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溶栓指征

合集下载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1
血管再开通
通过血管再开通的情况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血管造影或颅脑CT检查。
2
神经功能改善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如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
3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rtPA溶栓的并发症和风险提示
颅内出血
rtPA溶栓治疗可能增加颅内出血 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和出血症状。
rtPA溶栓治疗的原理
rtPA溶栓治疗是通过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注射入血管,促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减轻脑梗塞区的缺血和缺氧病变。
rtPA溶栓的适应症
1 时间窗为内
2 神经功能受损
rtPA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 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通常为发病3小时内。
患者需符合特定的神经功 能受损评分标准,如国际 卒中量表 (NIHSS)。
rtPA溶栓的治疗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
rtPA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溶栓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 治疗以预防再梗死,但需注意 出血的风险。
康复与护理
溶栓后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合理饮食 和症状管理。
rtPA溶栓的疗效评估
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
神经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化
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 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如脑水肿 或脑内血肿的扩大。
3 实施条件达标
rtPA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 的医院设施和专业医生的 监护下进行。
rtPA溶栓的禁忌症
1 出血风险高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

ONT<3h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适应症:1.有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h3.年龄18岁以上4.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症:1.近3月内有重大头颅外伤或卒中史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3.近1周有不易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4.既往有颅内出血、颅内肿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5.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史6.活动性内出血7.未控制的高血压185/110mmHg8.急性出血倾向PLT <10010^9/L等9.48h内接受肝素治疗且APTT高于正常上限,口服抗凝制剂且PT>15s或INR>1.7,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除非各种实验室指标APTT/PLT/PT/TT/Xa活性测定正常或近2天内未服用相关药物10.CT上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区>1/3MCA区域11.血糖低于2.7mmol/L相对禁忌:1.轻型卒中NIHSS<4分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2.妊娠3.癫痫发作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能明确症状为卒中所致则非禁忌4.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或重大外伤史5.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出血史6.近3月有急性心梗病史ONT 3~4.5h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补充禁忌:1.年龄>80岁2.严重卒中NIHSS>25分3.既往有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史4.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ONT 6小时内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适应症:1.有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6h3.年龄18岁~80岁4.意识清楚或嗜睡5.头颅CT无早期梗死低密度改变6.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症:同上注:1.相对禁忌为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是否利大于弊,请依个体情况判断2.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时间窗可放宽起病超过24小时或CT上有明确病灶。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估标准。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病史评估1. 首次发病时间: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3-4.5小时内,因此需要了解患者的首次发病时间以确定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要求。

2. 病因评估:了解脑梗塞的病因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

二、体格检查1. 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如瘫痪、失语、感觉异常等。

2. 血压评估:高血压是脑梗塞的危(wei)险因素之一,需要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确保血压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影像学评估1. 脑CT评估:脑CT是评估脑梗塞的重要工具,可以确定梗死区域的范围和程度,排除出血风险。

2. 血管成像评估:包括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可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和栓子位置,确定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四、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评估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排除出血风险。

2. 凝血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排除出血风险。

3. 心电图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电图,排除心源性疾病。

五、其他评估1. NIHSS评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是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常用工具,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来确定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2. 患者和家属的意愿评估:溶栓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评估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确保患者和家属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根据以上评估标准,可以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谨慎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和损伤的疾病。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损伤。

为了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的标准格式文本:1. 患者背景信息:- 年龄:55岁- 性别:男性-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2. 症状评估:- 症状发作时间:入院时距离症状发作已过去3小时- 症状类型: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麻木3. 体征评估:- 血压:160/90 mmHg- 心率:80次/分钟- 体温:36.5℃- 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清醒- 眼球运动:正常- 肢体运动:右侧肢体无力- 语言:言语不清- 感觉:右侧面部麻木4. 检查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 凝血功能:正常- 血糖:8.0 mmol/L- 血脂:LDL-C 3.5 mmol/L- 颅脑CT:显示左侧中大动脉闭塞5. 评分工具:- NIHSS评分:9分(中度中风)- ASPECTS评分:6分(左侧大脑半球中部梗死)根据以上评估结果,该患者符合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标准。

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在症状发作后3小时内就诊,属于治疗时间窗口内。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有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麻木等症状,NIHSS评分为9分,ASPECTS评分为6分,表明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此外,患者的背景信息显示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病史,这些因素也需要在治疗决策中考虑。

总结:根据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该患者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然而,在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治疗时间窗口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识。

脑梗死溶栓指征

脑梗死溶栓指征

脑梗塞溶栓指征
适应证:
1.年龄18-80岁;
2.发病4.5 小时以内(rt-PA)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 小时,且比较严重;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
禁忌证:
1.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2.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3.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4.近l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5.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
神经功能体征;
6.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7.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8.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
9.48 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FIT超出正常范围);
10.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2.7mmol/L;
11.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12.妊娠;
13.不合作。

用法: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

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推注。

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脉点滴,持续1小时以上。

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

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2
1
2
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3h内)
1. 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 症状出现<3h 3. 年龄≥18岁 4.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
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3h以内)
1. 近3个月内有重大的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 既往有颅内出血 5.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 活动性内出血 9.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PLT<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Ⅹ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APTT,INR,PLT,ECT,TT,或恰当的Ⅹa因子活性测定等) 13. 血糖<2.7mmol/L 14. 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对禁忌证(3~4.5h)
1. 年龄>80岁 2.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3. 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 4. 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5. 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6. 妊娠 7. 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8. 近2w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有严重外伤 9. 近3w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10.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5
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3~4.5h)
1. 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 症状持续3 ~4.5h 3. 年龄≥18岁 4.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
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 3~4.5h以内)
1. 近3个月内有重大的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 既往有颅内出血 5.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 活动性内出血 9.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PLT<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Ⅹ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指用于评估病人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的一套标准。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份脑梗塞患者来说,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临床症状评估- 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偏瘫、失语、失明等症状。

- 症状持续时间:评估症状的持续时间,通常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如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

2. 影像学评估- 脑CT或者MRI:评估脑梗塞的位置、范围和血管状况。

- 梗塞面积:评估梗塞的面积,通常以梗塞灶的体积或者比例表示。

3. 血管评估- 血管造影: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 血栓形态学评估:评估血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4. 患者评估- 年龄:评估患者的年龄,年龄越大溶栓治疗的风险越高。

- 基础疾病: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患者意愿:评估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溶栓治疗。

5. 治疗时间窗口评估- 发病时间:评估患者的发病时间,通常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 溶栓治疗延迟时间:评估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延迟时间,延迟治疗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符合评估标准的患者,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可以匡助他们恢复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评估标准只是一种参考,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治疗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溶栓指征
适应证:1、年龄不超过75岁;2、发病6小时之内;3、血压低于180/110mmHg;4、无意识障碍,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的预后较差,故出现意识障碍时可以考虑;5、瘫痪肢体的肌力在3级以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6头部CT排除脑出血,未出现与本次症状相对应的低密度梗死灶;7、患者或家属同意。

禁忌证:1、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素质;1、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脑外伤和心肌梗死史,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病史,2周内有接受较大的外科手术史,1周内有在无法压迫的部位进行动脉穿刺的病史,体检发现有活动出血或者外伤(如骨折)的证据;3、血压血压高于180/110mmHg;4、CT有大片的低密度病灶(低密度影大于大脑半球的1/3);5、体温39℃以上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6、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

此外、既往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病史的患者不建议进行溶栓治疗。

(1)适应证
①年龄18~80岁。

②发病在6h以内。

③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

④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

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禁忌证
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
术;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

②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

但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

③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者。

④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⑤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⑥血小板计数<100,000/mm3,血糖<2.7mmol/L(50mg)。

⑦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⑧妊娠。

⑨不合作。

(3)溶栓药物治疗方法
①尿激酶:100万IU ~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

②rtPA:剂量为0.9mg/kg ( 最大剂量90mg),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min滴完。

(4)溶栓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①将患者收到ICU或者卒中单元进行监测。

②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在静脉点滴溶栓药物过程中1次/15 min;随后6h内,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h。

③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

④血压的监测:溶栓的最初2h内1次/15 min,随后6h内为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h。

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更应多次检查血压。

可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压宁定等。

如果收缩压>230mmHg或舒张压>140mmHg,可静滴硝普钠。

⑤静脉溶栓后,继续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方
案。

⑥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一般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24小时后无禁忌证者可用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以后改为维持量75~100mg/d。

⑦不要太早放置鼻胃管、导尿管或动脉内测压导管。

建议:
(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首选rtPA,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

(2)发病3~6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但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

(3)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研究。

(4)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

(5)超过时间窗溶栓多不会增加治疗效果,且会增加再灌注损伤和出血并发症,不宜溶栓,恢复期患者应禁用溶栓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