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青花瓷与文化

合集下载

青花瓷历史文化介绍

青花瓷历史文化介绍

青花瓷历史文化介绍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一种,它是指在瓷胎表面涂上蓝色
的釉料,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烧制而成的瓷器。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兴盛的时期是明清两代。

青花瓷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制造技术的
巅峰之作,属于瓷器中的国粹。

青花瓷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流派众多。

早在元代就有一些以
釉料重彩绘制的青花瓷,如应该以釉和彩绘在瓷器上,或在瓷器上打上"化验"字样来认定。

明代以后,随着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青花
瓷的制作工艺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代表的著名
流派。

青花瓷早在明代就已经成为贵族阶层的珍贵收藏品。

明朝末期,
青花瓷甚至成为了朝廷的重要礼品。

清朝时期,青花瓷的品质更是大
幅提高,不仅民间收藏,且成为宫廷必备的贵重饰品,经常作为政治
礼品或官方赠品送往海外贸易。

青花瓷的工艺技术不仅涉及到瓷器的结构设计,还涉及釉料、装饰、烧成等方方面面。

仅青花的烧制就有温度、石英、石灰和钾等多
种成分的合理配制和控制。

青花瓷独特的美学特性和纯净、素雅、高
雅的文化气息,在现代收藏家和陶瓷业者中仍然备受推崇,成为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再一次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

对于中国人,提起瓷器,最耳熟能详的只怕便是青花瓷了。

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

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青花瓷(blueandwhite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所以青花皆是白胎青彩。

制作青花瓷所用青料种类繁多,质地色彩也各有特征。

元朝流行过一种苏麻离青,制出的青花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明朝则出现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

平等青呈色淡雅、青亮、稳定,石子青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多与石子青共用,可以调色。

到了清康熙年间就出现了珠明料,发色明丽纯正。

现代则多用化学青料,有点是廉价易得,缺点是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除了青料外,款识也是鉴别青花的重要方面。

我国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

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用于记录烧制年代,多标注帝王年号。

吉言款则是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多见于民间青花瓷。

比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期盼。

堂名款是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

有“浴砚书屋”、“白玉斋”等。

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等。

《青花瓷》:了解文化背景联系古今

《青花瓷》:了解文化背景联系古今

《青花瓷》:了解文化背景联系古今
《青花瓷》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传统中国工艺品,这种特殊的艺术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历史上第一例“青花瓷”出现在洪武十三年(1370年),当时洪武皇帝在烧制瓷器时,发现了釉料中所含的含氧量太低,因此皇帝要求官府重新调整配比,以便制作出可以更漂亮、更耐磨的瓷器。

之后,技术者们发明出“青花瓷”,并且在以后的几百年里,这种工艺品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广泛传播,到达西方市场,逐渐成为世界间非常有名的珍贵文化珍品。

“青花瓷”的特征,来自于它精美的图案,大部分主要集中在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几个方面。

人物图案通常象征着忠实精神,诸如武士、侠客;动物以充满生机的形象出现,如孔雀、龙等;花鸟图案有的是春夏的花和鸟,刻画的好看漂亮,生动自然,使之装点出极富艺术感的气息;山水图案是以山河为主题,绘有瀑布峡谷雄浑的景色,以及江河湖海的风光,它们是立体建筑的一部分,体现出自然美的完美和深邃。

不仅青花瓷艺术品美观大方,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源于古老的文化之中,也揭示着古老文化的内涵,是一种让人回忆、学习古时文明、艺术与审美的珍贵文物。

此外,“青花瓷”还有其他独到的风格,它精巧的雕刻和技艺,使它在众多的文物中突显出特殊的美感。

它的外形精美,图案细腻,色彩浓郁,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

今天,“青花瓷”已经成为古老文明的象征,也是民族艺术的精粹。

它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令人折服,在艺术家、爱好者及收藏家心中仍深受喜爱。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珍贵品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享誉世界。

青花瓷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对于人文精神和审美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青花艺术的历史渊源、人文精神以及审美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深入揭示青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一、青花艺术的历史渊源青花瓷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元代,成熟于明代。

宋代时期,青花瓷首次出现,但并不十分流行。

到了元代,青花瓷开始大规模生产,其风格更加丰富多样,逐渐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明代则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无论是青花瓷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青花瓷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而其独特的技艺和风格则在元明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青花瓷的历史渊源不仅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青花瓷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朵奇葩,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二、青花艺术中的人文精神青花瓷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其传统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之中。

青花瓷所展现的图案和纹饰往往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山水、花鸟、人物等,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美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文化传承。

青花瓷在工艺技术上的精湛与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承和体现。

青花瓷釉色青润,线条流畅,纹饰清秀,釉面光洁,这些都需要工匠经过长期的学艺修炼才能掌握,这种工艺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表达和传承。

青花瓷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其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之中。

青花瓷以其华丽的外表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在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象征和标志。

青花瓷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在制作工艺中得到体现,更是在其文化传承和社会功能中得到体现的。

三、青花艺术的审美价值青花瓷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其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上。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青花瓷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青花瓷

文化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 表,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经济价值
青花瓷愈加珍贵,在拍卖市 场购买青花瓷的的人越来越 多,参考价格也大大提升。
青花瓷在当代的应用和影响
现代装饰品
目前,现代青花瓷已经走出了传 统,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
时尚界
青花瓷被逐步运用到时装设计之 中,成为众多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其舒适、高雅的特点深受时尚 界的欢迎。
青花瓷的神韵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代陶瓷文化的巅峰,它 如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中都备受瞩目。
青花瓷的起源 & 制作工艺
起源
青花瓷起源于元代,当时的制作工艺已较为成熟。
制作工艺
黄泥制成成型,烧成骨瓷,釉上描绘,二次烧制即 成青花瓷。
青花瓷的装饰图案 & 历史的发展, 中国瓷器的生产和贸易水平都有了飞跃的进步

1
2
3
图案
青花瓷的花纹图案丰富多彩,如莲花、山水、 人物等,秀美的意境既代表了历史的艺术价值
,又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乾隆年间
青花瓷到了乾隆年间达到了巅峰时期,也是重 要的青花瓷发展的时代。
青花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艺术
青花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代表了中国 陶瓷和艺术史的高度结晶。
建筑设计
青花瓷在如今的现代建筑领域也 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建筑的流 行元素之一,其方式多样、大气 优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结论和总结
•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数百年的完善、创新和演变,艺术价值巨大。 • 青花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今,青花瓷已经不再是古董,而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浅谈对青花瓷文化之认识

浅谈对青花瓷文化之认识

浅谈对青花瓷文化之认识化学脱产置换学员岑文学“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芭蕉帘外雨声急,青花瓷里容颜旧,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瓷源于唐代,盛行于元、明、清,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瓷器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劳动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在技术上改进与提高的结果。

它的独特的艺术成就,至今还值得我们总结与继承。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代陶工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优秀传统。

拥有千年历史的青花瓷不仅仅是瓷器,还是时间和文化积淀,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载物,它早已凝聚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一.陶瓷史上的艳丽奇葩:(一)原料原料来源不同呈色也不一,如;明永乐呈色浓重青翠、成化呈色淡雅、青亮、稳定、明清二代民窑灰暗甚至发黑、万历菁幽泛紫青翠、康熙发色明丽纯正、现代即现代的一种原料,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

青花瓷文化调研报告

青花瓷文化调研报告

青花瓷文化调研报告青花瓷文化调研报告(一)一、引言青花瓷,作为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篇调研报告旨在深入探讨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青花瓷的起源青花瓷始于唐代晚期,盛行于元明清时期。

它以青花为主要装饰特征,青花由青色颜料在白色釉下进行绘制,色彩鲜艳而浓郁,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青花绘制技法的发展得益于瓷器釉下彩绘技术的成熟,釉下彩绘技术的出现使得青花得以在瓷器上得以进行表现。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青花瓷的起源地有很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它起源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它源于中国。

无论其起源如何,青花瓷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成为瓷器生产中的重要品种,为后世所传承。

三、青花瓷的发展青花瓷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明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多样,除了传统的瓶、罐、盘等器型外,还出现了很多新颖的创作,如游戏盘、笔洗等。

青花纹饰的题材也变得更加广泛,既有传统的花草鸟兽、山水人物等,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伊斯兰风格的纹饰。

清代是青花瓷的全盛时期,青花瓷器在技术、工艺和装饰等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

清代青花瓷器不仅造型雅致、工艺精湛,而且纹饰多样,题材内容丰富,不管是花卉、鸟兽、山水还是人物故事,都能以青花的形式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青花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为后世的陶瓷制作提供了重要的艺术素材和技术参考。

其次,青花瓷的纹样和题材往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如花鸟、山水、兽脸等。

这些纹样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更使得青花瓷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再次,青花瓷的传播与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上,青花瓷作为一种珍贵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等渠道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青花瓷》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青花瓷》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青花瓷中的文化符号解读青花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珍品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它不仅展现了古老的艺术技巧,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深入探讨青花瓷中所包含的文化符号,并对其进行解读。

1. 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青花瓷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但在元代和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它以白色胎体上绘制蓝色图案而闻名,技法主要包括坠罐、剔透、掩耳等。

2. 草木纹样与自然意象青花瓷上常见的草木纹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意象符号。

比如菊花、牡丹等都被视为吉祥之物,象征着荣耀和富贵。

同时,在某些作品中出现的枝叶纹样也被人们赋予了勇敢、坚韧等寓意。

3. 动物纹样与神话传说青花瓷上的动物纹样也常常反映出中国传统神话和寓言故事。

例如,龙被视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兽之一,代表着权威和吉祥。

而凤凰则象征着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4. 场景描绘与历史故事不少青花瓷作品以精致的场景描绘和历史故事而闻名。

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著作都曾在青花瓷上得到了生动呈现,这些作品通过图案向观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

5. 符号隐喻与传统价值观念除了具体的图案元素外,青花瓷还常常通过符号隐喻来传递传统价值观念。

例如,在一些作品中使用的"福"字、蝙蝠等都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符号。

6. 青花瓷的影响与当代应用在探讨了青花瓷中所包含的文化符号后,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它对当代的影响和应用。

如何将青花瓷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传承并创新青花瓷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一个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这就是我对于《青花瓷》中的文化符号解读的探讨。

通过对青花瓷图案和意象的解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其信仰体系。

同时,也可以从中寻找灵感和启发,将这种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形式带入当代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青花瓷与文化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再一次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

对于中国人,提起瓷器,最耳熟能详的只怕便是青花瓷了。

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

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青花瓷(blueandwhite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所以青花皆是白胎青彩。

制作青花瓷所用青料种类繁多,质地色彩也各有特征。

元朝流行过一种苏麻离青,制出的青花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明朝则出现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

平等青呈色淡雅、青亮、稳定,石子青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多与石子青共用,可以调色。

到了清康熙年间就出现了珠明料,发色明丽纯正。

现代则多用化学青料,有点是廉价易得,缺点是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除了青料外,款识也是鉴别青花的重要方面。

我国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

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用于记录烧制年代,多标注帝王年号。

吉言款则是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多见于民间青花瓷。

比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期盼。

堂名款是以典雅的堂名、人
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

有“浴砚书屋”、“白玉斋”等。

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等。

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

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

其实,青花款识不仅代表了青花的年代和价值,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烙印。

从“浴砚书屋”到“长命富贵”,既是青花雅俗共赏的体现,也是青花饱含人文精神的证明。

其实,青花的诞生本就得益于大的文化背景,其一代一代发展更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

根据现有考古发现,青花起于唐朝。

唐青花青料发色浓艳,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可以说,唐青花还不能登大雅之堂。

宋代时,青花非但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反而趋于衰败,这与宋朝的审美文化有极大关系。

宋朝瓷器讲究莹润细腻,釉彩堆叠,釉色多为纯色,典雅含蓄,高贵朴实,如海棠含春,若暖玉生烟,正是体现了宋朝士大夫的做人理念:厚重而不失婉约,纯朴中自有高贵。

这也合了宋朝当时的国情:继承了唐朝繁荣,开拓了宋代的安恬。

难怪过于素气的青花瓷得不到宋人的青睐了。

青花开始走向昌盛,恰恰是在元朝,那个外邦入侵,胡人主政的朝代。

那些马上夺天下的胡人不谙风雅,瞧不上莹润如玉的宋瓷,却独独对简洁素雅的青花另眼相看。

恐是天意吧。

遭遇连年战祸,宋朝几大名窑都会于战火,唯有地处皖赣边区的景德镇,较为安定,于是聚集了很多逃难至此的瓷器工匠。

再加上景德镇原料丰富,开采便利,真是想不发展都难!自此,诞生了一个景德镇,屹立数百年不倒。

于是,青花也便一枝独秀,成为苍白的元瓷器唯一一抹亮色,也正式开始了它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青花最鼎盛的时期在明清。

经历了元朝的发展,青花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同,也因其泼墨写意式的灵动暗合了士大夫超然物外的心意,得到了
他们的赏识。

至于寻常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明清时期的青花不仅在瓶式图案上有了较大拓展,制作工艺也更趋于精良。

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青花,真正奠定了它在中国瓷器史乃至中国文化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景德镇作为青花的圣地,也成为中国瓷器的圣地,名副其实的“瓷都“。

可惜,长盛终有衰。

康乾盛世后,内忧外患相继袭来,青花瓷也在风雨飘摇中逐渐没落……
今天的青花瓷,加进了现代技术,缺少了一些古朴飘逸。

虽然还是以景德镇为首,但早已不复当年繁盛。

人们更多的把它当做一件工艺品把玩。

但是青花刻在中国人骨血中的烙印与向往,永不会随时间淡去。

以至于这首《青花瓷》甫一出现,便因其深得青花的精髓而引起老中青几代人的共鸣。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有人把青花的传世之美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流光溢彩的外形
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瓷面洁白晶莹,青花幽雅苍翠,色泽清新,纹饰优美。

尽管只有一青一白两种颜色,却将美发挥到极致。

古人曾赞曰:“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白如玉。


二、水墨画般的意境
青花瓷如水墨画般拥有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

水墨画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画风与中国人的信念息息相关,印证了中国儒家的伦理学,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语等。

水墨韵味悠远,变化披美纷呈,它看似温润、淡泊、平和的外表下实则隐藏了一股不可撼动的稳固的力量。

青花瓷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像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律动。

底色白里泛青,犹如玉脂,墨彩浓浓淡淡,
疏密有致。

于一白一蓝间,幻化出无穷的神奇。

可以说每一种青花纹样,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

三、温润的人文精神
青花瓷和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许多艺术一样,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代能工巧匠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感情,自觉地溶入青花瓷器的外观造型与图案绘画中,并寄寓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怀,浸透的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和千年传承的人文理想。

青花瓷那云影山光、龙凤和鸣的如仙境界,正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向往的艺术与人生。

“白底青花岁月尘,流年似水浸瓷身。

昔日风华多璀璨,而今溢彩更深沉。

”当我们在光怪陆离现代社会中疲惫困惑时,不妨去看看隽永的青花瓷,那明净清新的色彩,那永恒清新的清香,可以洗涤灵魂,荡涤纷扰,再现灵动与安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