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下肢大隐静脉超声诊断标准

下肢大隐静脉超声诊断标准

下肢大隐静脉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静脉直径:大隐静脉直径超过5mm,或者大隐静脉近心端管径超过10mm,可能提示大隐静脉曲张。

2. 血流速度:正常情况下,大隐静脉的血流速度不大于10cm/s。

如果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血栓形成。

3. 瓣膜反流:正常情况下,大隐静脉瓣膜的反流时间不超过0.5秒。

如果反流时间延长,可能提示瓣膜功能不全。

4. 静脉壁形态:超声可以显示静脉壁的异常变化,如扭曲、扩张、增厚等,这些都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

以上标准并非绝对,医生通常会综合超声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超声诊断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和定量的测量结果,帮助医生准确判断下肢静脉曲张的类型、程度和相关并发症等。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

如有需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

大隐静脉瘤样扩张诊断标准

大隐静脉瘤样扩张诊断标准

大隐静脉瘤样扩张诊断标准
大隐静脉瘤样扩张的诊断标准如下:
1. 影像学检查:使用超声、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来确认大隐静脉瘤样扩张的存在和程度。

2. 相关症状:患者需要出现下肢浮肿、疼痛、沉重感、皮肤溃疡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大隐静脉瘤样扩张的表现。

3. 静脉内超声检查:检查静脉内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病理改变,以确认是否存在大隐静脉瘤样扩张。

4. 静脉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来观察血管内部的情况,包括大小、形状和血流情况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大隐静脉瘤样扩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诊断标准可能会因具体医院、医生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因此,在接受任何诊断前,应尽量咨询医生并了解具体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大隐静脉曲张病理介绍

大隐静脉曲张病理介绍

大隐静脉曲张病理介绍
大隐静脉曲张,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一种情况,但是我们都知道,当人们受到这种问题,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所以在现在生活当中,我们需要了解,大隐静脉曲张的病理,及临床上的表现,这样才可以对这种疾病有科学的认识,减少它跟我们身体健康产生更多的不利影响。

目的研究曲张大隐静脉管壁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不同临床分期的曲张大隐静脉上、中、下三段管壁标本,制作切片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观察。

结果光镜下上、中、下三段均出现管壁厚薄不一,内膜增
厚不均匀,中膜平滑肌排列紊乱。

弹力纤维分离变性、胶原纤维不规则增生、平滑肌增生、萎缩等改变。

电镜下上、中、下三段平滑肌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较多,肌丝较少,中、下段平滑肌有细胞器形态的改变。

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时静脉管壁光镜下全程的病理改变相似,而电镜下血管壁上、中、下三段平滑肌细胞器的改变不同,但其变化与临床分期无关。

了解了大隐静脉曲张的一些病理介绍之后,那么大家对这种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了,想更好的保护好自己,那么对这种常识就不能够忽视,这样才是保证健康,降低各种疾病伤害的最
好方法,也希望每个朋友,都能够重视对身体健康的护理。

大隐静脉曲张超声标准

大隐静脉曲张超声标准

大隐静脉曲张(也称为深静脉曲张)是一种下肢静脉系统的疾病,通常需要通过超声检查来诊断和评估。

以下是大隐静脉曲张超声检查的一般标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这种超声检查通常用于确定血流的方向、速度和流动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大隐静脉是否出现曲张、血栓或其他异常。

B超:B超可以提供有关大隐静脉的结构信息,包括其直径、内腔的情况、壁壁分布和可能的异常。

静脉内超声:这种检查可以在大隐静脉内部进行超声检查,以查看是否存在血栓或其他病变。

压力测定:有时,医生还可能进行静脉内压力测定,以评估大隐静脉的压力情况。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医生通常会评估大隐静脉的直径、瓣膜功能、血流速度和其他相关参数。

这些参数的异常可能会表明大隐静脉曲张的存在或其他静脉问题。

检查结果将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

请注意,具体的超声检查标准和技术可能会因医院、医生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遵循您医生的建议和要求。

《大隐静脉曲张》课件

《大隐静脉曲张》课件

家庭护理建议
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紧 身衣物压迫患肢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 进行活动
定期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
大隐静脉曲张的科研进展与 展望
第七章
科研进展概述
科研背景:介绍大 隐静脉曲张的发病 原因、危害及治疗 现状
科研进展:介绍近 年来在大隐静脉曲 张领域的研究成果 和突破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
第三章
保守治疗
弹力袜或绷带治疗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大 隐静脉曲张严重, 影响生活质量
手术方式:大隐 静脉高位结扎加 分段剥脱术
手术并发症:出 血、感染、静脉 血栓形成等
术后护理:抬高 患肢,避免剧烈 运动,定期随访
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的概念和优点 微创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微创治疗的方法和步骤 微创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
发病机制:多种因素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倒流,下肢静脉压 力增高,浅静脉扩张、迂回。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下肢沉重、乏力感 诊断依据:下肢血管彩超、下肢静脉造影等检查
危害与并发症
危害: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下肢疼痛、肿胀、溃疡等
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注意事项与建议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期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穿着舒适、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的案例分析
第五章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 病史及症状描述: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治疗过程等 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案:诊断依据、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等 患者感受及效果评估: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治疗效果评估等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射频能量闭塞静脉术
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
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
激光腔内治疗术(EVLT)的原理:
激光通过置入静脉腔内的激光光纤末端各向同性散射,通过光热作 用被周围的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使血管壁蛋白质或酶变性、失活,组 织气化,破坏静脉壁的结构,造成损伤的显微性修复,使静脉纤维化, 静脉血管收缩、闭合,从而旷置了该段血管,效果同剥脱术。
激光腔内治疗术的方法:
内踝通过套管针放入超滑导丝,沿大隐静脉达卵圆窝,顺导丝 插入导管,退出导丝,进激光光纤。设置激光发射功率为12W,脉 冲时间为1秒,间隔1秒,发射激光一边烧灼闭合曲张静脉,一边后 撤导管和光纤至内踝处,助手以手沿大隐静脉行程压迫光纤脉冲点 处。电刀电凝治疗迂曲静脉属支。 置入激光纤维时应打开指示光源,注意纤维是否沿大隐静脉行 程走行,近心端不要超过腹股沟韧带下方2cm.后退激光纤维时速度 要适中,约5mm/秒,过快效果不佳,过慢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及 血管周围组织及皮肤烧伤。
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治
彭御冰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属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 一种,是慢性的、原发或继发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下肢浅静脉系 统发生病理改变,呈伸长、蜿蜒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浅静脉局限性、节段性囊状或圆柱状扩张。
解 剖
1993年蒋米尔对4771例4879条曲张浅静脉造影后发现: 55.6% 23.5% 16.6% 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单纯大隐静脉曲张
重度色素沉着:
血栓静脉炎:
湿疹:
溃疡:
溃疡出血:
皮肤出血:
曲张静脉出血:
CEAP分级
CEAP分级(Clinical-Etiology-Anatomy-Pathophysiology)

大隐静脉曲张诊疗常规

大隐静脉曲张诊疗常规

大隐静脉曲诊疗常规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 nous Varicose Vei n,GSVV)(一)疾病特点:1、久立后患肢沉重,酸胀,易疲劳,平卧休息后可减轻;病情轻者可无明显不适。

2、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减轻或消失。

3、病情进展时,可出现患肢轻度肿胀但多局限于踝部和足背部,也可有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色素沉着、瘙痒、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甚至经久不愈性溃疡。

4、若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疼痛,皮肤红肿,局部压痛,曲张静脉呈硬条状。

5、静脉曲张为一大类疾病,血管外科常见的主要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包括大隐静脉曲张和小隐静脉曲张。

6、常见的鉴别诊断主要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动静脉瘘等。

(二)分级:0级:静脉疾病不可见或不可触及;l级: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表现、踝部红肿;2级:浅静脉曲张;3级:水肿但无皮肤改变;4级:水肿、静脉疾病导致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脂性硬皮病); 5级:皮肤改变伴有已愈合的溃疡;6级:皮肤改变伴有活动性溃疡。

(三)病历书写要点:1、现病史:需写清患者症状(例如肢体沉重感,团块出现时间等),变化发展情况,有无合并瘙痒,痉挛痛,静脉性跛行的时间及距离,既往治疗情况,有无服药、应用弹力袜等。

2、专科查体要点:进行双下肢对比,重点检查患肢有无色素沉着、溃疡、水肿、硬结、触痛、静脉瘤,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并要测量双侧肢体周径(测定方法为:髌骨下缘下方15cm处测小腿周径,髌骨上缘上方20cm处测大腿周径),并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3、辅助检查:患者入院之前一般均有静脉彩超,应在病历中写清,注意有无血栓及反流,并将彩超检查单夹入病历中。

4、诊断规范:①、若患者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则诊断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并依据病情分级,后面用括号附上分级。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
+ 3.小腿下段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持久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 的主要原因。 1.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或静脉瓣膜功能缺陷,如瓣膜缺如或发育不全。因此 静脉壁易于扩张,近端静脉瓣膜闭锁不全使血液倒流,进一步影响其属支, 最终造成静脉曲张。 2.长期站立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血柱垂直的重力对下肢静脉 压力增大,同时回流可以直接造成大隐静脉瓣膜破坏,因此大隐静脉曲张 多见于长期站立的劳动者。 3.妊娠妇女或盆腔肿瘤患者,由于腹内压增高,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可引 起下肢静脉曲张。 4、其它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肥胖、遗传等。
中医分型以及治则?
中医分型以及治则、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 1.劳倦伤气 证候:站久行远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 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治则:补中益气;活血舒筋。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2.寒湿凝筋 证候: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 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治则:暖肝散 寒,益气通脉。主方: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3.外伤瘀滞 证候: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 舌有瘀点,脉细涩。治则:活血化瘀,和营消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 手术耐受力较差者。
2.深静脉有阻塞者。
3.合并有急性静脉炎或全身化脓性感染。
+ 提问:大隐静脉的属支有?
+ 创面彻底清创,创缘皮肤缝扎术。 + 必要时植皮。
+ 5、溃疡形成; 溃疡为真皮或皮肤深层织的破坏所致的缺损,愈后有保痕, 此点与糜烂不同。溃疡为继发损害,凡是皮肤损伤,感染或结节破溃达一 定深度的损害可导致溃疡的发生淤滞性皮下硬化症。
+ 6、小腿出现湿疹、奇痒经久不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隐静脉曲张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女,65岁,主因“双下肢蚓状包块渐增大5年余伴右下肢红肿热痛1周”入院。

查体: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可,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瘀斑。

头颅正常,眼睑无浮肿,白睛无黄染,黑睛无云翳,瞳孔等大等圆,鼻腔通畅,耳腔无疖肿,颈部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无压痛。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运动对称,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HR:8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腹壁静脉无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肝区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表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状如蚯蚓,站立时明显,卧位时减轻。

双下肢沉重感,酸胀感,时有疼痛,右下肢肿胀,右小腿近足踝处约3×2cm大小面积皮肤发红,局部肿胀,皮温增高,质硬,压痛明显。

双下肢深静脉通畅试验(-).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前后二阴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1.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2.右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鉴别诊断:(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发生在股、腘静脉,主要病变为瓣叶的游离缘松弛下垂,合拢时留有漏斗形间隙,发生血液向远侧逆流。

其特点:①患肢有较严重的重垂不适及肿胀,行走时因瓣膜失去单开放功能而症状加重,只有在平卧时才能缓解;②因早期破坏小腿交通支静脉瓣膜,常迅速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变化;③小隐静脉瓣膜破坏的发病率,远比单纯性下肢静脉多见;④顺行静脉造影,深静脉主干呈筒状扩张,失去竹节状外形,瓣膜影模糊。

逆行造影示造影剂逆流,根据造影剂逆流到达的部位,可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主要为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待病程进入后期,血栓机化而完全再通后,也可变为深静脉逆流性病变,浅静脉曲张多为代偿性表现,下肢肿胀,酸胀不适,常在短期内即出现踝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迅速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改变。

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闭塞期,深静脉通畅试验阳性,静脉压升高,运动后更加明显。

血栓再通后,深静脉通畅试验也可阴性,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表现相似。

若鉴别诊断仍有混淆,可行静脉造影检查确定。

(三)动、静脉瘘常有明显浅静脉曲张,后天性动静脉瘘多由创伤引起,患者有受伤史,局部可以扪及持续性震颤,听诊时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先天性动静脉瘘,患肢常较健肢明显增长、粗大。

动静脉瘘无论先天性或创伤性,静脉内因有动脉血灌注,体表温度升高,静脉压明显升高,抬高患肢后,不象单纯性浅静脉曲张容易瘪缩,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

鉴别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必要时行动脉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 Trenaunay Syndrome,简称KTS)为一种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坐骨静脉系统残留而形成,具有浅静脉曲张、患肢增长增粗及皮肤呈现大片血管瘤样红斑三个主要体征,体征常局限于下肢的外侧面。

本病比较少见,以免误诊为单纯性浅静脉曲张,而错误地施行了不恰当的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