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城市化水平与人均耕地面积的相关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京农 业 大学 土 地管 理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0 9 ) 南 10 5
摘 要 :在 界定 城 市化 的 内涵 、城 市化 水 平测 度指 标 的基 础上 ,运用 相关 系数 和 回归 分 析模 型 对 江 苏 省城 市 化 水平 与 耕 地
面积 的关 系进 行 了分 析 。结 论是 :城 市 化 与保 护耕 地是 对立 统 一 的关 系 ,城 市化发 展 有利 于保 护 耕 地 ,协 调 两者 关 系 的
The r l to hi t e r a z i n nd e a i ns p be we n u b ni ato a
c tv t d a ha e uli a e l nd c ng s o i c c s t d n J a g u Pr v n e
的 辨 证 关 系 ,进 而 提 出城 市化 进 程 中土 地 利 用 的 对 策 。
1 城 市 化 的定 义 及 其 水 平 的 测 度
c l vtd ln ra i in s rvn ew ihu b nzt ni hs nC iawa tde sI c reainid xa drge so n lssmo ・ ut ae a d ae Ja g uPo ic hc r a iai ihi hn ss id u i orlt n e n e rsina ayi i n o s u o d
me to r u iain i h l flt rtc u t ae a d. n e f n a na y o o r i ai g te e t o a p cs c n it i a tn t e n fu | l t s e pu o p o e tc l v td l n a d t u d me tlwa fc o d n t h s w s e t o sss n fse h z 0 i h n po eso r rc s fu l  ̄ a i n n e sv a d u e. z t n a d it n ie ln s o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摘要】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反映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指标,一系列至今尚未解决的经济问题都有可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解决。

城市化的适度推进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集聚效应和推动创新,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文章分析了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现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试图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提出对策,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湖北省;相关性一、引言城市化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指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

2010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是一个城市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市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区域的不断减少,城市区域的不断增加;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聚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的下降及第二、第三产业份额的上升;城市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城市功能对农村的辐射影响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化率来表示。

城市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城市化率=国家(地区)城镇人口/国家(地区)总人口×100%二、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发展的现状图1湖北省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之一,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趋势更为显著。

对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土地耕作锐减的现象的看法或感悟

对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土地耕作锐减的现象的看法或感悟

对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土地耕作锐减的现象的看法或感悟第一节城镇化快速发展与耕地面积减少城镇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占用土地,包括一部分耕地。

一、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面积,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少”:一是人均耕地少。

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减少了1.2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现在的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二是优质耕地少。

我国的耕地质量总体偏差,中低产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和污染等问题严重。

三是后备耕地资源少。

我国宜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成耕地的荒地不足7000万亩,与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快速被占用的情形相比,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

[1] 通常来讲,我国耕地资源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人口增加。

人口的不断增多,必然导致对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需求。

第二,城镇化发展。

城镇数量的增多和城镇规模的扩张必然导致城市周边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第三,经济利益驱动。

一般情况下,城市的工业用地是农用地效益的10倍以上,商业用地是耕地利用效益的20倍以上。

[2]比较效益的差异诱使耕地向非农地转化。

城镇化的目标是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并为进城农民提供生活和工作场所,最终将其转变为城镇人口。

实现这个目标有两条途径:一是建设新城市;二是改造老城市,即对原有城镇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旧城的更新改造。

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都需要占用相应的土地,包括一部分耕地,甚至是优质耕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城镇化,大量占用平原平坝良田建设城市、集镇和村庄,形成了所谓的“平地建城,农田上山”的奇怪现象。

按人口计算,我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上升到2010年的47%,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1977年的不足1.7亿增长到2010年的接近6.4亿,增加了4.7亿(如果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推算,其中最多7000万人是原有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其余4亿人都是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农业人口)。

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摘要:耕地地力评价是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壤资源的重要依据,也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耕地资源、农业生产和土壤质量等多方面指标,对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以期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科学规划和土壤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农业在湖北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地力评价对于科学规划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耕地地力评价主要从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农业生产潜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本研究以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抗逆性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根据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了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湖北省农业生产潜力较高,在绿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高效利用示范区集中分布。

土壤质量方面,湖北省耕地普遍属于中等水平,但在南部山区土壤质量相对较差。

此外,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抗逆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四、湖北省耕地地力评价应用研究湖北省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为农业生产的科学规划和土壤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在农业生产规划方面,可以根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土壤资源保护方面,可以针对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如改善土壤结构、加强耕地保育和水土保持措施等。

五、结论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对于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和保护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发现该地区农业生产潜力较高,土壤质量普遍中等水平。

在应用研究方面,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并针对土壤质量不足的地区制定相应的土壤保护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土壤资源。

关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的分析

关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的分析

关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的分析摘要:湖北省的城乡发展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现状以及扩大的原因中寻求湖北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对策。

以“三农”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从制度、教育、税收、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找到解决湖北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办法。

其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城镇的作用,在政府的支持和城镇的帮助下,加快城乡物质和精神文化融合。

从正真意义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共同实现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乡发展;城镇化;城乡融合1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现状1.1湖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98-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由2714.24元增长到3099元,增长了43%,年均增速为5.2%;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4826.36元增长到8786元,增长了82%,年均增速为8.9%。

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比农民收入快3.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再度出现扩大的趋势。

其间的2004年,由于国家采取减免农业税、提高粮价等多手段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爆发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为2.78:1,2005年重新抬头扩大到2.84:1,但低于同年全国3.22:1的水平。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在此阶段的后期四年(2002~2005),湖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本上稳定在2.8:1的恒高状态上。

1.2湖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相应扩大。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差距有着明显的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2006年湖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3%,比1996年下降了13.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了10.5个百分点,仍高达48.6%。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说明:一是城市生存型消费降势快于农村。

二是发展享受型消费需求趋旺。

另外农村消费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待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二是市场环境及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社会诚信意识不强,假冒伪劣产品还比较多;三是消费信贷发展滞后。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腹地,长江横贯东西,省域地势呈三面高、中间低、向南敞开的态势.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诸山环绕;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与洞庭湖相连。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辖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一。

湖北省各类用地数量湖北省土地利用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省农用地面积1466。

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88%;建设用地面积136。

7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

36%;未利用地面积255。

7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

76%。

1.农用地耕地面积467.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

15%,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沿江平原。

园地面积42。

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29%,主要分布在长江山峡河谷地带、清江流域和鄂南幕阜山区。

林地面积793.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71%,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分布较少,与湖北省的地貌特征基本一致。

牧草地面积4。

4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

24%,主要零星分布在十堰、恩施和黄冈等地.其他农用地面积157.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

49%.2.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4.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8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72。

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

88%,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02平方米。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40。

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18%。

3。

未利用地全省未利用地面积255。

74万公顷,扣除河流、湖泊水面、沼泽地、苇地和部分滩涂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湿地,宜耕后备土地十分有限。

二。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1997~2005年间,全省耕地累计减少27.44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05万公顷。

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分析

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分析

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分析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描述了人口向城市的集聚程度。

人均GDP则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GDP总量除以总人口得到的平均数,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两个指标看似与城市无关,实则在城市发展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化率对于人均GDP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

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

经济学家发现,城市集聚对于人均收入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推动作用。

一方面,城市作为现代产业的聚集地,其人均收入高于农村地区,因此城市人口的增长能够带动整体人均GDP的提高。

另一方面,城市的反哺效应也能够推动城市自身的经济增长。

城市化率越高,城市地区的消费能力也越强,这会进一步带动城市服务业、制造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然而,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正相关。

城市化率的增加会对城市的人口密度、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会导致城市的治理成本上升,随着城市化率的升高,城市治理的复杂性、难度与风险也逐步上升。

因此,在人均GDP增长与城市化率间取得平衡至关重要,城市对于人口吸纳量、生活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投资,都应该遵循平衡发展的原则。

城市化率对人均GDP的影响城市化率的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和聚集程度。

高城市化率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集聚在城市中,增加了城市的经济势能。

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对于人均GDP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人口增长快的地区,其人均GDP也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

因此,城市化率的提高对于推动人均GDP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城市人口增长对于人均GDP的影响之外,城市化率的升高,还带动了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商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尤其在目前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高城市化率能够带来更快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湖北农业发展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主要分析了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差距等问题。

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农业生产空间受限,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农田荒芜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导致产出质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湖北农业才能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关键词】湖北农业发展、重要性、现状、挑战、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未来展望、对策建议。

1. 引言1.1 湖北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湖北农业作为湖北省最基础的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不仅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村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湖北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进程,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竞争的加剧,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如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湖北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强湖北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是当前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湖北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1.2 湖北农业现状概况湖北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湖北农业总面积约为2778万亩,农业总产值约为180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农村城市化水平与人均耕地面积的相关分析
作者:郭敏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名: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英文刊名: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年,卷(期):2004(2)
被引用次数:1次
1.王远桂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01)
2.安旭东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期刊论文]-国土与资源研究 2000(02)
1.殷学永.李娜.Yin Xueyong.Li Na河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太原科技2007,165(10)
2.胡守庚.吴新群.金贵鄂西北山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规律分析[会议论文]-2009
3.郝瑞彬.尹力军.HAO Rui-bin.YIN Li-jun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期刊论文]-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6)
4.宋坦花.李春林山东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2009(9)
5.史常亮.SHI Chang-liang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与城市化进程相互关系探讨[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0,17(6)
6.党国锋.赵军.DANG Guo-feng.ZHAO Jun兰州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定量研究[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4)
7.陈溶萍.董捷.CHEN Rong-ping.DONG Jie经济发展和耕地消耗空间差异性研究——以湖北省为例[期刊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
8.王书转.赵先贵.WANG Shu-zhuan.ZHAO Xian-gui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
9.刘定惠.朱超洪安徽省城市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
10.栾维新.王茂军提高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的关系研究——对大连市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2002,22(2)
1.王海岭.咸春龙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2)
引用本文格式:郭敏湖北省农村城市化水平与人均耕地面积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