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宋瓷名窑浅谈
公选课历代名瓷鉴赏论文

北宋官窑小论提要: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n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
其中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为专门为宫廷用瓷而制造的,所以产量很少,因而流传至今的瓷款也极少。
关键词:北宋官窑五大名窑特点造型釉色烧制支钉位置一.揭秘北宋官窑中国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到达了黄金鼎盛时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北宋,瓷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
首先简单说下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考虑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讲究。
但官窑却不同,官窑是为宫廷而制作的,制作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和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因而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
二.北宋官窑瓷款的特点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以这张图为例子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的上下两端都好似喇叭一样,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间鼓出且上面有等距离排列的四根齿状的棱角,中间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条凹槽,底部随着四根棱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显的三角形突起。
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我们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
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上图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
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为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
宋代美学中宋瓷五大名窑美学特征文化概述

宋代美学中宋瓷五大名窑美学特征文化概述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而宋代美学的发展与宋瓷的制作密切相关。
在宋代,五大名窑包括南方的官窑、定窑和汝窑,以及北方的钧窑和哥窑。
这些名窑的美学特征融合了宋代时期的时尚和文化,呈现出独特而精美的陶瓷艺术风格。
首先,宋瓷强调精致和细腻的工艺。
宋代美学追求精雕细琢,注重细节和质感。
宋瓷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和精雕细琢,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工艺师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
无论是瓷器的形状、纹饰还是釉色都体现了宋代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塑造的独特眼光。
其次,宋瓷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宋代美学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宋瓷的纹饰和釉色取材广泛,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故事为主题。
宋瓷的纹饰多采用流畅而自然的线条,形象具备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而釉色的运用也使得宋瓷作品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富有生命力和灵性。
第三,宋瓷具备高雅的审美品味和气质。
宋代美学强调典雅、纯净和端庄的审美观念,宋瓷作为民间艺术的精华,展现出了高尚和纯粹的审美品味。
宋瓷作品的造型简洁而雅致,线条流畅,不张扬,却能给人带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另外,宋瓷强调独特的文化表达。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宋瓷通过纹饰和艺术表达,传递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而五大名窑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背景,进一步丰富了宋瓷的文化内涵。
钧窑的青瓷代表着北方质朴的审美情怀,汝窑的灰绿釉则传达着南方奢靡的精神风貌。
这些特色窑瓷的制作和鉴赏都是对当时文化的一种体现。
总而言之,宋瓷作为宋代美学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精致的工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高雅的审美品味和独特的文化表达,构成了宋瓷美学的特色。
通过欣赏和研究宋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传承。
中国古陶瓷论文-汝瓷浅谈

中国古陶瓷概论论文——浅读汝瓷摘要:本文尝试对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瓷作简要的介绍与赏析,从汝窑的史话说起,逐步简要分析汝窑的特点,最后对汝瓷独有的文化属性作简要的品读,增强汝窑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汝瓷、历史、窑址、特点、文化前言: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以产青瓷著称。
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汝窑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
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汝瓷史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早在万年以前,中国淳朴的先民们就用智慧的大脑以及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温润至雅,馥郁多彩的瓷器。
与此同时,瓷器的发明及其工艺和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对人类文明所作的巨大贡献。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距今约4200年。
然而真正的瓷器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从新石器时期到今日,中国瓷器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从遥远的龙山文化走到了当代文明,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历史在不断地撰写,瓷器也在不断地历练然后达到顶峰。
然而,惊现于千年之前,作为青瓷之最,五大名窑之首,素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的汝瓷,自然被古今中外文人志士所称颂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
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论文----宋代钧瓷鉴赏

宋代钧瓷赏析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宋代钧瓷鉴赏摘要:我之前就很喜欢看瓷器类的鉴赏栏目,当看到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心中由衷的为我国古人创造并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对于中国来说瓷器出现的意义并不亚于四大发明。
自己一直很想了解瓷器的知识,对它的所吸引。
正好学校开了《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这门课程,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让我对中国的历代瓷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喜欢瓷器了。
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代表性釉彩品种。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宋代的钧瓷,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关键字:钧瓷、烧制工艺、特点。
瓷器是指以黏土配适量长石,石英为原料制坯体施釉,经1200度到1300度窑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器皿。
它具有胎质致密坚硬,断面有光,薄层透光,胎色白或浅灰白,吸水率微弱或者不吸水,青釉纯正,釉面光润,敲击声音清脆等特点。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了“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独特审美意趣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于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驾齐驱,然钧瓷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产于河南省禹州市。
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
中国古陶瓷论文-汝瓷浅谈

中国古陶瓷概论论文——浅读汝瓷摘要:本文尝试对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瓷作简要的介绍与赏析,从汝窑的史话说起,逐步简要分析汝窑的特点,最后对汝瓷独有的文化属性作简要的品读,增强汝窑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汝瓷、历史、窑址、特点、文化前言: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以产青瓷著称。
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汝窑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
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汝瓷史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早在万年以前,中国淳朴的先民们就用智慧的大脑以及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温润至雅,馥郁多彩的瓷器。
与此同时,瓷器的发明及其工艺和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对人类文明所作的巨大贡献。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距今约4200年。
然而真正的瓷器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从新石器时期到今日,中国瓷器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从遥远的龙山文化走到了当代文明,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历史在不断地撰写,瓷器也在不断地历练然后达到顶峰。
然而,惊现于千年之前,作为青瓷之最,五大名窑之首,素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的汝瓷,自然被古今中外文人志士所称颂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文[上]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文[上]](https://img.taocdn.com/s3/m/e4588d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4.png)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上]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上] “官、哥、汝、定、钧”是我国宋代五⼤名窑,⽽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弟窑,都在浙江省内,尤其官窑与哥窑产品在外观上相似颇多,为了阐明⼆者本质上差别,故除对南宋龙泉青瓷⼯艺作重点探讨外,也同时将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进⾏⽐较试验。
⼀、试验部份(⼀)胎、釉的化学成分 胎、釉的化学成份,如表1和表2所⽰。
为了便于与南宋官窑⽐较和讨论,也将南宋官窑的分析数据列于表2.(⼆)样品外观鉴定1、龙泉青瓷残⽚ (1)S-001 南宋菊花瓣碗残⽚:釉呈粉青⾊,较厚,半光亮,釉内含有极细⽓泡,⽆纹⽚,釉⾊颇佳。
胎⾻坚实,断⾯呈贝壳状,淡青⾊,略有⼩⽓孔,底⾜呈黄⾊。
从器形和胎釉⾊泽推断系弟窑产品,作者1959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2)S-002 南宋龙泉青釉洗残⽚:釉呈梅⼦青⾊,较厚,半光亮,釉⾊佳。
釉内含有极细⽓泡,⽆纹⽚。
胎⾻坚硬,断⾯有⼩⽓孔,底⾜呈朱砂⾊。
作者1960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3)S-003 南宋龙泉⼩碗残⽚:釉呈浅梅⼦青(接近粉青),釉层较薄,半光亮,⾊泽佳,釉内含有极细⽓泡,⽆纹⽚。
胎⾻较粗,断⾯有⼩⽓孔,底⾜呈黄⾊。
作者1960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4)S-004 南宋菊花瓣碗残⽚:釉呈淡粉青微带蓝⾊,较厚,半光亮,⽆纹⽚,釉内含有极细⽓泡。
胎滑较粗,断⾯不规则,底⾜呈黄⾊(略红)。
作者1959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5)SG-1、SG-2、SG-3龙泉哥窑残⽚:釉⾊较官窑稍浅,呈半光亮,釉层较厚,釉⾯纹⽚较⼩;胎断⾯呈浅灰⾊,底⾜呈褐⿊⾊。
系作者最近才收集到的标本。
(6)SG-4 南宋龙泉⿊胎青瓷碗残器:制造规矩,釉呈灰青⾊,较厚,有⼤纹⽚,釉⾊晶润。
胎⾻薄(仅为釉厚度⼀半)⽽坚实,质颇轻,底⾜匀和圆净,呈⿊⾊。
系哥窑产品。
1959年由浙江省⽂物管理委员会提供。
(7)G-2 1959年⽣产的的菊花瓣⼩碗、釉呈⾖青,较薄,玻璃光泽,⽆纹⽚,釉内⽓泡较多且⼤。
陶瓷赏析论文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题目宋代定窑陶瓷赏析姓名_XXX_院系XXXXXXXXX专业XXXXXX指导教师_XXXX__2012年5月25日陶瓷艺术鉴赏---宋代定要陶瓷赏析摘要: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
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着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关键词:——定窑瓷器五大名窑引言定窑在境内(今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
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
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用瓷。
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一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
二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
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
器物外壁釉薄处可见胎上旋坯痕。
三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四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局”等。
五是定窑器物釉面通常有气泡。
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一些较大气泡疏散排布于密集小气泡区域的周围,这种现象类似宋影器特征。
一、定窑的发展史瓷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杯碗茶碟,花瓶摆件,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宋代的瓷器名扬海外,在其五大名窑中,定窑十分特别,它是五大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场。
早在唐朝的时候,位于河北内丘的邢窑烧制的白瓷就与越窑青瓷齐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是唐代瓷器的两大主流之一。
简要说明宋瓷五大名窑特征

简要说明宋瓷五大名窑特征宋代瓷器的发展在中国瓷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宋瓷的五大名窑更是瓷器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艺术珍品。
宋瓷五大名窑包括汝、官、定、哥、钧五种窑系,这些瓷器共同的鲜明特点在于采用了高超的制作技艺和精湛的工艺表现。
一、汝窑汝窑是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恒镇的瓷窑群,其以青釉、白釉制陶著名。
汝瓷采用了老胎质地特性,是以瞬间爆裂的方式工作的。
汝窑的瓷器以皎白剔透的釉面为特色,釉质温润细腻,而且耐火度极高,这是其它的瓷器无法比拟的。
二、官窑官窑是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官窑,其历史悠久,制瓷工艺精湛,瓷器品质上乘。
官窑的釉色以深厚的青色和嫩黄色为主,瓷器的造型纤细,胎质轻盈。
官瓷的高温烧制使得瓷器内含微泡,呈现出白乳状的质感,是官窑的一大特点。
三、定窑定窑是指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的定窑。
定瓷以灰白色釉、白度不散为特点,是北方瓷器窑系中的佼佼者。
其釉面细滑如蜡,色泽端庄,又带有一点自然的青绿色彩,近似珊瑚色。
定窑制作的瓷器以清新秀美、雅致淡雅的风格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陶瓷大全中的镶嵌明珠”。
四、哥窑哥窑是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哥窑,哥窑是宋代最负盛名的瓷器窑之一,精品无数,其瓷器以细腻、柔和为主,一般青绿名贵,灰白含红大多重宝。
瓷器的表面花纹亦别具一格,以素雅的刻划为主,整体非常优美,实为宋瓷五大名窑中的精品。
五、钧窑钧窑是指位于河北省大名县的钧瓷烧窑,以青花瓷器和天青瓷器为主。
钧瓷豁杂有致、润腻绵极,青花均匀平稳、明丽雅静,极富艺术气息和韵味,被誉为“南瓷北钧,天下独步”的瓷器精品。
总的来说,宋瓷五大名窑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杰出代表,而且是世界陶瓷的瑰宝。
它们虽然各具特色,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所采用的高超的制作技艺、严格的品质要求以及对美的极致追求。
今天,这些优秀的瓷器不仅是中国人口中的珍品,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瓷浅谈
摘要:通过对陶瓷美学内涵的学习,选择宋瓷名窑来简要阐述自己对宋瓷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宋瓷,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
于变化万千、异彩纷呈的陶瓷世界里,宋瓷独树一臶。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
展的鼎盛时期,宋瓷在工艺技术和艺术特性方面所达到的境界炉火纯青,艺术
品位也极致可嘉;宋瓷文化内涵独特,在中国陶瓷史占有重要一席;宋代是我
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的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到达了新的
水准和高度。
在宋代名窑迭出,有享誉世界的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
五大名窑
代表了宋代瓷器在工艺技术和烧造技术上的成就,所产瓷器是宋瓷中的精品。
官窑,是专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制作工艺精良,工艺水平高,所烧造的瓷器
精美考究,专为宫廷所用,民间是被禁止仿制的。
宋官窑的窑址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的官窑在今河南开封,南宋官窑有修内司官窑和郊坛官
窑。
官窑的釉色以青釉为主,以粉青最佳,有淡青、灰青、青
绿、米黄等色。
釉面一般不太透亮,一部分呈乳浊状,多有开
片,称为蟹爪纹。
薄胎釉厚,厚胎釉薄。
如图1,宋代的六棱花口洗,图 1 瓷器内部布满开片纹,增加了器物的层次感,装饰效果佳,釉色呈粉青色,釉
面光滑。
胎质细腻,整个器物看起来莹润有光泽。
哥窑的产地和烧造年代,并未得到证实和确定,①‚关于哥窑与一个传说有
关。
据《浙江通志》等记载说,有弟兄两人(一说时代未详,一说在南宋时),‘主
琉田窑造青器,精美盖绝当世’。
兄的陶窑叫‘哥窑’,弟的陶窑叫‘弟窑’‛。
①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第四章;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7页。
哥窑器的胎色分两类,一类呈紫黑、铁黑、深灰、浅灰等色,另一类呈土黄
色。
前一类胎色的器皿有官窑器的"紫口铁足"特征。
后一类胎色一般没有紫口,
其足端露胎处呈酱褐色。
哥窑器的釉色呈显透乳浊状,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
浅灰青和米黄色,灰青、浅青的纹片多呈深黑色,米黄、
浅米黄的纹片多由深黑色大开片与褐黄色小开片交织
而成,有‚金丝铁线‛之称。
图2为宋哥窑碗,釉色
图2 为灰青色,釉面布满开片,纹片呈黑色,碗口施黑釉。
造型及釉色古朴雅致,瓷器表面呈亚光效果。
汝窑,在河南的临汝县和宝丰县,曾为宫廷烧造,为北宋的官窑,亦称其
为‚汝官窑‛属于青瓷系。
素有‚汝窑为魁‛的美誉,汝窑
所产青瓷最为精致。
图3为宋汝窑荷叶碗,碗为荷叶型,造
型美观,釉面所开的纹片细密,所开纹片似若冰片。
这件汝
窑荷花碗釉色细腻莹润,给人以温润如玉的质感。
图3 宋代定窑以产白瓷而著名,产地在今天河北曲阳一带。
定窑陶土是经过精
心淘洗,土质细腻,所烧造的白瓷,胎质洁白细腻,有象牙白的质感。
定窑起
初采用画花、浮雕和模印贴花等,后来兴起了印花、刻花。
瓷塑技艺在北宋晚
期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孩儿枕是其代表作(如图4)。
孩儿枕采用瓷塑手法,瓷器以一可爱孩童为表现内容,
人物的形态活泼可爱,整件瓷器雕刻的细致入微,生
动自然且充满乐趣。
图4 钧窑,主要产区在河南禹县、临汝。
钧窑的色彩较之其他四名窑要丰富多彩
许多。
钧窑在其烧造过程中,出现的‘窑变’使得窑器具有多彩、自然天成的
颜色,色彩雅丽,艺术装饰效果因其强烈,因此钧窑的艺术
特性更加独特。
钧窑的色彩有像灿若晚霞的玫瑰紫,有如若
天际的粉蓝等。
图5的荷叶执碗,瓷器胎质细腻,粉蓝色中的一抹紫色更增添了碗自身的美感,在蓝与紫的相互映衬中,幻出自然天成的美。
图5
宋代除五大名窑外,还有耀州窑,磁州窑等这样同样精美的瓷器。
耀州窑在今天陕西的铜川,主要生产的是青瓷器,耀州窑以其独特的刻花和
印花工艺而闻名。
今天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釉刻画倒灌壶(图
6)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其结构奇特巧妙,其独特之处在于将酒注
入其中时,需将壶身倒臵,方能注入,注满酒后,将壶身放正,酒
液却不会洒出。
图6 磁州窑,作为北方最大的民窑,其所产瓷器,有浓厚的民间特色,所表现的
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采用黑彩彩绘的手法表现,
将制瓷工艺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完美结合,成为首创。
如图7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枕面及枕侧以黑彩绘婴戏纹。
图7 枕面主题纹饰画笔简练,刻画出两个婴孩玩耍的情节,表现出婴孩的天真可爱。
画面充满了生活中童真的乐趣。
宋瓷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趣独特,制作工艺考究,工艺水平极高,是我国瓷器的巅峰时期。
几乎每个历史时期的瓷器都要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影响,皇帝的喜好,影响甚至决定了瓷器的发展。
宋代也不例外,宋朝的皇帝多信奉道教,追求道家的自然淡泊、含蓄质朴。
宋瓷典雅,温润,没有唐朝的华丽多彩,但却有唐代瓷器所没有的清秀雅致美,宋瓷多含蓄温润,呈现出平淡自然之美。
这种风格与宋朝皇帝有关外,同样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感染。
他们多追求平淡朴
实,喜爱含蓄,不夸饰。
这在宋瓷中有着突出的体现。
就连颜色多彩的钧瓷,所具有的美感也依然是含蓄且自然的。
宋瓷温润细致,用含蓄质朴,平淡自然来表达。
宋瓷所达到的成就与其产生的艺术背景、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是息息相关的。
宋瓷所具有的独特美感,同时反映出当时宋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内涵》,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6
《中华传统文化大观》编纂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大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