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画风》第一课时_语文_小学_葛安英_ 49441156—2
《画风》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画风》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画风》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
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涛、陈、丹、艺、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1、认读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绘画了,请问:你们在画纸上都画了些什么呢?2、提问:你们画过呼呼的风,让人陶醉的香味或美妙的声音吗?3、学生质疑: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画?4、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风》。
学生随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汇报归纳,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个小朋友?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宋涛、陈丹、赵小艺。
4、交朋友,认生字。
让学生和他们三个孩子交朋友,与他们打招呼,并做简要的自我介绍。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认识“宋、涛、陈、丹、赵、艺”这六个生字。
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5、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你还能给这些生字娃娃找朋友吗?——给这些生字组词,齐读词语。
6、还有一个生字娃娃在这里呢,我们也来认识它吧。
板书“显”字,学生教读,齐读,抽学生给它组词,再读。
7、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抽读,齐读句子,巩固生字词语。
(1)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
(2)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
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8、拓展练习。
仿说句子:一阵风吹来,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执教:龙海市九湖中心新春小学张小芳教学目标1、认识“宋、涛、陈、丹、赵、艺”这7个认读的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做生活上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7个要求认读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辨声音引入风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
(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听听画上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⑴指名回答师:对,是公鸡的叫声,再听听。
⑵点击“鸟”的声音,学生猜答。
⑶师:这个呢?(点击“风”的声音)师:对了,是风先生来到我们的教室了。
(板书:风先生的简笔画)2、揭题师:风看不见,摸不着,他藏在哪儿呢?有三个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风,还能把风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出示课件2: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再把文中这7个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能做到吗?2、学习七个认读的生字师:文中的小朋友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3)⑴与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声好。
⑵师:谁能借助拼音读出哪个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并齐读)谁还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注意:“赵、陈”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⑶出示课件4师:没有了拼音,还会读吗?(全班齐读)⑷出示课件5师: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哪里见过?“陈”:耳东陈(是识字的好方法)“涛”:海涛、波涛(哦!“涛”跟水有关系)师评:原来这些字你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个呢?(拿出“显”的卡片,让学生接读)⑸识字巩固环节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含有“显”字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指名读)老师这儿有许多精美的卡片,还想要吗?(想)想,就看你们的本领了!“赵、宋”:要求学生能说出识字的方法“艺、丹”:要求学生能组词3、写字教学⑴出示“丹”的错别字图,让学生进行纠错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⑵出示乌云图,让学生认读(老师故意把“乌云”写成“鸟云”)再进行纠错⑶范写“丹”和“乌”注意:“丹”的“一”要写在横中线;“乌”的“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⑷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写得好的同学三、初读课文1、读课文,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
课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学习目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趣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哪些小朋友知道有关风是诗句?指名说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指名说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三、识字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没?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
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生字的?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
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
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
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
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接读课文。
评议。
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画风)刚才××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老解决这个问题。
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1)指名读(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画风第一课时详案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龙泉小学刘惠《画风》第一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参与式学习方式。
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材简析】《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画风》是一篇向学生介绍风与事物之间关系的课文。
课文浅显易懂.通过三位小朋友的对话及实践,让学生认识风,熟悉自然现象。
学生一读即懂。
重点是让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中,去学习他们肯动脑筋的精神;想出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善于动脑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中的奇妙,在学习与作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做猜谜语的游戏,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
这是什么?风(课件出示谜底)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风的特点有所分析和了解,孩子们喜欢谜语,猜谜语的过程会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对画风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介绍风,加深理解。
1.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你们谁来说说日常生活中你们都在哪里感受过风啊?2.哦,原来风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平时能够仔细观察生活,真不错,还有吗?3.小朋友你的知识可真广。
画风教学设计(优秀7篇)

画风教学设计(优秀7篇)画风教学设计篇一《画风》第一课时一、激趣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三、识字、写字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
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想办法记生字4·个别指导书写四、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勾出3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2·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3·喜欢这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画风》第二课时一、整体把握、理解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壹五课《画风》(出示课题),还记得么?宋涛、赵小艺、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学生回答师粘贴:—————————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风)○(车同学们,大家来看看这些词语,哪个词语更能让你具体生动地感受到“风”的存在?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哦,原来用了这样的词,能生动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风”,那聪明的你能给旗子和风车加上怎样的词语同样会变得如此生动形象,仿佛置身于“风”中呢?师小结:哇!同学们好棒啊,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而这些词语能让“风”生动地展现出来,以后学习写作的时候能够帮助你的!二、表演朗读见其义(1)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当有趣,而形式也很有趣的,2—8自然段都运用了人物的“对话”,你看,“明日之星”电影公司希望找到出色的导演和演员,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同学们想参加么?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轮表演的内容是什么?(出示内容)如果你是导演,你能从神态、动作、对话的语气语调教教演员该如何演,请你先仔细思考一下。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张 晓燕
( 浙江省永嘉县乌牛仁溪小学 )
教 学 目标 : 1 . 能 认 读 生字 “ 宋、 涛、 陈、 丹、 赵、 艺、 显” , 会 正 确 书 好 ?比较 直 。为 什 么 ? 课 文 中 怎 么说 的 ?找 课 文 , 读一读 , 老 师 根 据
1 、 重 点句 子
一
个善观察 、 勤 思考 的孩 子 !
( 1 ) 这三个 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的呢?请 再快速地默读一遍课
文, 用波浪线划下来 。 ( 教师巡视 , 指导) 2 、 谁来说说 ?
教学 反思 : 新课标 指 出“ 阅读 教学是学 生 、 教师和 文本 三者对
标好 自然段。读完一遍的同学可以站起来, 读第二遍 。 ( 2 ) 刚才 同学们 读得很起劲 , 下面我们就 一起开火车来 读一读 课文吧。 ( 一 人 一 个 自然 段 )
三、 再读课文 , 知晓大意。 1 、 猜 图 习 字
—
—
1 、 同学 们 , 你 们 能用 风 来 了 , 风把 吹 的句 式来说说三位小朋友画 的风 吗?
一
、
画 了几片乌云 , 又 画了几条斜斜 的雨 丝 , 说: “ 下 雨 了, 风把 雨 丝吹 斜 了。” 你从哪里看 出有风? ( 斜斜 的雨丝) ( 自己轻 声读读 , 看谁 的风
( 1 3 感受风的特点。 ( 师生 问好后 , 教师打开 电风扇 。) 同学们 , 把雨 丝给 吹斜了 。重点在于 : 不要读过 , 把握分寸 。可 以让孩 子比 电风扇 开着觉得怎么样 ? ( 很凉爽 , 很舒服) 赶快把风请 过来 , 表 扬 较 , 该怎么读?吹斜雨丝 的风是什么风啊 ?柔柔 的, 春风啊) 体会后 表 扬 它 吧 !— — 怎 么 ?找 不 到 ?那 你 们 看 看 风 在 哪 儿 呢 ?哦 , 原 来 再 朗读 。 风是一种看不见、 摸不着 的东 西 ! ( 2 ) 看 不 见 摸 不 着 的 东 西 能 画 出来 吗 ? ( 板书课题 : 画 风) 。 二、 初读课文 。 认读 新 词 。 ( 3 ) 教写“ 斜” ( 识记 、 书空、 仿写) 3 、 这 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 , 想办法 , 都 用 自己 的 方 法 画 出 了 风, 可 真 了 不起 , 你 们 愿 意 再 来 演 一 演 这 三 个 小朋 友 吗 ? 四 人 小 组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导学策略
以课内外联系
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同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本班实际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板:风]
二年级语文下册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15、画风第1课时总第37课时
学材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风》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
2、交流描写风的诗句。
3、板书课题“风”。
师:你是怎样发现风的?学生汇报交流。
那风能画吗?板书:画。
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和故事中的小朋友一起来画风。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小组成员互相检查。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
(3)请小老师领读。
2、认读多音字。
(1)出示多音字“杆”。
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字义。
(2)出示字典内容,指名读
杆
gān
较长的木棍或类似的东西:(杆子)(旗杆)。
gǎn
较小的圆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
(指作为器物的把儿的。
(笔杆儿)(枪杆儿)(烟袋杆儿)。
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杆枪)(一杆笔
3、考一考。
电线杆()
一杆()枪
笔杆()
3、指导识记字形。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导写生字“艺”。
三、品读故事。
1、电脑播放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画像名字上方带音节。
指名叫出他们的名字。
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
2去掉拼音,指名上台指着画像分别叫出三位小朋友的名字。
3、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
4、分段接读课文,思考:是谁第一个提出画风的?
5、又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的呢?(她是怎么说的,请用“—”画出。
怎么做的?请用“…”画出。
)
汇报交流
(1)出示国旗飘扬图和句子: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指导学生肯定、自信地读。
指导学生学着赵小艺做做动作,体会她善于思考。
板书;善于思考
(2)出示
指导学生作诗。
风来了,
风把吹了,
风藏在里。
(3)出示老师作的诗,齐读。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飘了,
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6、默读课文,思考:陈丹和宋涛又是怎样画风的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有风?请读一读,画一画有关语句。
)
汇报交流
(1)刚开始陈丹会画风吗?(不会)现在怎么会画了呢?生:受到赵小艺的启发。
板书:相互协作
出示陈丹的画和相关语段: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
”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指导兴奋、喜悦、自信地说说陈丹说的话。
指导为陈丹的画作诗。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2)出示宋涛的画。
指导欣赏风吹斜雨丝的画面,为宋涛的画作诗。
风来了,
风把雨丝吹斜了,
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3)出示转动的风车图。
继续作诗。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4)出示诗,美美地读。
风来了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四、拓展
你还有别的办法画风吗?
学生画风,展示作品并解说。
五、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喜爱画画的你:请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游戏的你:请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写日记的你:请把你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画风
善于思考相互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