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内容预览:7、《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4、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文献法自读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
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九年级语文上册 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7《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4、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1、“坚强”的含义。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部《傅雷家书》发行了一百多万册,牵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家书,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国外学艺的孩子的家书。
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1、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翻译作品达34部。
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2、读准下列字音庸.碌(yōng )谀.词(yú)扶掖.(yè)枘.凿.(ruì záo)廓.然无累(kuò)涕泗..横流( tì sì)羲.皇上人( xī)3、理解词义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7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 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理解两则家书的内涵。
2.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3.树立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的意识。
教学难重点1. 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理解两则家书的内涵。
2.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傅雷(1908—1966),上海市南汇县人,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早年参加革命。
1927年赴法留学,1931年回国后,致力于法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文革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的译作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多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
60年代初,因其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在1954年和1955年写给他儿子傅聪的,傅聪当时在国外学习音乐。
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深情父爱,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有平坦畅达,也有曲折坎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
我们该如何面对?听听傅雷对他儿子的教诲,或许能找到答案。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段内的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舐犊之情(shì)颓废(tuí)创痛(chuāng)气吞斗牛(dǒu)涕泗横流(sì)方枘圆凿(ruì)廓然无累:廓,空阔。
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重蹈覆辙:蹈:踏上。
指重犯过去的错误。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模板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模板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一、解读教材
《傅雷家书》是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名着,题材是书信.。
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教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该书语言含蓄,哲理深刻,可分为生活篇、学习篇、处事篇。
《傅雷家书》不仅在教人如何为人父母,也是警戒世人该怎样做人子女,更在指引着我们对生活,对工作该有怎样的态度和追求。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种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
农村的孩子,父母长期在外,与父母的沟通较少,阅读本部名着的确必要,从中可以体会到亲情,获得启迪,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教给学生阅读名着的方法:精读略读相结合,读写相结合.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体会家书中的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父亲对子女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亲情熏陶,勇于面对挫折与成功,以乐观积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傅雷家信两则》讲课方案讲课目标知识目标1.累积词语,掌握“庸碌、凭吊、谀词扶掖、涕泗横流”等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认识作者。
3.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感情。
能力目标1.经过对课文的频频阅读,逐渐体悟作者深刻的人生观及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2.推断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怀。
德育目标人生有坦途,更有波折,培育学生在不同样的人生境遇中的优异心态。
讲课重点1.理解作者对儿子细风毛毛雨式的教诲及谆谆教育的一往深情。
2.知道傅雷先生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讲课难点理解文中较艰深的语句含意及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觉。
讲课方法1.文件法课前要修业生经过各种门路查阅傅雷的有关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自读法自读课文,大体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主旨。
3.议论法学生互动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讲课过程[ 讲课重点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频频阅读课文提出自我见解或疑问;师生进一步商讨,理解作者对下一代的无量希望与殷切关心。
[ 讲课步骤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你遇到困难时,你四周的人,包含你的父亲母亲、亲朋,他们是如何帮助你的呢 ?当你在学习获得一点成绩时,他们又是如何对待呢?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傅雷家信两则》吧,它必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板书文题)二、资料助读作者介绍傅雷( 1908~ 1966 年),文学翻译家。
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
20世纪 20 年月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
“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演讲游行。
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
在公民党反动派逮捕的威迫和恐吓下,被寡母逼迫避离乡间。
1927 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议论。
1931 年春接见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公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激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1(人教新课标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1(人教新课标初三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明白得含义。
2.明白得傅雷所讲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忆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连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步骤 (第1课时)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扫瞄这两封信,讲讲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什么缘故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友爱的小孩〞,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如此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4.在亲小孩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第一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忧。
其次确信两点:一是父母永久差不多上小孩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确实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操尽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平复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讲明任何情况都要把握分寸,〕(第2课时)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亲小孩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亲小孩的信的希望和接到信后的欢乐。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亲小孩成功的兴奋的?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亲小孩成功的欢乐之情。
傅雷把自己的兴奋和欢乐,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小孩的成功感到幸福;观赏艺术的欢乐;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兴奋。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专门兴奋,然而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欢乐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欢乐之情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理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感悟傅雷父子情如朋友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课时:1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一封家书》,同学们说说表达了什么情感?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就是沟通两地的最好的桥梁,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著名音乐家傅聪留学海外时,就是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自己惦念之情的,后来整理为《傅雷家书》。
今天,我们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看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生自由阅读,思考后交流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
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第二封激动、骄傲、赞赏儿子说的谦卑与理智,同时提出希望。
四、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两封信共同的主旋律是什么?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坚强——胜不骄败不馁——赤子之心五、品味语句,体会感情• 你能真正体会一个父亲的心了吗?“……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羡慕?抱怨?谈谈我的父亲给我的……我知道我的父亲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吗?我和父亲有交流吗?我是怎样与父亲交流的?能否试着写信跟父母交流沟通?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A
小李的爸爸和妈 妈 不幸双双下岗 ,小李也因此情绪消沉,学习成绩
直线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决定给小李写一封短信。你该怎样写?
B
小帆前些日子去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回来后,
就总是指挥这个,教训那个,学习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颀,想给小帆写一
封信。你会怎样写?
〔左右两大组分别完成 A﹑ B 情景演练〕
拓展延伸
N〔看来同学们已从精神上把两封家书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了。 〕的确,傅雷是伟大的,
他的儿子是幸运的 . 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
父亲, 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
达的方式不同 . 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
起用真情为我们搭建成长之桥。今天下课后,我们能否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手给父
母写一封家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关心呢?
结束语:放歌曲《感恩的心》
课后反思:这节课目标明确,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的述说很动情,感染了许多听课
的教师。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课文读的较少,基础知识——字词也是在课前检查而没
有在课堂上展示。
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学会感恩。
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作者再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的信。
傅雷想通过这两封
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请以 “从___看出,这封书信是作者在儿子___时给儿子回的
信。”的句式回答第一问。
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
明确:第一封家书
儿子消沉
时
败不馁
做个坚强 人
决定本节课让学生完成三个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属的异同。 〔2〕学习运用书信的
写作方法。〔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针对文章的内容,文体特点,及九年级学生的求知特点,尤其是本班语文基础较差
的现状,我决定课前先用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格式和情感上
或得初步共鸣。感知可文后辨析两封家书的异同;品味赏析文章后趁热打铁,马上进入
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结:大家的述说很动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让他为之骄傲的儿子——音乐家
傅聪。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 了父亲并深深感受到了父爱,那么,只要同学们努力争
取,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让父母因你而骄傲的人!
作业安排
父爱是无言的,较之母爱,它更深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他和母亲一
再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再
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
写的多了,整理下来,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
感受一下那份牵挂。
〔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异同。
2?学习书信的写作方法。
第二封家书
儿子成功时
胜不骄
品味赏析
正是期望儿子做一个 “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家书有了相同的内
涵。我想知道,同学们喜欢着两封家书吗?能把你喜欢的词
. 句和大家分享吗?
体验运用
傅雷的家书, 不仅能使他儿子—傅聪获益匪浅, 也定能使我们这些阅读者获益匪浅。
让我们学以致用,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吧。
体验运用环节,延伸拓展后在《感恩的心》中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
歌曲激趣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
刚才大家听得都挺投入的,从歌曲中,你听出了什么?
〔相关提示可以从形式,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谈。 〕
学生举手发言。
小结语: 大家听得认真, 听得动情; 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
这两封家书, 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之时,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
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虽角度不同,但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
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该单元安排了两篇演讲词和两封书
信。故知识目标中应明确显示: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考虑到三维目标的整和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