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发布时间:2022-11-27T03:07:47.23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7期作者:王志广邱卫东[导读] 中医治疗认为支气管哮喘大部分为肾阳不足王志广邱卫东博白县中医院广西博白537600[摘要]中医治疗认为支气管哮喘大部分为肾阳不足,肺脏缺乏温养,导致肺脏虚寒,继而导致寒痰内伏肺和隔上,此时外邪侵肺,导致痰气上升。

缓解期属于夙根尚未清除,但正气衰弱,属于虚标实之证。

所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需要从肺脾肾、外治疗之法进行研究,达到扶正祛邪、固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从肺脾肾三个角度分析临床研究进展,并分析中医扶正祛邪及外治疗法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综述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患者会出现反复气促、喘息、胸闷等症状,大部分症状会在夜间出现或加重[1]。

因为哮喘具有反复性、难愈性等特点,所以患者通常需要系统且长期的治疗,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样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2]。

中医认为,哮喘的长期发作,主要是肺脾肾的虚弱,缺乏温养与阳气,在寒邪入侵后导致寒气如肺腑,寒痰伤脏腑之阳,耗费脏腑之阴,固而导致长期之证[3]。

所以,在缓解期应当主要针对肺脾肾治疗,明确病症机理,从而采用补肺健脾益肾治疗方法[4]。

通过综述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希望为临床研究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参考。

一、健脾角度治疗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脾虚脾弱,所以应当明确疾病机理,从健脾角度展开治疗[5]。

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中,部分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六君子汤加味对患者进行治疗,药方为党参、白术、陈皮、法半夏、甘草。

结合西医化验,发现患者治疗后血嗜酸粒细胞和肺功能水平有明显提升[6]。

部分患者采用参术汤(方为红参、获苓、白术、蛤蚧等)进行治疗,并结合西医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喷喉、酮替芬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对患者行四疗程的治疗[7]。

支气管哮喘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支气管哮喘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肺 基本 复张时 , 从 引流 管注 入 2 利多 卡 因 1 再 % O~2 r , O l然 a 后, 将胸膜 固定术药液 ( 如滑石粉 、 四环素 等) 注入 , 注入后 将 引流管夹住 , 转动体位 , 使药液 能达到胸 腔的各个部 位 , 时 历
[ ]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 指南 结核病分 册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2 人
的“ 夙根 ” 。每遇气候 突变 , 饮食不 当 , 情志 失调 、 劳累等诱 因
作者单位 :0 10 天津第四中心医院 304 30 5 天津海河医院( 030 叶祖 明)
疗组临控率 6 . 1 , 7 1 % 总有 效率为 9 .4 ; 7 1% 对照组 临控率为
p ) ) \ )
社 ,04,0—1 . 20 1 2 [ ] 叶任高 , 3 陆再英 , 主编.内科学( 6版 ) 第 .北 京, 人民卫生 出版
社 ,04,0 . 2 0 19
约 3 n 0mi。此法不宜 与激 素并用 , 副作 用较 多 , 临床 很少 采
用。
[ ] 徐玲 , 4 罗永艾 .胸穿并发症 的预防和处理.中国实用 内科 杂志,
2 0 ,0 3 :5 . 0 12 ( ) 17
五、 外科手术
[ ] 张凤英 , 5 王庆枫 , 胡范彬.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 因素的探 讨.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00,2 :1 20 ( ) l 8—19 1.
对于顽固性 胸水 , 以采取胸腹 腔分流术 进行治 疗。对 可
于慢性包裹性胸膜炎 , 如有严重的胸膜 增厚 , 可考虑行 胸膜剥 脱术 ; 对于 r P的其它并发症 , r E 如支气 管胸膜瘘 、 慢性结 核性 脓胸 , 亦必须手术治疗 。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324 ·
华 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年 5月第 10卷第 3期 J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 2008 May, 10 (3)
中医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景花
(天喘 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 256. 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6633 (2008) 03 - 324 - 02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 道炎症 ,在 易感人 群中此 种炎 症可 引 起反复发作的喘息 、气 促 、胸闷和 咳嗽等 症状 ,多在 夜间 和凌 晨 发生 。气道对多种刺激因 子反应性 增高 ,已 成为严 重威 胁公 众 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支气 管哮喘的 临 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汤剂的治疗 徐艳玲 [ 1]用中药哮喘康治疗支气管哮喘 60例 ,组方 :人参 、 麻黄各 10g,黄芪 30 g,甘草 、补骨脂 、陈皮 、地龙 、川芎各 15g等 。 日 1剂水煎分 3次服 。对照组 1、2组各 30例 ,分别用蛤蚧定 喘 丸 3丸 、酮替芬 1m g,均 每日 2次口 服 。其他 治 疗方法 相 同 ,总 有效率 95. 5% 、80% 、76. 7% 。周春 芳 [2 ]用益气平喘法治 疗支 气 管哮喘 30例 ,采用党参 、黄芪各 15g,陈 皮 、半夏 、茯苓 、川 贝母 、 紫苑 、杏仁 、地龙 各 10g,麻 黄 6g,丹 参 12g,甘 草 5g,随 症加 减 。 每日 1剂水煎服 , 2周为 1个疗程 。对照 组 30例 ,均用 抗生素 、 糖皮质激素 、氨茶碱 、喘定 、舒喘灵等 ,总有效率 93. 4%、86. 7%。 刘自力 [3 ]用培土生 金法 治疗 支气 管哮 喘 35例 , 采用 益气 平 喘 汤 :党参 、防风各 15g,黄芪 30g,白术 、柴 胡各 12g,升麻 6g,陈皮 、 当归 、甘草各 10g。日 1剂 水煎服 。对照组 30例 ,用氨茶碱片 0. 1g /日 ,分 3次口 服 ,均 3周为 1个疗 程 ,停用其 它药 ,用 2个 疗 程 。结果 :两组 临床 控制 总有 效率 82. 9% 、70% 。刘勇 [4 ]用 中 药治疗 哮喘 60例 ,用 仙茅 、杏仁 、桂 枝 、赤勺 、白 芍 、白 芥子 、苏 子 、橘红各 10g,枇杷叶 、鱼腥 草 、僵蚕 、百合 、百部 、黄 芪 、沙参 、六 一散各 15g,麻黄 5g,生大 黄 2g。哮喘发作 、缓解期分 别 1日 、隔 日 1剂水煎服 ;均 15天 为 1个疗 程 。结 果 总有 效率 95%。赵 皓 [5 ]自拟纳气定喘汤治疗 老年支 气管哮 喘 ,两 组均 39例 ,本 组 用本方 :麻黄 6g,鱼 腥草 、茯苓各 20g,苏子 、紫 苑 、半 夏 、杜 仲 、诃 子各 12g,橘红 、五味子各 10g,黄 芪 、党参各 30g,补 骨脂 15g,甘 草 10g。每日 1剂水煎服 。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 。均 2周为 1 个疗程 。总有效率 94. 87% 、69. 23% 。刘兰萍 [6 ]用 清肺 平喘 汤 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两 组各 42例 ,组方 :麻黄 8g,杏仁 、生 石 膏 、地龙各 20g,甘草 6g,紫苏 、厚扑 、浮 海石 、黄芩各 10g,栝楼 、 桑白皮各 10g。每日 1剂 水煎服 。对照组用美普清 25μg/d, 2次 口服 ,用 2周 , 总有 效率 88. 1%、71. 43% 。莎 玫 [7 ]用麻射 蝉葶 汤 治疗支气管哮喘 60例 ,组方 :炙麻黄 、射干 、蝉蜕 、淫羊藿 、地龙 、 补骨脂 、苦杏仁 、白芥子各 10g,葶苈 子 6g,大枣 7枚 ,山 药 30g, 百部 9g,每日 1剂水煎分 3次服 。用 1个疗程 ,总有效率 90%。 2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李明星 [8 ]用支哮发作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58例 , 组 方 :银杏 、半夏 、苦杏 仁 、苏子 、陈皮 各 1 0g ,桑 白皮 15g,款 冬花 、 紫苑 、桃仁各 12 g,甘草 、麻黄 、蛤蚧各 6g,红参 3g,紫河车 9 g。随 症加减 ,每日 1 剂水煎服 。对照组 4 0 例 ,均用 抗生素 、支气管 解 痉剂 、糖皮质激素 ,缺氧低流量吸氧 。均 1 4 天为 1 个疗 程 ,两 组

淫羊藿苷对哮喘影响的研究进展

淫羊藿苷对哮喘影响的研究进展

淫羊藿苷对哮喘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淫羊藿苷是一种植物提取物,近年来被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本文就淫羊藿苷在治疗哮喘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通过对淫羊藿苷的药理作用、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研究表现、副作用以及前景进行了详细叙述。

研究结果显示,淫羊藿苷具有潜在的治疗哮喘的功效,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淫羊藿苷有望成为哮喘治疗的新方向,为哮喘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淫羊藿苷有望成为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淫羊藿苷、哮喘、药理作用、治疗、临床研究、副作用、前景、潜在、验证、疗效、新方向。

1. 引言1.1 哮喘概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哮喘患者往往表现为喘息、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哮喘,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三个方面。

过敏反应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包括空气中的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进入呼吸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

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气道黏膜和黏液腺的增生,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

气道高反应性则是指患者对各种刺激物质(如冷空气、烟雾、气味等)的敏感性增加,导致呼吸道的异常兴奋和痉挛。

1.2 淫羊藿苷简介淫羊藿苷,又称淫羊藿提取物、淫羊藿提取物苷,是从淫羊藿(Epimedium)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天然药物成分。

淫羊藿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等问题。

淫羊藿苷作为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扩张支气管、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等。

这些作用使得淫羊藿苷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

虽然淫羊藿苷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在哮喘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药物治疗新进展

发生率 、 全身性反应易观察 、 患者易感觉有关, 表现为皮疹 、 瘙痒 、 红肿 , 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 。A R发生程度以轻症为 D 主, 较严重 的有 5 ( 3 %)主要表现 为过敏性休克 , 由于 例 占 . , 3 均 静脉 注射抗 感 染药 物引 起 , 后给 予 地塞 米松 、 肾上腺 素治疗 后 , 症 状得 以缓解 。 也提 示 医务 工作 者在静 脉 注射 抗感染 药物时应 密 切
内蒙古中医药
表 3 D 影 响 的 系 统 及 临床 表 现 A R
3 按 上报 科室 统计 , 报 数量 较 多 的科 室为肿 瘤外 科 、 , 4 上 门诊输 液
室、 肿瘤内科。 肿瘤外科和肿瘤内科是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的病区, 对 A R监测 、 集 的主动 性 和关 注j D 收 蕞识相 对较 高。 门诊输 液室 每
天 的输 液人 数 最多 , 均为 静 脉 用 药的 患者 , 生 不 良反 应 的可 能 发 性较 高 。同时 也提 醒 了我 院 临床 药 学人 员应 积极 宣传 A R监 测 D 的重 要性 ,以提 高全 体 医务 人 员 和患者 对 各项 工作 的认知 度 , 扩 大监测 范 围 , 推 动 A R监 测工 作 向深 度和广 度发展 。 积极 D 3 5 例报 告 中 , 肤及 其 附件 的损 害居 首位 , 与皮肤 反应 的 . 10 5 皮 这
3 讨 论
从 10例 A R报 告 中可 以看 出 ,大 部分 症状 是 比较表 面化 5 D 的, 以后 可 以更 深入 地 研 究 , 如借 助一 些 仪器 进行 血 药 浓度 的监 测 等 。 过监测 血 药浓 度 , 行 临床 药代 动力 学和 药效学 的研究 , 通 进 便可得知为什 么患者即便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出现药物 副 作用 , 而 调整 给药 方案 , 少药 品 的不 良反 应 。 世纪 的医 院 从 减药 : 联 以上 用 药 占 7% , 于 以往 相关 报道 可 能 与 药 学工作 不仅 是提 供合 格 的药 品 , 要 的是 参与 临床 合理用 药 . 2 二 1 高 , 更重 查 明所有 用药信 息 比较 困难 , 写麻 烦 , 往漏 报率 极 高有 关 , 填 既 虽 和 进行 A R监测 ,增 强 A R防 范意 识 ,确保 患者得 到安全 、 D D 有 然 以上报 告并 非均 系联合 用 药 引起 , 药物 相互 作 用与 不 良反 应 效 、 但 合理 的药 物治 疗 。 发 生率呈 正相关 , 观念 正逐 渐为 临床 医务人 员所 认可 。 此 参 考文 献 3 . 3收集 的所 有 A R报告 , 引起 的药 物 种 类统 计 , D 按 主要 以抗 菌 【 胡 明礼 . 师在 医院药 品不 良反应 报 告 与监测 中的作用 【. 徽 1 】 药 J安 】 药物 和抗 肿 瘤药 物 为 主 , 与我 院 目前 抗 感 染药 物 品 种 多 、 用 医药 , 0 ,20 2 1 这 使 2 73 6— 6 . 0 : 率 高有关 。 特别 是第 三 、 四代头 孢 菌素类 和 喹诺 酮类 , 临床 f 林红 . I 临床 药物 不 良反应 报告 . 第 深受 2 】 1 例 5 中国医 院药学 杂志 , 0. 2 77 0 2 医生 喜欢 , 在临 床上 的 应用 目渐 增多 ,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必有 不 () 0 6 其 7: 0 . 1 断增 多的趋 势 。药物 剂量 偏 大 , 时 间偏 长 , 导 致 A R发 【 孙忠 实 , 珠 . 物 代谢 性 相 互 作 用 研究 进 展 . 物不 良反应 杂 用药 也是 D 3 ] 朱 药 药 生 率增 多 的重要 因素 。抗 肿瘤 药 物 发生 A R 的构成 比仅 次 于抗 志, 0 . 2: D 2 0( 7 0 1 ). 菌 药物 , 能与 我院 目前 肿瘤 病 人逐 步 增 多和抗 肿 瘤药 物 的不 『杨伟 . 年住 院患 者 18 药物 不 良反应 分析 [_ 这可 4 1 老 2例 J 中国全科 医学 , 】 良反应 比较 明显 和重视 有关 。 院 中药 注射 剂 基本 能做 到单独 配 2 0 , () 6 . 我 0 91 4 6 1 2 : 伍 , 以往 使 用更 为 规 范 , 收集 的 A R报 告 来 看 , 院 中药 注 【】 , 强 . 京 医 院 20 年 中成药 不 良反 应报 告分 析阴. 较 从 D 我 5韩沽 高素 北 06 中 射 剂 的不 良反 应 发生率 较 以往有 明显降 低 。 国全科 医学 , 0 , ( ) 0 6 2 71 2 : 6 . 0 0 42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目前,西医药物在哮喘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病人对西医药物治疗不够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

在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型、内伤型和两虚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型哮喘以寒邪或湿邪侵袭肺而导致,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祛邪解表的方法,如草菅茯苓汤、小柴胡汤等来驱除寒湿之邪。

内伤型哮喘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内因导致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多痰、喘促等症状。

中医治疗内伤型哮喘通常采用调理脾肺的方法,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来调节脾肺功能。

两虚型哮喘是指肺脾两虚导致的气虚不足,表现为气短、疲倦等症状。

中医治疗两虚型哮喘主要以补益肺脾为主,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等。

二、穴位治疗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机,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胸鄂、百会等。

通过插针或针刺疏通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肺气,促进气机流通,缓解喘息。

艾灸通常选择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渗透到穴位以达到温通气机的效果。

三、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炎、祛痰、平喘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防风、麻黄、薏苡仁、南星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伍使用这些草药,制成剂量合适的方剂,以期达到平喘、祛痰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趋势,通过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化痰平喘等方法来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而西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舒张支气管等方式来缓解哮喘症状。

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研究进展哮喘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人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医药在哮喘病治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肺为主要脏腑”和“气为人体之本”的理念。

中医药强调平衡人体的阴阳、调节气血的流动,以达到治疗哮喘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汤剂和中药外治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药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麻黄、杏仁、苏子、桑白皮等。

这些药物能够扩张支气管、祛痰止咳、平喘止息,从而缓解哮喘病症状。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节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程度。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在哮喘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哮喘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减少哮喘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药治疗哮喘的重要方法之一,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药汤剂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配不同的中药组方,以达到治疗哮喘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中药汤剂能够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程度,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中药外治的方法,通过将药物直接应用于患者的皮肤表面,以达到治疗哮喘病的目的。

中药外治主要包括药物贴敷、药物熏蒸等方法。

研究表明,中药外治能够显著减轻哮喘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总体而言,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综合调节人体的整体平衡,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程度。

然而,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活血化瘀单味中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单味中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单味中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多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近年来活血化瘀中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选取临床常用且研究比较多的六味活血化瘀中药:川芎、银杏叶、当归、丹参、地龙和三七,总结其在防治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方面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

标签:支气管哮喘;活血化瘀;单味中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1]西医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是β2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而且长期使用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或依赖性。

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人们一直非常重视中医对哮喘的防治,以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减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或依赖性,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目前,中医虽多以清热化痰、理气平喘、益气补肾等为哮喘治疗原则,但活血化瘀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1 哮喘与瘀血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证”、“喘证”等范畴,近年来认为“瘀血”在哮喘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证论》云:“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中医学理论也有“久病必有瘀,病久入络”的观点。

大量文献资料及众多医家经验亦表明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哮喘可改善症状。

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实: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凝固性增强、微循环功能障碍等是瘀血致喘的病理基础。

因此,血瘀的存在,是哮喘缠绵不愈和导致全身疾患如肺心病等的重要病机[2]。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可通过改善气道血流、缓解气道瘀血、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渗出、抑制炎症递质释放和IgE 产生而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预防或减轻哮喘发作[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谢静红. 补 肾解郁 方治疗 中风后抑郁 4 0例 [ J ] . 中国 中医急 症, 2 0 1 1 , 2 0 ( 5 ) : 8 0 0— 8 0 1 . [ 3 ] 王洪然. 柴胡加龙骨牡蛎 汤治疗 中风后 抑郁 临床 观 察[ J ] . 中国实用医药, 2 0 1 1 , 6 ( 7 ) : 1 7 5— 1 7 6 . [ 4 ] 刘娟 , 仲 诚 柴 胡疏 肝散化 裁治疗 中风后抑郁 4 o例 [ J ] . 中 国中医急症 , 2 0 1 2 , 2 1 ( 5 ) : 7 8 8 . [ 5 ] 田小文 , 张全明. 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 中风后抑郁症 临床 疗 效评价 [ J ] . 上海针灸杂志 , 2 0 1 1 , 3 0 ( 1 0 ) : 6 6 3— 6 6 5 . [ 6 ] 董永 书, 王军 , 范军铭. 头部 穴位 留针 治疗 中风后抑 郁 3 4例 临床观察 [ J ] . 新 中医, 2 0 1 2 , 4 4( 4 ) : 8 5— 8 6 . [ 7 ] 黄宏敏 , 赵光峰 , 陈琪等. 耳 穴贴压 法治 疗 中风后 抑郁 随机 对 照研 究[ J ] . 辽 宁中医药大 学学报 , 2 0 1 1 , 1 3 ( 9 ) : 1 1 —1 3 . [ 8 ] 张淼. 耳压配合针刺 治疗 中风后肝 肾阴虚型抑郁 临床 观察 [ J ] . 上海针 灸杂志 , 2 0 1 1 , 3 0 ( 2 ) : 9 0— 9 2 . [ 9 ] 张洪 春. 中风 后抑 郁 症 的 心 理 护理 [ J ] .内蒙 古 中 医药 ,
支气 管哮喘 ( 简称哮 喘) 属中 医“ 哮证” 范畴, 是一种 特发 性、 反 复发作性 、 以呼吸困难为表现 , 由多种 细胞炎性 介质和 细 胞因子介导 的具有复 杂免疫 机制 的气道慢 性炎 症疾 患。现代 医学治疗 主要 以抗炎 、 解痉 、 抗 炎性介 质 为主 , 容易复 发 , 毒副 作用较大 。而 中药 可调节整 体机 能 , 减少 哮喘 发作频 率 、 减少 西药用量 及毒 副作用 。近 年来 中医药在 治疗 支气 管哮喘 病方 面取得很大进展 , 积累了一定 的临床经 验 , 现综述如下 。 1 辨 证 论 治 从文献记 载本病 的分类 , 依据 不同 , 治疗方法 也各有不 同 , 辨证大致有 以下 3个方面 : 1 . 1 八纲辨证 :史 锁芳 …认 为哮 喘应 从表 里分 型 , 重点 抓住 病机 , 给予针 对性 治疗 。张 洁 承 认 为哮 喘 发作期 分寒 热论 治, 这 是根据患者体质 、 感受外邪性质 , 并结合 痰的辨证要 点制 定的一种传统 分类方法 。 1 . 2 脏腑辨证论治 : ( 1 ) 宣 肺健脾 法 : 张洪 春 用 哮喘灵 ( 麻 黄、 杏仁 、 生石膏 、 黄芩 、 黄连 、 黄柏 、 甘草等 )宣肺 平喘 , 用 哮喘 平( 党参 、 茯苓 、 白术 、 鸡 内金 、 焦 三仙 、 甘草等 )健 脾益气 , 1天 两方 同用 , 间隔服药 , 意在标 本兼 治 、 扶正祛 邪。 ( 2 ) 和 胃降逆 法: 周虎 采用 和胃降逆 法治疗 哮 喘发作 , 效 果 明显 。( 3 ) 肝 肺同治法 : 武维屏 用调肝理 肺法治 疗哮喘 1 7 4例 , 临床观察 有效率达 8 6 . 7 %。 1 . 3 从瘀论治 : 哮喘病 的特点 是反 复发 作 , 迁延 不愈 , 中医认 为“ 久病必有瘀 ” , 王 志英 。 以活血 化瘀法 制作 的地龙 提取 液 、 血府逐瘀 汤 、 丹参 注射液 、 川芎嗪等药 物治疗哮喘 , 总有效 率在
2 0 1 3年第 2 8期
片 。两组 患者均在 治疗 前及治 疗第 4星期 末各应 用 汉密 尔顿 抑郁 量表 ( H A MD) 、 中 医证候 量 表 进行 评 分 , 进 行 疗效 评 价。 结果 : 两组治疗前 后 HA MD、 中医证候 量表 评分 比较 差异均 有 统计 学意义 , 两组疗效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
2 0 1 2。 1 0: 1 6 8—1 6 9 .
中药 治 疗 支 气 管 哮喘 的进 展
王 兵
摘 要: 近年来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从 辨证 论治 包括八纲辨证论 治、 脏腑辨证论治 、 从瘀论 治三方 面进行综述 。根据 支气管哮 喘疾病特 点分为发作期 与缓 解期 , 采用不 同的 中药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中药在 治疗 支气管哮喘方 面疗 效确切 , 尤其 是远期 治疗效 果更好 , 副作 用少。但从 整体 来看 , 支气管哮喘 的中药治疗 尚有 不足之处 , 需要进一 步研 究。 关键词 : 中药; 支气管哮喘; 进展 ; 综 述 中图分 类号 : R 2 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2 8— 0 1 0 9— 0 2
3 中 医护 理
1 0 9
性, 在研究其 临床疗效 的同时应加 强动物实验研 究和临床机 制 研究 , 筛选 和完善 客观实 验室指 标检 查 , 阐 明 中医药治 疗 P S D 的作用机制与环节 , 为 中医药治疗 P S D的临床推广提供新 的理 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张洪春 应用 心理 护 理 中风 后 抑郁 , 以便及时 发现存在 的心理 问题 , 通 过评 估 , 建 立心 理护理 措施 。建 立 良好 的护 患关 系 , 根据 患者 抑郁 的程度和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 理 , 寻求 病人家属 和病 友 的 支持 。结果 : 通过 实施有 效的心 理护 理 , 有效地 改善 了中风病 人的抑郁症 , 病 人肢体 和语 言能力 得到改 善 , 提高 了其生 活质
量。
4 结语
[ 1 ] 李森. 中风后郁证 的辨 治策略 [ J ] . 内蒙古 中医药, 2 0 1 1 , 1 3 :
6 6 —6 7.
综上所述 , 中医药治 疗 P S D已取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 无 论是 中药经方 、 还是 自拟 方 、 针 灸治疗 、 中医护 理 , 都 显示 中医药治 疗该病具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 和极 大潜力 。然而不 可否认 , 仍存 在一定的 问题 : ①P S D的发病 机 制 尚未完全 阐 明 , 目前 尚缺乏 统一的临 床诊 断标准及疗效判定 体系 , 多数 研究者均 是 自拟标 准, 使得许 多临床观察 资料 缺乏 可 比性 , 不利 于大 宗病例 的前 瞻性 、 流调学研究 。临床 治疗 本症所 用方 药较 杂 , 且 样本 数稍 少, 使其结 论缺少说服力 。② 现有 临床 报道对 中医药治 疗 P S D 的机 制探 讨 多局 限于治 疗前 后 临床指 标 的观察 比较 , 从 电生 理、 分 子生物学 、 内分泌 一免疫学 等基 础实验 角度进 行 的研究 仍很少 。因此 , 有必 要进一 步 重视 观察 疗 效 的科 学性 及 确 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