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地理图表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图表分析 PPT

高中地理图表分析 PPT

五、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关联图通常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 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网成图。它一方 面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 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前瞻性特征。通过关联图的判 读分析也有助于抓住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矛 盾的主要方面,以便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从全局性、主导性 的角度深入理解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
4.环流模式:箭头线组成的环流模式图可以归纳和解析很 多章节的有关地理内容,如洋流系统、大气环流、物质循环、 热力环流等。
5.其他分布模式:如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的自 然带分布模式图。
四、地理景观图的判读 1.地理景观图的类别: 地理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常 见的有地质地貌景观图(名山、断层、典型地质现象等)、天气气 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素描图或照片等)、 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景观)等(如图 4-4-1),能 反映某区域的综合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景观特征;人文景观图常
1.关联图考查地理知识与能力的表现: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池塘中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 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人 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2)某一国家、大洲或区域突出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 因素。如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成因与结果,西北内陆地区干旱 气候的成因及对农牧业的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与 典型性,南极洲寒冷气候的成因及表现。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地理பைடு நூலகம்物的概念 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

高考试题地理图表分析

高考试题地理图表分析

高考试题地理图表分析高考地理试题一直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其中地理图表分析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理图表分析考核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解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出发,分析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地理图表分析内容。

一、气候图表气候图表是地理试题中常见的图表类型之一,通常包括气温、降水量、气压等相关数据。

通过对气候图表的分析,考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分析气候图表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1. 气候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判断图表中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从而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

2. 季风气候分析:对于季风气候地区的气候图表,考生可以分析其季风特点,如春、夏季风和秋、冬季风对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了解季风气候的变化规律。

3. 气候变化趋势:通过对多年气候数据的比较分析,考生可以了解该地区气候的变化趋势,如气温的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等,从而预测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气候地理相关知识,对于地理试题中的气候图表也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解答。

二、人口图表在分析人口图表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1. 人口数量和分布:根据人口图表中的数据,考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如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的特点,从而掌握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和分布的规律。

2. 人口增长率:对于人口增长率的数据,考生可以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了解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和趋势。

3. 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对人口图表中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的分析,考生可以了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从而了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

地理图表分析与图示技巧训练

地理图表分析与图示技巧训练

地理图表分析与图示技巧训练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工具,通过图表的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数据和趋势。

对于学习地理和进行地理研究的人来说,掌握地理图表分析与图示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理图表的类型、分析方法和图示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图表的类型地理图表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值线图等。

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展示和分析目的。

下面以柱状图和折线图为例进行讨论。

柱状图是一种常见的地理图表类型,用于比较不同地理区域的数据。

通过柱状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各个地理区域的数据差异和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柱状图比较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从而了解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

折线图是另一种常见的地理图表类型,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地理现象。

通过折线图,可以观察到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折线图观察气温随季节的变化,从而了解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二、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比较、数据趋势分析和数据关联分析等。

下面以柱状图和折线图为例进行说明。

在柱状图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理区域的柱子高度来了解各个地理区域的数据差异。

例如,柱子越高表示该地理区域的数据越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柱状图的颜色或图案来表示不同的数据类别,从而进一步分析不同数据类别的差异。

在折线图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折线的走势来了解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例如,折线向上表示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增加,折线向下表示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减少。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线的陡峭程度来判断地理现象的变化速度,陡峭的折线表示变化速度较快。

三、图示技巧训练为了提高地理图表分析与图示技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图示技巧训练。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图示技巧。

首先是数据标签的添加。

在柱状图和折线图中,我们可以添加数据标签,将具体的数据数值显示在图表上。

这样可以方便查看具体的数据,避免因图表太小而无法看清数据。

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

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

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在地理学的领域中,图表不仅是展示数据的工具,更是理解复杂地理现象的重要桥梁。

掌握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地图、图表和各种数据表示,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地理认识。

首先,认识图表类型是分析的起点。

地理图表通常包括柱状图、饼图、线图、散点图等每种类型的图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例如,柱状图常用于比较不同地理区域的数量数据;饼图适合展示某一整体中各部分的比例;线图则适用于观察某一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散点图则可以揭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了解每种图表的特点,能够帮助分析者选择最合适的图表进行分析。

其次,精确解读图表中的信息至关重要。

在分析柱状图时,需要注意每根柱子的高度和其对应的数值,从中提取出各个地理区域的数据对比。

在解读饼图时,关注各个扇区的大小以及其对应的比例关系,以了解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占比。

在分析线图时,需要关注曲线的走势和变化的幅度,识别出趋势的高峰、低谷及其变化的周期。

在散点图中,需要识别出数据点的分布规律,分析两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表中的单位和尺度也是分析的重要环节。

每一个图表都需要标明其所使用的单位和尺度,这些信息对于正确理解数据至关重要。

例如,地图上的距离可能是用公里或英里表示,而气温图上的温度可能以摄氏度或华氏度显示。

确保对这些单位和尺度有清晰的认识,可以避免因误解数据而导致的错误分析。

数据的来源和背景也是分析图表时不可忽视的方面。

图表通常会附带数据来源和数据采集的时间。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分析者理解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例如,如果一个气温变化的图表来源于过去的数据,而当前的气温变化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那么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此外,了解图表背后的地理背景也是重要的一环。

地理图表不仅仅是数据的集合,它们往往涉及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政策影响。

例如,一个显示某地区污染水平的图表,可能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交通状况等背景信息,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地理知识图表解读

地理知识图表解读

地理知识图表解读地理知识图表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通过图表可以展示地理数据和趋势,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知识图表的种类和构成,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地理知识图表,深入理解地球上的各个区域。

1. 地理知识图表的种类地理知识图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地图、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流程图等。

不同的地理知识图表有不同的用途和表达方式,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地理知识图表。

1.1 地图地图是最常见的地理知识图表之一,它以平面的方式展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

地图可以分为政治地图、物理地图、气候地图、人口密度地图等不同类型。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各个国家、城市的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征,进而探索地球上的各个地区的差异和联系。

1.2 柱状图柱状图是一种用长方形柱子表示数据的图表。

在地理学中,柱状图常常用来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或统计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用柱状图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口数量、GDP、教育水平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1.3 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以折线表示数据变化趋势的图表。

在地理学中,折线图常用于表示随时间变化的地理现象。

比如,我们可以用折线图表示某个地区的温度变化、降雨量变化等,以便研究这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1.4 饼图饼图是一种以扇形区域表示数据比例的图表。

在地理学中,饼图常用于表示不同地区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用饼图表示某个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口比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民族结构。

1.5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用图形和箭头表示过程和关系的图表。

在地理学中,流程图常用于表示地理现象的发展过程和相互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用流程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人口迁移的路径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的发展规律。

2. 地理知识图表的构成地理知识图表由几个基本要素组成,包括标题、图例、坐标轴、数据标签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本要素。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图表分析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图表分析

序,对于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图尤为重要。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概念 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
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1.地理示意图的类别: (1)地理原理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 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和反 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 意图、地质构造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其主要的原 理如下:
【典例 1】M 江(图 4-4-3)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 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 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资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图 4-4-3
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审题指导】点状分布应从“疏密”(数量)、“方位”(位 臵)、“叠加”(沿河流或交通线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图 4-4-10 A.防寒 B.采光 C.防洪 D.防风
点拨:由新西兰的纬度位臵可以确定其气候常年受西风带 的影响,且景观图中树倒向东侧验证了这一点。其次图中房屋 位于低洼处且房屋较低,不可能是防洪;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 温和湿润,也不可能是防寒;门窗较小不可能是考虑采光。 答案:D
(3)面状分布图:
面状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 理事物,面状分布图应从分布“方位”(在哪里)、“范围” (形 状、延伸方向、面积大小)去分析。
2.地理分布图的解读程序: (1)读图名: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题干部分 会加以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条件。 (2)读图例:一般的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 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读图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新 设定的图例,同时将图例信息标注到与题目相关的地方。 (3)定位置: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和相对位置。一般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方法总结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方法总结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方法总结地理图表分析是初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初中地理图表分析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方面的学习。

首先,对于柱状图和折线图的分析,我们需要关注图表的纵轴和横轴。

纵轴通常表示数量、比例、百分比等,而横轴则表示不同的时间、地点或者变量。

在分析图表时,我们应该首先观察图表的整体趋势和规律。

例如,柱状图通常用于展示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观察到哪个地区或时间点的数值最高或最低;而折线图则适用于展示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趋势,我们可以观察到某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图表上的标签和标题找出与相关图表有关的信息。

其次,对于地图的分析,我们需要学会读图和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编码。

地图通常通过不同的符号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地理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图上的符号,了解到某个地区的自然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地图上的颜色编码来观察某个地区的变化情况,如人口密度、经济状况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例来判断距离和面积的大小,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理现象。

另外,对于表格的分析,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表格中的数据和关键词。

在分析表格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行或不同列的数据来找出规律和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数据来了解地区之间的差异;或者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来观察某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表格中的关键词来找出与表格相关的信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图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有时,一幅图表可能无法完全展示出所有的信息,但是与其他图表的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柱状图与折线图的数据,找出二者之间的关联;或者通过对比地图与折线图的数据,观察到地理现象与时间的关系等。

最后,我们还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方法总结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方法总结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方法总结地理图表分析方法总结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和数据,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地理事实。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地理图表,如地形图、气候图、人口统计图等,正确地分析这些图表是我们掌握地理知识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一些初中地理图表分析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图表。

首先,分析地形图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地势的高低变化。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代表不同的高度,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陡峭,而稀疏的等高线则意味着地势较为平缓。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密度和间距来判断地势的坡度和起伏程度。

此外,地形图上还标注有河流、湖泊等水系,我们可以观察水系的密度和分布情况,了解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对于气候图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图表上的色彩和标注来了解地区的气候特征。

气候图通常以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气候类型,比如红色表示热带气候,绿色表示温带气候,蓝色表示寒带气候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分布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此外,气候图上还标注有温度和降水量等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数据来分析其气候差异。

人口统计图是了解人口情况的常用工具,其中最常见的是人口柱状图和人口比例图。

在分析人口柱状图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柱高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数目。

柱状图上还会标注有年份或时间段,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柱高来分析人口的变化趋势。

而在分析人口比例图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比例的数据来了解不同人口群体的比重。

此外,人口统计图上还可以标注有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人口分布和增长的规律。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见地理图表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地理图表,如经济发展图表、交通流量图等。

对于这些地理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运用一些通用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主要特征,如线条、颜色、标注等,了解图表的基本情况。

其次,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部分的差异,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或不同数据的比较,从中得出一些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五地理图表分析
1.结合等值线图,考查等值线的判断、规律和应用。

2.依据一种或几种地理统计图表,考查地理图表判读及数据分析能力。

3.以多种形式地理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现象的分布、成因及发展过程。

一、统计图
根据地理数字资料绘制而成的图形叫统计图,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图象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坐标图与结构图两类。

1.坐标图:分二维、三维与多维坐标图,如:
结构图,如:
扇形结构图
饼形结构图
柱状结构图
二、关联图
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通过带箭头的线段将有联系的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联网而形成的图形就叫关联图,它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要素联系图、生产联系图及自然与经济发展联系图三类。

如:
华北自然条件与治理措施关联图
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
三、示意图
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地理原理等的一种图形。

它包括剖面图、分布图、原理图及地理过程示意图等。

如:
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
我国某汽车企业生产发展过程及远景规划示意图
四、等值线图
把数值相同的点用线条连起来就形成了等值线图,它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深线、等降雨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pH值线、等地租线、等污染物线等多种等值线图,是目前高考中最主要的一种考试图形。

如:
我国局部等降水量线
五、景观图及漫画
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图,其中既有素描图,也有照片加工而成的图。

漫画多以资源、人口、粮食、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主题,其寓意深远。

漫画
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六、表格
表格可以把冗长的文字叙述加以简化,进行高度概括,是地理统计资料的重要表现形式。

七、图表分析的一般要领
1.先读图名。

这一步常被学生所忽视,他们拿到试卷,直奔主题,直接读图分析,这样就显得无目的性,针对性不强。

所以做读图分析题时,首先要读图名,因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的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范围内思考问题,把握答案的准确性高,得分率肯定也很高。

如读“世界铁矿分布图”,就应该把握名称中所含的知识要素:范围——世界;内容——铁矿分布。

如“中国一月份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其表明了图示区域是中国,主要内容是“一月气温分布”。

2.细辨图例。

图例是地图的特殊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只有阅读图例后方可去把握图中所包含的内容,这样才会提高图表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
性。

但学生们要注意的是图中所给的图例既有常规习惯性图例,此图例只靠平时记忆掌握,也可能是设定的新图例,要因题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如题中有“▲、■、⊙”等符号就是常规符号,它们的意义是铁矿、煤矿、城市。

若有的特殊的图例,要根据题目所给的图例确定。

3.挖掘信息。

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表分析的关键所在,也是解题的归宿。

其基本的方法是:第一了解图示展示的地理位置。

掌握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具体分析方法是:①地理坐标法:是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地理事物所在的位置和占据的空间。

②海陆相对位置法:就是根据大陆内部、大陆东部、西部和海洋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如某大陆西岸为太平洋,东岸为大西洋且位于南半球,就可以确定为南美大陆。

③区域轮廓形状法:如法国形状像六边形、中国的形状像公鸡、智利国土世界最狭长等。

④区域特征法: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特征(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水文特征、动植物特征、土壤特征、自然带等)和人文特征(建筑风格、地方风俗习惯、文化古迹、工农业生产特征等),根据已掌握的特殊性区域特征确定区域位置。

第二从图示中挖掘自然地理信息: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

第三分析图中显现和隐含的人文特征。

如资源、工矿企业、城市、乡村居民点、交通枢纽和线路等。

第四分析图表中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值特征。

(比例尺大小、数值的最大最小值、所占份额、数据的增减状况等)
4.图文转换。

这是读图分析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关卡,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思维能力的反映。

就是学生根据图表中地理信息,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论证和陈述的过程,即为答题过程。

如学生拿到一幅等温线分布图后,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的大小、递变规律、走向、弯曲凸凹状况、疏密程度等特征去推知月份、季节、南北半球及影响因素等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