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速测试分析的一个案例
网络速率不稳定问题分析案例

网络速率不稳定问题分析案例一问题概述接到用户投诉,反馈在章贡区五指峰路与文武坝路站点下,4G用户使用FDD LTE网络上网时,出现速率不稳定的情况,时而正常,时而无法进行高速下载业务,现场测试当前UE 占用五指峰路与文武坝路天网杆站点PCI211和PCI212信号 RSRP在-65dBm左右,现场多次插拔终端测试后有时能进行FTP下载业务,有时不能进行FTP下载业务如下截图:速率异常的情况测试软件截图:速率正常的情况测试软件截图:图2二问题分析1. 查询基站运行状态告警信息:无功率及RSSI值正常2. 核查网管参数从接入参数、重选参数、切换、3G-4G互操作涉及参数进行核查对比,核查结果参数配置正确;3. CQT定点测试现场选点进行CQT定点测试,选取速率异常的情况,截图如下,从层三信令上看,已经RRC连接完成,在核心网侧进行信令跟踪,根据核心网反馈的信息,跟踪的测试卡,有业务正常的情况,也有异常的情况,当异常的时候,网站对ue发送的数据包有大量的重传,而当正常的时候,很少会有重传(见截图),核心网上的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在章贡区进行测试,未发现异常的情况,所以怀疑承载网络、基站无线侧有问题。
基本可以排除核心网侧的问题。
传输侧排查:4.PING包测试根据核心网反馈的的情况,现场进行业务面PING包测试,结果如下:包长为800以下无问题大于830的包无法PING通:体现的故障现象和核心网反馈的信息基本吻合,需要进一步进行排查,整个传输环节,可能导致基站建立业务连接时候,可能导致大包重传率高的故障,采用逐段分析法进行排查:基站通过A设备接入IPRAN传输网络,往上是B设备,通过波分网络再到部署在文武坝与长岗路中心机房的ER设备,ER设备经过波分到4G EPC核心网,由于所测试的2个基站,上挂不同的传输IPRAN网络的A设备,通过对A设备参数的核查对比,没有发现问题,而且该故障只发生在水南片区,章贡区其他区域正常,由此,得出结论:需要重点排查水南地区B 设备及B设备到ER设备整个传输通道链路;因此我们进行如下测试:进行如下测试:1. A设备同时连接五指峰路与文武坝路天网杆B1设备和B2设备时现场插拔终端,会随机性出现速率异常的情况。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如何解决用户访问卡顿问题?(八)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如何解决用户访问卡顿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深。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性能问题的困扰,尤其是用户访问卡顿问题,成为了广大网络用户的心头之患。
本文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案例一:用户访问速度变慢的问题某公司的网站最近遇到了用户访问速度变慢的问题,这导致了用户体验的下降和客户流失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公司决定进行网络性能监测。
首先,他们使用了一款专业的网络性能监测工具来分析网络延迟、带宽利用率等指标。
通过监测结果,他们发现在访问高峰期,带宽利用率超过了80%。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1. 增加带宽:通过与网络服务提供商合作,他们增加了带宽并优化了网络路由,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度,减少了卡顿问题的发生。
2. 压缩资源:为了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他们采用了资源压缩技术,对网页内容、图片等进行压缩,从而减少了网络传输的时间和带宽占用。
3. 内容分发网络(CDN):他们通过使用CDN来分发网站的静态资源,将这些资源缓存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上,使用户可以从离他们最近的服务器获取资源,从而缩短了访问时间,提高了用户的访问速度。
通过这些措施,该公司成功地解决了用户访问速度变慢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
案例二:网络拓扑问题导致的卡顿在另一个案例中,一家企业的内部网络出现了频繁的卡顿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网络性能监测和分析。
首先,他们采用了网络流量分析工具,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监测结果,他们发现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冗余流量和网络拓扑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优化网络拓扑:通过重新规划网络拓扑结构,减少网络中的冗余路径和网络设备,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2. 设置流量控制策略:他们使用网络流量控制技术,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限制和管理,避免了流量过载和拥堵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了卡顿的情况。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解决用户访问缓慢的策略(八)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解决用户访问缓慢的策略引言: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用户在访问网站或使用在线应用时经常遇到访问缓慢的问题,这对用户体验和企业运营都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网络性能监测就成为了必要的手段,通过对网络性能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找出访问缓慢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案例分析:用户访问缓慢的问题在某电商网站上线新活动时,用户的访问速度明显变慢,甚至有些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导致客户投诉不断。
经过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服务器负载过高:由于新活动的上线引起了大量用户访问,服务器的负载超过了其承载能力,导致用户访问速度明显变慢甚至无法正常访问。
2.网络带宽不足:网站所使用的带宽无法满足用户的访问需求,造成访问速度慢。
3.页面优化不足:网站的页面加载速度较慢,页面优化不足,进一步增加了用户访问的延时。
二、解决用户访问缓慢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用户访问缓慢的问题:1.服务器负载均衡:将网站的流量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分散到多台服务器上,避免单一服务器负载过高。
同时,可以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和用户访问的情况,动态调整负载均衡算法,使流量更加均匀地分布到各个服务器上,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
2.增加网络带宽:通过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合作,增加网站的网络带宽,以满足用户的访问需求。
还可以在网络架构上进行优化,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等技术,将静态资源缓存到离用户较近的服务器上,加快用户访问速度。
3.进行页面优化:对网站的页面进行压缩,减小页面的大小,以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对于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可以进行懒加载,即在用户浏览到需要加载的资源时再进行实际加载,减少初始加载时的等待时间。
同时,对网站的代码和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访问请求和数据库查询,提高网站的响应速度。
结论:通过网络性能监测和分析,可以发现并解决用户访问缓慢的问题。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如何解决用户访问卡顿问题?(五)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如何解决用户访问卡顿问题?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网络访问卡顿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也给企业带来了损失。
本文将通过一个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用户访问卡顿问题。
案例背景:某电商网站访问卡顿问题某电商网站的用户反映,他们在访问网站时经常会遇到页面加载缓慢、响应时间延长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网站管理员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他们选择了一款专业的网络性能监测工具,用于实时监测和分析网站的性能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他们确定了导致访问卡顿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服务器响应时间过长、网络带宽不足以及网页内容过多。
接下来,他们针对每个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优化服务器响应时间为了解决服务器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网站管理员首先对服务器进行了性能优化。
他们发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不够均衡,部分服务器的压力过大,导致响应时间延长。
因此,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增加服务器数量:将原有的服务器数量增加,通过负载均衡策略将用户请求分散到各个服务器上,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
2. 优化服务器配置:对服务器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升级和优化,提升服务器的运行效率,减少响应时间。
解决方案二:扩大网络带宽通过监测发现,网络带宽不足是导致网站访问卡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扩大网络带宽,网站管理员采取了以下措施:1. 升级网络设备:将原有的网络设备升级,并引入更高速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以提供更大的网络带宽。
2. 使用CDN技术:引入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将网站的静态资源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节点服务器上,使用户能够就近访问,减少网络延迟和拥堵,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
解决方案三:优化网页内容网页内容过多也是导致访问卡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优化网页内容,网站管理员采取了以下措施:1. 压缩网页文件:对网页的CSS、JavaScript等文件进行压缩,减小文件的大小,提高传输速度。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解决用户访问缓慢的策略(十)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解决用户访问缓慢的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性能的稳定和快速成为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共同追求。
然而,有时候用户在访问网站或者使用在线应用程序时会遭遇到访问缓慢的问题。
这种缓慢的用户体验不仅对个人用户造成了困扰,也对企业的业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网络性能监测及优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第一种策略:全面监测网络性能监测网络性能是排查访问缓慢问题的第一步。
通过全面监测网络,可以准确地发现网络性能瓶颈所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网络性能监测需要监测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了解网络的整体情况,并找出问题所在。
以某电商平台为例,用户反映他们在访问该平台时经常遇到浏览缓慢、商品加载缓慢的问题。
通过全面监测网络性能,发现该电商平台的服务器响应时间较长,导致用户访问缓慢。
针对这一问题,该电商平台通过优化服务器的配置,加大带宽,缩短响应时间,解决了用户访问缓慢的问题。
第二种策略:优化网站内容优化网站内容是提升用户访问速度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网站的内容进行压缩、合并、缓存等处理,可以减少页面的加载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还可以通过压缩图像、优化代码等手段来减小页面的大小,减少传输时间。
以某新闻网站为例,用户在访问该网站时遇到页面加载缓慢的问题。
经过分析,发现该网站的页面中存在大量未经压缩的图像和冗余的代码。
通过对图像进行压缩,对代码进行优化,该网站成功提升了页面加载速度,改善了用户的访问体验。
第三种策略:负载均衡策略负载均衡是一种通过优化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网络性能的方法。
通过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避免单一服务器出现负荷过大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
以某购物网站为例,该网站经常遇到访问缓慢的问题,尤其在高峰时段更加明显。
通过进行负载均衡的优化,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该购物网站成功提升了网站的访问速度,降低了访问缓慢的问题。
第四种策略:CDN加速内容分发网络(CDN)是一种将内容分发到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上的技术,通过减少数据传输的距离和传输时间,提高用户访问速度。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解决用户访问卡顿的方法(五)

网络性能监测案例分析:解决用户访问卡顿的方法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性能监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每个企业都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稳定的访问体验。
然而,有时候用户访问网站时会遇到卡顿的情况,这给用户体验和企业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解决用户访问卡顿的方法,帮助企业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案例一:服务器过载导致访问卡顿某电商平台用户在限时抢购活动期间,反馈访问速度明显变慢,页面加载缓慢,甚至出现访问失败的情况。
经过网络性能监测,发现访问卡顿的主要原因是服务器过载。
解决方法:1. 增加服务器容量:根据历史数据和预测分析,增加服务器的容量,以应对高峰期的访问量。
这样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减少用户访问卡顿的概率。
2. 使用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在服务器集群中引入负载均衡设备,将用户请求均匀地分发给多台服务器处理,从而提高整体的访问速度和可用性。
3. 优化数据库查询:对频繁查询的数据库进行优化,例如建立索引、优化SQL语句等,减少数据库查询的时间和资源消耗。
案例二:网络带宽不足导致访问卡顿某在线视频平台用户反馈,在高清视频播放时,出现加载缓慢和卡顿现象。
经过网络性能监测,发现访问卡顿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带宽不足。
解决方法:1. 增加带宽:联系网络服务提供商,增加网络带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增加带宽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减少视频加载缓慢和卡顿的情况。
2. 使用CDN技术: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将视频内容缓存在离用户较近的服务器节点上,从而减少视频加载的时间和网络传输的压力。
3. 压缩视频文件大小:通过压缩视频文件大小,减少数据传输量。
这可以提高视频加载速度,减少卡顿的情况。
案例三:网络延迟导致访问卡顿某金融机构用户在进行在线交易时反馈,交易操作卡顿、响应时间过长,甚至出现交易失败的情况。
经过网络性能监测,发现网络延迟是导致访问卡顿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1. 优化网络架构:优化网络架构,减少数据传输路径的跳数,降低网络延迟。
网络优化测试分析案例3(无线接续问题)

问题归纳无线优化就是在测试数据中发现各种网络问题,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
网络问题有多种表象:掉话、质差、拥塞、弱信号、切换失败等等。
从无线方面来看,从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归类,所有问题可以归结为4种:1、覆盖问题2、频率干扰问题3、无线接续问题4、硬件故障问题无线接续问题1、切换频繁问题点:边防海警三大队频繁切换分析思路:1、先观察此问题表象:a)切换频繁。
这是一个步行测试,在不到2分钟内切换超过10次。
这样会影响用户通话时的感观。
b)绝大多数的切换是发生在BCCH=86的小区和BCCH=19的小区之间。
c)该问题点的多个信号强度相差不大,无绝对主导小区。
其中以BCCH=86和19的2个小区信号最强。
2、分析:a)从信号强度和占用的比例上看,86和19的小区都可以是最佳小区。
b)只要减少86和19之间的切换,就可以减少总的切换次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频繁切换问题。
解决方案:1、解决切换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a)通过调整天线的方向角、发射功率,加强其中信号较强、占用比例较大的信号的覆盖。
这样确定一个信号强度占绝对优势的主导小区,一旦占用,就不会切换到其他小区去。
可以解决切换问题。
但这种方法副作用较大,可能会对其原覆盖区域产生影响,也容易在加大发射功率后对其他区域产生干扰。
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临时网络问题。
b)通过调整小区间切换参数来减少以上相互间切换最多的2个小区的切换。
可以调整以上2小区之间的KHYST来解决(KHYST是2个小区间切换的强度滞后参数,默认值为3,表示要从A小区切换到B,必须满足B的信号强度持续5秒比A高3dB的条件),给KHYST一个较高的数值,使2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减少。
这种调整方法只影响2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影响范围小。
c)调整问题点中MS占用比例较高、信号较强的小区的优先度LAYER,使其优先度比其他小区高,这样通过继续调整LAYERTHR、LAYHYST,可以在不调整该小区的发射功率下,确定其主导地位。
网络优化测试分析案例1(覆盖问题)

问题归纳无线优化就是在测试数据中发现各种网络问题,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
网络问题有多种表象:掉话、质差、拥塞、弱信号、切换失败等等。
从无线方面来看,从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归类,所有问题可以归结为4种:1、覆盖问题2、频率干扰问题3、无线接续问题4、硬件故障问题简缩语参照表以下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导读者对网络问题进行剖析。
覆盖问题1、覆盖不足问题导致弱信号高误码(弱信号质差)图为安徽大厦电梯内测试文件回放分析思路:1、首先观察测试文件的表象,此问题表象是:a)MS接收到的信号强度(RxLev)很低,基本低于-90dBm,甚至达到-100以下,远低于室内通话需求的-85dBm。
b)通话质量很差,RxQual基本大于5。
c)MS接收不到更强的邻区信号。
d)当前小区TA=1。
2、我们首先想到是因为覆盖不好,所以才有弱信号的发生。
这种想法没错,但需要1个方面的论据支持:当前小区必须是最佳小区。
因为不合理的小区切换或者小区重选也会导致弱信号的发生,而不合理的切换和重选同时会出现一个表象:另有其他小区信号比当前小区信号强,当前小区非最佳小区。
而且从表象来看,几个方面的指标对我们进行判断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我们证明当前小区是最佳小区:a)主邻小区列表(可以看到没有更强的邻小区);b)当前小区的TA值(证明当前小区距离我们的测试点并不远—500米内);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证明当前小区是否最强,那就是扫频。
扫频可以对MS在测试点所能接收到的所有频点进行扫描,记录扫到的频点的信号强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当前小区BCCH=62是否最强了。
3、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安徽大厦电梯因为覆盖不足引起弱信号,高误码。
解决方案:1、一般来说,解决覆盖不足有以下几种方法:a)增加基站或者直放站。
这个措施要考虑成本,问题点的人流量和重要性。
b)加大测试点最佳覆盖小区的BSPWRB(BCCH载频发射功率)\BSPWRT(TCH载频发射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速测试分析的一个案例,查找网络速度慢的原因谁拖慢了网速???
一旦网络综合布线完成、验收签字之后,网络的维护就很重要了。
如何提高内部网络传输速率,查出导致网络速率低的瓶颈,一直是困绕网络管理员的大问题。
本文是笔者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笔者找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用微机调用Sun工作站上的数据资料。
在一次网络维护时,我们发现,两台微机在与工作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速率明显不一样,一个2M/s,一个5.8M/s,而且是配置高的微机速率明显低于配置低的微机。
于是就想通过一系列对比测试,查找导致网络传输速率低的原因。
准备测试
测试的两台微机都是兼容机,107室的微机传输速率低,配置如下:硕泰克主板、赛扬500的CPU、希捷20G硬盘(7200转/分钟)、丽台325的显卡(M64)、Accton100M网卡,安装Windows98;410室的微机传输速率高,配置如下:华硕P2B主板,PII350的CPU,IBM13G+钻石40G硬盘(都是7200转/分钟),丽台3500ZX显卡(128ZX显示芯片),D-link530T100M网卡,安装Windows2000。
有两台Sun的机器作为网络文件传输测试的服务器,一台是E450服务器,296M主频的CPU,1G内存,200G的硬盘,Sun原装PCI光纤网卡;另外一台是Ultra60工作站,450M 的CPU,74G硬盘,100M双绞线网卡。
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交换区(SWAP)都是2G。
网络环境为两台3Com的39036交换机,通过Trunk连接起来;网线是安普超5类双绞线,微机和信息插座之间用安普成品跳线连接;微机跟交换机的连接状态可以通过Web 方式进行检查,主要是判断连接方式是否全双工,所有的测试都是在全双工状态下进行的。
测试采取的是一个土办法,就是使用CuteFTP4.0分别向网上的两台Sun机器上传(Upload)和下传(Download)一个52M左右大小的文件,每次做3次传输测试,依据CuteFTP软件报告的传输速率,作为测试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的大小来判断传输的快慢(其实这个数据是这个传输文件的平均传输时间)。
祸首竟是CPU
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线路不好,造成传输速率的差异,或者是由于网卡性能不同造成,也可能是操作系统不同造成的,于是开始的测试都是围绕这3个主题,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
1.测试1:网络连接测试
2.把107和410的微机分别掉换位置,即把410的微机放在原来107的位置,把107的微机放到410的位置。
410的微机放到107的位置后速率还是比107的快出不少。
测试结果表明:在这里,网络传输速率和网络连接没有关系。
3.分析:和网络布线无关,那很可能就是网卡的原因了。
4.测试2:网卡交换测试
5.把107和410的网卡对调,原以为107的速率能上去,结果还是老样子,410的微机用107的网卡,速率还是快得多。
6.分析:和网卡也没有关系,这下可有点麻烦了,难道是操作系统?
7.测试3:107的微机安装Windows2000后,分别用这两个网卡做传输测试,速率达到了3.5M/s
8.分析:Windows2000的网络功能比Windows98强,所以速率快了,在预料之中,但是还达不到410那样的速率,难道是安装在107上的希捷硬盘的速率慢造成的?
9.测试4:把107的硬盘装到410的微机上,作为系统盘,测试的传输速率和410用原来硬盘的结果一样,并没有慢下来
10.分析:硬盘的问题也排除了。
两台机器的内存都是128M,剩下的只有主板和CPU 了,410微机的CPU是PII350,主板是华硕BX的主板--P2B;107的CPU是赛扬500,主板是硕泰克639芯片组的主板,难道这些因素影响网络传输速率?
11.测试5:用一个PIII550的CPU装到107的机器上,替换原来的赛扬500,再上传那个文件,结果令人兴奋:6.5M,连测几次都如此,下传速率也达到4M以上
12.分析:原因终于找到了,真没想到,赛扬的CPU竟然是网络速率降低的原因。
通过这次测试,找到了真正造成速率不同的原因在于CPU不同,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
为什么CPU的不同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我们还不能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只有向Intel的工程师咨询了。
但是至少明白一个道理,网络速率的降低,不能只检查和网络有关的网络布线、交换机和网卡,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CuteFTP4.0可以显示传输的瞬时速率,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实际传输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
测试从Sun工作站向107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CuteFTP软件监测到前1秒钟显示的瞬时速率是6-7M/s,说明107的网线和网卡有能力传输这个速率,这时传过来的数据放在内存里边,然后就是一个停顿的过程,这时机器开始把数据写到硬盘上,之后显示的瞬时
传输速率就是2M/s左右了。
我们从这点不易发现的蛛丝马迹中,也能大概判断出微机本身的原因影响着网络传输速率。
刨根问底
通过这次测试,使我们对网络的传输速率又有了新的认识。
100M的交换机、超5类双绞线、100M的网卡,有了这些条件,就以为实现了100M到桌面,理论上是这样的,实际上远非如此。
就像高速公路,限速120公里/小时,有不少车就跑不到那么快;如果限速200公里/小时,那就更没几辆车能跑达到那个限速了。
通过这次测试,对于以后购置微机时需要什么样的配置也有了新的依据。
对现在微机的使用也应该做些调整,某些在工作中对网络依赖程度很大的微机,就不能用赛扬的CPU了。
另外,通过这次测试,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新的答案。
比如网上接了一台Tektronix560的彩色打印机,其网卡是10M的,所有的打印作业都是通过网络发过来,实际打印速率很慢,和说明书上的标称值差别很大,原来就是由于打印作业传输慢。
把打印的份数设成3,那么第2张和第3张会很快跟着第一张出来了。
(这是因为打印机将被打印的页面cache了,所以才得到了很明显的打印速度提升而首页打印速度并没有改善,要想真正解决首页打印速度就要从网络传输和打印机性能两方面改善了。
——安恒注)综合这几个测试中碰到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上传和下传的速率差别很大,下传的速率是上传速率的1.5倍。
用专门的网络检测仪器测试时,因为排除了所接入的设备,各个接入点之间的速率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实际使用中,涉及到不同性能的微机和工作站,实际的传输速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Sun和SGI这些网卡速率是100M的工作站之间传输数据时,速率都保持在11-13M以上,而且上传和下传几乎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Sun E450服务器使用的是1000M的光纤网卡,其实际速率和使用普通100M网卡的Ultra60的速率没有什么区别。
当初就是为了提高该服务器的网络吞吐量而专门扩充的千兆网卡,其在交换机上连接的状态显示为1000M全双工,看来其作用还没有表现出来。
原因是什么,难道就是因为受到微机速率的限制?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测试。
(这样的配置只要在服务器同时和多个客户机之间通过交换机进行大数据流传输时才能体现优势,当进行点对点的但连接数据传输时,不光客户机的100M以太网卡是瓶颈,就连客户机的硬盘性能也是一个关键的瓶颈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