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28观潮随堂练习(附答案)

28.观潮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雷霆.()艨艟..()()乘骑.()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罗绮.()倍穹.()僦赁..()()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其远出.海门()()②吞天沃.日()③则一舸.无迹()④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⑥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⑦出没于鲸波..万仞中()⑧倏尔..黄烟四起()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⑩皆披发文.身()3.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阅读(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4.第二段文字主要写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5.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二)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概括两段内容。
3.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4.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28.观潮参考答案:一、1.yǐntínɡménɡchōnɡjìlǚshū gěqǐqiónɡjiùlìn2.①当……时发、起②用水淋洗③船④马树立⑤加倍高⑥租用即使许,使⑦巨浪浪头高⑧忽然⑨江岸⑩画着文彩3.①当潮远远地从海口起来的时候,仅像一条银线。
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

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1.以下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艨艟〔méng chōng〕行阵〔háng〕B.倏尔〔shū〕战舸〔kě〕C.泅水〔qiú〕溯迎〔sù〕D.倍穹〔qióng〕僦赁〔jiùlìn〕2.以下加粗词语讲明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A.既望〔农历八月十五日〕方其远出海门〔刚好〕B.际天而来〔连接着天〕吞天沃日〔肥沃〕C.势极雄豪〔雄壮豪壮〕江干〔江岸、江边〕D.倍穹常时〔高出一倍〕僦赁〔僦:没有意义。
赁:租用的意思〕3.«观潮»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这是一篇以________著称的佳作,表达方式以________为主。
〔一〕语段点将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那么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温,以此夸能。
1.以下对选文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是描写人在〝势极雄豪〞的江潮上活动的场面。
B.选文在习俗的记述上较多铺陈、显得内容充实。
C.选文描画了江潮的壮观,使人赞颂不已。
D.联系上文对江潮的描写,再想像人的活动与汹涌江潮交错一起的景象,多么惊心动魄,令人心驰向往。
2.下面是对第一段文字的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一段可分三层,写出了水军训练检阅的三个时期。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此句大意是:〝同时有骑着马、摇着旗、举着枪、挥舞着大刀在水面上的,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是描写在江上点放烟炮的情形。
其中〝倏尔〞:指刹那间。
第28课《观潮》练习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28课《观潮》练习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245c267c1cfad6185fa798.png)
第28课《观潮》助学练测集优方案☆课文导读本文写的是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文章分四段写了不同的内容: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观潮者之多。
文章通过介绍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二、词语释义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标枪舞刀:标,举,树立。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出,来到。
倏尔: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溯迎而上:溯,逆流。
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
而旗尾略不沾湿:略不,毫无;略,大概,大致。
以此夸能:夸能,夸耀才能。
虽席地不容闲:虽,即使。
三、语句解读1.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⑵皆披发文身。
(文:本指花纹,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⑶乘骑弄旗。
(骑:名词,马。
)2.特殊的文言句式。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⑵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四、作家作品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课文导读】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可谓是“天下第一奇观”,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本文就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壮气势,展示了她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激扬争做时代弄潮儿的斗志。
【学习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3.品读赏析,体会语言的精当,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
要通过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等来理解词句。
特别要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可以搜集与“观潮”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增加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再有本文层次清楚,因此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钱塘江大潮的,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观察事物的方法。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 给加点字注音。
艨艟()()一舸无迹()倍穹()僦赁看幕()()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乘骑()不容间也()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而奔腾分合五阵之势(2)如履平地(3)人物略不相睹(4)溯迎而上(5)标枪舞刀(6)一舸无迹(7)随波而逝(8)僦赁看幕3.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8观潮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8 观潮练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京尹.()艨艟..数百()乘骑.()一ɡě()无迹善qiú()者珠翠罗qǐ()僦赁..看幕()()席地不容间.()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吞天沃.日(用水淋洗)B.仅.如银线(几乎,将近)略.不相睹(一点点)C.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全是)披发文.身(画着花纹)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随波而逝.(去,往)3.解释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1)为海涌银为.郭(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以以.此夸能(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2)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5.理解填空。
(1)《观潮》一文,首先从形、______、声、______四个方面写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然后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和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观潮盛况。
既写风景,又写____________,给人以美的熏陶。
(2)文中第一段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高超的称颂和赞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②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6.第①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7.“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28课《观潮》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 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 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 (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 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 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 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深)的技 能。
朗读: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 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 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 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 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 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 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yǐn méng chōng shū gě
京尹 艨 艟
倏尔 一舸
wò
qǐ
沃日 罗绮
tíng
人物略无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
一点点 看见
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
船
只
“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烧
去、往
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 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 样。(待到)烟雾消散, 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 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 被火烧毁的“敌船”,随 着波浪流走了。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
来 疑 沧 海万 尽面 成鼓 空声
中
晴晚天日摇浮晴动沉天清急摇江浪动底中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王师道
潮断
生送
潮行
落人
何老 赵
时
孟
了
頫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迹,钱 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 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大张 旗鼓;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 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 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特殊。现因江水改道,观潮 地移至浙江海宁。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观潮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①吞天沃日()②如履平地()③一舸无迹()④鲸波万仞()⑤珠翠罗绮()⑥艨艟数百()二、解释加粗的虚词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_____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四、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文答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释下列词语①既望()②际天()③既而()④沃日()2.翻译句子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①wò②lǚ③gě④rèn⑤qǐ⑥méngchōng2。
最新(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1

一、给下列字注音艨艟( ) 履( ) 倏( ) 僦(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方其远出海门:3.溯迎而上: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1234.仅如银线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也可远而不可亵玩焉.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未复有与其奇者仅仅观观势势能能⎧⎨⎩⎧⎨⎩⎧⎨⎩⎧⎨⎩四、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一)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1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2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3而歌者,红装而蹇4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5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给下列字注音:鹄()乍()匣()浃()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3.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春色?初到此地时的心情如何?用文中句子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 ) 履( ) 倏( ) 僦( )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1234.仅如银线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也可远而不可亵玩焉
.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未复有与其奇者
仅仅观观势势
能能⎧⎨⎩⎧⎨⎩⎧⎨⎩⎧⎨⎩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1[1]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1[1]靧(hu ì)面:洗脸。
麦田浅鬣2[2]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3[3]而歌者,红装而蹇4[4]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5[5]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给下列字注音:鹄()乍()匣()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春色?初到此地时的心情如何?用文中句子说明。
4.用“‖”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参考答案】
一、méng chōng shū jiù
二、1.农历十六日 2.当……时 3.逆流 4.画文彩
三、1.几乎,将近;仅仅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
领;能够
四、1.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五、(一)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
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二)1.hú zhà xiá jiā 2.(1)……的样子(2)可是 3.满井;若脱笼之鹄 4.麦田浅鬣寸许‖游虽未盛……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
第一层写初到野外的心情及春水、春山、春天植物之美。
第二层写早春的游人各得其乐的情态。
第三层写大自然中生物的情态。
2[2]鬣(liè):马鬃。
3[3]罍(léi):古代盛酒的器具。
4[4]蹇(jiǎn):此指驴。
5[5]呷(xiā):小口地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