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瓷器的艺术美

合集下载

宋朝的陶瓷工艺

宋朝的陶瓷工艺

宋朝的陶瓷工艺宋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享誉世界。

宋朝的陶瓷制作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与时俱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

本文将从宋朝陶瓷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宋朝陶瓷的历史背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在北宋时期,陶瓷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窑场纷纷兴起,生产出了大量的精美陶瓷作品。

南宋时期,陶瓷工艺进一步细化并追求更高的艺术性,宋代青瓷和汝窑成为当时的两大瓷器代表。

二、宋朝陶瓷的工艺特点1. 窑烧工艺:宋朝的陶瓷工艺主要采用定型窑,如定窑、官窑等。

定窑以其均匀的温度分布和稳定的烧制环境,使陶瓷作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官窑则以其高温烧制和气氛控制技术,生产出了很多色彩斑斓的釉彩瓷器。

2. 釉彩技术:宋代釉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其中,官窑的青釉、汝窑的天青釉以及定窑的白釉等都成为了宋代陶瓷的独特代表。

青瓷釉色纯正,犹如天上细雨;天青釉则呈现出蓝天白云的美丽景色;白釉则展示了瓷器独特的素雅之美。

3. 形制设计:宋代的陶瓷作品注重造型的简洁、大气和流畅。

尤其是青瓷,以其圆滑的线条和饱满的形态,展示了一种优雅而稳重的审美风格。

汝窑的瓷器则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纹饰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 文人雅士的推崇:宋代文人雅士推崇陶瓷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并成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

他们以品评陶瓷为乐,留下了许多对陶瓷的赞美和评价,推动了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宋朝陶瓷的影响宋朝的陶瓷工艺不仅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技术传承:宋朝的陶瓷工艺成为后世陶瓷制作的重要技术传统,对明代、清代以及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艺术风格影响:宋代的陶瓷艺术以其雅致、典雅和细腻的风格被后世所追崇。

其独特的形态、釉彩和纹饰设计等元素对后世的瓷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瓷器纹饰的特点、内涵及其影响

宋代瓷器纹饰的特点、内涵及其影响

宋代是继汉唐之后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又一个辉煌时期。

承袭于唐代开辟的丰富、博大和广阔的艺术天地中,宋代几乎所有领域都趋于成熟。

作为火与土的艺术结晶——陶瓷,在宋代自然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它继承了历朝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生产盛况空前,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黑釉瓷制作技法都有极大提高。

同时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也有许多创新。

宋代除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之外,还出现了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建阳窑、吉州窑和景德镇窑等,不仅品类繁多、成绩卓越,而且制作考究,装饰技法高超,各地瓷窑的产品犹如春色满园中盛开的奇花异葩,百花争艳,深为世人所推崇,为我国陶瓷艺术开辟了新的境界。

宋瓷纹饰的特点宋代瓷器纹饰内容丰富,不论植物、动物还是人物,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题材大都出现在瓷器装饰上。

宋代瓷器纹饰形式多样,不仅有刻划花、印花、堆贴、绘花等,还出现了大量巧夺天工的自然纹饰 。

1.宋代瓷器纹饰内容宋瓷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植物有牡丹、莲花、菊花、兰、蜡梅。

动物以龙、凤、鹤、麒麟、鹿、兔、鱼、鸳鸯、鸭、鸟为多。

受宋代绘画影响下的人物装饰,主要有婴戏、人物生活等,尤其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十分流行,其中婴戏纹样最多,有“单婴戏牡丹”“单婴戏梅”“双婴戏梅”等等;反映人物生活形象的纹样如“母子蹴鞠”“戏妆男女”“持物人物”“山石丛物”等 。

此外宋代瓷器纹饰的特点、内涵及其影响河南博物院 李 莎宋 白釉珍珠地开光诗文枕还有以文字作为装饰纹样的,常见的如“忍”“忍事”“道德清净”“高枕无忧”“招财利市”“众中无语 、无事早归” “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风吹前院竹、雨洒后亭花”,多反映时人悲观迷信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

也有许多吟风弄月的诗词语句, 如“清风细雨,黄花红叶”“玉马金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宋人”,更有抄录唐诗或长篇之作。

其中尚有罕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或成语,如传世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等。

宋代汝瓷的历史渊源及美学特征

宋代汝瓷的历史渊源及美学特征

宋代汝瓷的历史渊源及美学特征摘要:在宋代的五代名窑中,较之“官、哥、定、钧”汝瓷的的兴盛时间相对较短——前后时间仅短短二十余年,加之北宋的战乱,汝瓷传世量稀少,早在南宋就已有“近尤难得”之叹。

但就是这个传世少、烧造短,留下的器物却是精美典雅、气度不凡,被历朝历代文人雅士赞为“五大名窑,汝之为魁”。

出身高贵、身世神秘、釉色莹润、造型雍容的汝官瓷引起了后世的极大追捧。

关键词:宋代汝瓷渊源美学特征纵观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宋陶瓷与其他各个朝代的风格迥异。

在烧制水平上己经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艺术风格上宋汝瓷不同地区不同窑种的艺术风格特点明显但总体审美偏向含蓄典雅与唐朝时期雍荣华贵的审美风格大为不同。

无论从工艺还是艺术上来看宋陶瓷所创造留下的成就是难以复制和超越的。

以宋陶瓷为代表的审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因此若说宋代陶瓷艺术是陶瓷美学的巅峰时期也绝不为过。

而在宋陶瓷中又以宋时的宫廷御用瓷汝瓷为代表。

汝瓷的青、蓝釉如玉、如水正好契合了人们在审美上对洗尽铅华后的纯真质朴的追求。

汝窑是宋代御用窑之一与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钧窑、官窑、耀州窑同属青瓷窑系。

汝瓷因地处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境内而得名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在公元1102-1127年辖管着襄县、叶县、汝阳县、鲁山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郏县等地。

汝州地域附近烧造陶器的窑址很多,早在宋代就形成了“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有记载“古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弃定州白瓷命汝州造青瓷烧制的鼎盛时期是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佑元年。

因汝瓷被皇室喜爱被誉为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玛瑙入釉也使失传的汝瓷釉料更加的扑朔迷离。

汝瓷的烧制始于唐朝中期于宋哲宗赵熙元佑元年至宋徽宗赵估崇宁五年一年的二十年间达到鼎盛被宋代朝廷命为宫廷用瓷前后历经余年。

论宋代青白瓷釉色的如玉之美

论宋代青白瓷釉色的如玉之美
李 兵 刘 永 红
(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 艺术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0 ) 300
摘 要 宋代是 文人 当道 的时代 , 文人 士大夫的“ 尚玉” 审美情趣代表 了社会 审美的主流趋 向。 在青 白玉稀缺的情况下 , 白瓷应 青 运而生。宋代青 白瓷的釉质具有如 玉般 的美感 , 具有很 高的审美价值 , 并且深受 宋代各阶层人 士的喜 爱。 关键词 宋代青 白瓷 ; 色; 釉 如玉之 美
中国陶瓷工业 21 0 1年 8月 第 1 8卷第 4期
CHI NA CERAM I I C NDUST RY
Au . 0 1 g 2 1 VO. 8 No 4 I1 . .
文章编号 :0 6 2 7 (0 10 — 0 7 0 10 — 8 4 2 1 )4 0 4 — 3
论 宋 代青 白瓷 釉 色 的如 玉 之 美
b e pe fo al lso f h n yp o l r m lwak flet e . i
Ke o d re i i oc li o o gD n s ; l e jd leq ai yw rs e ns wh ep re n f n y a t g ;a ei u l g h t a S y a z k t y
流行 , 是在青白玉可遇而 不可求的情况 下应运 而生 , 陶瓷工 是 匠有 意模仿青 白玉的色调和质感 而烧制 ” 。本文 赞同此观点 , 并且认为青 白瓷 以追求一种玉 的风 韵 、玉的意境和玉 的气 度
为最 高境界 ( 1 。 图 )
其材料美作用于人的感官和思维所反映的美学意识。人们常 说玉石有着 温润晶莹 的美感 ,也就 是儒 家所 谓的玉 ‘ 温润而
图 1 北宋青 白釉花 口碗
Fi. re ih wht o t lr l i g 1G e ns i b wl hf a m,No te n e wi o r r r h

宋代钧窑历史及宋钧窑瓷器艺术特征,

宋代钧窑历史及宋钧窑瓷器艺术特征,

宋代钧窑历史及宋钧窑瓷器艺术特征,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

钧窑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

以钧窑出产的钧瓷则是宋代大五大名瓷之一,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

源于唐代的钧瓷艺术,于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造的艺术高峰。

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

【宋钧瓷的历史传承】钧瓷是中国陶瓷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但是它很特别、很另类,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有着与众不同地位。

东汉开始出现的瓷器,至唐代时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并以“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为代表。

但无论是越窑青瓷还是邢窑白瓷,它们的釉色都是单一的,非青即白,无有例外。

钧瓷则不同,它以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效果在瓷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

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是一体素净。

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窑变原理就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

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所需要的因素非常复杂,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因素的巧妙组合才能实现。

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就是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这也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

钧瓷始于唐代。

在神垕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了灰烬、匣钵片、瓷器残片等制陶瓷遗存。

唐窑残片与众不同、自成风格。

形成了以罐、盘、碗、钵之类俱多,釉色则以褐为主,上有不规则彩斑,有月白、乳白、天蓝等色,挥洒自然、有烟云变化之美盛,莹润典雅,耐人寻味。

宋代定窑瓷器赏析

宋代定窑瓷器赏析

宋代定窑瓷器赏析一、揭开定窑神秘的面纱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生产的白釉刻花、印花瓷器享誉中外,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金代后期起,定窑开始一步步走向衰亡,元代以后彻底停产。

昔日烟囱林立、炉火冲天的繁荣景象不复存在,庞大的窑厂被复辟为耕地。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著名窑厂逐渐被人们淡忘。

尽管临时文献中不乏对定窑的记载,但关于窑址地理位置的记录大多笼统简略,诸如“古定器俱出北直隶定州”、“古定器宋时所烧,出定州,今直隶真定府也”等。

最早发现涧磁村定窑遗址的是我国近代著名陶瓷学者叶麟趾先生。

叶麟趾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陶瓷学者和教育家,他于1934年发表了《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一书,在这本书中,叶麟趾先生以亲自考察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向世人公布了定窑遗址的准确位置在曲阳县涧磁村。

定窑遗址位于曲阳县城以北约25千米的灵山盆地,这里蕴藏这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曲阳县的主要产煤区。

著名的涧磁村定窑遗址和东、西燕川定窑遗址分别坐落在盆地的东北角和西南角。

二、定窑的时代风格及艺术特色1.北宋早期至中期——装饰艺术的转变期在模仿中不断创新是定窑的一大特点。

唐代金银器中的熏炉和越窑青瓷熏炉均由盖、炉和底座三部分组成,而定窑熏炉为了加强器足的抗热变形能力,将五只器足直接固定在环形托座上,使炉体结构更加符合瓷器材料的特性。

北宋早期定窑瓷器上有限的几种纹饰如双蝶纹、莲瓣纹以及云凤纹等,都是唐宋金银器中常见的图案,同时也是越窑瓷器上常用的纹饰。

与之相比,定窑瓷器的纹饰似乎与越窑更为接近。

静志寺塔基出土的两件白釉刻花莲瓣纹碗,碗的外壁刻有宽大肥厚的莲瓣纹,尽管碗类的胎体要比瓶罐薄,但所刻的莲瓣纹仍然保持着浅浮雕效果,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模仿金银器的造型与纹饰是唐宋各大窑厂共同的特点,但各个窑厂之间相互学习、模仿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而北宋早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越窑瓷器中受金银器影响的器皿。

这种兼容并蓄,善于从相同艺术门类和不同艺术门类中学习、模仿的优良传统,正是中国陶瓷长期以来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

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一、汝窑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

汝窑瓷器以其独特的天青釉色而闻名,釉面光泽温润,犹如玉一般。

汝窑瓷器的造型以简约、规整、优美为特点,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瓶等。

在工艺方面,汝窑瓷器的制作非常精细,线条流畅,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官窑官窑是指北宋时期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设立的官办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官窑瓷器以釉色纯净、胎质细腻而著称,常见的釉色有天青、粉青、月白等。

官窑瓷器的造型以古朴、凝重、庄重为特点,常见的器型有瓶、炉、尊等。

在工艺方面,官窑瓷器的制作非常严格,追求完美的品质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哥窑哥窑是指南宋时期在浙江省龙泉县境内设立的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哥窑瓷器以其独特的开片纹而闻名,这种开片纹呈金黄色或黑色,线条自然美观。

哥窑瓷器的釉色有灰白、米白、粉青等多种颜色,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瓶等。

在工艺方面,哥窑瓷器的制作非常精湛,开片纹理自然美观,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钧窑钧窑是指北宋时期在河南省禹州市境内设立的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钧窑瓷器以其釉色丰富多彩而著名,有月白、天蓝、海棠红、茄皮紫等多种颜色,釉色变换多端,非常美丽。

钧窑瓷器的造型以端庄、秀丽为特点,常见的器型有花盆、盘、碗等。

在工艺方面,钧窑瓷器的制作非常独特,采用多次施釉和烧制技术,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五、定窑定窑是指北宋时期在河北省曲阳县境内设立的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瓷器以其洁白如玉的釉色和精湛的刻花工艺而闻名。

定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釉面光泽温润。

在工艺方面,定窑瓷器的制作非常精细,刻花工艺非常精湛,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宋朝瓷器的工艺特色

宋朝瓷器的工艺特色

宋朝瓷器的工艺特色宋朝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其工艺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宋朝瓷器的胎体质地细腻坚硬。

宋代瓷器采用优质的瓷土和高温烧制技术,使得其瓷器的胎体细腻坚硬,遗址发现的宋代瓷器破片都能够清晰看到细小的孔隙,甚至有时候可以看见胎质上的石砾。

宋代青瓷和白瓷尤其著名,其质地致密,晶莹剔透,触感光滑细腻。

其次,宋朝瓷器的釉色丰富多变。

宋代瓷器的釉色不仅颜色丰富多样,还具有亮泽醇和、永久性好的特点。

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的瓷器釉色丰富多样,官窑的五彩釉更加鲜艳夺目,汝窑的天青釉、钧蓝釉等色调非常独特。

其中,官窑釉色的丰富多变物化了五彩釉中的青釉、古彩釉、妙绿釉、软青釉等,这些釉色的发展凸显了宋瓷文化的辉煌。

第三,宋朝瓷器的装饰技法丰富多样。

官窑的五彩釉和汝窑的釉里红、铁线釉等在装饰技法上都有独特之处。

宋代瓷器除了上釉的技法外,还常常通过刻花、雕刻、浮雕等方式进行装饰。

濒仿一线四对,转角鱼爪纹,背景水析貌,都是宋代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饰。

此外,宋朝瓷器的造型简洁典雅。

宋代瓷器的造型多数为简洁典雅的风格,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和谐。

南宋官窑的官窑瓶扁硬挺,形制极简,它的独特的瓶颈使人联想到古代的长颈瓶,整体美观大方。

北宋则有汝窑的梅瓶和钧窑的瓷盒等器物造型各异,线条流畅,相对低矮和圆润。

最后,宋朝瓷器在烧制技术上有不少突破。

北宋钧窑的烧制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调控一定的物料和烧制条件,使得瓷器在高温下从混沌不分的火焰中浮现出眼前的美景。

同时,汝窑的釉里红烧制技术在陶瓷史上也是具有独特的创新。

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闷烧,再将瓷器艺术品置于钵中继续闷烧,这样使得内外两重受火力温的结果就会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烧制技术使得釉里红的瓷器从内到外散发出独特的色彩,更加添了宋代瓷器的魅力。

总的来说,宋朝瓷器以其纯粹的釉色、丰富的装饰技法、简洁的造型和独特的烧制技术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们的工艺特色不仅展示了宋代瓷器的高超技术水平,也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独特审美观念和文化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论宋代瓷器的艺术美
学生姓名:陈静 学号:20115162151
学院:历史及文化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指导老师:肖红兵 职称:讲师

宋瓷,是宋代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鼎盛
时期。关于宋瓷的艺术风格,通常的说法是:纤细、精巧、玲珑、隽秀、婉转、
轻盈、典雅、含蓄、宁静、恬淡,严谨,富于理性的美。宋代瓷器的美学风格与
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则体现在瓷器造型上的优美多姿;二则体现在装饰
技巧和纹案图样的丰富多彩;三则表现所饰瓷釉的晶莹润泽。宋瓷之美文静而含
蓄,温润而内秀,不论在造型、装饰、釉饰等方面都蕴涵着宋代人特有的文化品
位、艺术境界和崇高的美学精神追求。

一.宋瓷的造型艺术
宋瓷的造型(如瓶、坛、罐、壶)有不同类型,一类高耸秀峭,如宋代经瓶(元
代以后称之为梅瓶)。它的重心靠上,而且高与最宽腹径是二与一之比。更有甚
者是辽瓷(与宋瓷同时代)中的鸡腿坛,它的高是68.8厘米,腹径21厘米,口径
10.2厘米,底径12.6厘米,高为最大腹径的三倍还多。①这种器皿是酒具,容
易倾倒,这首先是功能的要求,其次才是审美的要求。单就宋代而言,磁州窑、
耀州窑、吉州窑的梅瓶造型也各有所异。虽然各有其个性,但是又比较接近,正
因为如此,在比较中找到了这种造型的几种最佳状态,固定下来,才成为宋代这
一时期典型的优秀造型形式。宋代陶瓷造型像这样典范化的作品还有很多,例如
均窑创制的胆瓶,南京龙泉窑创制的葫芦瓶等。是造型典范化的过程使宋代陶瓷
造型形态达到比较完美的境地,使之形体变化适度,比例匀称,细部准确,整体
关系和谐,视觉效果耐人寻味。

宋代统治阶级崇奉道教,在全国大力扶持和推行道教。道教含蓄质朴的审美
观在当时瓷器造型上深有影响。理学在宋代盛行也是当时人们追求瓷器造型简
约、自然情趣的韵味原因之一。宋代瓷器造型排斥理性化的特征,不习惯于纯理
性的几何形,造型简约见长,多有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同时又具有高雅
的韵味。例如宋代盛行的一种酱釉小口瓶如,它光素无纹,小口,细直径,圆肩,

2

鼓腹渐收成小瓶底。瓶身垂直,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的附加装饰,反以
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均匀的瓶体。挺拔秀丽的外形正是宋代人简约平淡清逸典雅
审美观的反映。

二 宋瓷的纹饰艺术
宋代瓷器纹饰内容丰富,不论植物、动物还是人物,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
题材大都出现在瓷器装饰上。宋代瓷器纹饰形式多样,有刻划花、印花、堆贴、
绘花等;还出现大量巧夺天工的自然纹饰。

1.宋瓷纹饰内容丰富
宋瓷纹饰题材极其丰富,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菊花、兰、腊梅。动物
中以龙、凤、鹤、麒麟、鹿、兔、鱼、鸳鸯、鸭、鸟为多。还有受宋代绘画影响
下的人物装饰,主要分为婴戏人物、人物生活等,尤其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十
分流行,其中婴戏人物纹样最多,有单婴戏牡丹、单婴戏梅、双婴戏梅等等。反
映人物生活形象的纹样如母子蹦鞠、戏妆男女、持物人物、山石丛物等。此外,
还有以文字作为装饰纹样的。磁州窑文字装饰上一般常见者,如忍、忍事、道德
清净、高枕无忧、招财利市也有许多吟风弄月的诗词语句,如清风细雨,黄花红
叶,金堂玉马三学士,清风明月两宋人更有抄录唐诗或长篇之作。②其中尚有罕
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或成语,如传世的己所不欲,无施于人,见贤思齐等。

2.宋瓷纹饰形式多样
宋瓷的装饰方法,丰富多彩,有刻划花、印花、堆贴、绘花,还有运用树叶、
剪纸的贴饰等。彩绘瓷尚未普及的宋代,刻划花装饰是瓷器装饰的主要方法。所
谓刻划花是指用刻刀或类似于尖针状的工具在陶或瓷的器物坯体上,或刻或划出
装饰纹样,上釉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装饰方法。北宋时许多窑场瓷器品普遍有
刻划花装饰,当时流行的做法是以浮雕法刻出花纹的轮廓、再以线刻或刻纹表现
花纹的细部。所刻纹饰繁缛瑰丽,刀法娴熟,,笔触奔放流畅。耀州窑青瓷以刻
花、印花青瓷为主,刻划花题材丰富,其中以花卉所占比重最大,牡丹是最常见
的装饰题材之一,在瓶、盘、碗、罐等器物上都可以见到。印花具有类似刻花的
外观效果,还具有刻花装饰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印花装饰实际上是在社会生


3

活对刻花装饰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③北宋中期,由于耀州窑刻花青瓷备受
社会欢迎,促使该窑窑工发明了同样风格和纹样的印花工艺,从而使产量大增。
南宋晚期,景德镇盛行印花装饰,其印花纹样丰富,并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构
图繁琐,画风细腻。瓷器彩绘艺术,就是以毛笔为工具,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
法和线描技法运用于瓷器装饰上的一种表现艺术。婴戏图的流行为瓷器彩绘提供
了丰富的装饰内容,在宋瓷彩绘图案中,婴戏纹相当丰富,常见的题材有:童子
蹦鞠、顽童扛荷、小儿戏耍、持杖击球、河边垂钓,池塘赶鸭等等。

3.自然的纹饰特征
宋瓷不太刻意追求纹饰的堆塑和彩绘,而崇尚自然、含蓄、质朴,讲究瓷器
本身的胚胎、形体、釉色,稍加刻画,无论造型、釉色、纹饰都达到天然完美。
宋代许多瓷器有巧夺天工的自然纹饰,如青瓷中的开片,又叫碎文釉,也称纹片
和百圾碎。以南宋哥窑瓷器为代表,这种瓷器的釉面上具有一定规则的裂纹,大
的如冰片、龟裂纹,小的有牛毛、蟹爪、柳叶等。④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釉
和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在冷却时,釉的收缩率比坯体大,釉面自然形成裂纹。
这种裂纹,从技术上来说,是一个缺点,但宋人却巧妙地利用它来作为装饰瓷器
的一种特殊手段,并受人们喜欢,成为哥窑的特色。这些美丽自然、人工无法绘
的图案,成为宋代瓷器纹饰的另一特色,后来明清以彩绘来装饰的瓷器也是难以
比拟的,显示了当时烧造瓷器的精湛技术。

三.宋瓷的釉色艺术
宋代瓷器在我国瓷器史上最重视釉本身对瓷器的美化装饰作用,也最成功。
宋代瓷器追求的釉色摒弃了唐代的那种艳丽和豪华,取而代之的的是幽静的意
趣,真正实现数百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釉质如冰似玉,釉色“雨过天晴,千峰翠
色”的愿望。⑤此时期釉本身装饰效果(不依靠图案纹饰)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高度。

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将青釉的玉器质地之美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4

粉青釉的釉色呈现粉润的青绿色,如半透明的青玉,梅子青釉的釉色浓翠鲜艳,
类似玉的色泽。这两种釉料都采用了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在工艺上多次
施釉,增加了釉层的厚度,烧成以后釉质堆脂如玉、温润凝重、深沉含蓄,完美地
再现了青瓷“冰肌玉骨”的艺术风范。龙泉窑青釉瓷器,素有“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之称,在宋时期,龙泉窑的工匠以高超的技艺制作出釉色丰润,
青翠柔和的各色瓷器。

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
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
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
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
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
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景德镇窑青白瓷执壶,
造型挺拔美观,为宋壶常见形式,通体施青白釉,光素无纹,仅肩部装饰贴塑小
叶作装饰。釉色水绿,薄而莹润,胎质细腻洁白。正是宋瓷的这些釉饰特色构成
了宋瓷独具一家的审美风格,高雅凝重,沉静含蓄,不愧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
术中绽放永恒的光辉。

结语
宋代的审美风格,典雅、瑰丽、平淡、天人合一的自然色调,是至今各个时
代东西方艺术大师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但唯有宋代制造出了青白系的瓷器。宋瓷
的审美意象宽泛、普遍、跨时空,它符合人们通常的审美习惯,博采众长,体现
着时空的流变。它同时亦是脱俗的,为文人雅士所推崇,赋之丹青绝句,亦是闲
情雅致的去处,“寒侵病骨推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
洒有余情。”宋瓷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大概辜鸿铭所言的中国
人的精神也是宋瓷所体现的精神吧!

[1] 李智瑛. 浅析宋代瓷器的造型美[J]. 收藏家. 2003(08)
[2] 杨哲. 浅析宋代瓷器上的装饰纹样[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3)
[3] 安凌中. 浅析宋代青瓷色彩文化[D]. 北京服装学院 2008
[4] 李立新著.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5] 黄海燕. 韵外之致——品味宋代瓷器[J]. 装饰. 2006(05)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