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作业1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要求(一)、能力要求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其应用,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判断、分析比较能力。
(二)、内容要求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知识网络体系一、减数分裂的概念概念:从初级精(卵)母细胞发展到精(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_1__次,而染色体只复制___2__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结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_____3______。
二、相关概念①.____4____: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__5____: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③.___6____: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 分子,四条染色单体) (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三、精子的形成1、形成场所:精巢2、形成过程(见课本)滋长 变形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 (2N ) 复制 (2N )(N )(N )4个精子(N )3、各时期特点 42n 2n染色体 n n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母细胞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附: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四、卵细胞的形成1、形成场所:卵巢2、形成过程(见课本)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 2个极体滋长 (2N ) (N )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 )(2N ) 复制 (2N ) 1个次级母细胞(N ) 1个卵细胞(N )五、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六、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个体 精子发育减数分裂受精卵(2n) 新个体(2n )♀个体 卵细胞七、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对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作业1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问题探讨”,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阐述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等概念。
3.结合教材图文,建立减数分裂的动态影像,重点注意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阅读P 16)减数分裂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特点染色体只有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二、精子的形成过程(阅读P 16-19) 1.形成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睾丸(曲细精管)。
2.细胞名称的变化精原细胞――→体积变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精细胞――→变形精子。
3.染色体的变化判断正误:(1)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 )(2)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 ) (3)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 (5)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6)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7)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 )答案 (1)√ (2)× (3)× (4)× (5)× (6)√ (7)√一、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三组概念辨析1.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 数目 (1)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数:①复制前:每个染色体上有1个DNA 分子; ②复制后:每个染色体上有2个DNA 分子; ③两种情况下每个细胞中都是含有4条染色体。
(2)染色单体的形成是DNA 复制的结果,图中a 与a′为姐妹染色单体,a 与b 、b′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a与c、c′、d、d′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高中生物必修2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课时

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受精作用(练)1.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D.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核融合【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正确;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C错误;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核融合,D正确。
2. 关于“―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解释错误的是( )A. 这种现象会出现在所有生物中B. 与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有关C. 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D. 与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答案】A【解析】“―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变异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A错误。
亲本中发生了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导致后代不同,B正确。
亲本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导致后代不同,C正确。
亲本中发生了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导致后代不同,D正确。
3.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是相对恒定的,这是由下列哪项生理过程决定的()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答案】C【解析】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从而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生物体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是C。
4.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某雄性果蝇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 (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答案】D【解析】精子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其中一条,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形成精子种类为24=16,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作业2: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Ⅰ)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Ⅰ)[基础巩固]1.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能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A.变形虫B.细菌C.玉米D.衣藻[答案] C[解析]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如玉米)才会进行减数分裂。
变形虫和衣藻都是低等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们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都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2.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是() A.4和4 B.8和4C.8和8 D.16和4[答案] D[解析]果蝇有8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由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共有16条染色单体。
四对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配对,故形成四个四分体。
3.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出现的染色体行为是() A.联会B.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分离D.着丝点分裂[答案] D[解析]着丝点分裂属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行为。
4.对右图中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 B[解析]从图上看,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故交换结束。
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答案] C[解析]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只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都有这种变化。
而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有丝分裂中没有,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这种变化。
[巩固提升]6.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⑤―→②―→⑥―→①C.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答案] C[解析]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④⑤,A错误。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生物必修2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减数分裂

第1课时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阅读教材P16)二、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阅读教材P16~20)【记忆技法】精子形成过程精原略增复并列,同源联会四分体;两两并列赤道板,数目减半向两极。
次级精母再分裂,染色单体相分离;数目同前四细胞,复杂变形四精子。
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阅读教材P21)1.在低倍镜下观察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
3.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重点聚焦1.什么是减数分裂?2.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3.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共研探究]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模式图,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其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图1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1和3或1和4或2和3或2和4是非同源染色体。
2.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①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1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其中1、2形成一个四分体,3、4形成一个四分体。
②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3)联会和四分体的关系(如图2所示)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图1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图1中的a和b(b′)、a′和b(b′)等。
4.相关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练习5:2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作业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选择题1.某动物的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四分体时的着丝点数和四分体数分别是()A.6和12 B.6和3C.12和6 D.12和122.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3.某动物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为()A.12条B.24条C.36条D.48条4.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5.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D.非姐妹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6.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7.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细胞中()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D.细胞中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提供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B.减数第二次分裂C.联会时期D.四分体时期9.减数分裂过程中,下列哪两个过程是同时发生的()A.染色体的复制和交叉互换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配子的形成和染色体数目减半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二、非选择题10.下图中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b.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c.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d.能够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特点。
e. 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a.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b. 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3.情感目标a.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 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认同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要点a.减数分裂的概念。
b.精子的形成过程。
c.受精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a.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b.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c.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四教学流程指导学生识别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非同源染色体(1和3或4,2和3或4)、姐妹染色单体(a和a'、b和b'、c和c'、d和d')、非姐妹染色单体(a 或a'和b、b'、c、c'、d、d')。
(5)质疑:①怎样才能使精子只得到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补充介绍:通过显微镜观察有关配子的形成过程,知道染色体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
②怎样才能保证精子得到精原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6)课堂学生活动:模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行为。
安排2对(每对一男一女,身高相似,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同学活动,教室前后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
得到共识:同源染色体分离前要先配对,才能保证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7)指导学生在前面讨论地点共识基础上,分组进行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减数分裂连续两次分裂染色体如何分配才能保精子得到精原细胞半套染色体,巡回指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等级考水平)学生自主学习检测8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一、单选题1.右图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该细胞的名称是A.体细胞B.精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初级精母细胞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B.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3.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B.染色体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C.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D.每个四分体中含有4个双链的DNA分子4.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A.23对、23个、92条B.23对、46个、92条C.46条、46个、92条D.46条、23个、46条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A.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后期B.同时发生于减数分裂Ⅰ的后期C.同时发生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D.分离发生于减数分裂Ⅰ,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分裂Ⅱ二、非选择题6.下面是某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部分时期细胞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②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
(2)④中有条染色体,有条染色单体,此时期每条染色体中有个DNA分子。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4)按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④的正确排序应为。
(等级考水平)学生自主学习检测8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二、非选择题6.(1)减I中期①和②(2) 2 4 2(3)③④(4)②①④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问题探讨”,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阐述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等概念。
3.结合教材图文,建立减数分裂的动态影像,重点注意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阅读P 16)减数分裂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特点染色体只有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二、精子的形成过程(阅读P 16-19) 1.形成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睾丸(曲细精管)。
2.细胞名称的变化精原细胞――→体积变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精细胞――→变形精子。
3.染色体的变化 细胞名称 时期 图像分裂特征精原细胞间期DNA 复制,体积增大,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 精母 细胞减 数第 一 次 分 裂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终点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判断正误:(1)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 )(2)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 )(3)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5)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6)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7)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 )答案(1)√(2)×(3)×(4)×(5)×(6)√(7)√一、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三组概念辨析1.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数目(1)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数:①复制前:每个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②复制后:每个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③两种情况下每个细胞中都是含有4条染色体。
(2)染色单体的形成是DNA复制的结果,图中a与a′为姐妹染色单体,a与b、b′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a与c、c′、d、d′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不相同)。
③关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两两配对。
④实例:A与B为同源染色体,C与D也为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除上述同源染色体外其他各染色体互称非同源染色体。
3.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特殊存在形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才可称为四分体,如A与B。
上述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总结如下: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含4个DNA分子)。
1.同源染色体是否大小、形态一定相同?大小、形态相同的是否就是同源染色体?答案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性染色体X和Y。
大小、形态相同的也不一定就是同源染色体,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由两条染色单体变成的两条染色体。
2.如果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形成四分体,则该细胞分裂的方式是否一定是减数分裂?答案是,因为四分体是联会的结果,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有联会现象。
1.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C.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D.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一个四分体【问题导析】(1)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2)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答案 B【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2)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交叉互换。
( )(3)四分体是含染色单体的任意两条染色体。
( )(4)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含有四个DNA分子。
( ) 答案(1)√(2)×(3)×(4)×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分裂阶段的比较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变化不分裂分裂染色体数目2N→N(减半) N→2N→NDNA分子数目2N→4N→2N2N→N(减半)染色体主要行为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无(0)→有(4N)→有(2N)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有(N对) 无1.一条染色体在间期经过复制后,染色体、DNA及染色单体的数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染色体的数量并未发生变化,DNA的数量增倍,染色单体从无到有,且数量与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相等。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还有同源染色体吗(以人为例)?并阐述理由。
答案没有。
因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已经发生了分离。
2.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B.④的①和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问题导析】(1)低等植物或动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特征是: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3)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4)能进行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能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分裂方式一定是减数分裂。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答案 D【一题多变】1.该细胞处于哪种分裂方式的哪个时期,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答案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理由是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且四分体分布于赤道板上。
2.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及DNA的数量分别是多少?答案该细胞有四条染色体、八条染色单体、两个四分体和八个DNA分子。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B.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D.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答案 B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
2.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B.有四个DNA分子C.有2对同源染色体D.有四条染色体答案 B3.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A.染色体自我复制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C.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开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丝答案 B4.根据下面的某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细胞分裂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表示细胞分裂的方式是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_____期。
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
(2)B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每个子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A、B两个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________,A、B两图中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
答案(1)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6 12(2)精细胞 3 (3)A 2∶1【基础巩固】1.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能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A.变形虫B.细菌C.玉米 D.衣藻答案 C解析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如玉米)才会进行减数分裂。
变形虫和衣藻都是低等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们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都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2.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是( ) A.4和4 B.8和4C.8和8 D.16和4答案 D解析果蝇有8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由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共有16条染色单体。
四对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配对,故形成四个四分体。
3.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出现的染色体行为是( )A.联会 B.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分裂答案 D解析着丝点分裂属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行为。
4.对右图中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 B解析从图上看,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故交换结束。
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答案 C解析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只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都有这种变化。
而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有丝分裂中没有,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这种变化。
【巩固提升】6.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⑤―→②―→⑥―→①C.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答案 C解析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④⑤,A错误。
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②―→⑥―→①,B错误。
细胞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7.右图为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
(2)该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______。
(4)若该动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a、a′的关系为____________,它们是在____________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