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学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学案第一框走近法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明白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专门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操纵,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辨论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威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学习难点法律的三大特点学习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一)填空:1、规矩:确实是人们、所依据的标准,也确实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
有规矩、、十分重要。
2、社会中三种要紧的行为规则是:、、、。
3、道德,是依靠、和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4、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的准则。
5、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①法律由国家或。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
③法律对具有。
6、国家强制力包括、、、。
7、法律作为人民的表达,它通过规定,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8、、、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
(二)问答题1、什么叫法律?2、如何区别道德、纪律、法律?3、法律有哪些显著特点?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本中的活动题三、课堂展现各小展现课本中的活动题四、课堂检测1、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①树立法律意识,爱护法律威严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③把握一门外语,熟知电脑操作④自觉守法,预防犯罪⑤受到不法侵害,依法维权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2、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下列属于法律的显著特点的是()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只对本校师生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依靠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④靠人们自觉遵守⑤全厂职工举手表决并通过⑥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3、要做到不违法第一要()A知法、明白法B敢于护法C同违法行为作斗争D守法4、右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①要做好一件事,都要有规矩,明白规矩,守规矩②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③没有法律的强制,人们能够照样遵循社会公共生活④没有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就没有社会公共生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5.法律之因此是专门的行为规范,是因为()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②法律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④法律之对违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对其他公民则不起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6.“由来天网恢恢,何曾漏过阿谁?”这句话说明的观点是()①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法律的严肃性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7.上课要有课堂纪律,宿舍要有宿舍治理规定,竞赛要有竞赛规则。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快乐学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快乐学案第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快乐学案【课题】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学习重点及难点预测】加强自我防范的能力。
(重点)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难点)【导学流程】①预习(5分钟)②学生交流讨论(10分钟)③展示(20分钟)④达标测评(10分钟)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少量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法院审理,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
(1)陈某的行为中,哪些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一、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如何?2.为什么说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3.怎样理解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受到惩罚?4.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严重不良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5.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6.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重点)二、合作交流、展示提升7.认真阅读教材97页,思考后回答问题:(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8.中学生陈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2)陈某从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3)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三、巩固测评(一)学案整理(二)达标测评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第7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三个基本特征;P87★②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体现;P89★③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P89、P90(2)能力目标: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二、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作用三、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四、课型:新课五、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自学教材,掌握基础知识:A我们身边的规则1、什么是规矩?规矩是。
2、社会生活离不开。
3、规则的种类及特点:(1) 道德。
(特点:(2)纪律。
(特点: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的准则。
)★(3)法律。
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具有如下特点:★①、★②、★③、B生活离不开法律★1、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作为的体现,它通过规定,规范全体成员的行为。
2、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①、法律规定;②、法律为;③、法律是评价。
★(2)法律的保护作用:(表现):①、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③、法律通过,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是:。
(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问题探究材料:学习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节后,小军、小丽谈了自己的看法:小军:“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所以,我国法律只约束敌对分子,并不约束人民群众。
”小丽:“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明确地规定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人们都会自觉守法,根本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三)课堂训练,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对法律认识正确的是……………………………………()A、法律是约束普通百姓的一种规则; B、法律是国家领导人制定的一种规则;C、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特殊规则;D、制定法律就是为了惩治违法犯罪的人;2、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是因为……………………………………()A、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B、法律一般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C、法律体现的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D、法律维护社会各个阶级的根本利益3、2010年1月29日消息,随着拆迁带来的种种冲突,今日国务院法制办将《新拆迁条例》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第七感受法律的尊严71走进法律一、学习目标、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
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2)法律的作用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
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前自主学习部分:、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
(理解并背诵)(1)(2)(3)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五、合作研讨部分:、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六、堂展示部分:、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请同学们总结本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同学们可以把本节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2法不可违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进法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进法律导学案课型: 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课题: 走进法律第 _16_ 课时累计 16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86 页至 90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目标解读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规则分为三类: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
3.法律有三个显著特征。
4. 知道法律的作用。
二、夯实基础 1.社会生活中规矩的含义:是人们 、 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 。
社会生活离不开 。
2.社会生活中规则的种类及区别:(参照书本P88的表格) 3.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 或 。
②法律靠国家 保证实施,具有 性。
③法律对 社会成员具有 拘束力。
4.我国法律的作用:5.我们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规则 种类 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 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 ①道德 形成 适用 _ 、习惯、____ ②纪律、 规章 本单位(团体)或相关行政机关制定适用 行政力量③法律 国家 机关制定适用 国家作用 具体说明①______ 作用 它规定人们 __ 做什么, __ 做什么,_____做什么, 做什么。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_____、_____或_____。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效准绳。
②______ 作用法律通过解决 和制裁 ,维护人们的合法 。
温馨寄语:法律是道德的最底线。
小贴士: 把题目写在书本相对应的位置,做好笔记!独学:1、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题目。
2、熟悉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群学: 解决遇到的疑难之处。
学习组长检查笔记情况。
提示: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根据黑板的疑难问题,相互解决。
法、法、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为荣,以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第四单元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走进法律 导学案

课题走进法律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能运用法律的特征对应社会生活;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重点法律的三大特征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自主学习·质疑交流】1、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2、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3、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4、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法律的两大作用是什么?6、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在哪里?7、、、,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我们应树立的。
【合作探究·展示反馈】1、试作比较,并将下面的备选内容填入恰当的空格内。
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②在校学生③舆论,习惯,信念④自然形成⑤教育行政力量⑥全国适用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⑧普遍适用⑨国家强制力2、材料分析题:材料一:2007年12月19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院长李宝金受贿案一审宣判,以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两罪并罚,决定对其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执行。
材料三:杀人犯丁某于2007年12月25日被判处死刑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3、阅读教材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问题:(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了舞迷夫妇的行为?(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什么作用?4、阅读教材89页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1)小叶,小静为什么能如愿以偿?(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将会怎样?(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5、2002年3月24 ,中国足球甲A联赛,陕西国力队在西安主场与青岛颐中海牛队的比赛临近尾声,现场三万多名观众把身边一切可以找到的东西都扔进场中,用疯狂的方式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一帮闹事球迷用报纸点燃座椅,最后,所有的看台都燃起了大火、直到消防车驶进场内,才将火势控制住、300多名防暴警察出动,使用高压水枪来驱散闹事球迷,并扣押了几名闹事球迷,现场局势才被逐渐控制下来、这则材料给你的启示是( )①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④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七年级思品人教版下册导学案:第7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3)防患于未然 导学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2)《防患于未然》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犯罪的危害,感受法律的尊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明白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第三框的内容:防患于未然。
(二)新课新学:一、认清犯罪危害活动一:案例分析(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任由违纪违法,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必须增强防微杜渐的意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7页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并思考:①陈某由违纪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②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学生1:导致他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学生2: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违反法律甚至犯罪。
教师: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甚至违法犯罪。
我们应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纪观念,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远离违法犯罪。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板书)活动二:火眼金睛(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从而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第四单元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二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

山湾子中学_七__年级__思想品德____学科(下)导学案编号_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2012_____年_____月__ _日主备人_____刘利利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赵艳丽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佟树奇____________ 班级:姓名:组号课题法不可违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刑法、犯罪和刑罚,理解犯罪的特征,刑罚的种类。
2、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犯罪的特征及应受何种处罚。
3、增强法律意识,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重点犯罪的特征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自主学习·质疑交流】1、谁都不能违法(1)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2)什么是违法?★①违法是指:。
②违法种类;违法可分为、、三类。
其中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都要。
★③一般违法行为:是指,它包括、。
④严重违法行为:是指,也叫做。
2、犯罪必受惩罚(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3)犯罪的三个特征:①②③(4)犯罪必受惩罚。
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
刑罚又叫。
(5)刑罚的种类分为、。
①主刑:②附加刑:【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诈骗犯王某,小时侯就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经多次批教育仍不改正,后来发展到冒充国家干部行骗,被公安机关拘留,送劳动教养3年。
2008年,他利用从劳改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400多万元。
王某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了刑法,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阅读材料思考:(1)材料中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2)王某最终受到的处罚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的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几类?请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3)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区分法律、纪律、与道德的不同;
2、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学习重点法律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们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
2. 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
如:、、
3.法律具有三个最显著特征:
(1)
(2)
(3)
活动一: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发表
自己的看法
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
象?
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
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活动二: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
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
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
【小组讨论】1。
列举自己感受到规矩存在
的具体事例。
2.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
德,哪些属于法律。
3.看课本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
了什么问题
4.道德、纪律、法律有什么不同?填写P88
表格,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1 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
现为,它规定人们,必
须做什么,,不应当做
什么。
②法律具有作用,能调
解纠纷,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学法、、,是我们应尽
的责任;,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
为荣,以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
标准。
活动三:结合教材88的图说情境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
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活动四: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
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
(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如
何?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知识整合:请你列出这节课的知识提纲:
1,法律的特征(1)
(2)
(3)
2,法律的作用(1)
(2)
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做好一件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②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
的活动③没有法律的强制,人们可以照样遵循社会公共生活④没有社会公共生活的准
则,就没有社会公共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2.法律之所以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因为()
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②法律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③法律的约束力
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④法律之对违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对其他公民则不起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3.“由来天网恢恢,何曾漏过阿谁?”这句话表明的观点是()
①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法律的严肃性④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上课要有课堂纪律,宿舍要有宿舍管理规定,比赛要有比赛规则。
这说明()
A.纪律等规则限制人们自由
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C.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完全靠纪律约束
D.社会公共生活不可能有共同的准则
布置作业:完成本框的同步作业。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法不可违(导学案)
学习目标1、正确区分违法和犯罪,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事处罚的含义和种类;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会根据案例判断违法行为类别的方法;
3、增强法制意识和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学习重点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1、如果说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
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凡不履行,或者
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将其分
为、、和
违宪行为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材91至92页
中的三个情境完成93页表格:
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
1、刑法是以为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
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
的法律。
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犯罪的法律标志
(3)必然后果
2、刑罚又叫是指人民法院对
实行惩罚的一种方法。
3、刑罚的种类:
①主刑:
②附加刑:
1、15岁小号海口一所寄宿中学的学生,
在远离父母的校园生活中,结交了一
些不良社会朋友。
同时也逐渐学会了吸
烟、喝酒、打架。
为了满足自己的挥霍,
他
趁上课之机,溜回宿舍,盗走同寝室同学
MP5及手机。
请问:程云行为有没有违法?为什么?
罚款之后,父母便在各项开支上严格
约束他。
可当时他满脑子里只有玩,在利
欲熏心驱使下,对一名低年级的学生实施
绑架。
由于这名学生下意识的反抗,程云
在惊慌失措中杀了这名同学。
请问:此时的程云是什么行为?为什么?
比较一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2、阅读95页材料思考本案中犯罪分子受
到了什么处罚?你知道的刑罚种类有哪
些?
课堂小结知识整合:请你列出这节课的知识提纲: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点含义社会危害触犯法律处罚方法二者联系启示
_般民事违法和行政
违法行为的情节
轻微,对社会危
害不大,触犯了
刑法以外的法律
一般违法
行为情节
轻微,对社
会危害不
大
①民事违法
行为违反了
民法通则、
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②
行政违法行
为违反了治
安管理处罚
①民事违法
要承担民事
责任;②行
政违法行为
要受到行政
制裁
一般违法与犯罪
在本质上是一致
的,二者有着密
切联系:①二者
都是违法行为,
都违反了国家的
法律、法规,只
不过程度不同而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
联系说明,一般违
法与犯罪之间没有
不可逾
越的鸿沟,小错不
断,大错不犯的思
想是错误的和危险
的,一个人不注意
违法法、义务教
育法、劳动
法等
已。
②二者都具
有社会危害性,
都在不同程度上
损害了国家和人
民的利益,本质
上是一致的
防微杜
渐就有可能由小错
发展到违法犯罪。
所以青少年要注意
从小树立纪律意
识,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守法、护法,
做“四有”新人
犯罪犯罪是指违法情
节严重,对社会
危害很大,触犯
刑法并依法应受
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
犯罪具有
严重的社
会危害性,
属于严重
违法
触犯了刑律
(刑法及有
关犯罪的法
律)
犯罪要受到
刑罚处罚
(包括主刑
和附加刑)
课堂检测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罚主刑的是( )
A.有期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罚金
2.中学生王某不爱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
结果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案例说明( )
A.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 D.仅仅靠教育不能减少犯罪
3、11年7月25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地沟油”刑事案件,其中制造销售
“地沟油”的被告人刘襄因犯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1)地沟油案是哪一性质的违法行为:
A一般违法行为B犯罪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
(2)“地沟油”案之所以定为犯罪性质,是因为该体现了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是()
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D公开审判性
【课外阅读】
1.民事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行为,民事制裁包括哪些内容?
民事违法行为所承担的相应的法律后果,就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大致分为三种:①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简称违约责任;②侵权的民事责任,简称侵权责任;③其他特殊侵权情况造成的
民事责任。
民事制裁的方式主要有十种,它们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回复名誉、赔礼道歉。
2.行政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行为,行政制裁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如公安、工商、税务、海关、文化、教育等国家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
它只调整国家的行政关系,及国家行政管理
机关在形式国家行政权利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同被管理人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
可证和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