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2张PPT课件1

学习目标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一、秦朝的统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 1、统一的原因
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 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 秦的都城,归纳出秦朝 统一的原因,分析秦朝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为统一提供物 质基础和需要; 重要原因: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兼并 战争实现局部统一,促进全国统一; 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
历史纵横
除了以上制度,你还知道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 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经济:统一车轨、度量衡、修驰道等;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等; 法律:制订《秦律》。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法解律析 :】制从订材《料秦看律,》秦。明“不立朝尺思土之想封家”而代李之贽以“天:下“为郡始县”皇,可出判世定为,A。李斯相之,天崩地坼,
”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材料表明秦朝功采绩取的:措施是( ) 电 “天视子剧独《以还印珠称①格玺格结,》又束中独的长以小玉期燕,子的群在臣战皇莫宫乱敢中用纷嘻” 嘻争哈统哈、一疯中颠颠国地;闹着,剧中的皇帝也无可奈何。
实行皇权专制②、建建立立中央一集套权制完度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 ((21) )王祖绾国、疆李域③斯初巩对步地奠固方 定统管,理成一体为的制当的时措主的施张世各界有是大利什国么。于?统各自一的的理由多是民什么族?国家的形成。
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商鞅变秦法朝,秦从国实中力大央增到地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三公)
”从下图方中金我们字能够塔得到型的官信息僚有( )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前提:秦的统一
秦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形 成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内容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郡守——县令(长) 影响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
郡
县
中央集权
服从中央
乡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秦朝Βιβλιοθήκη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影响: 积极影响:P10历史纵横,P11 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疆域的初步奠定,中华民族的 形成。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影响: 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 命而亡。
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概念总结: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秦朝官制示意简图
专制独裁 皇帝
专制主义
御史大夫 丞相 九卿 太尉 分工制约
问题:从上述材料我们能够 看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征? 皇帝独尊
材料2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 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2、3,皇帝制度的另外两个特点是?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学思之窗”
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有何作用?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唯上幸许。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误。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材核心)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3)从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时间:BC221年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皇权至上(核心)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 相互配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本课引言内容是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和李斯的一场廷辩: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这是关系到秦朝治国方略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目,其内容讲了四点:①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这对与上一课的衔接是有益的。
②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是: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战国后期以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④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本目最后着重概述秦的统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为了展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而核心问题和重点是君主专制。
首先,“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了两点: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二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课件PPT模板

参考答案:
(1)①为了防止相权威胁皇权。因为丞相乃文官之首,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②丞相车骑多, 过于讲排场,易于形成奢华腐败之风。
(2)在场者全部杀掉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残酷性,皇帝独 裁;也反映秦政严苛、残暴
丞
御 史
相
大 夫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三公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九卿
特点:相互配合\互不相属\彼此牵制
分封制 基 以血缘为基础 础 内 诸侯官位、封 容 土世袭
作 地方容易形成 用 分裂割据势力
郡县制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官吏由皇帝任免, 官位不可世袭,只 有俸禄没有封土 地方服从中央,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 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
(3)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本质:是君主专制
1.右图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2.秦朝时,县的主要任务是( ) ①治理民众 ②向百姓征收赋税 ③管理财政、司法、狱讼 ④管理兵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度
量
衡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学案1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⑵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3)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1)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出发,设置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并发挥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改变学生认为历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注重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秦朝统一和“大一统”制度建立的过程,感受秦始皇的伟大气魄和创新精神。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背景:灭亡,东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秦朝统一(1)条件①主观: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变法,力图通过来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
②客观: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公元前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1)确立:秦王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2)特征:以显示权力不可转移;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2.中央官制(1)机构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特点: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作用:军政大事一般先由、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编制:刘园审核:李金娥班级:姓名: 2015.9.1 一、【导航引领】
了解秦的统一;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本课核心问题如下:
1.秦什么时候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有什么意义?
2.郡县制早在什么时候就出现了?内容是什么?主要特点有哪些?有什么历史意义?
3.皇帝称号怎么来的?秦朝的中央官制叫什么名字?三公分别掌管什么职能?
详细预习内容如下:(要求:认真预习课本,在课本上找到相应内容,完成填空部分)
(一)“六王毕,四海一”: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变法,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不仅,而且推动了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
早在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始皇采纳的建议,确定以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①含义——郡: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管理地方事务。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②特点——形成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直接任免调动,不得。
③作用——郡县制的建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用“”称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的传承,永掌政权。
2、三公九卿制:秦朝在中央设立、和,史称“三公”。
三公的职能:丞相——皇帝的助手,处理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
太尉——掌管。
(但秦始皇并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军权)
三公之下设,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
二、【自学检测】详见PPT自学检测
三、【合作释疑】
探究一:关于秦中央官制
材料一: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
他如议。
”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1)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2)从材料一中可以找到的中央官职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二:关于秦郡县制度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
材料三:始皇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丞相绾建议秦始皇采用什么制度统治地方?材料二中“安宁之术”指的是什么?最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意见?
3.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四各是怎样评述的?
4. 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四、【达标测评】(见《同步解析与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