行,牡丹花被视为繁荣昌盛、幸 福美满的象征、在宋代被广泛的运用。宋瓷的牡丹花图案结构严谨、 姿态生动、变化适度、造型优美。其表现技法已趋于完美的境地。
缠枝菊纹
莲花纹
定窑
龙纹 莲花纹
莲花纹
莲花纹
汝窑
汝窑——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河南宝丰清凉寺就是汝官窑窑 址,汝窑主要烧制青瓷,并为宫廷生产御用瓷。釉色有粉青、豆青、卵 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 细的开片。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 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碗、盘、碟、洗盆等 为主。
颈部
肩部
【特点】
·造型有梅瓶、玉壶 春瓶、大罐和碗、盘 ·笔法为一笔点划, 流畅有力,不拘细节
主体 脚部
(元)玉壶春瓶
蕉叶
/繁盛
缠枝菊
海水
莲瓣
朵云
缠枝莲
回纹
/顶峰
【纹饰】
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游鱼等,发色鲜艳。
顶 峰
/
(明)青花缠枝莲龙瓶
(明) 宣德缠枝莲葫芦瓶
/顶峰
【笔法】
双线勾勒 淡色渲染 用笔工整 (明)青花缠枝莲 局部
定 窑
定 窑
官 窑
官 窑
官 窑
官 窑
汝 窑
哥 窑
哥 窑
钧 窑
钧 窑
钧 窑
萌 芽 于 唐
繁 盛 于 元
顶 峰 于 明
缤 纷 于 清
/萌芽
【纹饰】
菱形纹、花草、流云纹、蝴蝶、 鱼、点彩、条斑彩,中国写意画 风格
【特点】
·造型上主要有盘、碗、壶、 枕、炉、罐。 ·发色浓艳、带结晶斑、 胎质粗松
BY:Chica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 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 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们简称它为 宋瓷。 宋代是“瓷的时代”,所以宋代的酒器也以瓷制为主。宋 代的瓷制酒具具有宋代瓷器的的优点:造型简洁优美,器皿比例 尺度恰当。在设计上崇尚自然,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条件下, 在造型和装饰上多采用自然的题材。
马戏纹 牡丹纹
马戏纹
磁州窑
牡丹纹 池塘赶鸭纹
宋代瓷器的装饰,一方面是依靠瓷器本身的材质和釉色,另一 方面是依靠其造型和图案文饰
【宋瓷的装饰三种手法】
a.釉色窑变效果——以色泽温润、沉着、含蓄为美 b.窑变的肌理效果,以纹理自然、色泽素雅和质朴为美 c.是图案纹样绘刻效果,以笔法自如,刀法流畅和色泽单纯明快唯美
宋代瓷器图案一反从前的格律式构成,创造了轻松生动、亲近自然 的新风格。题材(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描绘方法(用线勾勒、色 彩平涂、图案模印、图案手工剔划)
图8-32、33、34
宋瓷瓷器
图8-35、36
宋瓷瓷器动物、人物图案
【宋瓷图案的典型纹样】
宋瓷图案的题材涉及动物、静物、花卉和人物等多方面。对后世
哥窑
钧窑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钧瓷的釉色为 一绝,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 灿若云霞。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 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 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 【汝窑】 【官窑】【哥窑】【钧窑】
【耀州窑】 【磁州窑】
【 宋 瓷 分 布 一 览 】
定窑
定窑——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名窑之首,定窑 以白瓷驰名,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 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定瓷早期刻划花以莲 花纹最为盛行,缠枝菊纹次之印花题材是花卉、动物、禽鸟、水 波纹。定窑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缤纷
【纹饰】
花鸟、山水、瑞兽、芭蕉、云气等缤 纷/(清)青花山水笔筒
(清)青花市井人物瓶
/缤纷 【笔法】
浓淡分水、勾勒、 渲染、皴法等中 国画技法并用
(清) 青花山水瓶
一笔点划
双线勾勒 淡色渲染
浓淡分水
钧窑
耀州窑
在耀州境内(今陕西铜川黄堡镇),始烧于唐而终于元。 有青釉、白釉、黑釉和酱釉等品种,装饰以刻花、印花为主
耀州窑
莲花纹
磁州窑
今河北磁县故名。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品种繁多, 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 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 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 纹饰线条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 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
哥窑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 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 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 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 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 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 碗为多。
汝窑
官窑
北宋官窑是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另一青瓷窑。它的釉色以粉青色代 表。官窑釉色以月白、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 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 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 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官窑
06年出圁 唐墓青花瓷罐
【纹饰】
菊花、牡丹、花草纹、树木、囿圀 纹、波浪纹和文字等, 尚未发现有人物、动物、山水等题 材的宋青花。
【特点】
·造型有瓶、罐、碗、盘、枕等 ·胎质一般较粗,多数灰白色胎, 少数胎色洁白,胎质细腻。底釉有 影青、白色泛黄、淡青色釉等,真 正纯正的白釉很少
/繁盛
【纹饰】
莲瓣、海水、回纹、 朵云、蕉叶、 折枝莲花、缠枝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