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过程原理 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能量的传递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的传递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和传递途径。

2. 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3. 能够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能量的来源和传递方式。

2.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关系。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

教学难点:1. 解释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2. 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准备:1. 讲义、PPT和教学视频。

2. 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

3. 生态系统模型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能量传递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能量来源和传递方式。

2. 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3. 解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原理。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让学生分析并解释案例中的能量流动过程。

四、实验操作(20分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能量传递的理解。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案例分析,展开讨论,总结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规律和特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实际情况,总结所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规律。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能量传递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确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传递》大班科学教案研究信号转导的过程与规律

《信息传递》大班科学教案研究信号转导的过程与规律

《信息传递》大班科学教案研究信号转导的过程与规律。

那么,对于生物学而言,信息传递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生物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胞,每个细胞都需要与其周围环境进行互动,依靠信息传递来完成各种生物过程,比生长、发育、代谢等等。

因此,信息传递在生物体内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

在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过程主要通过信号转导来完成。

信号转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细胞可以获取到外部环境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转导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信号接收、信号传递和信号响应。

信号接收阶段是指信号在细胞表面受体上的结合和激活。

这里需要提及受体的基本类型——离子通道受体、酶联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

它们的不同类型、结构和功能使它们能够感应不同的外部信号(如荷尔蒙、神经递质、细胞外基质分子等)。

接下来,信号传递阶段是指经过受体后,信号转移到细胞内部,并通过一系列的分子信号通路传递到到相应的靶分子上,包括离子通道、酶和转录因子等,产生某种形式的细胞活动。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 下面我会具体介绍。

在信号响应阶段,靶分子发生某种形式的变化,细胞作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代谢调节、基因表达和细胞器活动等。

那么,信号传递的规律又是什么呢?在信号传递中存在两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放大作用和特异性。

放大作用是指细胞在接收信号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递步骤,最终可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反应,即使初始外部信号非常微弱也可以引起细胞的强烈反应。

特异性是指细胞可以识别和响应特定的外部信号,这是因为受体和信号传递分子的结构和机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信号传递的具体步骤。

当外部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受体发生构象变化,激活受体的活性区域,将信息从膜外传递到膜内。

接下来,活性受体会酶解或离子通道开放,引发细胞内的级联反应,这些反应涉及到许多信号传递分子的活化和废弃,并涉及到信号分子的分化和结合。

信号传递的特异性表现在不同信号分子传递到不同的效应器,并能够调整瞬时或长期的细胞反应,这些反应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2个)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2个)

_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6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3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0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2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5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4。

信息的传递教案初中物理

信息的传递教案初中物理

信息的传递教案初中物理课程目标:1. 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2. 掌握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3. 探究光的传播特性。

教学重点:1. 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2. 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3. 光的传播特性。

教学难点: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教学准备:1. 讲义和PPT。

2. 实验器材:光源、光屏、凸透镜、光纤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如何传递?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信息是指各种知识、消息、数据等,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多种,如语言、文字、图像等。

二、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10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如广播、电视、电话等。

2. 学生通过PPT了解各种信息传递方式的原理和应用。

三、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现象。

3. 教师讲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如无线电、手机、电视等。

四、光的传播特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光的传播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3. 教师讲解光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方式,掌握了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探究了光的传播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的存储与传递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的存储与传递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的存储与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中信息的存储与传递的概念和方法;- 掌握电子设备中信息存储与传递的基本原理;- 熟悉常用的信息存储介质和设备;- 能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合作;- 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提供案例探究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观念;- 强调信息的正确存储与传递的重要性;- 培养环保意识,推广电子信息存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存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电子设备中信息存储与传递的基本原理;- 熟悉常用的信息存储介质和设备;- 能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存储介质和设备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信息存储与传递的深入理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 电子设备(电脑、平板等)- 学习资料和教学案例- 实物展示(U盘、硬盘等)2. 教学环境:- 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每个学生有一台电脑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引入信息存储与传递的概念,简要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方式(如书籍、笔记本、磁带等)。

-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信息需要存储,存储信息的方式有哪些?2. 信息存储介质与设备的介绍(15分钟)- 结合实物展示(U盘、硬盘、CD等),介绍不同的信息存储介质和设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谈论电脑存储介质的选择,提出使用固态硬盘的优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固态硬盘比传统机械硬盘更好。

3. 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15分钟)- 通过案例探究和图示,讲解信息的传输原理:二进制、位和字节的概念,以及信息的编码与解码过程。

-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之间的关系,了解信息传递速度的影响因素。

4. 信息存储与传递的实际应用(30分钟)-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存储与传递问题,如何选择存储介质和设备并解决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基带信号和基带传输。

2. 让学生了解基带传输的特点及优缺点。

3.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基带传输的基本过程。

4. 引导学生探讨基带传输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带信号与调制信号的定义及其区别。

2. 基带传输的概念及其在数据通信中的作用。

3. 基带传输的分类: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4. 基带传输的优点与局限性。

5. 基带传输技术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介绍理论知识和概念性内容。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

-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亲自体验基带传输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阶段: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通信设备(如手机、电脑)的图片,引出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地介绍基带信号和基带传输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通信场景,例如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详细分析基带传输在其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如使用网络模拟软件演示基带传输的过程。

5. 总结讨论:回顾全课内容,强化重要知识点,并开展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基带传输的资料,加深理解,并准备下次课的报告内容。

五、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活跃度。

-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基带传输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模拟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扩展学习的效果。

六、结语。

初中物理电子传导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电子传导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电子传导实验教案二、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电子传导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电子传导是电流的一种传导方式,指的是带电粒子(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形成电流。

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当电场力大于电子所受的阻力时,电子开始移动形成电流。

四、实验器材:1. 实验桌、实验凳。

2. 电子导线一套。

3. 灯泡一个。

4. 干电池一个。

5. 电阻器一个。

6. 开关一个。

7. 导线夹若干个。

五、实验步骤:1. 将电子导线连接好,一端接灯泡,另一端接干电池。

2. 将灯泡固定在实验桌上,使其可以自由转动。

3. 将电阻器连接在灯泡和干电池之间。

4. 将开关连接在灯泡和电阻器之间。

5. 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6. 调整电阻器的阻值,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7. 断开开关,拆除实验器材。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电子导线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触电。

2. 连接电子导线时,要确保连接正确,防止短路。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器材损坏。

4.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拆除器材,确保实验桌整洁。

七、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器,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2. 尝试使用不同电压的电源,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3. 探讨为什么电子在导体中会移动形成电流。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电子传导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电子导线的连接方法,培养了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遵守,也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原因。

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原因。

2. 能够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病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原因。

2. 知识讲解:(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解释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这三种遗传变异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遗传和变异概念:遗传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遗传变异:1. 基因突变:概念基因结构的改变;特点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 基因重组:概念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特点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例杂交水稻的培育3. 染色体变异:概念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特点较大规模的变化;实例猫叫综合征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 遗传是指________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________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X ; x p Y ; y p Z z (1 7)
p dz Zdz z
0
z
p0
h
p
p dx Xdx; x
p dy Ydy; y
选 z 方向为竖直方向,则 在 x,y 方 向 上 质 量 力 ( 只 又 p f ( x, y, z ) 利用全微分性质得 有重力 ) 为 0,X=Y=0 ,在 z p p p dp dx dy dz ( Xdx Ydy Zdz) 方 向 上 为 -g , 负 号 表 示 x y z 与z反向
一、总衡算 1、总质量衡算
A、简单控制体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w w dM 0 2 1 d 即:质量累积dM/dθ=进入质量-出去质量 例: w2 w1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三节 传递过程的衡算方法
一、总衡算 1、总质量衡算
α u B、任意控制体 n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质量累积速率dM/dθ=-外流的净质量流率 设流速为u,它在法线方向上的分量为: u cosα.则法线方向上的输出 的 体 积 流 率 为 : dVs= udA=u cosαdA ; 则 输 出 的 质 量 流 率 为 : dw=ρdVs =ρu cosαdA. 对于整个控制体: w u cosdA
(1 24)
q/A: y方向的导热速率;k :物质的导热系数;dt/dy:温度梯度。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二节 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的类似性
一、分子传递的基本定律 费克定律(描述质量传递)
在混合物中若各组分存在浓度梯度时,则发生分子扩散。对于两 组分系统,分子扩散所产生的质量通量,可用下式描述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流速 dx dy
d
;
uz
dz d
流率: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流动截面的量。
体积流率: dVs
ux dA

Vs ux dA
A
(1 12)
质量流率: w Vs ux dA 主体平均流速:
单位面积上的流率
(1 13)
Vs 1 ub u x dA A A A
dy
[ Pa s]
(1 16)
式中的μ为动力粘度,负号表示速度梯度是 负值,如果速度梯度为正值则负号可不要.
运动粘度

[m 2 / s ]
1st(斯托克斯)=100cSt(厘斯)=10-4 m2/s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二节 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的类似性
一、分子传递的基本定律 牛顿粘性定律(描述动量传递)
第二章 连续性方程与运动方程
第二节 连续性方程
1、连续性方程的推导
根据前面的微分衡算可知,质量通 量为ρux, 则质量流率为ρuxdA :可得 净输出的质量流率为:
( u y ) ( u x ) ( u z ) dxdydz dxdydz dxdydz x y z
y
dz
粘性流体与理想流体:
自然界中存在的流体都具有粘性,具有粘性的流体统称为粘性流 体。完全没有粘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μ=0),自然界并不存在真正 的理想流体,它只是处理某些流动问题所作的假设。
自然界中的三种传递现象
动量传递;能量传递;质量传递(具体在后面介绍)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二节 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的类似性
第二章 连续性方程与运动方程
第一节 描述流动问题的两种观点
2、物理量的时间导数
设物理量t。 t 其对时间的偏导数为:
其对时间的全导数为: dt
t t t t d dx dy dz x y z dt t t dx t dy t dz d x d y d z d
j A DAB d A dy (1 25)
jA:组分 A的扩散通量; DAB:组分A在组分 B中的扩散系数; dρA/dy; 组分A的质量浓度梯度。
二、动量通量、热量通量与质量通量的普遍表达式
通量 = -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例如: du d ( u x ) du x x dy dy dy
Bx
dp
y
p dx x
dz p+dp dy dx z
x
p dFSx pdydz ( p dx )dydz x (1 7a)
同理可得y与z 方向的方程(略)
力的平衡: dF dF 0 Bx Sx

p X x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
一、静止流体的特性 流体静压力学方程
d ( c pt ) q dt k dc pt k A dy c p dy dy
j A DAB
d A dy
α 为热量扩散系数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二节 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的类似性
提问:三种分子传递有哪些类似性?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三节 传递过程的衡算方法
ρux+dρux
ρ ux
dy dx x z
积累的质量速率为dM/dθ,即为dρdV/dθ,或写成下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dxdydz
( u y ) ( u x ) ( u z ) dxdydz dxdydz dxdydz dxdydz x y z ( u x ) ( u y ) ( u z ) 0 x y z
牛顿型流体:遵循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 非牛顿型流体:不遵循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型流体。
所有气体和低分子星的大多数液体均属于牛顿型流体;某些泥浆、 污水、聚合物溶液和油漆等,均属于非牛顿型流体。
傅立叶定律(描述热量传递)
对于导热,可采取傅立叶定律描述。
q dt k A dy
A
则: dM u cosdA 0
d
A
dM dV M dV
V
总质量方 程的通用 形式
(1 38)

d d
dV u cosdA 0
V A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三节 传递过程的衡算方法
一、总衡算 2、总能量衡算
α 总能量衡算通用方程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 = Q - W n 能量累积速率dEt/dθ+外流的净能量量速率 = Q - W 设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为E。 设流速为u,它在法线方向上的输出的质量流率为:dw=ρu cosαdA 则输出的能量速率为: dE'=Eρu cosαdA。则 E uE cosdA u
(1 14)
(1 15)
质量流速G:(又称为质量通量) 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单位流动截 面积的质量称为质量流速,
w Vs G u x A A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稳态与不稳态流动
稳态:指流体流动过程中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不是时间的 函数。相反则为不稳态流动。
ux+dux
dy dx x z
u y u x u dxdydz dxdydz z dxdydz x y z
如果是稳态过程 ( 物理量与时间无关,即净 输出的体积流率为0。 u u y u
x
x

y

z
z
0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习题 P32页习题5 提问:三种分子传递有哪些类似性? 本章结束……
p p p dx dy dz ( Xdx Ydy Zdz) x y z
dp ρZdz -gdz dp -gdz p p0 ρgh
p0 0
p
-h
(1- 9)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
ux d ; uy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教案
传递过程原理
胡坤宏
传递过程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一篇 动量传递 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边界层、湍流 第二篇 热量传递 能量方程、热传导、对流传热 第三篇 质量传递 传质微分方程、分子传质、对流传质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
其对时间的随体导数为: (随体导数亦称拉格朗日导数,是全导数的 特殊性况,即当在x,y,z方向的位移速率=各方向的流速分量) Dt t t t t ux uy uz D x y z 随体导数的物理意义是流场中流体质点上的物理量随时间与空间的变 化率,因此又叫质点导数。

A
dEt 则: uE cos dA Q W d
A
dEt dM E E dV Et EdV
V

d d
EdV uE cos dA Q W
V A
(1 46)
总能量方 程的通用 形式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一、静止流体的特性 比体积与密度
比体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称为比体积,用符号 v 表示
V v m
密度:单位体积工质的质量称为密度,用符号ρ表示 比体积与密度互为倒数,即
v 1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
一、静止流体的特性 压力
当绝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 pb 时,工质的真实压力称为绝对压力, 用 p 表示,当绝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 pb 时,压力表指示的数值称为 表压力 pe 。
一、分子传递的基本定律 牛顿粘性定律(描述动量传递)
实际流体运动的,出于粘性作用,流体层之间会产生剪切力,而 且当其流过固体壁面时,它会附着于壁面上而不滑脱,流体运动时的 粘性作用可用牛顿粘性定律描述。 剪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 实验表明:剪应力τ与该处的速度梯度成正比。 即: du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