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监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26例临床分析
超早期静脉溶栓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急救效果观察探索

超早期静脉溶栓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急救效果观察探索目的在脑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探究分析其临床急救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的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
其中,对照组在发病的12 h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观察组在发病的4.5 h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最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完成溶栓后,观察组的临床急救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在NIHSS评分、住院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用超早期静脉溶栓,不仅缩短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时间,而且提升了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标签:超早期;静脉溶栓;脑梗死;临床急救效果急性脑梗死,简称ACI,是一种常见高发,并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而在面对急性脑梗死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超早期溶栓治疗,该治疗方法可疏通闭塞血管,并且可重建血流恢复半暗带区域的供血能力,最大程度的避免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是一种目前最为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措施[1-2]。
而在本文,为了进一步显现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所具有的重要性,则从我院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的脑梗死患者48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的脑梗死患者48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
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2~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6.0)岁。
而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有12例,患者年龄在5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6.5)岁。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背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是指患者在发病后2小时内出现脑梗死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脑血管通畅度较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可能更加显著。
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具有迅速溶解血栓的作用。
近年来,阿替普酶作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备受关注,其应用范围和疗效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认可。
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阿替普酶的静脉溶栓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关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还较为有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验证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2000字】1.2 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探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由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展迅速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巨大,因此超早期干预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关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评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以及长期的随访观察,我们将全面评估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并进行了系统性观察和记录。
治疗前,我们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临床评估,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和实验室检查等。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治疗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评估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疗效分析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溶栓治疗。
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栓,恢复受损的脑组织灌注,还可以减轻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并且可以使患者在时间窗内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研究表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2. 治疗时间窗的选择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时间窗选择至关重要。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3-4.5小时内,且适用于临床上已行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临床医生应当合理把握治疗时间窗,尽早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 评价指标的选择在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时,主要可以通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情况、脑梗死面积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来进行评价。
通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
二、不良反应分析1. 出血风险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就是出血风险。
由于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可能导致血栓溶解过程中的血小板激活和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而且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由于脑组织的变性、水肿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患者的出血风险会更高。
在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时,临床医生应当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合理选择溶栓治疗的患者,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的疗效分析

参 考 文 献
[ ] 潘 旭初 , 荣 荃 , 宏 .大 面 积 脑梗 死 1 0例 合并 出血 性 脑 梗 死 1 赵 胡文 5
急性 脑梗 死超 早 期 溶栓 的疗 效 分 析
顾 德 新
辽 宁 宽 句县 公 费 医院 内科 宽 句 18 0 7 20
【 键 词】 脑 梗 死 ; 栓 ; 疗 ; 效分 析 关 溶 治 疗
管 疾 病 分 册 ,0 1 3 38 2 0 , :7 . ( 稿 20 —21) 收 0 80—0
此 , 于 大面 积 梗 死 的 患 者 , 情 加 重 或 按 常 规 治 疗 无 缓 解 , 对 病 在
发 病 1 2 应 及 时 复 查 C 发 现 HI 者 应 及 时 调 整 治 疗 方 ~ 周 T, 患
[ ] 扈林 .出血性脑梗死以( 7 2 附 6例临床分析) J .中国医刊, 02 [] 20 ,
3 (1 5 . 7 1 ): 5
[] 程桂玲 , 3 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富 .出血性脑梗 死的病 因、 发病机 及临床分 析[ 刀.
脑 与神 经 疾 病 杂 志 ,0 19 2 :0 . 20 , () 1 0 [] 丁保 成 , 玉 敏 .出 血性 脑 梗 死 的 诊 治进 展 [ .国外 医 学 ・脑 血 4 王 刀
佳 溶 栓 效 果 , 力 未 改 善 者 , 续 应 用 仍 然 获 得 良 好 效 果 。 其 肌 继
机 制 是 稳 定 型缺 血 脑 组 织 有 不 可 逆 损 害 , 疗 对 象 是 半 暗 区 内 治 尚存 活 的组 织 , 疗 原 则 是 增 加 脑 血 流 量 , 争 梗 死 灶 不 再 扩 治 力 大 , 暗 区 功 能 恢 复 。为 取 得 理 想 疗 效 , 当注 意 以 下 几 个 问 半 应 题 :1 给 药 时 间 :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 发 病 6 () 大 1 h内 溶 栓 为 最 佳 时 机 ,h内更 好 。事 实 上 6 3 h内 入 院 并 行 头 颅 C 检 查 明 确 诊 断 T 者 很 少 , 要 提 高 对 脑 卒 中 重 视 , 取 早 就 诊 , 治 疗 , 低 致 需 争 早 降 残 率 。 () 药 途 径 : 要 静 脉 、 脉 两 种 。 静 脉 给 药 简 单 、 2给 主 动 方 便 、 捷 , 开 展 , 县 级 医 院 广 泛 实 施 。而 动 脉 溶 栓 受 技 术 、 侠 易 在 设 备 、 间 限制 , 险 大 。 ( ) 药 选 择 : 织 型 纤 溶 原 激 活 剂 时 风 3给 组 ( t P ) 抗 原 性 、 敏 性 , 用 比 UK 强 , 血 风 险 小 , 价 R— a无 过 作 出 但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更佳。
尿激酶是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
一、疗效分析1. 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地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梗死范围,从而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2. 治疗窗口期内的溶栓效果显著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窗口期内。
研究显示,在脑梗死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效果最佳,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和生活质量。
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3. 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十分关键尽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但并不是所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都适合进行该治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脑梗死部位、病史、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保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二、不良反应分析1. 出血是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主要不良反应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尿激酶的溶栓作用会导致血栓溶解过程中的血小板激活,增加出血的风险。
在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不良反应与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随着溶栓剂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出血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医生在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临床应用意义及展望1. 加强溶栓治疗的监测和管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1,2],目前,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现在多采用静脉溶栓和动脉内选择性溶栓两种方法,旨在动脉和静脉溶栓中疗效对比、抗凝药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现将近年来收治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入选标准[3]:①年龄<75岁;②时间:发病时间<6小时,基底动脉血栓患者时间窗可以适当放宽;③头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④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颈内动脉系统病变,肌力<Ⅲ级,血压<180/100mmHg,无意识障碍;⑤无出血性疾病者;⑥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4]: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手术;近1周内在有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病史有血液疾病、出血素质、凝血障碍,或使用抗凝药物史,PT>15秒,APTT>40秒,INR>1.4,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压>180/110mmHg;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病例资料:前瞻随机开放方法,将符合上述条件的132例患者,分为动脉组(AMI)和静脉组(VMI)。
其中动脉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2~71岁,平均563±865岁。
静脉组112例,男64例,女48例;年龄39~74岁,平均5862±1122岁。
溶栓方法:两组统一使用尿激酶(UK),剂量根据患者肢体的瘫痪程度、发病时间选择50万~150万U。
AMI组股动脉微导管插入至闭塞血管,注入60~100ml NS稀释尿激酶50万~100万U,约30分钟完成;VMI组UK 80万~150万U加入150ml生理盐水,静脉30分钟内滴入。
两组溶栓后常规给予肝素8000万~12500万U静滴3~5天,停抗凝药物,改用奥扎格雷钠静滴。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脑电图动态监测分析(附10例报告)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脑电图动态监测分析(附10例报告)薛富英;钟维章;李京红【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00(22)2【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脑电图改变。
方法 :采用 SW- JH2 0 0 0 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 ,对 1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 <6 h)患者溶栓治疗前中后同步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 ,按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
结果 :脑电图 (EEG)反应溶栓过程中随溶栓剂用量增加有经时变化之特征 ,静注 5 0万 u尿激酶 (天普洛欣 ) ,慢波明显增多 ,频率变慢 ,定位更明确 ,追加静点 10 0万 u后 ,慢波减少频率增快。
8例患者随 EEG改变 ,肌力恢复显著 ,2例肌力恢复差者复查头颅 CT为大面积脑梗死 ,EEG表现慢波减少 ,1例呈各导联α波增强 ,1例θ波明显增多。
结论 :(1)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脑电图的异常程度对选择溶栓治疗有指导意义 ;(2 )超早期溶栓治疗同步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对患者近期病情演变及预后可作出初步判断。
【总页数】1页(P229)【作者】薛富英;钟维章;李京红【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0.5【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联合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J], 李小佳2.超早期溶栓联合围术期护脑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附423例报告) [J], 宁学军;宁海春3.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分析与临床研究 [J], 邵帅; 荣阳; 荣根满4.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郭清5.失神发作性癫痫的脑电图分析(附52例脑电图报告) [J], 陈丽鸣;李小凤;周赛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早期溶栓疗效观察

C 川 ~ E c 0 M M uNj SF
床 论 坛
D 0C TOP s
急性脑 梗 死 患者 2 O例 早期 溶 栓疗 效观 察
滴, 在溶栓过程 中全 程心 电监 护 , 出现再
徐隽 莹 徐 丽 灌 注 反 应 及 时处 理 , 密 观 察皮 肤 、 膜 、 严 黏 84 0 疆 喀 什 农 三 师 医 院 内一 科 4 00新
关键词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尿 激 酶
备 动 脉 溶 栓 的 条 件 。如 果 能 够 严 格 掌 握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 ) 溶 栓组溶栓 .5 ;
后 2小 时评 分 为 1, 6— 4 2 , 85 2 .0 较溶 栓 前
溶栓治疗适应证 , 国产 U . K2 0万 U k 经 /g
2 . 6 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 著性差异 ( 62 , P
< . 1 , 溶 栓 组 较 对 照 组 下 降 更 为 显 00 )但 著 ( 00 1 。 P< . 0 )
询问病史及严 格体格检查 , 经头 颅 C T扫 描, 排除颅 内出血或其他 疾病 , 符合 全 国 第四届脑血 管病学术 会议制 定的诊 断标 准… 。男 1 , 7例 ; 3例 女 年龄 4 7 0~ 5岁 , 平均 5 . 岁 。既往有高血 压病史 1 , 91 3例
损评 分 减少 9 % 或 以上 , 0 病残 程 度 为 0 级; ②显著进步 : 神经功 能缺损评 分减 少
4% 一 9 , 病残程度为 1 6 8% 且 —3级 ; 进 ③ 步 :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减 少 1% ~ 5 ; 神 8 4%
较 溶 栓 前 2 .6~2 .4 明 显 减 少 ( < 26 82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脑电图; 超早期脑梗死; 监测 【 中图分 类号】 7 33 R 4. 【 献标识 码】 文 C
聚集 , 成梗 死 区 T 值 和 T 值延 长 , 造 。 2 但在 基层 医 院往 往难 以
E G采用 国产 N 、 0 E 1 2 0系列 数 字脑 电 图监测 仪 , 国 际 9 按 标 准 1/0系 统安 放 电极 , 电 图参数 增 益 1 ,/ 02 脑 0l mm, a V 时间 常 数 O3s高 颅 滤 波 3 , . , 0Hz 与溶 栓 治 疗前 、 、 同 步进 行 中 后
明显 异 常 . E E G检 查呈 广泛 加局 限性 异常 。
12方 法 .
力 恢 复差 . 床症状 、 临 体征 无 明显改 善 。复查 头 颅 C 例 显 T1
示 右 顶 、 叶大 面积脑梗 死 , 示梗死 灶较 上 次明显 扩大 。 颞 3例
3讨论
磁 共振 为 目前诊 断急 性超 早期 脑梗死 的最 佳检 查 手段 。 在 梗 死 后 前 6h内 . 由于细 胞 毒性 水 肿 , 细胞 内大 量 自由水
应敏感 , 能检测尚未形成确切病灶前的脑功能改变。①本组
2 6例 患 者入 院后 行 头 颅 C T检查 及 同 步 E G监测 . E 首次 C T
2结 果 21溶 栓 治 疗 前 E G 分 析 . E
全 部 阴性 , E G全 部异 常 , 广 泛 加 局 限性 异 常 。 合 临 而 E 呈 结 床 症 状 、 征 , 对 急性 脑 梗 死 患 者 作 出早 期 诊 断 。 表 明 体 可
3 于额 、 导 联 出现 局 限 性 中 至 高 波 幅 6波 , 例 顶 1例 于 右 侧
颞 、 导联 出现局 限性 高波 幅 8波 。 顶
22溶 栓 治 疗 中 E G 分 析 . E
率 高 , 作为脑 缺血 、 可 脑梗 死早 期诊 断的一 项重 要参 考 指标 。
②溶栓治疗前 ,6例患者中,E 2 E G轻度异常 1 例 , 8 中度异常
影像与介入
2 年 月 1 第期 0 3第7 7 1 0 卷
脑 电图监测 急性超 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 2 例 6 临床分析
徐 晓珍
( 湖北省 通城 县人 民 医院 , 湖北 通城 4 7 0 ) 3 4 0
【 要】 摘 目的 : 讨脑 电图对急 性超 早期 脑梗死 静脉 溶栓 治疗 中的监测 效果 。方 法 : 探 回顾 性分 析 20 -0 9 收治 的 0 8 20 年
1 . 般 资 料 1一
中 , 局灶 性 0波 患者 E G转 变 为轻 度 异 常 2例 , 4例 E 边缘 状 态 2例 ; 4例 局灶 性 6波患 者 E G无 明显 改变 。 另 E
2 6例 经 溶 栓 治 疗 后 。2例 随 E G改 善 肌 张 力 恢 复 明 2 E 显, 临床 症状 、 征 明显减 轻 。另 4例溶 栓 前 E G显 示局 灶 体 E
1 8例 溶栓 前 轻 度异 常 E G患 者经 溶 栓后 . E 由原 来 E E G 的轻 度异 常 转 变为 边 缘状 态 。8例 溶 栓前 中度异 常 E G者 E
手 段 , 院 20 本 0 8年 1月 1日~ 0 9年 1 20 2月 3 1日 , 2 对 6例
急性超 早期脑 梗 死患 者开 展 了脑 电 图( E ) E G 监测 , 并对 结果 进 行 回顾性分 析 。 1资料与 方法
E G在急 性脑 缺 血所 致脑 功能 改 变检 查 中较 C E T敏 感 , 阳性
2 6例 患者 E G检 查 结 果 显 示 : 度 异 常 l E 轻 8例 , 中 , 其
1 2例 表现 背 景 为 O节 律 ,病 灶周 围 0 活 动 减少 , r . l 0活 动 增
多 ; 例 表现为 弥散 性 0 6 波增多 , 阵发 性短 程 0 或 节律 。中度 异 常 8例 , 中 , 出现背 景节 律 的慢 波化 , 其 4例 局部 有 阵 发性 高 波 幅 0节 律 , 现 局 限性 定 侧 或 定位 征 象 ; 余 4例 中 , 呈 其
E G 监 钡 ~ 。 E 0 3h 2
开展I T在 脑梗 死后 6 2 2 ] 。C ~ 4h内 . 少数 患者 出现 边界不 清 仅
的稍 低 密 度 区 , 或仅 表 现 为 局 部 脑 沟变 浅 和 ( ) 室 略 变 或 脑
扁 ,4h后 低密 度 区显示 较清 楚1 2 3 1 。而 E G对脑 功能 改变 反 E
性 中度 异 常 ( 灶 性 8波 ) 。 局 者 溶栓 后 E G无 明 显改 变 肌 张 E
2 6例 急性 超 早 期 脑 梗 死 患者 , 1 男 6例 , 1 女 0例 , 年龄 4 ~ 9岁 。 56 中位年 龄 5 6岁 。 有患 者需 符合 以下条 件方 可入 所 选: 发病 后 6h内入 院 ; 头颅 C T检查 排 除 颅 内 出血 ; 往无 既 脑 卒 中病 史 ; 无溶 栓禁 忌证 ; 符合 1 9 9 5年全 国第 四届 脑 血管 病 学术会 议修 订 的诊断 标准 。 6例患 者头颅 C 2 T检 查均 未见
对 急性 超 早 期 脑梗 死 (6h 患 者 进行 静 脉 溶 栓 治 疗往 < )
往 能达 到较好 的 临床效 果【 1 】 。为探讨 溶栓 过程 中有 效 的监测
【 文章编 号】 6 4 4 2 (0 0 0 ( )O 8 0 1 7 - ຫໍສະໝຸດ 12 1 )3 a一 7 — 2
23 溶 栓 治 疗 后 E G 分 析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