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学习要点
四年级奥数

四年级奥数什么是奥数?奥数(奥林匹克数学)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数不仅仅注重计算和记忆,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从四年级开始学习奥数,学生将会接触到更加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数学概念和问题。
通过奥数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水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年级奥数的重点内容四年级的奥数学习将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内容展开:1. 超级加减法超级加减法是四年级奥数的基础内容,它包括了列竖式加法、减法的进位不退位和进位退位运算等。
通过超级加减法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速度,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空间想象空间想象是四年级奥数的重点之一。
它包括了二维和三维几何图形的认知、旋转和平移等。
通过学习空间想象,孩子们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乘除法的运算技巧乘除法是四年级的奥数中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使用简便方法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学习乘除法的运算技巧,孩子们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进行乘除法运算,并且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是四年级奥数的拓展内容,它涉及到数学中的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运算。
通过学习排列组合,学生将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5. 简单的方程和不等式在四年级奥数中,学生将初步接触到简单的方程和不等式。
通过学习方程和不等式,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并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何提高四年级奥数的成绩?要想提高四年级奥数的成绩,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 多做练习题做更多的练习题是提高奥数成绩的有效方法。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 注重理解和思考解题时要注重理解题意,并且进行合理的思考。
不要只盲目地追求答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寻求帮助和讨论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四年级奥数数与形中的奥妙规律

四年级奥数数与形中的奥妙规律四年级奥数中的数与形的奥妙规律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在四年级,奥数中的数与形的奥妙规律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孩子们在进行数学推理和思维训练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四年级奥数中的数与形之间的奥妙规律。
一、数与形的关系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数是通过计数和比较来表示事物的数量,而形则是描述事物的形状和结构。
在奥数中,数与形的关系体现在数学问题中的模式和规律中。
1.1 数量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四年级的奥数中,孩子们需要掌握数量与图形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图形的形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例如,当某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数量与该图形的边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时,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计数的方式来确定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从而通过图形推理出数的规律。
1.2 数量与排列的关系除了图形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外,数与形还可以通过排列的方式进行关联。
排列指的是将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和排列。
在奥数中,孩子们需要通过掌握排列规律,来解决与数与形相关的问题。
例如,给定一组数字,求出其中能够组成的所有三位数,要求不重复使用数字且不能以0开头。
通过排列的方法,孩子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道有序排列的问题,从而得到所有可能的三位数。
二、奥数中的数与形之间的奥妙规律在四年级的奥数中,数与形之间存在着许多奥妙的规律。
这些规律的发现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奥数规律:2.1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列。
它的规律是前两项之和等于后一项,即1,1,2,3,5,8,13...。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发现这个比值逐渐趋近于一个特殊的数值——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指一条线段分为两部分,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
4年级奥数学习计划

4年级奥数学习计划第一周:加减法基础第一天:加法计算学习目标:掌握个位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外练习,掌握个位数加法的运算方法,了解进位和不进位的规律。
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口算练习、小组讨论。
第二天:加法换位运算学习目标:学习加法换位运算,提高对加法的理解和熟练度。
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示范和练习,学习加法换位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活动:教师示范、同伴搭档练习、游戏练习。
第三天:减法计算学习目标:掌握个位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外练习,掌握个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了解借位和不借位的规律。
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口算练习、小组讨论。
第四天:减法借位运算学习目标:学习减法借位运算,提高对减法的理解和熟练度。
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示范和练习,学习减法借位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活动:教师示范、同伴搭档练习、游戏练习。
第五天:综合练习学习目标:通过综合练习,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熟悉度和运算技巧。
学习内容:对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复习,并进行综合练习。
学习活动:课堂练习、小组竞赛、游戏练习。
第二周:乘法基础第一天:认识乘法学习目标: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学习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外练习,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口算练习、小组讨论。
第二天:乘法口诀学习目标:学习乘法口诀,提高对乘法的理解和熟练度。
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示范和练习,学习乘法口诀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活动:教师示范、同伴搭档练习、游戏练习。
第三天:乘法交换律学习目标:学习乘法交换律,提高对乘法的理解和熟练度。
学习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和练习,学习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方法。
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口算练习、小组讨论。
第四天:乘法分配律学习目标:学习乘法分配律,理解分配律在乘法中的应用。
学习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和练习,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
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口算练习、小组讨论。
第五天:乘法综合练习学习目标:通过综合练习,加深对乘法的理解、熟悉度和运算技巧。
四年级暑假奥数学习资料

例如:
首项是( ),末项是( ),公差是( )。
2.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等差数列的项数=(末项-首项)÷ 公差+1
等差数列的末项=首项+(项数-1)× 公差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 项数÷2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有( )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数列的第100项是( )。
2007个6 2007个9 2007个9 2007个9 2007个9
第四讲:等差数列㈠
1.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一项与其相邻的前一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⑸612-375+275+(388+286)⑹756+1478+346-(256+278)-246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㈡
【例1】325÷25 30000÷625 22400÷700
【例2】25×125×4×8 25×28
125×56 25×5×128×125
【例3】(360+108)÷36(450-75)÷15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㈠
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巧算方法主要是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对算式适当变形,或改变运算顺序,或凑整,或改写等,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果的算式,使计算简便。
【例1】9+99+999+9999+99999 0.9+0.99+0.999+0.9999+0.99999
四年级奥数专题-找 规 律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2,4,7,(),16,2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练习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10,11,13,16,20,(),31(2)1,4,9,16,25,(),49,64(3)3,2,5,2,7,2,(),(),11,2(4)53,44,36,29,(),18,(),11,9,8(5)81,64,49,36,(),16,(),4,1,0(6)28,1,26,1,24,1,(),(),20,1(7)30,2,26,2,22,2,(),(),14,2(8)1,6,4,8,7,10,(),(),13,14【例题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23,4,20,6,17,8,(),(),11,1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第一个数减去3的差是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上2的和是第四个数,第三个数减去3的差是第五个数,第四个数加上2的和是第六个数……依此规律,8后面的一个数为:17-3=14,11前面的数为:8+2=10 练习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1,6,5,10,9,14,13,(),()(2)13,2,15,4,17,6,(),()(3)3,29,4,28,6,26,9,23,(),(),18,14(4)21,2,19,5,17,8,(),()(5)32,20,29,18,26,16,(),(),20,12(6)2,9,6,10,18,11,54,(),(),13,486(7)1,5,2,8,4,11,8,14,(),()(8)320,1,160,3,80,9,40,27,(),()【例题4】在数列1,1,2,3,5,8,13,(),34,55……中,括号里应填什么数?【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8+13=21或34-13=21上面这个数列叫做斐波那切(意大利古代著名数学家)数列,也叫做“兔子数列”.练习4: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2,2,4,6,10,16,(),()(2)34,21,13,8,5,(),2,()(3)0,1,3,8,21,(),144(4)3,7,15,31,63,(),()(5)33,17,9,5,3,()(6)0,1,4,15,56,()(7)1,3,6,8,16,18,(),(),76,78(8)0,1,2,4,7,12,20,()【例题5】下面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8,4)(5,7)(10,2)(□,9)【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2.根据这一规律,□里所填的数应为:12-9=3练习5:下面括号里的两个数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6,9)(7,8)(10,5)(□,)(2)(1,24)(2,12)(3,8)(4,□)(3)(18,17)(14,10)(10,1)(□,5)(4)(2,3)(5,9)(7,13)(9,□)(5)(2,3)(5,7)(7,10)(10,□)(6)(64,62)(48,46)(29,27)(15,□)(7)(100,50)(86,43)(64,32)(□,21)(8)(8,6)(16,3)(24,2)(12,□)第2讲找规律(二)一、知识要点对于较复杂的按规律填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对于几列数组成的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我们灵活地思考,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2.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突破口.3.对于找到的规律,应该适合这组数中的所有数或这组算式中的所有算式.二、精讲精练【例题1】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可以发现:12+6=18,8+7=15,即每一横行中间的数等于两边的两个数的和.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4+8=12.练习1:找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例题2】根据前面图形中的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括号里应填什么数?【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前面两个圈中三个数之间有这样的关系:5×12÷10=6 4×20÷10=8根据这一规律,第三个圈中右下角应填的数为:8×30÷10=24.练习2:根据前面图形中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空格里应填什么数.(1)(2)(3)【例题3】先计算下面一组算式的第一题,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得数.12345679×9= 12345679×18=12345679×54= 12345679×81=【思路导航】题中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12345679,它是有趣的“缺8数”,与9相乘,结果是由九个1组成的九位数,即:111111111.不难发现,这组题得数的规律是:只要看每道算式的第二个因数中包含几个9,乘积中就包含几个111111111.因为:12345679×9=111111111所以:12345679×18=12345679×9×2=22222222212345679×54=12345679×9×6=666666666 12345679×81=12345679×9×9=999999999.练习3:找规律,写得数.(1) 1+0×9= 2+1×9= 3+12×9= 4+123×9= 9+12345678×9=(2) 1×1= 11×11= 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3)19+9×9= 118+98×9= 1117+987×9=11116+9876×9= 111115+98765×9= 【例题4】找规律计算.(1) 81-18=(8-1)×9=7×9=63(2) 72—27=(7-2)×9=5×9=45 (3) 63-36=(□-□)×9=□×9=□【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一个两位数与交换它的十位、个位数字位置后的两位数相减,只要用十位与个位数字的差乘9,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差.练习4:1.利用规律计算.(1)53-35 (2)82-28 (3)92-29 (4)61-16 (5)95-592.找规律计算.(1) 62+26=(6+2)×11=8×11=88(2) 87+78=(8+7)×11=15×11=165(3) 54+45=(□+□)×11=□×11=□【例题5】计算(1)26×11 (2)38×11【思路导航】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只要把这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的和插入这两个数字中间,就是所求的积.(1) 26×11=2(2+6)6=286(2) 38×11=3(3+8)8=418注意:如果两个数字的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练习5:计算下面各题.(1)27×11(2)32×11(3) 39×11(4)46×11(5)92×11(6)98×11。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在小学四年级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奥数,这是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那么,如何有效地学习奥数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奥数学习方法。
1. 建立坚实的基础奥数学习需要有扎实的基础。
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等。
因此,在开始奥数学习之前,确保孩子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十分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复习基础知识,帮助孩子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2. 注重思维训练奥数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思维训练非常关键。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来挑战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逻辑题,让他们动脑筋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多样化学习方式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通过课外的奥数辅导班或者在线学习平台来丰富孩子的学习资源。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互动教具和游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4.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奥数学习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问题、分析图表数据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奥数学习非常重要。
确保孩子有安静的学习空间,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教辅书籍、练习册等。
同时,在家庭中树立起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努力,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有动力和兴趣去学习奥数。
总之,小学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奥数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
通过建立坚实基础、注重思维训练、多样化学习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学习奥数。
四年级奥数课程

四年级奥数课程
四年级奥数课程
奥数,全称是奥林匹克数学,是指那些与奥林匹克(Olympiad)数学竞赛有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奥数强调的不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四年级是奥数课程的起点之一,以下是四年级奥数课程的一些内容。
第一、数的认识
深入了解数的属性和性质,学会随时正确地使用数和算法,培养数的空间想象力和反思能力。
第二、方程式的入门
理解方程式的含义和基本性质,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三、几何的基本概念
学习几何公理、引理和定理,初步了解点、线、面、角、圆等基本几何概念及其性质。
第四、应用数学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概率统计、计算思维、图形变换等。
四年级奥数课程内容虽然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非常重要。
通过奥数课程,学生将对数学产生新的认识,而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也将在思考中得到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学习奥数,让孩子们成为具有优秀思维能力的数学能手。
(完整)四年级奥数奇数与偶数

一、奇数与偶数一、新课学习:1.奇数和偶数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大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通常可以用2k(k为整数)表示,奇数则可以用2k+1(k为整数)表示。
特别注意,因为0能被2整除,所以0是偶数。
2.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性质1: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性质2:偶数±奇数=奇数。
性质3:偶数个奇数相加得偶数。
性质4:奇数个奇数相加得奇数。
性质5: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利用奇数与偶数的这些性质,我们可以精巧地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二、例题例11+2+3+…+1993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例2一个数分别与另外两个相邻奇数相乘,所得的两个积相差150,这个数是多少?例3元旦前夕,同学们相互送贺年卡.每人只要接到对方贺年卡就一定回赠贺年卡,那么送了奇数张贺年卡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例4已知a、b、c中有一个是5,一个是6,一个是7.求证a-1,b-2,c-3的乘积一定是偶数。
例5任意改变某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的顺序得到一个新数.试证新数与原数之和不能等于999。
例7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例8假设n盏有拉线开关的灯亮着,规定每次拉动(n-1)个开关,能否把所有的灯都关上?请证明此结论,或给出一种关灯的办法。
例9在圆周上有1987个珠子,给每一珠子染两次颜色,或两次全红,或两次全蓝,或一次红、一次蓝.最后统计有1987次染红,1987次染蓝.求证至少有一珠子被染上过红、蓝两种颜色。
例10某校六年级学生参加区数学竞赛,试题共40道,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给3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某题不答给1分,请说明该校六年级参赛学生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例12某学校一年级一班共有25名同学,教室座位恰好排成5行,每行5个座位.把每一个座位的前、后、左、右的座位叫做原座位的邻位.问:让这25个学生都离开原座位坐到原座位的邻位,是否可行?例13在中国象棋盘任意取定的一个位置上放置着一颗棋子“马”,按中国象棋的走法,当棋盘上没有其他棋子时,这只“马”跳了若干步后回到原处,问:“马”所跳的步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例14线段AB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染红色,另一个端点染蓝色.在这个AB 线段中间插入n个交点,或染红色,或染蓝色,得到n+1条小线段(不重叠的线段).试证:两个端点例外色的小线段的条数一定是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有所增加,各种竞赛任务和招生考试的成绩重要性大大增加,不论自己的孩子是刚刚开始学习奥数,还是已经着手为竞赛、升学做准备,如何更好的完成四年级的学习计划,如何做好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过渡,如何规划小升初之前的这两年时间是每个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
1、未来会怎么样——两极分化加速
很多家长等到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四处报辅导班,但却怎么也追赶不上那些从低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的同学,而小升初的压力又迫在眉睫,这个时候才追悔莫及,恨晚矣!计数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应用题的行程问题,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等积变化三大块内容都是四年级新学的内容,又是今后各类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
因此错过了四年级,就等于错过了学习奥数的最佳时机。
病急乱投医,不如提早预防!
2、两年时间,认真规划
学生在两年时间里一定要扎实学习奥数知识。
整个学习过程要按梯度进行,切莫一味做难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一步一个台阶。
早做规划,早做准备。
3、学习真的很愉快
对于奥数入门的学生,刚刚接触奥数肯定有一定难度,如果孩子再没有兴趣,自然会抵触,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时间和精力是浪费不起的。
所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第一。
那么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是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思考,甚至一起和孩子们玩耍,让老师成为孩子们的知己。
在老师的感染下,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数学。
享受每天学习的快乐时光!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
计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每个年级奥数的学习都以计算为基础,较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其它章节,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每个年级的计算有每个年级的特点,四年级的计算以加入了小数的计算为主,对于奥数基础扎实的同学并且希望在五年级取得一些成绩的同学还应该加入一些分数的计算。
四年级计算应该掌握的重点题型有多位数的计算,小数的基本运算,小数的简便运算等。
其中,多位数的计算主要以通过缩放讲多位数凑成各位数全是9的多位数,再利用乘法的分配率进行计算。
小数的简便运算主要与等差数列求和、乘法的分配率和结合率、换元法等结合在一起,需要同学们对各种题型熟练的掌握,尤其是多位数的计算。
最后,小数计算的重点还是最基础的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初学小数时由于小数点的原因计算经常出错,如果计算不准确,再好的方法和技巧都无从谈起。
所以,四年级学习计算的重点在于以基础计算为主,掌握各种简便运算技巧,提高准确度和速度。
2、平均数问题
在学习平均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平均数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
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在解平均数问题时经常犯一个错,尤其是在行程问题中的一道题,错误率最高。
小明从学校到家速度为12,从家到学校速度为24,问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很多同学答案都是18,误以为平均数度就是速度的平均,这是不对的。
在学习平均数问题的时候还要会利用基准数处理一大串数据的求和问题和求平均数的问题。
很多复杂的平均数问题都是可以利用浓度三角的方法来解决的,尤其是思维导引中后面的一些复杂的平均数问题,同学们应该尝试用浓度三角的方法来解决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的学习对以后浓度问题的学习很有好处,因为大部分平均问题的题型和浓度问题的题型从本质上来讲是相同的。
3、行程问题
四年级行程问题要掌握以下各类的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相遇问题、流水行船问题、多次相遇问题等。
首先,我们要对基本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同学到六年级了对于追及问题中两个人所走的时间是否相等还经常容易出错。
其次,我们要熟悉并掌握火车相遇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这两个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专题,对我们后面复杂行程问题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要掌握行程问题中解决复杂问题常用的技巧,划线段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简洁的解题习惯。
画线段图的方法是解决很多复杂行程问题常用的方法,很多同学在画线段图的时候不够简洁,常常画出的线段图中多余的线段和条件太多,导致画出的线段图比题目本身还复杂,无法分析求解。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尽量模仿老师,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是对上学期所学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两讲的一个升华。
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中大家对分步和分类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更专业更有效解决计数问题的方法。
在排列组合中首先要对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等有很好的理解,尤其是排列和组合的区分上,需要对一些经典例题的掌握从而来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同时,很多问题好需要结合分类分步方法和排列组合的原理来解题,并不是单纯的排解组合公式的应用。
对于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在熟练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之后再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
对于一些排列组合常见的题型和常用的方法要做到信手拈来。
5、几何计数与周期性问题
几何计数和周期性问题相对于行程和排列组合来说是两个较小的专题,但是也是各大竞赛和入学考试常见题型,尤其是很多综合题同时包含数论和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知识点,是竞赛和备考的重中之重。
几何级数的掌握要从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开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计数问题的步骤。
而周期性问题常和等差数列、数论结合在一起,同学在做题题时经常容易出错,需要在这方面的加大做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