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白地黑花元曲枕_马小青

合集下载

解读陶瓷枕上的人物形象

解读陶瓷枕上的人物形象

解读陶瓷枕上的⼈物形象2019-09-16历代瓷枕的装饰纹样,题材⼴泛,⼈物图案即为其⼀⼤宗。

也正因此,瓷枕不失为传统⽂化的⼀个载体。

⼴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前国内收藏瓷枕最多的博物馆,馆藏瓷枕中的⼈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择其⼏种作以简要分析。

⾦代磁州窑⽩地⿊花“屈原投江”纹长⽅形枕(图1),根据《楚辞·渔⽗》中的情节描绘了屈原投江之前,与江⾯渔夫之间对话的场景。

画中三⼈,屈原⾝着素⾐,披头散发,神情忧伤,独⽴于江边。

渔夫戴⽃笠,划⼀叶⼩⾈徐徐靠岸。

屈原⾝后⼀⼈疾奔⽽来,似欲劝阻屈原。

屈原破旧⾐衫随风飘摆,呈现出⼀⽚凄凉景象,借此表达出诗⼈的忧愁苦闷之情。

寥寥数笔,却展现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的孤傲品⾏。

此枕画⾯不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在⽂化内涵上都体现了⾦代磁州窑这⼀最⼤民窑的卓越品质。

从枕⾯构图来看,采⽤以景达意、以象表意的艺术⼿法,刻画了被流放的屈原忧国忧民的故怀。

磁州窑作为当时北⽅地区最⼤的窑⼝,其产品之所以能够独步⼀时,说明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百姓的⽇常⽣活,更在于能够贴近当时⼈们⼼理上的需求。

宋⾦时期,宋王朝⾯对北⽅⼥真铁骑的南侵,抵抗⽆⼒,⼀次次地遣使乞和,割地赔款,使得国破家亡,民不聊⽣。

在此枕画⾯中我们不难发现磁州窑匠师的⼀颗拳拳爱国之⼼——在深沉的意境中,借古喻今,既有对昏庸⽆能的宋皇帝的不满,⼜期待出现屈原这样的爱国⼈⼠来警醒萎靡的宋王朝。

元代磁州窑⽩地⿊花望⼦成龙纹长⽅形枕(图2),画⾯中有⼀长者⼀童⼦和空中的云龙,长者须眉皓然,⾝着⼤袖⼴袍,右⼿指向空中的云龙。

童⼦⼀⼿指向天空,⼀⼿夹持风筝,⼀副天真烂漫的神态。

空中的云龙蟠曲矫健,见⾸不见尾,体现出神龙兴风作⾬的⽆限神⼒。

画⾯简洁明了,⼈物勾画到位,充分表达了⼈们望⼦成龙的美好愿望。

元代磁州窑⽩地⿊花“⾼⼠卧床”纹长⽅形枕(图3),枕⾯描绘⾼⼠⼀⼿托⾸侧卧于树下床上,眼望长天,呈惬意的神态。

⾼⼠脚后有⼀鱼篓。

画⾯表达出这种世外桃源般的渔猎⽣活所带来的⼼理上的满⾜感和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之⼼(编者注:此枕⼈物图的内容可能为宋代陈抟⾼卧故事)。

磁州窑——白与黑的经典艺术

磁州窑——白与黑的经典艺术

磁州窑——白与黑的经典艺术作者:雷静来源:《理财·收藏版》2018年第10期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

磁县古时称磁州,故有“磁州窑”之称。

磁州窑的烧造历史悠久,创烧于北朝,兴于隋唐,宋、金时达到鼎盛,延烧至今。

磁州窑在北朝时烧造青瓷,唐以来烧造白瓷,从北宋开始,磁州窑经过不断生产演变,逐步形成了“白地黑花”独特的装饰工艺,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即用毛笔蘸彩在胎体上绘制花纹。

纹饰洒脱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水风景、动物花鸟、人物故事、诗词歌赋、民谣俗曲皆可入画。

它拓宽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空间,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通过鉴赏若干件磁州窑瓷器实物来一一展现丰富多彩的磁州窑装饰技法与装饰艺术,使广大收藏爱好者更好地了解磁州窑文化。

金代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图1),高54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1117厘米。

小口,短颈,折沿,溜肩,上腹较鼓,下腹修长,底内凹,假图足,颈部绘双层莲瓣纹,肩腹交接处和腹中部各绘一条粗弦纹将腹部分隔为两部分。

上部绘六朵盛开的牡丹花,枝缠叶绕,富丽华贵,下部绘荷塘芦雁图,三只大雁信步苇丛,几枝荷叶点缀其中,画面生动有趣,生机盎然。

足部绘莲瓣纹一周。

此器的纹饰绘、刻结合,莲瓣、牡丹花和水禽先用黑彩涂染成形,再用尖锐工具划刻出细部花纹。

胎质疏松,胎色浅灰,施化妆土,乳白色釉。

这件梅瓶造型修长秀丽,纹饰生机盎然,充满田园意趣,属磁州窑的精品之作。

元代白釉黑彩折枝花卉纹罐(图2),口径23.5厘米,底径22厘米,高36.5厘米。

直口,短颈,圆肩,鼓腹,腹部下收,平底。

肩部绘缠枝牡丹一周,腹部两面开光,内绘一大朵折枝牡丹,枝叶用黑彩,花瓣内填充黄褐彩。

器形敦厚,绘画笔法娴熟流畅,色泽协调。

胎体坚硬厚重,釉色白中泛灰。

宋代黑釉刻花折枝莲纹梅瓶(图3),口径312厘米,底径8.9厘米,高33厘米。

宋代人卧房枕头的风流史——失传的邯郸磁州窑记

宋代人卧房枕头的风流史——失传的邯郸磁州窑记

宋代人卧房枕头的风流史——失传的邯郸磁州窑记枕头也风流。

宋人书房的诗书画被搬到了卧房的瓷枕上。

普通人家的枕头上也得题一句“水簟堪为对”,才配得上less is more的“高级宋”。

而成就宋代普通民家瓷枕的,就是北宋盛极一时、却近二十年消逝了的磁州窑。

当地师傅说,现在的磁州窑都是从景德镇“进口”冒充的。

——题记昨天到邯郸峰峰矿区附近的彭城看南响堂,有朋友看到我微信定位,问,“彭城还有烧(磁州)窑的吗?” 讲真,我只看见有几家不入眼的卖瓷砖的店,峰峰矿区那些高高的烟筒,早已不属于磁州窑。

我以为自己没找到,今天一问当地师傅,师傅说幸亏你没找,找了也白找——磁州窑没人烧了,你看到的那些“磁州窑”,都是从景德镇批发过来的。

消逝,也就是这二十年的事。

到了彭城,找了也是白找。

磁州窑没人烧了。

我震惊。

这不是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吗?不是“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吗?磁州窑牛气的时候,还没景德镇什么事儿。

那时候是北宋中期,磁州窑创烧并达到鼎盛,虽然是民窑体系,但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期间,彭城的磁州窑旧景古人都迷信,磁州窑的烧造是不让女人碰的。

按照五行来说,好瓷是金木水火土的艺术,是火神的礼物,所以每一窑烧之前,都要祭祀火神。

磁州窑在“迷信”上再加了一层“神秘”——烧窑的时候,女人不能靠近。

因为窑火属阳,女人属阴,阴人冲撞,会惹了火神,就出不了好瓷。

按老师傅嘴中的迷信说法,女人属阴会冲撞了窑火,磁州窑学徒都是男娃娃这是否是迷信都不重要,反正没怎么见过女人当窑工的。

这活儿也太辛苦。

就算是轮班,烧一次窑也要三天三夜呢。

磁州窑,为壁灯上黑釉的老工匠好的磁州窑可比定窑。

明代的《格古要论》就有这么一笔,说“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现今河北省邯郸地区磁县),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刻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

晚清民国时期,彭城镇的东阁那时候的磁州窑火到什么程度呢?《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

宋元磁州窑装饰里的文与质

宋元磁州窑装饰里的文与质

也” ,祈求 亲人 平 安 。修 枕 人 书 写 “ 兴 三 年 ”南宋 年 绍 号 ,表 明作者在 国破 家亡 的 时局下 ,仍有 作为 大宋 臣 民
的民族情操 ,隐含着痛失 江山的悲情 伤绪 。 在北宋 , “ 靖康 之变 ”后 一种 带有那 个 时代 特 征 的 “ 天之弃人 ”的心态出现 了,尤 其是 面对辽 、夏 、金 、元 北方善于弄武 的 民族 ,显 示 出 的是 “ 意 从 来 高难 问” 天
事君 ,到老来 全身。为甚不争名 ,曾共高人 论。 ”此书 枕 充分反映时代变更 、时过境 迁下 一位 士子 文人 的世态 观 与生命论。许 多瓷枕 上的描 述是 身处 北地 的汉族 士子 阶 层在连年战乱家 国动荡下企盼统一安定的心理 写照。 从重文轻武曾经是 “ 梦华”“ 揽胜 ”的北宋 “ 太平 盛 世”到金 世宗 大 定 四年 ( 元 16 公 1 4年 即宋 孝 宗 隆兴 二 年) “ 隆兴 和议” 淮河 以北广 大地 区 纳入 金朝 统治 , ,将 金人采用了 以 “ 安谋 克”为单 位 的地 区军事 和行政 统 猛 治 。一些地方文人和 磁州 窑的工 匠们 仍然 延续着 磁州 窑 的烧造 。在蒙金战争 中,蒙 古军 队推 行 的屠城 政 策 ,迫 使大批文人投身 匠人行 列 。刘 因 ( 修 文集 )卷二 《 静 武 遂杨翁遗事 》载 :“ 保州 屠城惟 匠免 ,予 冒入匠 中 ,如予 者亦甚众 。 ”又称 , “ 类 锯 者 即可 混称 匠人 而免 于 一 能 死” 。窝 阔台从 中原包括其 民匠约七 十二万余户 ,许 多文 人不得 已自称为 匠人 。到 了元朝 废除 科举 制度 使汉文 人
年荒世业空 ,弟兄 羁旅 各 西东 。 田园寥落 干 戈后 ,骨 肉 流离道路 中。吊影 分 为千 里雁 ,辞根 散作 九 秋蓬 。共看

磁州窑源流概说

磁州窑源流概说

磁州窑源流概说作者:周云祥蔡全法来源:《理财·收藏版》2022年第09期磁州窑是我国著名的瓷窑遗址之一,它烧造源远流长,影响之大,分布之广,都是我国其他民窑所不能比拟的。

在磁州窑的影响下,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其产品以白地黑花为主要装饰方法,也兼烧单色釉瓷器和丰富多彩的其他品种。

尤其是白、黑两釉色或白釉与其他彩釉、剔花、划花等装饰手法的巧妙结合与运用,不仅为广大民众所喜爱,也是对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和贡献。

这一创造不仅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其勤劳智慧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灿烂的艺术珍品,还有力地促进了民间窑业及釉下彩的兴旺与发展。

磁州窑以地处古代磁州而得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观台镇和彭城镇一带。

烧造历史宋代文献缺乏记载,明初文献始有提及,但又过于简略。

此后记载日多,则评价颇不公允,反映不出该窑的本来面貌和实际烧造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北省、故宫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和邯郸陶瓷研究所对磁州窑址的调查与发现,才使世人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窑址的年代,据观台窑址发掘报告,上限年代不会超过宋元丰年间,下限则定为元代。

说明磁州窑主要烧造于宋、金、元三时期。

这一民窑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继承传统,博采众窑之长而逐步形成的。

但它的源头在哪里,是受了哪些窑的影响,又影响了哪些窑口,则是学界研究磁州窑极为重视的课题。

磁州窑的产品以观台窑品种最丰富。

单色釉瓷器有白釉、黑釉和白釉划花、白釉剔花。

彩釉品种有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酱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釉绿彩和低温铜釉三彩等12种之多。

从这些品种看,该窑是以白瓷為主的窑址。

在烧白瓷的基础上兼烧黑釉品种,并将两者结合,又运用划花、剔花等技法,增强了黑白釉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又促进了对其他彩釉装饰方法的应用。

白瓷也自然成为磁州窑溯源的首要品种。

白瓷的烧造,从产生到发展,主要在我国的北方地区。

登封曲河窑白釉珍珠地划花枕赏析

登封曲河窑白釉珍珠地划花枕赏析

登封曲河窑白釉珍珠地划花枕赏析作者:黄亮亮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09期【摘要】曲河窑属磁州窑系,是唐宋时期的名窑之一。

白釉珍珠地划花工艺由曲河窑发扬光大,成为北宋时期一种流行的瓷器装饰风格。

本文以多件白釉珍珠地划花瓷枕为例,从工艺、形制、装饰、用枕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艺术赏析。

【关键词】曲河窑珍珠地划花瓷枕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就位于这里。

登封曲河窑位于登封市告成镇,是唐宋时期的名窑之一,在1982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中被列为磁州窑系。

该窑址曾经于1961、1962年进行过两次考古调查,其白釉产品中的珍珠地划花和剔刻花装饰极具特色,在磁州窑系窑口中独树一帜。

从登封曲河窑址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其烧造年代上限要早到唐代,而下限则晚到元代,北宋时期是它的黄金时代。

该窑烧瓷品种丰富,以白釉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划花、白釉剔刻花和白地黑花等装饰;此外,还有黄釉、黑釉和低温釉三彩产品。

珍珠地划花是将金银器的錾金技艺创造性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显示出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白釉珍珠地划花首创于登封市东邻的新密市西关窑,但曲河窑对它予以改进,并发扬光大。

这一技法为北方众多窑场所借鉴生产,如河南鲁山县段店窑、修武县当阳峪窑、河北磁县磁州窑等,成为北宋时期一种流行的瓷器装饰风格。

白釉珍珠地划花是登封窑最为典型的标志性产品,在登封曲河窑址采集有大量珍珠地划花的瓶、枕、罐、碗和洗等瓷器标本。

珍珠地划花的制作工序是:一是在器物的胎体上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二是在器身刻画出各种主题纹饰;三是在主题纹饰以外的空白处压印出细小的圆圈纹;四是外罩一层透明釉后入窑烧制。

白釉珍珠地划花主要见于梅瓶和枕类器,在采集到的梅瓶上有虎纹、凤纹、兔纹、缠枝花卉和人物图案等,有的还在瓶身刻划有“郑家瓶”铭文。

其中,虎纹装饰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珍珠地双虎纹瓶为代表,瓶体呈橄榄形,两虎张口舞爪,翘尾直立,似搏击于草丛中。

邯郸记忆——磁州窑器物上的诗词歌赋

邯郸记忆——磁州窑器物上的诗词歌赋

邯郸记忆——磁州窑器物上的诗词歌赋磁州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最大的民窑,其装饰艺术继往开来,别具一格,除书法与绘画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诗词、歌赋。

在瓷器上书写诗词始于唐代长沙的铜官窑,它使文学艺术的传播在口头、书籍之外又有了一种新的传播手段。

瓷器上的诗词作品,色泽鲜艳,对比强烈,不易磨损,如同是一幅立体的轴画,令人百看不厌。

宋代磁州窑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并在当时诗词、书法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装饰特色,创造出比长沙窑更为丰富、灵活、形式多样的装饰风格。

尤其是在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的诗文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磁州窑早期瓷器上的文字并不是以诗词、歌赋为主,而是以单字或吉祥词语为主。

如“忍”、“家国永安”、“福德长寿”等。

宋末金初时,磁州窑瓷器上出现了用毛笔书写的文字,这是诗词出现的前奏,也是磁州窑艺术品位得以提高的重要标志。

邯郸市武安邑城乡出土的一方白釉黑彩椭圆形枕上,写有“欲作高堂(唐)梦,须凭妙枕欹”的诗句,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磁州窑诗文枕。

最早的诗词出现在观台窑的瓷器上,随后传播到磁州窑系的其他窑口。

最初瓷器上书写的诗词大都为五言、七言的联句,如一件豆形白釉黑花枕上,写有“欲作高堂梦,须凭妙枕欹”。

就诗文与绘画的关系来看,早期只有诗文而无其他装饰。

如河南林州文研所收藏的一方豆形枕上,写有“春日迟媚景,春风扇微和”,此枕除诗文外无任何装饰。

后来逐渐发展为在诗文的周边划上线条,如河南私人收藏的一方八角形瓷枕上书有:“风卷黄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帘前数片无人扫,照得书斋彻夜明。

”它沿枕的边缘划了一条八角形黑线,将诗词框在八角形的线条内。

写在盘上的诗词仅见一首,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上面书有:“清风明月笙歌地,有云无雨筑球天”的诗句。

从文体上看,有诗、词、曲、赋、成语、对联、谜语、俚语等。

诗大多为五言、七言律诗,词为宋词,词牌有《如梦令》、《西江月》、《菩萨蛮》、《浣溪沙》、《蝶恋花》、《点绛唇》、《阮郎归》、《何满子》、《满庭芳》、《行香子》等。

宋代瓷枕探析——以磁州窑、定窑为例

宋代瓷枕探析——以磁州窑、定窑为例

061宋代瓷枕探析——以磁州窑、定窑为例摘要:本文以宋代陶瓷中独特的艺术形式——瓷枕为研究对象,对宋代磁州窑、定窑系中的典型瓷枕进行分析。

磁州窑以“白釉文字枕”为例;定窑以“白釉孩儿枕”为例,分别对每个窑系中的典型作品进行分析,概括瓷枕造型和装饰背后隐含的寓意,并总结时代背景对瓷枕造型和装饰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瓷枕;磁州窑;定窑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1) 02—061—(03)An analysis of the porcelain pillow in the Song Dynasty — Taking the porcelain kiln of Zhizhou and Dingyao as an example0前言 宋代重文抑武,是文人的天下。

不注重军事发展,这也是宋朝受到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侵略的原因。

但就是这样的宋朝,为我们留下了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陶瓷、雕塑等。

下文中笔者将对宋代陶瓷艺术中的一个支流——瓷枕进行探析,分别对“白釉文字枕”文字装饰性的形成原因和“白釉孩儿枕”造型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型的瓷枕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使瓷枕中图案及文字的魅力尽显无遗。

1宋代社会背景 宋代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期,起到上承动乱的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作用。

北宋和南宋的统治时间共达到320年,总时长超过了繁华的大唐王朝。

在宋代的统治下,割据政权势力逐渐被消亡,结束了前期战乱的局面。

但宋朝并没有完全的统一,一分为二为北宋和南宋。

宋代经历了频繁的战乱,国号为契丹的辽,金国的女真族、元朝的蒙古族、西夏的党项族都威胁了宋代社会的稳定与统一。

宋代于内,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情形恶略,这些矛盾严重时可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于外,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略,内忧外患导致宋代的社会统治错综复杂。

最终,北宋和南宋都灭亡于少数民族所统治的政权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白地黑花书“ 喜春来” 小令长方枕 〔 (、
“ 花; 枕面开光内楷书 “ 喜春来” 小令一首: 牡 丹才开安排谢, 朋友才交准备别。人生一世半 ” ( 枕 痴呆, 如梦蝶, 不觉日西斜。 喜春来。 照 #) 底墨书“ 古相张家造” 。 $#!+ 年磁县观台采集, 现存河北省博物馆。“ 喜春来” , 宋词和元曲中 均有此曲牌, 但二者有区别。据元散曲小令四
)〕 白地黑花书“ 山坡里羊” 小令长方枕〔 )、 枕呈小长方形,长 !(’ *、宽 "$’ *、前高
( 枕底钤一方上荷叶覆盖下荷花承 羊。” 照 )) “ 托竖式 王家造” 窑戳。"#() 年磁县城南加油 站元墓出土, 同时出土的有黑釉小罐一件、 太 平通宝一枚、 咸平通宝一枚、 元丰通宝一枚及 元祐通宝一枚。此枕现存磁县文物保管所。 枕面所书 “ 山坡钟嗣成著的 《 录鬼簿》 专门收录著名元曲 称“ 陈 作家, 陈草庵位居 %" 位名公前辈之列, 〔 *〕 《 》 “ ” ” 草庵中丞 。 全元散曲 收录其 叹世 之作 《 就包括这首小令, 只是曲牌名称, 全元 !$ 首, 散曲》 称“ 山坡羊” , 瓷枕上则书 “ 山坡里羊” 。 再一例, 峰峰矿区文保所藏白地黑花书 “ 山坡 里羊” 小令四系罐, 为陈草庵作品, 见诸 《 全元 散曲》 , 曲牌亦写作“ 山坡里羊” 。另一例, 山东
磁州窑 白地黑花元曲枕
! 马小青
瓷枕是磁州窑大宗产品, 造型各异, 品种 繁多。白地黑花长方枕为其一类, 且所占比例 很大, 装饰题材、 内容丰富多彩: 花鸟、 鱼虫、 瑞兽、 婴戏、 山水风景、 历史故事、 神仙志怪、 诗词曲赋, 不胜枚举。其中书元曲长方枕颇具 时代特征,是同时期众多窑口的瓷枕中所见 书元曲最多者。磁州窑中心窑场分布于今河 北省邯郸市磁县、 峰峰两地,已发现观台、 彭 城、 东艾口、 冶子、 临水、 富田等 !" 处磁州窑 窑址。#$ 世纪以来, 特别是解放后, 这里出土 了一批书写元曲的白地黑花长方枕,所见曲 “ “ “ 牌计有 “ 朝天子” 、 红绣鞋” 、 山坡里羊” 、 石 “ “ 庆东原” 、 落梅风” 、 喜春来” 等等。这些曲子 内容多集中在叹世、归隐、田园等主题上, 深 刻反映了元代文人主流思想和社会现实。此 外,白地黑花元曲枕也是一方民间书法艺术 佳作, 磁州窑工匠们以真、 草、 隶、 篆不同字体 将元曲书于枕面,向后人充分展示了磁州窑 潇洒豪放、 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这批瓷枕时 代明确, 出土地点确切, 对于此类瓷枕的断代 和窑口归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曲主要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类文体。散 曲是金元以来兴起于我国北方的新诗体,在 元代一般被称为乐府或词, 它包括小令、 套数 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按照不同曲调创作的 单片曲子,每一个曲子的曲调都有一个曲牌;
文物春秋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白地黑花书“ 朝天子” 小令长方枕 !、 宽 $%& !、 前高 $"、 枕呈小长方形, 长 "#、 后高 $’ 厘米。白地黑绘。枕前墙开光内绘折 枝牡丹, 后墙开光内绘墨竹。枕面开光内楷书 “ 朝天子”小令一首:“ 左难,右难,枉把功名 干。烟波名利不如闲, 到大来无忧患。积玉堆 金, 无边无岸, 限来时悔后( 后悔) 晚。病患, 过 ” ( 关, 谁救得贪心汉。 朝天子。 照 () $#(! 年峰 峰矿区机修厂小学出土, 现存峰峰文保所。 “ 白地黑花书 朝天子” 重头曲大长方枕 %、 枕呈大长方形, 长 ’$、 宽 $(、 后高 $’& ! 厘 米。白地黑绘。枕前墙开光内绘墨竹, 后墙开 光内绘折枝牡丹。枕面菱形开光与边框间四 角绘石榴花和山茶花,开光内楷书 “ 朝天子” “ 重头曲: 得闲, 且闲, 已过终年限。宁交别人 上高竿, 却交别他人看。邯郸, 长安, 皆属虚患 )幻*, 论渔樵一话间。江山, 自安, 那里也唐和 汉。左难, 右难, 枉把功名干。烟波名利不如 闲, 倒大无忧患。积玉堆金, 无边无岸, 限来时 悔后晚。 病患, 过关, 谁救的贪心汉。 朝天子。 ( 漳滨逸人造。” 照 +) $#(, 年磁县都党出土, 现存磁县文保所。 重头曲是把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调 重复填写, 有的重复填写多至百首, 有的仅两 〔 (〕 “ ” 首。 大长方枕上的 朝天子 重头曲就重复 填写了两首;而小长方枕上的 “ 朝天子” 小令 则选取了上述“ 重头曲” 的第二首。上述“ 重头 曲” 的第一首小令中提到 “ 邯郸” , 颇具地方特 “ 色; 并将 “ 邯郸” 、 长安” 两座古都相提并论, “ , 叹息昔日繁华如过眼云烟, 皆属虚患 ) 幻 * ” 终成渔樵闲谈古今的话题。作品反映元代文 人否定事业、功名,逃避现实社会,寻求避世 隐居的普遍心态。
〔 #〕 亦收录一 近人隋树森编的 《 全元散曲》 “ ” ( “ ) 首无名氏作 寿阳曲 又称 落梅风” 小令: “ 帏屏靠, 珊枕倚, 泪和愁酿成春睡。绣帘不教
高挂起, 怕莺花笑人憔悴。” 这两首小令曲牌、 内容相同, 均属 “ 闺怨” 题材; 所用词句亦大体 一致, 为同一时期作品。又见《 全元散曲》 收录 ・’%・
!〕 本 套数则是由几支小令串联起来组成的。 〔
文搜集的这批瓷枕上所书元曲均属散曲小 令,形式活泼,短小自由,文笔通俗,直率自 然。现分别予以介绍, 并简单考证。 白地黑花书“ 落梅风” 小令长方枕 !、 枕呈小长方形, 长 %!、 宽 !"& ’、 后高 !(& ’ 厘米。白地黑绘。枕前墙菱形开光内绘墨竹, 后墙绘折枝牡丹花两朵,两端开光内分别绘 单株荷花;枕面菱形开光与长方形边框间填 充细碎花草纹和牵牛花 ( 以下长方枕花纹装 饰亦大体如此, 从略) 。枕面开光内楷书“ 落梅 “ 风” 小令一首: 愁如醉, 闷似痴, 闷和愁养成 春睡。珠帘任谁休卷起, 怕莺花笑人憔悴。落 ” ( 字体工整, 刚劲有力。 此枕 !)’* 梅风。 照 !) 年在东武仕水库工地出土,现存磁县文物保 管所。
首小令基本相同,且语句多有相似之处。可 见,以 “ 闺怨”为题材的散曲小令在元代颇为 流行, 且形式多样。 "〕 白地黑花书“ 红绣鞋” 小令长方枕 〔 !、 枕呈小长方形, 长 "#$ %、 宽 #&、 前高 ##、 后高 #" 厘米。白地黑绘。枕前墙开光内绘墨 竹, 颇为草率; 枕后墙开光内绘一只云雀栖于 枝头; 枕两端开光内分绘并蒂莲。枕面开光内 行楷书 “ 红绣鞋”小令一首:“ 韩信功劳十大,
文物春秋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朱阁( 诸葛) 亮位治三台, 百年都向土中埋。邵 平瓜, 盈亩种; 渊明菊, 夹篱开。闻安乐, 归去 ” ( 枕底钤一方上覆盖荷叶的 来。 红绣鞋。 照 !) 竖式“ 张家造” 窑戳。 现 "#$" 年磁县观台出土, 存邯郸市博物馆。“ 红绣鞋” 又名“ 朱履曲” , 属 “ 《 中吕宫” , 依此曲牌所填散曲, 全元散曲》 中 多有收录。这首小令表现了一种否定事业、 功 “ 名, 归隐、 遁世” 的消极思想, 为元代社会主 流思潮的反映。 白地黑花书“ 石庆东原” 小令长方枕 %、 枕呈小长方形,长 %&’ (、前高 ")’ !、宽 "*’ # 厘米。白地黑绘。此枕装饰图案略有变 化, 枕面菱形开光与边框间绘变形卷草纹, 很 少见到。枕面开光内楷书 “ 石庆东原” 小令一 “ 首: 终归了汉, 始灭了秦。子房公到底高如韩 信, 初年间进身, 中年时事君, 到老来全身。为 ( 磁 甚不争名, 曾共高人论。石庆东原。” 照 %) 县出土, 现存磁县文物保管所。 “ 石庆东原”为元曲曲牌,《 全元散曲》及 其他元曲文献中写作“ 庆东原” , 无“ 石” 字。瓷 枕上写作 “ 石庆东原” , 多一字, 保留了当时这 一曲牌的名称,或为民间地区性的习惯称谓, 实为第一手资料。这首小令第四、 五、 六句“ 初 年间进身,中年时事君,到老来全身 ” 中的 “ “ “ 间” 、 时” 、 来” 是曲作者根据需要在小令正 “ ” 格之外加的 衬 字,为民间口语的一种表 现。这三句原为“ 四、 四、 四” 格式, 加“ 衬” 字后 变为“ 五、 五、 五” 格式。可见, 加“ 衬” 字是元曲 的特点之一。
后高 ")’ ! 厘米。 白地黑绘。 此枕三面书 ""’ *、 文字, 枕前墙开光内题六言诗一首,无题;后 墙开光内书小令一首, 亦无题; 枕面开光内行 “ 楷书 “ 山坡里羊” 小令一首: 风波实怕, 唇舌 鹤长鹤 ( 凫) 短天生下。劝鱼 ( 渔) 休卦 + 挂 , , 家, 共樵家, 从今莫说贤鱼 ( 愚) 话, 得道助多, 失道寡。渔( 愚) , 也在他; 贤, 也在他。山坡里
#〕 , 此枕 声通押、 句句用韵、 一韵到底的特点看 〔 上的“ 喜春来” 应为元散曲小令。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这批瓷枕上的元散 曲小令内容丰富,题材集中,多为 “ 叹世、归 隐、怀古伤今”之作,有的曲子和作者可在文 献中查到, 但多数曲子为民间无名氏所作。作 者对元统治者的残暴和劳动人民的痛苦深有 感触,发泄了胸中的愤懑、牢骚和不平,流露 出对封建正统的反叛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如陈草庵的 “ 山坡里羊” 小令感叹社会是非不 分, 贤愚莫辨, 既然如此, 那就 “ 贤, 也在他; ” “ ” “ 愚, 也在他 。 朝天子 小令中的 左难, 右难, 枉把功名干, 烟波名利不如闲, 倒大无忧患” , 则体现了一种否定功名、 事业, 逃避现实的心 态。当元代文人的仕途被堵死时, 他们隐居山 林, 誓死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瓷枕上的小令赞 美的是东陵种瓜的邵平、篱边栽菊的陶渊明 和远害全身的张子房; 叹惜韩信 “ 功劳十大” , 到头来横遭杀身之祸;就连历史上赫赫有名 的诸葛亮,也不过枉费心机,最终逃不脱 “ 百 年都向土中埋” 的归宿。作品表达出的元代社 会主流思潮和文人普遍心态是有其深刻的政 治、 社会、 历史背景的。元代政治腐败, 统治残 酷,社会生活黑暗。元蒙统治者入主中原后, 把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进 行高压统治, 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同时, 统 治者内部斗争激烈, 尔虞我诈, 其间也普遍存 在着居官得祸的思想。再者, 元代科举制度长 期被废止,文人遭鄙视,元人谢枋得 《 送方伯 载归三山序》 中记载有 “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 丐” 之说, 并感叹 “ 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 丐 之上者, 今之儒也。” 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