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及《庄子》
浅谈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庄子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一)先秦诸子中,第一个凭着自然之“道”评说“儒墨之是非”的人物是庄子。
他的名篇《齐物论》写有这样一段话:“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那意思是说:大道被仁义一类小有所成的教化遮蔽了,真言被华美的词藻淹没了,于是就有了儒家与墨家那样的是非之争。
他们都以自己为是,以对方为非,肯定对方所否定的,否定对方所肯定的。
要想止息这种各执一偏的是非争论,最好的办法莫如让争论的人们明白那整全的、泯除是非彼此之分的大道。
这种以自然之“道”超然于儒墨以至百家之争的姿态,使道家在庄子这里接续上了老子的学脉。
尽管“重生”、“为我”、“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也属于道家人物,但后世的学人以老庄并称显然更能指示道家学说的主流。
庄子是诸子中的大家,在讲述他的学说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庄子是战国中叶宋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年,死于公元前年。
据《史记•老庄申韩传》记载:庄子名周,曾做过蒙地管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人。
他的学说无所不涉及,但其精要和根本的东西与老子的思想旨趣相通。
他有十余万言的著述,大都是以寓言方式写成的。
庄子很穷,有一次他顺路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他穿着补了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上的鞋子脱了帮,用一根带子系着,就感叹地问:“先生怎么困顿到了这种地步呢?”庄子回答说:“这是贫穷,不是困顿。
有德之士不能行其道于天下,那才是困顿;衣服破了,鞋子穿了帮,只能说是贫穷。
这就叫做不逢其时啊!”又有一次,庄子家里断了炊,他去监河侯那里借粮,监河侯以嘲讽的口吻说:“好吧,我就要收缴我的封邑的税金了,等税金一收上来,就借给您三百金,怎么样?”庄子听了很生气,他沉下脸来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听见有呼救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鲫鱼啊,您在这儿做什么呢?’那鱼说:‘我原是东海波涛中的一个小生灵,现在困在这里了,您可以用一升半斗的水让我活下来吗?’我说:‘好吧,我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让他们引西江的水来迎接您,怎么样?’鲫鱼听后忿忿地说:‘我失去了我生活的常态,没有了可让我存身的水,现在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可没想到您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庄子及《庄子》资料

1 庄子其人 2 《庄子》其书 3 庄子的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但史记中司马迁
并未提起庄子的字),战国时期宋国蒙 (今安徽蒙城)人。他与梁惠王、齐宣王、 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道家学说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 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 惠子结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 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 威王之聘。
性格
壹 从容洒脱 贰 理性 叁 孤傲清高 肆 幽默
(1)从容洒脱
• 庄子年轻的时候就名声在外,宋及周诸国没有不 知道庄周是道文化之大家的。太清宫行事的老子 崇徒商议决定留庄周在此讲学布道。应当说,能 在太清宫讲学,这殊荣非等闲之辈所能得,老子 门徒当然也以为庄周会高兴或感激。可是令太清 宫行事门徒惊异的是庄周不仅推辞了此职,甚至 连一点的谢意也没有。他说,庄周就是庄周。我 为何要固定在这讲学布道呢?我的理想不是固定 在某处做什么事,而是要到南方走走看看,我要 了解和感受楚越我所未知的风土人情。
那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探究!
思想
•庄子思想的实质: 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
•庄子哲学的核心: 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1、 2、 3、 4、
二、以道观物的认识论
1、 2、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1、 “道”的自本自根性:自本 自根的道才能先于物而存在并成 为万物的根本。即庄子对于物质 世界的客观存在抱绝对怀疑的态 言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
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 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 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 然 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 前所传三十三篇,为郭象整理,篇目 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 篇是庄子所做。所以内篇大体可代表 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杂篇发展 则纵横百余年,参杂了黄老、庄子后 学而形成复杂的体系。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其翼若垂天之云)鹏的形象
第二层(是鸟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大鹏乘风迁徙 第三层(天之苍苍—结尾)感慨天地浑茫。
主旨归纳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
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要凭借一定的外
界条件才能相对自由活动,都受到不同的限制, 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
后世评价
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 ,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 。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 子》,得吾心矣!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检查预习
3.与鹏有关的成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鹏程万里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万里鹏翼 凤翥鹏翔 万里鹏程 鹏抟鹢退 鹏霄万里 鹏游蝶梦
比喻前程远大。 形容奋发有为。 比喻前程远大。 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 比喻前程远大。 指变幻夸诞之谈。
检查预习 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 白居易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杜甫 安识鲲鹏变化,九万里风在下,如许上南溟。 《 水调歌头(和赵用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李白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毛泽东
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本探究】(一)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庄子》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对后世有何影响?

《庄子》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对后世有何影响?《庄子》一书,分内、外、杂三部分,共五十五篇,集中反映了庄周及其后学的思想。
《庄子》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像这就是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安于贫困而不求显达于尘世之间。
但其实他也并不是真正的忘怀政治,而是心系天下,才会多有激愤之辞,“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耶?”(《山木》)正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无比厌弃,庄子选择了消极避世,虚静无为,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的彻底超脱。
在庄子一派人物看来,“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天下黑暗而污浊,一般的言论已经不合于用了,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多用荒诞诡谲之语,实为采用异乎寻常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表现遗世独立的思想内容。
谈及其文的艺术特色,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庄子的想象力非常之丰富。
他在文笔变化多端的同时,又善于表述形容,文章有着很强的形象性;兼以其创作的艺术形象恢诡谲怪,如《逍遥游》中的鲲鹏变化,“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所以《庄子》一书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令人于惊奇骇怪中获得非凡的审美享受。
另一个特点就是庄子对寓言和神话的大量应用,“寓言十九”,许多著名的寓言故事都是出自《庄子》,如朝三暮四、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等。
这些奇诡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而其寓言中含蓄的暗示手法的运用,正与庄子“道”之玄虚空灵的精神实质相吻合。
这种寓言的背后,包藏的是无穷的万象,不尽的意蕴,让人能够捕捉一二,却又难以全部领悟,增加了它内涵的丰富和模糊的美。
庄子

二、庄子的思想
1、看破名利。 1)向监河侯借粮。2)宋曹商使秦。(利) 3)惠施相梁。 4)楚王聘庄子。(名) 5)尧让天下于许由。(名) 2、看破生死。 1)妻死鼓盆而歌。2)自己的身后事。 3、大小、是非、善恶、美丑等都是相对的。 1)触蛮之战。2)葫芦之用。3)沉鱼之容。 4、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混沌之死)
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 反对呢?
反对。 看作者的比喻?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呢? 无论是到野外的人还是到远方的人都需要吃 饭;无论是鹏还是蜩,都需要 依靠风力才能飞翔 蜩和学鸠嗤笑鹏其实是(原文回答)
BACK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BACK
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 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 以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宋荣子笑那些有功有名的人。而他本身对于世俗礼 法并不给予绝对的肯定,他自有自己的行为道理。 当他的行为恰好合乎世俗所需,而博得世人的称誉 时,他的内心并不会特别的欢喜。因为这种价值并 不是他想追求的,得到称誉并不是他的期望,也不 是他行为的目标。反之,当他的行为被社会批判, 遭到世人谴责时,他的内心也不会沮丧,因为世俗 一切,他早就不放在心上。可是,宋荣子虽然做到 了无功无名,不把社会价值放在心上,但是他仍然 不能做到「无己」。因为他有己,所以还有自己与 别人的分别,才会对第一层人「犹然笑之」。因此 庄子才会说「犹有未树也」。
《庄子》

•
《庄子》的通行版本除了王先谦的《庄 子集解》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还有 明《正统道藏》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 《诸子集成》本。
• 译文
• 为了防备那些撬箱子、摸口袋、开柜子的 小偷,就该绑紧绳子、加固门闩和锁,这 就是一般人认为的智慧。但如果碰到高强 的小偷,那么就会背着柜子、扛着箱子、 担着口袋逃跑,生怕绳子绑得不紧,门闩
• 二、《庄子》的结构及主要思想
• 今存《庄子》一书,包括内篇7 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共33篇。 而《汉书· 艺文志》著52篇。一般认 为,内篇大体是庄周自著,外篇、杂 篇则是庄周后学所作。
•
《庄子》体现出庄周独特、深邃 的思想。庄周认为一切事物经常在变 化着,人对这种变化是无可奈何的, 只有服从。因此他主张“无为”,放 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又认为一切事 物都是相对的,连人的认识也是如此。 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质 的差别,如大小、贵贱、寿夭、生死、 是非、善恶、得失、荣辱等等。
• 和锁不够结实。那么原先以为的智慧, 不就反而替高强的小偷提供便利了吗? • 河源枯竭,河谷就会干,丘陵平了,深 谷也就填满了。圣人已经死去,那么高 强的小偷就会消失,天下就太平无事。 圣人如果不死去,高强的暴徒就会不断 出现。虽然借重圣人来治理天下,却使 盗跖大大有利(《庄子· 盗跖》谓“盗跖, 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并以跖为与孔子同时、春秋末年人 )。
• 圣人制作斗和斛作为量具,高强的暴徒 就会连斗斛一块偷走;圣人制作权和衡 作为衡具,高强的暴徒就会连权衡一块 偷走;圣人制作符和玺作为信物,高强 的暴徒就会连符玺一块偷走;圣人提倡 仁义之道来匡正世俗,高强的暴徒就会 连仁义之道一块偷走。 • 凭什么说那样呢?偷拿衣带钩的人 被处死,而窃取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 通过诸侯,仁义得以保存。
《庄子》

2013-7-10
《庄子》的思想
将老子的道解释为精神的本体,化育万物的本根。 人们修养得道,将自己视为自然一物,忘怀自我, 淡情寡欲,不计得失,不虑生死,达到天人合一。 将老子辩证法的相对性加以夸大,发展为相对主义, 认为事物的大小、寿夭、善恶、美丑都是相对而言, 进而不谴是非,否定评判是非的任何客观标准。 将现实社会视为强盗世界,认为仁义礼智是窃国大 盗的工具和赃物,绝不与当政者合作,由愤世嫉俗 走向彻底的超世脱俗。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人生态度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不受 时间空间的任何限制,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做到 无名、无功、无己,也就是无待、无为。
庄子的核心思想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道”
将老子的道解释为精神的本体,化育万 物的本根。人们修养得道,将自己视为自然 一物,忘怀自我,淡情寡欲,不计得失,不 虑生死,达到天人合一。
2013-7-10
7
庄子的哲学思想 ——泯灭一切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
将老子辩证法的相对性加以夸大,发展 为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大小、寿夭、善恶、 美丑都是相对而言,进而不谴是非,否定评 判是非的一切客观标准。 《秋水》“河伯观海”的寓言寓意何在?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 无故。事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 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古,故遥而不闷, 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 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 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8
《逍遥游》的取义(今人)
毛泽东《念奴娇 • 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 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 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此诗作于1965年秋,发表于1975年底。针对1963年 苏、美、英三国限制空中和水下核试验条约。 陈鼓应先生在华中师大作《庄子与尼采》的学术报 告,以鲲鹏高举喻中国深养厚蓄,待时腾飞。 结论:庄子寓言往往具有多义性,“形象大于思 想”。注者释义必须尽可能阐释原作的本义,取义 则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只是不可以将取义强加于 原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07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二、韩非与《韩非子》
第三节 《庄子》
第三节《庄子》
▪ 一、庄周与《庄子》 ▪ 二、《庄子》的寓言艺术 ▪ 三、《庄子》的怪异浪漫
一、庄周与《庄子》
▪ 庄子,名周,宋之蒙(今河南商丘)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活动年代大约在战 国中期。终其一生,除短暂做过漆园吏外,不曾再出仕为官。
▪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说理散文集,今见三十三篇,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一篇,为晋郭象选注本。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著,外杂篇为庄派后学对庄 周思想的阐发,文章写成于战国中期和后期。全书基本属于一个思想体系,有大致 统一的写作风格。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第一节老子孙子论语墨子?第二节孟子?第三节庄子?第四节荀子韩非子第一节老子孙子论语墨子第一节老子孙子论语墨子?一老子与老子?二孙武与孙子?三孔子与论语?四墨子与墨子一老子与老子?老聃春秋后期楚国苦县人曾为周王朝守藏室之史
第五章 《孟子》《庄子》 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荀子》的论说文章也呈现为严谨、周到、细密的文风特点
▪ 首先,主题明晰直露。 ▪ 其次,长于对论题全面周密地展开论证,注意运用分析、综合等种种方法,尤其善
于从问题的各个层面、角度和正反方面分别加以解剖说明。 ▪ 再次,文章结构谨严,语句整齐,从而给人以严谨规范之感。 ▪ 另外,使事用典多连用、形式,多以排比对仗句式出之,并不展开叙述描写,从而
“象征型”寓言,哲理蕴含在形象和具体事物之中,形象与意义构成 完整比喻关系,从而具有象征意味。
▪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 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尝 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上启下,以三组比喻说明事物客观上有大小之分, 承上启下,以三组比喻说明事物客观上有大小之分, 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是一样的,因而都不能逍遥游。 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是一样的,因而都不能逍遥游。
商汤问他的大夫棘,是这样 商汤问他的大夫棘, 说的: 在寸草不生的北方, 汤之问棘也是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 说的:“在寸草不生的北方, 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个北海,那就是天的池。 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个北海,那就是天的池。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那里有一种鱼,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那里有一种鱼,它的宽度达 到几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 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 到几千里,没有人能知道它 鲲。有鸟焉,其名为鹏, 的长度,它的名字叫做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的长度,它的名字叫做鲲。 那里有一种鸟, 背若太山,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 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 做鹏。背就象一座泰山, 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 做鹏。背就象一座泰山,翅 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 九万里,绝云气, 九万里,绝云气,负青 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趁着 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 然后图南, 天,然后图南,且适南 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 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 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 冥也。 冥也。 后计划着向南飞, 后计划着向南飞,将要飞往 南海。 南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鲲之大,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里也。化而为鸟, 里也。化而为鸟,其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名为鹏。鹏之背,不 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名为鹏。鹏之背,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象挂 而飞 知其几千里也;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象挂在天 其翼若垂天之云。 边的云彩? 只鸟,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边的云彩?这只鸟,随着大海 的波浪汹涌动荡将迁徙到南海。 鸟也,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的波浪汹涌动荡将迁徙到南海。 南海就是天然水池。 于南冥。南冥者, 于南冥。南冥者,天 南海就是天然水池。 池也。
庄子的思想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 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 理,在认识论主走向相对主义。 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他指出, 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 护统治的工具。但并不主张以积极的行为来改变 护统治的工具。但并不主张以积极的行为来改变 现实,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 现实,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 度。 对现实人生持悲观厌世态度,因此对生活的 对现实人生持悲观厌世态度,因此对生活的 看法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知其 看法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知其 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 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 恶乎待哉?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的特色 庄子》
善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 善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常将一连 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成文, 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成文, 并把思想融入对话中,想象丰富奇谲。 并把思想融入对话中,想象丰富奇谲。 文章结构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 兀而来,汪洋恣肆,变化无端,但思想却能一 线贯穿。 语言富有诗意和抒情性。 句式富于变化,辞汇丰富,描写细致。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逍遥游》
逍遥游》 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 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 无所依赖、 《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 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永恒的精神世界。 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 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 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 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 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 寻求解脱。 寻求解脱。
从反面设喻强调鹏鸟“所待”的条件,说明鹏鸟只能 从反面设喻强调鹏鸟“所待”的条件, 凭借大风才能南行,雄伟如鹏鸟也不能真正逍遥游。 凭借大风才能南行,雄伟如鹏鸟也不能真正逍遥游。
蝉和学鸠笑话它说: 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 蜩与学鸠笑之曰: 蜩与学鸠笑之曰: 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 起而飞, “我决起而飞,抢榆 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 枋而止,时则不至, 有时候飞不到, 枋而止,时则不至, 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 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 而控于地而已矣, 而控于地而已矣,奚 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 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到郊外 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 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吃完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 腹犹果然;适百里者, 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 腹犹果然;适百里者, 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晚上 宿舂粮,适千里者, 就要舂米做好干粮; 宿舂粮,适千里者, 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外去 三月聚粮。 三月聚粮。之二虫又 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 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 何知? 何知? 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本文பைடு நூலகம்旨
本文追求一种“无所待” 本文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 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 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所谓“无功”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 外物。 所谓“无名”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 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超越 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 的形象,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 的形象,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 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之事 齐谱》这部书, 齐谐》的记载说: 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 移到南海去的时候, 移到南海去的时候,鹏鸟的翅膀拍 鹏之徙于南冥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借助旋 水击三千里,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风盘旋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 风盘旋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而上者九万里,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野马般奔 六月息者也。”野马 腾的雾气,飞扬的尘土,都是大自 六月息者也。 腾的雾气,飞扬的尘土, 尘埃也, 也,尘埃也,生物之 然中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 然中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以息相吹也。 以息相吹也。天之苍 色苍苍茫茫,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 色苍苍茫茫, 其正色邪? 苍,其正色邪?其远 色?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 还是因为太远太高, 的尽头?大鹏在天上俯视下面, 而无所至极邪?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 的尽头?大鹏在天上俯视下面,也 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像这样(从下面仰视上天)罢了。 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像这样(从下面仰视上天)罢了。
《庄 子》
《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内篇7篇,外篇 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内篇7 15篇,杂篇11篇,计33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 15篇,杂篇11篇,计33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 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因唐玄宗尊 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因唐玄宗尊 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 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 庄子文章想像奇幻, 构思巧妙, 庄子文章想像奇幻, 构思巧妙,善用寓言 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 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 格。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与鹏鸟一样“ 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与鹏鸟一样“有所 它们的自鸣得意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 待”。它们的自鸣得意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 不及大知, 不上寿命长。 不上寿命长。根据什么知道这些 及大年。 知其然也? 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是这样的呢? 朝菌不知晦朔,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 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植 物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 知春秋,此小年也。 知春秋,此小年也。楚 后一天,春生夏死, 后一天,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 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 寒蝉也不知道一年的时光, 之南有冥灵者, 寒蝉也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 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是短寿。 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是短寿。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 上古有大椿者,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 灵的树,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 灵的树,把五百年当作春, 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百年当作秋。 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百年当作秋。古代有一种叫大椿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的树把八千年当作春,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的树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当作秋。可是彭祖如今因长寿而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当作秋。 特别闻名,人们与他相比, 特别闻名,人们与他相比,这不 是很可悲吗! 是很可悲吗!
斥鴳笑之曰: 池沼中的小雀笑话它说: 斥鴳笑之曰:“彼且 池沼中的小雀笑话它说: 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它将要飞到何处呢? 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它将要飞到何处呢?我 不过数仞而下, 奋力跳起来往上飞,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 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超 蓬蒿之间,此亦飞之 过几丈就落下来,在蓬蒿 蓬蒿之间, 过几丈就落下来, 至也。 丛中飞来飞去, 至也。而彼且奚适 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飞 此小大之辩也。 翔的极限了。 也?”此小大之辩也。 翔的极限了。可是它将要 飞到哪里去呢? 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 小和大的区别。 小和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