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发5页word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Corder在1967年写的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开始。
强调“第二”是指掌握母语后再学的另一门或二门、三门的语言,和外语学习是不同的。
现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的方面已经很细化了,二语习得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的实证研究岑出不穷。
1 国外学者对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二语习得研究中,有一个“Interlanguag-e”一词,字面意思是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一种学习者语言。
在学习一门外语期间,如果一个学习者的母语占强势地位,那么学习目标语言的难度就会增大,因为很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不利于学好外语。
但是这种状态会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变化,当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语言固化,也叫僵化。
这个词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提出的。
而后就出现了很多的学者,如Krashen,如,Corde,Selinker,Garder,Gregg,Lightbown,Ellis。
他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发表了很多著作,为后人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如:监控模式理论;中介语功能,国际性期刊,推动了研究的发展,为促进课堂二语习得的研究,为教师如何创造进行,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 国内学者对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二语习得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关于二语习得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中国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第一语言的习得规律来指导第二语言学习但如何将一语和二语理论与实践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还没有完全解决。
谈到课堂教学对二语的影响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对学习者总体语言能力的影响;课堂教学对语言输出准确度的影响;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顺序的影响进行。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word精品文档3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最终目标。
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兴趣不足,自信心缺乏等都会对大学英语的输入和输出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使其很难进入语言习得体制,从而妨碍大学英语的习得。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给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Krashen)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提出对外界影响颇深的“语言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 )”。
该理论由五大假设构成,即习得/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这些假设,尤其是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重视语法结构学习的传统外语教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也为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输入假设。
克拉申(Krashen)认为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才能有可理解性语言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才能习得语言。
也就是说可理解性是指输入的语言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即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当有新的内容加入,用公式表示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语言。
克拉申认为只有这样学习者才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才能逐渐提高其学习语言的技能。
(2)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是指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Krashen,1982)。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起着过滤的作用,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
二语习得理论其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影响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摘要]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语言方面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二语习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 ,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具特色。
在语言教学研究领域,母语(native language)和外语(foreign language)、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是两组不同的相对概念。
本文通过对一些著名二语习得理论的阐述,来探讨一下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口语教学的影响,且最重要的是二语习得理论对于口语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二语习得理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影响从我国出现对外语的学习开始,尤其是经历改革开放的大潮之后,外语作为一项国际间交流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为我们所重视。
在我们掌握母语的同时,第二外语的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也就有了第二外语习得这个概念和相关理论的研究,并最终指导我们的实际语言的交流和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
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
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教学法的附庸,为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而存在,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预制语块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预制语块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者:李欣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0期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语块理论的研究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预制语块可以提高大学英语口语学习者的语言流利性、正确性和得体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预制语块;英语;语言结构;口语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78-02引言国外对语块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语言学家们认为,英语中存在一种成串的语言结构,这种语言结构是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介乎传统的词汇与语法之间的语言构块,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
描述语块现象的术语很多,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术语。
Krashen & Scarcella(1978)把它称为半固定式的短语(semi-fixed patterns);Lewis(1993)称为使用词汇组块(lexicalchunks);Cowie(1992)称为使用预制复合结构(ready made complex units);Peters (1983)称为使用言语程式(speeeh formulae);Newell(1990)将其定义为一个记忆组织的单位,由记忆中已经形成的组块组成并链接成更大的单位等;Wray(2002)认为,语块是出现频率较高、作为整体储存和使用的词语程式,等等。
国内常用的术语有“语块”、“组块”、“词块”、“搭配”、“成语”、“习语”、“熟语”、“惯用语”、“类联结”等。
研究者们对预制语块也有不同的分类。
Nattinger & DeCarrico分为:(1)多元词语块(Polywords);(2)习俗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3)短语架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4)句子组构语块(Senteneebuilders)。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武警警官学院 侯润平【摘 要】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借助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情感过滤理论和负迁移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对于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启示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指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
[1]”二十年过去了,尽管情况有了改善,但英语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我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EFL,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进行习得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我国基本不存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这就导致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2]。
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借助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是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是在自然情况下,处于丰富、充足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对语言的认识并掌握这种语言的一种活动。
语言习得主要有第一语言习得即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在学会母语后对另一门语言的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他认为,人们通过习得和学习两种途径掌握某种语言。
“习得”是指学习者无意识地吸收到某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研究,并以理解为基础学习某种语言的过程[4]。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输入假设理论。
他认为,语言习得者要接触到“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产生习得。
浅析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者:白玲来源:《家长》2021年第08期【摘要】隨着英语口语越来越被重视,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也成为教师重点研究关注的对象之一。
二语习得在学生的心理方面、社会认知方面、阅读听力写作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优势。
因此教师如何有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和二语习得理论,关系到学生口语能否快速发展、口语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否有效提升。
【关键词】二语习得;英语口语;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2-0187-02A Brief Analysis of the Enlightenment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on Oral English Teaching(Xinfeng Primary School, Hongshui Town,Minyue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 , China)BAI Ling【Abstract】With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paid to oral English, the applic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teachers' researc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as irreplaceable theoretical advantages in students' psychology, social cognition, read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Therefore, how teachers effectively apply th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is related to whether students' oral English can develop rapidly and the efficiency of or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Keywor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spiration英语口语教学一直得不到有效的重视,直到近年来新教育大纲的改革,面对社会对英语口语熟练的人才需求,人们开始对英语口语重视起来。
浅析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启示作者:谷风云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2期【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大,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够促进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主要的切入点,对当前的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做出系统的分析,对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做出阐述。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英语口语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了国内外语言的交流,特别是近年来,第二语言的学习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在二语习得理论英语的过程中,口语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并且直接影响着二语习得理论的学习效果,在英语学习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形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能力较弱,阻碍了二语习得理论的良好发展。
一、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理论是学习中的一种潜意识理论,不需要学生对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刻意的学习,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自然的融入到语言教学中来。
二语习得理论主要强调习得是如何产生的,并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保证第二语言的输入水平能够略高于习得者的语言水平,加深对输入语言的了解程度。
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1.口语重视程度不高。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英语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英语训练、组织学生参与英语口语比赛,但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普及的力度不够,不能实现对英语口语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状。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一阶段学习情况的总结,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书本知识上,缺乏对英语口语的练习。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差,学生口语的表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2.缺乏口语练习。
在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应该加深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
二语习得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二语习得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12-16T06:38:36.984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7月20期作者:张彩红[导读] 在高校课程学习中,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的英语习作能力培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英语作为现代国际社张彩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050000摘要:在高校课程学习中,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的英语习作能力培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英语作为现代国际社会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语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未来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生的习得能力为目标,高校普遍将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学相融合。
文章首先对语言习得理论的认识进行论述,其次探讨了英语语言文学对高校学生英语习得能力的应用策略及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文学;习得能力;交际能力引言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可恰当地利用英语这个媒介,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同时,对不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及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阐释;培养多语种的思维和思辨能力,能够运用多元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尊重事实、敏于探究,具备一定的多元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高语言能力,了解舆情动态,拓宽文化和国际视野,锻炼对信息的敏感性及挖掘、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理解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道德建设以及多元思维能力。
1对语言习得理论的认识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语言习得理论。
例如乔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将心里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述出来。
婴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语言习得速度较快,并且可以实现语言的自我学习和纠正。
如果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学习到一种错误的语言表达,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在之后的成长中,当接触到正确表达时,他就会进行自我纠正。
克拉申认为在学习语言的所有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的内在化,即学习者通过不断练习将学习到语言的发音、语法变为自己内在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发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二语习得研究的普遍关注,研究集中在二语预制语块本质、二语学习者习得和加工预制语块的认知心理过程。
本文将对国内外的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作一个评述,涉及对口语教学的启示与应用,并指出预制语块习得研究对我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启示意义。
1 二语预制语块的本质
大量语料研究表明,英语中存在一种词汇程式 (lexical formulae) 现象,即成串的语言结构。
这种语言结构是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介乎传统的词汇与语法之间的语言构块,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
不同的学者对这些语言构块使用了不同的术语,如Nattinger & DeCarrieo (1992) 使用词汇短语 (lexical phrases); Lewis (1993) 使用词汇组块 (lexical chunks); Pawley & Syder (1983) 使用词汇化句干 (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 Cowie (1992) 使用预制复合结构(ready made. Complex units); Peters (1983) 使用言语程式 (speech formulae); 等等。
国内外语界把它们统称为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language chunks)。
简单地说, 预制语块即指词汇短语 (lexical phrases/language chunks), 就是事先预制好且被频繁使用的多个词的组合, 这种词汇组合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意思, 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语
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1]。
例如: 名词 care 通常用于 take care of sb./sth.这一组合中, 此组合不但有清晰的结构, 而且还传达了 look
after sb./sth.的意思。
根据预制语块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 take care of sb./sth 是一个词汇短语, 我们在表达思想时可以随时从记忆库中调出
这些预制的短语, 把他们稍作加工, 就可以生成符合语法的流畅语言。
2 利用预制语块教授口语的理论基础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中保留有大量的预制语言单位,这
些预制的语言单位就是信息语块,由几个词项构成,但比单个的单词包含
更多的信息,这就是预制语块。
预制语块普遍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而且随着我们对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而增加,预制语块的数量也相应增加,从而
使大脑可以存储和回忆更多的信息。
(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
3 预制语块与口语教学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的能力,因此,利用预制语块法教授英语口语,就是要利用其话语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们知道,人们无论属于哪个语言社团,其口头交际总是表现为大致相同的结构模式和过程,遵循着差不多相同的交际规则。
口头交际从打招呼开始,以告别而结束,中间的过程一般为:开启会话,表达交流的愿望,期望对方合作;提出话题,向对方传达要交流的信息和目的;信息交流,对交流的信息进行问答;结束话题,交际目的达到后结束交谈。
英语口语教学首先要尽早使学生熟悉口语交际的一般模式特征及有关知识,熟悉英语口语交际的常规,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际规则。
3.1 教授与会话目的有关的预制语块。
与会话目的有关的预制语块通常被用来描述会话功能,如表示客气、
询问、请求、遵守、断言、认同、反对等。
例如表示客气的语块: thank、if you don’t mind;表示询问的语块: do you X,is/are there/it/they x;表示请求的语块: may I X,modal you VP; 表示遵守的语块:of course, sure, I’d be glad/happy to; 表示断言的语块: it is x , I think/believe x, it seems that X。
我们的学生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在交际时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常常使交际受阻或中断,这与他们没有掌握这类表达方式有关。
在教授使用这类预制语块时,较有效的方法为交互法,即模拟一特定语境,确定交际对方的身份是亲人、生人、朋友.还是老师、领导,采用一问一答式练习[2]。
例如,请求/依从: Could I borrow you pen? Sure, go ahead。
3.2 利用预制语块教授交际策略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
交际策略能力指交际者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为克服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际困难的能力。
任何口头交际都离不开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包括将话语有机组织成衔接紧密、连贯自如的口头交际语篇的组织策略;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所而选用得体的表达方式的策略;为达到说话流利和思考而使用的拖延策略;由于语言知识储备不足不知道如何表达时,为避免交际失败而采取的弥补策略;以及恰当处理话轮和自我修正的策略等。
利用预制语块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已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3 教授与必要的话题有关的常用预制语块。
必要的话题是指人们日常交往中常提及和同及的话题。
如自我介绍、语言、数量、时间、天气问路、饮食、购物、看病等。
话题涉及人们生活、
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围绕某一话题总有些惯例化的表达方式,口语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针对某一话题的预制语块,逐步形成对某一话题解交流能力。
例如表示购物的语块有how much is _,I want to see/buy , _cost me/you _dollars[3]。
4 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4.1 在大学口语教学课堂上开展二语预制语块研究方法的实践。
课堂预制语块的教学可围绕以下几类展开:1)会话保持语块,指调节和描述会
话开始、继续、结束等交际规则的预制语块; 2)话题相关语块,指日常交往中提及的话题,涉及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围绕某一话题的习惯表达方式,逐步形成对某一话题的交际能力;3)话语设置语块,指连接话语结构和意义的预制语块,使语篇连贯流畅,衔接自然,逻辑关系分明;4)会
话目的语块,指用来描述会话功能的语块,如表示客气、询问、请求、反对等; 5)交际策略语块,指交际者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为克服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际困难的语块能力,包括拖延策略语块、弥补策略语块、处理话轮语块和自我修正语块等。
4.2 按照话题或语用功能训练,强调对预制语块的熟练运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连续表述能力。
教师先按照话题和语用功能分开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语块,打下必要的基础.然后再创造语境.综合练习。
教师在学生掌握这些语块后,可以给学生提供分项操练的材料.训练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就对饮食、体育、文学作品、歌曲、影视节目、服饰等的个人好恶,进行表达,力求做到真实的交流要求学生尽量用上上述所有语块,从而提高学生的连续表达能力。
总之,预制语块是一种词汇记忆的理想模式, 它符合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应把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割裂开来, 而应把词的概念扩展到预制语块的形式, 认识到语法是服务于词汇的, 预制语块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句子, 进而组成连贯的篇章, 将结构法和交际法有效地结合起来, 让大学的英语教学真正成为一个以能力为中心、词汇为主线的整体教学。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