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傅雷家书》导学案和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傅雷家书》导学案和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知识。
2、感知傅雷家书的内容,感知傅雷的一片爱子之心。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书信格式三、了解作者:傅雷(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不仅所译甚丰,而且文笔自然流畅。
四、内容梗概:这部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
自1981年出版以来,19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五、探究:(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他的用意何在?(5)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又是什么?(6)作者举“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有何目的?作者为什么要举克利斯朵夫的例子而不举其他人的?(7)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8)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傅雷究竟为什么而感到高兴呢?(9)傅聪的成功,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的信中是否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上,他还写了什么?六、总结七、作业《傅雷家书》导学案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知识。
2、感知傅雷家书的内容,感知傅雷的一片爱子之心。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书信格式三、了解作者:傅雷(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扎实掌握书信的格式,熟练记忆基础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品味哲理丰富、内涵深刻的语句。
3.领悟舐犊情深的父爱美。
【知识链接】1、作家简介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搅水女人》等等。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的作品四部。
此外还有苏卜、杜哈曼、丹纳、罗素、牛顿等人的书。
《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2、写作背景《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一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授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954年1月,傅雷的长子傅聪去波兰学习,准备参加1955年在华沙举行的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所选的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家书写于儿子取得成功之时,面对鲜花和掌声的簇拥,鼓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可以说,这是两封普通而有不同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

学习流程
一、课前热身
讲述关于父爱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傅聪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钢琴演奏家,可音乐界在论述他的钢琴造诣时,却往往把话题拉回到半个世纪前傅雷的一封封家书。今天我们学习《傅雷家书两则》,感受傅雷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舐犊深情。
三、自主预习、
1、介绍傅雷、傅聪
2、请你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3、“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4、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那些忠告?
5、能否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课时
6、阅读第二封信,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父亲究竟都为什么而感到高坚强?
2、书信的格式和信封的写法
3、字词关
廓然无累谀词庸碌涕泗横流凭吊重蹈覆辙舐犊之情
四、自主学习(比较阅读关)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五、小组合作交流
1、整体感知: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
六、小结: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海,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七、作业:给父母写封信,表达你对父母的爱或希望
课题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两课时
编制者
方霞
学习
目标
傅雷家书导学案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目标定向】1.积累佳词丽句。
2.感悟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3.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接受文学熏陶和情感陶冶。
【重难点突破】品味语言的美是重点,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含义是难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入境生趣只要听到、读到、想到傅雷这个名字,就会浮起一串印象:深度近视眼镜,高瘦身材,绝对的洁净,雄辩的语言,固执的脾气,不停的劳作,一丝不苟的认真,……在一霎那间叠印在一起,袅袅上升,形成一个非凡的抽象概念,是崇高人格?古典精神?说不清。
如今,如果再读《傅雷家书》,恍如隔世。
它是一朵最后的玫瑰。
他曾引导人走上艺术的神殿,忘我地攀登。
他让我们看到生活里不易发现的美,他给我们无限生的欲望。
(节选自郁风《“老顽固”傅雷》)二、自学生疑——傅雷其人1.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2.学生发言。
一个的父亲,一个的朋友,一个的学者,一个的中国人,一个的教育家,一个的知己……示例:慈爱的,真挚的,严谨的,有骨气的,思想深邃的,可以信赖的……(学生可从多方面回答)3.穿插辅助资料——傅雷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
曾经留学法国。
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傅聪是傅雷的儿子,是钢琴艺术家。
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
于是,父子之间只有通信,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喜爱的经典家书。
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夫妇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
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经过多次浩劫,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活过来了。
在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暴露出奸诈、卑劣、虚假、损人利己,人性变质。
而多数人依靠老庄哲学或“阿Q精神”或“留得青山在”,求得心理平衡。
《傅雷家书》导学案

No:14《傅雷家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扶掖、谀词等字词,了解傅雷的有关知识和写信的格式。
2.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品味,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会运用正确的格式写信。
3.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理解“坚强”的含义,做真正的“强者”。
二、【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大意。
红笔勾画出“知识链接”部分的重点并重复记忆。
2.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前提下,认真完成导学案。
书写认真规范,严禁照抄参考书或他人学案,组长监督组员完成,限时完成。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
字怒安,号怒庵。
上海市南汇县人。
“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
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
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
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2、背景资料:《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
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
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
《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
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3、文体知识: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优秀导学案

《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傅雷家书》整本书的相关内容
2.学习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3.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阅读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指导】
阅读整本书,完成探究问题。
一、通过阅读整本书,把握整本书的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本书的内容。
二、专题探究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在这本书中,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生哲理,读书求学,艺术修养等,请选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谈谈。
专题二:父子情深
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集,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
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将关注焦点聚集在父子情深这个话题上,试着去发现那些苦心说教背后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结合具体语段段,细心揣摩傳雷的心情。
(1)用“从……一句或几句话中,我知道了/懂得了/读到了……”的句式,说说你自己的感想。
(2)细细品味,做一个深情的朗读者。
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任选一题)
(1)这本书涉这本书涉及道德,文化,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尽可能全面的梳理傅雷的观点,并进行归纳概括,假设你可以与傅雷就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试着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观点的理解或你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2)怎样写好读后感:(引议联结)
简述原文主要内容;
亮明基本观点;
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想,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将有什么改变?切记空话套话,一定要详细,细写;
回到原文,在对原文整体感悟中结束全文。
《傅雷家书》导学案

《傅雷家书》导学案主备人:岳丽鸽审核人:二中附中语文组教师寄语: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音义,并学会运用;2、揣摩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舐犊深情;3、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舐犊深情。
知识链接: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作品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开始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180多封家信摘编,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6月。
这是一部知识分子最佳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并要求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是亲子教育的典范。
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
一.自主学习:(一)预习检测1、注音庸.( )碌谀.( )词枘.( )凿.( ) 扶掖.()廓.( )然无累涕.( )泗.( )横流2、释义凭吊:涕泗横流:廓然无累:气吞斗牛:(二)整体感知思考: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二.合作交流:(一)探究主题1、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傅雷家书》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傅雷家书》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设计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体会第一封信中"坚强"的含义.3、体会作者对下一代的无限希望与殷切关怀。
重点坚强”的含义难点体会作者对下一代的无限希望与殷切关怀。
班级姓名时间一: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位名人传。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老实人》、《天真汉》等。
他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家教成功的典范。
二:读课文一遍,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写在下面并注好拼音。
三理解并识记线面重点词语。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记。
【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高兴。
【谀词】阿谀奉承的话。
【扶掖】扶持,提携。
【廓然无累】廓,空阔,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气吞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自知之明】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2: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我的问题:八仙筒镇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方案第周第课时总编第课时课题傅雷家书两则(一)课型问题解决课主备人备课时间指导教师指导时间导学过程导学步骤时间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设计创设情景呈现目标预习评价生成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分110分27分《傅雷家书》是1954-1966年六月间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书信的内容主要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以及培养他们的艺术的修养。
呈现目标走进文本,回顾预习收获组内交流组间评价作家作品(准确识记)(小组介绍,其他组评价)字词积累:读准,会写,能理解(小组读,听写词语,组间检测词语含义)学生自读课文,问题预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主备人:冯玉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4、理解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方法:运用发现法和合作探究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名句2.通过反思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3.结合练习培养迁移能力重点:1.积累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难点: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训练法结合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一,简要介绍作者二、字词关廓()然无累、谀()词、庸()碌、涕泗( )横流、重蹈( )覆辙( )、舐( )犊之情、扶掖()三、初步感知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2、依据课文话傅雷:读着的语句,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学者;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中国人;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父亲;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朋友……四、课文精读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4、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5、第二封信,写在傅雷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6、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7、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8、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
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9、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10、怎样理解“赤子之心”?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二、反思学习一句话感悟:父爱是什么?三、迁移创新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选自《傅雷家书》)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段主要内容(20字左右)。
(2分)2、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2分)3、文中加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阅读下面一则《傅雷家书》,完成练习。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
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
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1954年1月30日晚)1.读第1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答:(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2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读第2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答:(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2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
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资料宝藏】1.傅雷格言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
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
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
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摘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老话说得好: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
真要过了贫贱日子才真正显出“贫贱不能移”!居安思危,多多锻炼你的意志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哪一门艺术不如此!参考答案:明确:“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可见傅雷是一个严谨勤奋治学的学者;“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傅雷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的中国人;“聪,亲爱的孩子”“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
”可见傅雷是一个多么温柔慈爱的父亲;“……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可见傅雷是一个多么睿智的朋友……示例:父爱是消沉苦闷时的安慰鼓励,7 / 7是成功时的自豪快乐。
父爱是失败了,给你批评,给予你跌倒了爬起来的信心;父爱是成功了,给你庆贺,促你继续前行的号角。
父爱是孩子犯错后不忍落下的巴掌,是孩子害怕时提供的坚实的胸膛。
父爱是山,沉默,却是孤单时坚强的依靠;父爱是深藏于地下的树根,不断为枝干送去营养,却从没想过让枝叶看看自己的苍老。
1.(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对)(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行)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情)而惆怅。
2.(1)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行。
)(2)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3.应选第二句。
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4.(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也可用文中的话转述。
)(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
(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意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
(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5.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