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

[ 2 ] 谢静红. 补 肾解郁 方治疗 中风后抑郁 4 0例 [ J ] . 中国 中医急 症, 2 0 1 1 , 2 0 ( 5 ) : 8 0 0— 8 0 1 . [ 3 ] 王洪然. 柴胡加龙骨牡蛎 汤治疗 中风后 抑郁 临床 观 察[ J ] . 中国实用医药, 2 0 1 1 , 6 ( 7 ) : 1 7 5— 1 7 6 . [ 4 ] 刘娟 , 仲 诚 柴 胡疏 肝散化 裁治疗 中风后抑郁 4 o例 [ J ] . 中 国中医急症 , 2 0 1 2 , 2 1 ( 5 ) : 7 8 8 . [ 5 ] 田小文 , 张全明. 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 中风后抑郁症 临床 疗 效评价 [ J ] . 上海针灸杂志 , 2 0 1 1 , 3 0 ( 1 0 ) : 6 6 3— 6 6 5 . [ 6 ] 董永 书, 王军 , 范军铭. 头部 穴位 留针 治疗 中风后抑 郁 3 4例 临床观察 [ J ] . 新 中医, 2 0 1 2 , 4 4( 4 ) : 8 5— 8 6 . [ 7 ] 黄宏敏 , 赵光峰 , 陈琪等. 耳 穴贴压 法治 疗 中风后 抑郁 随机 对 照研 究[ J ] . 辽 宁中医药大 学学报 , 2 0 1 1 , 1 3 ( 9 ) : 1 1 —1 3 . [ 8 ] 张淼. 耳压配合针刺 治疗 中风后肝 肾阴虚型抑郁 临床 观察 [ J ] . 上海针 灸杂志 , 2 0 1 1 , 3 0 ( 2 ) : 9 0— 9 2 . [ 9 ] 张洪 春. 中风 后抑 郁 症 的 心 理 护理 [ J ] .内蒙 古 中 医药 ,
支气 管哮喘 ( 简称哮 喘) 属中 医“ 哮证” 范畴, 是一种 特发 性、 反 复发作性 、 以呼吸困难为表现 , 由多种 细胞炎性 介质和 细 胞因子介导 的具有复 杂免疫 机制 的气道慢 性炎 症疾 患。现代 医学治疗 主要 以抗炎 、 解痉 、 抗 炎性介 质 为主 , 容易复 发 , 毒副 作用较大 。而 中药 可调节整 体机 能 , 减少 哮喘 发作频 率 、 减少 西药用量 及毒 副作用 。近 年来 中医药在 治疗 支气 管哮喘 病方 面取得很大进展 , 积累了一定 的临床经 验 , 现综述如下 。 1 辨 证 论 治 从文献记 载本病 的分类 , 依据 不同 , 治疗方法 也各有不 同 , 辨证大致有 以下 3个方面 : 1 . 1 八纲辨证 :史 锁芳 …认 为哮 喘应 从表 里分 型 , 重点 抓住 病机 , 给予针 对性 治疗 。张 洁 承 认 为哮 喘 发作期 分寒 热论 治, 这 是根据患者体质 、 感受外邪性质 , 并结合 痰的辨证要 点制 定的一种传统 分类方法 。 1 . 2 脏腑辨证论治 : ( 1 ) 宣 肺健脾 法 : 张洪 春 用 哮喘灵 ( 麻 黄、 杏仁 、 生石膏 、 黄芩 、 黄连 、 黄柏 、 甘草等 )宣肺 平喘 , 用 哮喘 平( 党参 、 茯苓 、 白术 、 鸡 内金 、 焦 三仙 、 甘草等 )健 脾益气 , 1天 两方 同用 , 间隔服药 , 意在标 本兼 治 、 扶正祛 邪。 ( 2 ) 和 胃降逆 法: 周虎 采用 和胃降逆 法治疗 哮 喘发作 , 效 果 明显 。( 3 ) 肝 肺同治法 : 武维屏 用调肝理 肺法治 疗哮喘 1 7 4例 , 临床观察 有效率达 8 6 . 7 %。 1 . 3 从瘀论治 : 哮喘病 的特点 是反 复发 作 , 迁延 不愈 , 中医认 为“ 久病必有瘀 ” , 王 志英 。 以活血 化瘀法 制作 的地龙 提取 液 、 血府逐瘀 汤 、 丹参 注射液 、 川芎嗪等药 物治疗哮喘 , 总有效 率在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的最新进展。
本文将围绕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以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肺功能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查的综合评估。
最新的诊断进展包括:- 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通过进行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测试,如肺功能测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从而确定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 鼻子和副鼻窦炎的评估:最近的研究表明,鼻腔和副鼻窦炎症与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很强。
通过对鼻腔和副鼻窦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2.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包括控制症状、预防发作和长期管理等方面。
最新的治疗进展包括:-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和剂量的个性化调整,能够更好地控制症状并减少发作。
- 免疫治疗: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具有潜力。
包括过敏原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方法,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症状。
- 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正不断取得突破,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将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3. 预防和管理策略除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预防和管理策略也是关键的研究方向。
最新的预防和管理进展包括:- 环境因素的干预:最新研究强调了环境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室内过敏原和职业暴露等。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发作次数。
- 运动和身体活动:过去认为运动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发因素,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身体活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是有益的。
运动计划和呼吸锻炼等,可以增强肺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气道高反应性测定、鼻腔和副鼻窦炎的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潜力、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等。
治疗哮喘的新药研究进展

治疗哮喘的新药研究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广泛的患者群体。
尽管现有的哮喘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并定期接受治疗。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进步,新药研发成为治疗哮喘的新希望。
一、抗IgE抗体药物抗IgE抗体药物是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种新型选择。
它通过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的活性,起到减少过敏反应和炎症的作用。
该类药物在临床研究中显示了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而且,这种药物通常只需每月注射一次,相对于传统的口服药物来说更加便捷。
二、短效β2-激动剂与长效β2-激动剂的联合应用短效β2-激动剂和长效β2-激动剂是目前用于哮喘缓解和控制的常见药物。
最新研究表明,将这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和预防发作。
短效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迅速缓解哮喘发作。
而长效β2-激动剂的作用更持久,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预防效果,减少哮喘的复发率。
三、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抑制剂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哮喘治疗药物。
它通过抑制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I2的合成,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临床试验显示,这种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未来,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哮喘的重要选择。
四、直接作用于咳嗽受体的药物最近的研究表明,直接作用于咳嗽受体的药物在治疗咳嗽型哮喘中具有潜在的疗效。
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咳嗽受体,降低咳嗽反射的敏感性,从而减少咳嗽和气喘的症状。
然而,目前关于直接作用于咳嗽受体的药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针对哮喘的新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抗IgE抗体药物、短效β2-激动剂与长效β2-激动剂的联合应用、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抑制剂以及直接作用于咳嗽受体的药物,都为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张俊关键词:抗哮喘药;哮喘/病因学中图分类号:R562 250 25;R971 93;R974 3文献标识码:B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20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儿哮喘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
防治哮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1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由多种细胞:如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反复。
发生喘息、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的间断性发作。
2相关因素支气管哮喘的诱因、相关因素很多,呼吸道感染、季节和天气变化、食物、家族史及过敏史均有关,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
3哮喘的发病机制可逆性气道梗阻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因为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充满气道而产生。
20世纪60年代认为,哮喘发由Ⅰ型过敏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两大原因引起。
当过敏原与特异性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白三烯C、D、E介质,使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哮喘发作。
20世纪80年代,哮喘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已是共识。
目前,人们更倾向于哮喘是许多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MC)、T淋巴细胞(TLC)参收稿日期:2004 03 06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其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起了重要作用[2,3]。
3 1炎性反应机制目前已知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3 1 1嗜酸性细胞(EOS)研究发现,哮喘患儿血IL 13升高,它是一种主要由CD4+Th2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目前,西医药物在哮喘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病人对西医药物治疗不够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
在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型、内伤型和两虚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型哮喘以寒邪或湿邪侵袭肺而导致,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祛邪解表的方法,如草菅茯苓汤、小柴胡汤等来驱除寒湿之邪。
内伤型哮喘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内因导致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多痰、喘促等症状。
中医治疗内伤型哮喘通常采用调理脾肺的方法,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来调节脾肺功能。
两虚型哮喘是指肺脾两虚导致的气虚不足,表现为气短、疲倦等症状。
中医治疗两虚型哮喘主要以补益肺脾为主,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等。
二、穴位治疗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机,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胸鄂、百会等。
通过插针或针刺疏通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肺气,促进气机流通,缓解喘息。
艾灸通常选择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渗透到穴位以达到温通气机的效果。
三、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炎、祛痰、平喘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防风、麻黄、薏苡仁、南星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伍使用这些草药,制成剂量合适的方剂,以期达到平喘、祛痰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趋势,通过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化痰平喘等方法来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而西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舒张支气管等方式来缓解哮喘症状。
罗氟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罗氟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罗氟司特(roflumilast)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4抑制剂。
本文综述了罗氟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基础以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研究的缺陷与不足,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2018年的支气管哮喘(哮喘)防治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将哮喘定义为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表现为多变的呼吸道症状和呼气气流受限[1]。
这种异质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后者通常与严重哮喘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差相关[2],故需要更多作用于不同靶点的药物治疗哮喘[3]。
罗氟司特(roflumilast)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4抑制剂[4],1993年由德国安达(Altana)公司研发,2011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5],但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尚有争议。
本文对罗氟司特治疗哮喘的药理基础,以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明确其适用范围,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一、罗氟司特治疗哮喘的药理学基础长期以来,哮喘被认为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由嗜酸粒细胞和Th2细胞介导,并主要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治疗[6]。
然而并非所有哮喘都符合这种情况,近年来其异质性受到关注[7]。
张永明等[8]在2015年对946例哮喘患者进行分析,只有46.6%患者的气道炎症为典型的嗜酸粒细胞型。
尽管重症组和普通组患者在气道炎症表型构成上无明显差异,但中性粒细胞型重症哮喘出现更显著的肺功能损害。
因而开发不同作用靶点的哮喘药物成为关注的重点。
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是一种经典的第二信使,作用于气道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ASM),发挥松弛作用;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炎性介质的分泌和维持气道屏障方面也有重要作用[9,10]。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用药分析

背景介绍
分析当前支气管哮喘临床用药的情况。
探讨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参考和建议。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方法和范围
对支气管哮喘临床用药的种类、作用机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价。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现状
0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病情监测。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达到并维持症状控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最大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激素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类药物等。
药物分类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分类
吸入性激素治疗
轮换用药
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和轮换应用
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制定
要点三
根据患者病情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要点一
要点二
根据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根据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特点,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例如,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不推荐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但可用于辅助治疗危重型哮喘。
茶碱类药物的治疗
抗过敏药物
如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等,用于减轻哮喘患者的过敏症状。
其他新型药物
如抗白三烯药物、抗IgE抗体等,用于治疗难治性哮喘患者。
其他药物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03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可靠性
教育和自我管理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成就及前景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成就及前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咳嗽等各种症状的折磨。
虽然目前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来治愈支气管哮喘,但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控制症状和减少发作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药物治疗前景仍然非常乐观。
一、药物治疗成就1. 气管扩张剂气管扩张剂分为β-2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两类。
β-2激动剂是最常用的气管扩张剂,可扩张气管平滑肌并减轻支气管痉挛。
其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显著。
研究表明,长效β-2激动剂可以显著降低哮喘的急性发作率和死亡率。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来缓解哮喘症状。
虽然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比较大,但是常规治疗下的合理用量是安全的。
此外,新型糖皮质激素的出现,如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激动剂的复方制剂,不仅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可操作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3. 其他药物此外,还有其他药物,如黄嘌呤类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和抗组胺药物,针对哮喘的不同病理特征进行治疗。
二、药物治疗前景1. 个性化治疗朝阳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哮喘具有固有的病理表现的个体差异,因此,哮喘的治疗也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而定制治疗方案。
相信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精准地预测不同患者的哮喘发病风险和治疗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治疗。
2. 成人和儿童的差异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也有很大差异。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儿童哮喘病理生理机制和药物治疗疗效,我们相信未来的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案将更加完善和优化。
3. 新型药物研发和应用针对哮喘通路的新药物正在被研究和开发,如可选择性吸入的PI3K抑制剂、人血清素3受体拮抗剂等,这些新型药物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哮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一、概述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分泌物↑和粘膜水肿引起小气道阻塞的结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肥大c反映,哮酸c浸润为主的多c、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e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时治疗哮喘的根本,故哮喘的治疗原则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二、分类非选择ß- RO药:Ad.ISTP.麻黄碱Ad-RO药{选择性ß2-RO药:沙丁胺醇、特布他临、克仑特布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二轻丙茶碱(甘油茶碱)平喘药{M1-RO药:异丽阿托品肥大c膜稳定药(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丙酸倍录米松其他:LTD-RO药(白三稀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LT合成剂抗白三稀药三、常用抗哮喘药物其他类抗白三烯(∠T)药物与组胺一样,∠T也是肥C释放的过敏性介质之一,∠T ①增加支气管粘膜炎性C浸润,②收缩支气管以及③是支气管反应增高等作用,在世奥穿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抗∠T的药物出现为平喘药开辟了新的途径。
5-脂氧合酶θ剂:齐流通∠T合成θ剂{抗∠T 药物{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θ剂:MK-806591∠T-Rθ剂:扎鲁司特、普仑司特使用这类药物后,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C 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用于预防和长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剂量可能损害肝功,引起WBC↓。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一、概述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关系,在治疗上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谈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引起咳嗽,韩可以阻塞细支气管引起气喘。
因此用祛痰药排出积痰,咳和喘自然缓释。
另外,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是呼吸道管腔狭窄,气体出入受阻,尤其呼吸阻力增加,使肺泡膨胀,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咳嗽,管腔狭窄排痰不利又容易造成痰液积留,∴止痰药也有利于平喘祛痰,也就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临床上常将镇咳、祛痰、平喘配伍或复方使用。
此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
二、镇咳药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防御性反射,是由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痰液或异物刺激呼吸道粘膜,反射性(+)延脑咳嗽中枢引起,目的在于排出痰和异物。
轻度咳嗽痰液排出后,科索自然缓解,无需用镇咳药,但是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就会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疾病的康复,还可能引起其他合并症。
∴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应给于镇咳药,对痰多而剧咳者应以祛痰为主,辅以较弱的镇咳药,而不应单独使用强镇咳药,以防呼吸道痰液大量聚积,呼吸道造成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常用镇咳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两类,某些中草药如半夏、杏仁、贝母、甘草等也有镇咳作用。
中枢性镇咳药可得因、右美沙芬(右甲吗南)分类{ 喷托维林(维静宁、咳必清)外周性镇咳药苯左那酯(退咳)(一)中式性镇咳药选择性(一)咳嗽中枢而镇咳的药物称为中枢性镇咳药。
可待因(甲基吗啡,codeine)为吗啡的衍生物,常用其磷酸盐。
[药理作用]1、直接(一)咳嗽中枢而镇咳,强度约为吗啡的1/4,并伴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
P.O吸收后20吸收后20min起效,维持4~6h。
2、(一)支气管腺体分泌,使痰液粘稠,加上(一)咳嗽,使痰液不易咳出。
此外对支气管又有收缩作用,∴临床应选择恰当的适应症。
[临床应用]1、适用于其他镇咳药无效的剧烈干咳,更适用于胸膜炎或大叶性肺炎早期伴有胸痛的咳嗽。
2、可作用于研究镇咳药的阳性对照药。
[不良反应]中毒量(一)呼吸,并产生中枢兴奋和烦躁不安,小儿易惊阙,反复使用可发生耐受和依赖。
3、多痰。
痰液粘稠和支气管哮喘性咳嗽患者忌用。
右美沙芬(右甲吗南)为中枢性镇咳药,强度与可待因相当,治疗两部抑制呼吸,无依赖性,不良反应少见。
因无镇痛作用,对伴有疼痛的干咳,疗效不如可待因。
喷托维林(维静宁、咳必清)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还戊烷酸类化合物。
只要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其作用为可待因的1/3并有轻度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部麻醉作用,无成瘾性。
大剂量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故兼有外周性镇咳作用。
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及百日咳。
∴有阿托品样作用。
轻度头晕、口干、便秘等,青光眼病人禁用。
(二)、外周性镇咳药有成末梢性镇咳药,指凡能(一)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或传出N人一环节而镇咳者均属于此类。
如局部麻醉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和神经末梢(退咳),解除支气管痉挛,抗炎和保护咽部粘膜等药物(复方甘草片),均由外周镇咳作用。
苯佐那酯(退咳)是局麻药丁卡因的衍生物,有较强的局麻作用,能迭捍性抑制肺牵张感受器,阻断咳嗽反射的传入冲动而咳嗽。
本药部抑制呼吸,支气管哮喘患者用后反使呼吸加深加快,每分同气管增加。
镇咳强度略低于可待因,对刺激性干咳、阵咳、烧炭的咳嗽的效果好,也可用于支气管镜检查前预防咳嗽。
有轻度嗜睡、口干、鼻塞等不良反应。
痰多患者禁用。
三、祛痰药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或降低其粘膜度,使痰易于咳出的药物。
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祛痰药分为以下两类:刺激性祛痰药(恶心性祛痰药,痰液稀释药)分类{ 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粘痰溶解药乙半胱氨酸、溴已新(必消炎、溴已铵)(一)刺激性祛痰药氯化铵[药理作用]1、氯化铵为酸性盐,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并使呼吸道分泌量增加2倍,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实验证明,静脉注射或字段胃迷走静脉注射或字段胃迷走N传入神经纤维后再服药,分泌量并不增加,说明祛痰作用是通过口服后反射引起的。
2、部分NH4CI从呼吸道粘膜排出时,由于盐类渗透压作用带出水分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3、能酸化液体和尿液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1、用于急性呼吸道炎症、盐粘膜稠,不易咳出的患者,由于作用弱,多于其他药配成复方制剂使用。
用于碱中毒[不良反应]大量口服引起恶、呕吐、胃痛,溃疡病人慎用。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以防引起酸中毒。
愈创米酚甘油醚祛痰作用较强,作用方式同氯化铵,并有一定的消毒防腐作用,可减轻痰液的恶臭。
主要用于祛痰,对于慢性气管炎,多痰性咳嗽,常用其他阵咳祛痰药配伍使用。
(二)粘痰溶解药能裂解粘痰中的粘性成分粘多糖、粘蛋白纤维等,又能(一)其合成,使痰液粘度降低,易于咳出。
乙酰半胱胺酸(痰易净、易咳净)[药理作用]为半脱胱氨酸的乙化合物,性质不稳定.分子结构中的基(-SH)能使痰中粘蛋白多糖连中的二硫键(-S-S-)断裂,使之液化,易于咳出;对脓痰中的DNA也有裂解作用,∴对白色粘痰和脓痰均有效.[临床应用]适用于大量粘痰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窒息等,可直接从气管内滴入或汽雾给药,使之和痰液充分接触显效.[不良反应]1、有特殊气味和刺激性,引起恶心、呕吐、呛咳和稚气管痉挛,特别是在哮喘易发生,支气管哮喘者慎用。
∴可与Ad、.ISOP合用,即可对抗副作用,又可使药物易于进入扩张的小气管内,增强疗效。
2、入给药需用吸痰器排痰,以免痰液进入气道末梢,引起小气道阻塞。
3、P.N .头孢菌素四环素合用易使抗生素失效,与F e .C u橡和氧化剂接触易失效,应予避免。
溴已新(溴已铵、必消炎、必咳平)能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促进沾液细胞分泌容酶体,裂解痰中的粘多糖纤维,并抑制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粘多糖,是谈得站抽度降低,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此外还有镇咳作用。
临床用于白色粘痰又难于咳出的呼吸道疾病(慢支、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少数患者有恶心,胃部不适,偶见转氨酶升高。
溃疡病及肝功不良者慎用。
四、平喘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哮喘症状主要是气道口径狭窄造成的。
凡能缓解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称平喘药。
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使哮喘的治疗目标有过去的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转变防治慢性气道炎症,最终消除哮喘症状的目标。
支气管平滑肌受NA能N和Ach能N 双重支配。
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β2、α腎上腺素受体和腎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等。
1、拟Ad药能与支气管平滑肌C膜上的β2、、R结合→腺苷酸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扩张环化酶→CANP↑{过敏性活性物质释放2、拟Ach药与C 膜上的M.R结合→与苷酸环化酶→CGMP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过敏性活性物质释放↑3、哮喘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上的β2、α功能下降,而β2、R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4、近年还观察到支气管平滑肌反应亢进有兔疫参与。
综上认为,β2、、α(+)药,M.R阻断药;α. R阻断药;抗过敏药、抗感染药等,均对支气管哮喘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一)拟肾上腺素药(Ad. R激动药)1、非迭择性β2、R激动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平喘作用迅速、强大,但维持时间短,对β1、β2、受体迭择性不高,不能口服用药,适用于支气管急性发作。
Ad.有升压、心悸等副作用,大剂量能引起心律失常。
ISOP无升压作用,但有心悸、心颤,反复使用可发耐受,大剂量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应特别注意。
麻黄碱平喘作用弱而持久,口服有效,适用于轻症治疗和预防哮喘发作。
副作用有失眠、心悸、升压;可产生快速耐受。
2、选择性β2、R激动药这类药对支气管平滑肌β2、R具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平喘作用强大,不被儿茶酚氧位甲基转氨酶(COMT)和肠壁的硫酸酯酶灭活,作用持久,且可口服。
对β2、R影响小,心脏反应少见。
适于防治各型哮喘。
治疗多用汽雾吸入,预防发作可口服用药。
∴此类药物激动骨骼肌上的β2、R,因此有肌颤,特别是手指震颤的副作用。
目前常用或试用的β2、R激动药有:沙丁胺醇(舒喘灵、羥甲叔丁肾上腺素),特布塔陵(喘康速、博利康尼、间羥叔丁肾上腺素、间羥舒喘灵),克仑特布(氨喘速、氨双氯喘通、喘的素)。
(二)、茶碱类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药理作用于咖啡因相似,但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比咖啡因强,由于其水溶性较差,对为粘膜有刺激作用。
现多采用其水溶性衍生物,常用的有氨茶碱,胆茶碱,二羟丙茶碱(甘油茶碱)等。
[药理作用]1、平喘作用可靠,适用于各种哮喘,可口服,也可iv或ivgtt,与β2、R兴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能从不同还节增加CAMP含量。
①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分解减少;②直接促进Ad、NA释放,然后激动β2、R,使CAMP↑。
另外,③腺苷是哮喘发作时引起支气管收缩的介质之一,查检是苷腺受体阻断剂,∴体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消除粘膜水肿,(一)组胺等过敏物质释放,有利于治疗哮喘。
④茶碱阻Ca2+内流,使Cca2+↓,市长支气管平滑肌。
⑤抗炎作用(a、Ө肥大C释放组胺;b、减少嗜酸;c、数量和活性,减少沙丁淋巴C及Ө性T细胞数量;d、Ө单核C趋化活性;e、ӨI∠-4、I∠-5等细胞因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