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柱内箍尺寸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梁的纵筋间距及相对位置
9~钢筋平法识图练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1.当独立基础板底X、Y方向宽度满足什么要求时,X、Y方向钢筋长度=板底宽度*0.9?()A.≥2500B.≥2600C.≥2700D.≥280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3页。
2.在基础内的第一根柱箍筋到基础顶面的距离是多少()A.50B.100C.3d(d为箍筋直径)D.5d(d为箍筋直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59页3.高板位筏型基础指:()。
A.筏板顶高出梁顶B.梁顶高出筏板顶C.梁顶平筏板顶D.筏板在梁的中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30页4.基础主梁在高度变截面处,上下钢筋深入支座长要达到什么要求()?A.深入支座长要满足La B.深入支座长要满足1000mmC.深入支座长要满足15d D.深入支座长要满足2倍的梁高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74页5.支座两侧筏板厚度有变化时,板上部筋深入支座应满足什么要求()?A.深入支座不小于La B.深入支座≥12d且伸到支座中心线C.不小于500mm D.≥15d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80页6. 剪力墙中水平分布筋在距离基础梁或板顶面以上多大距离时,开始布置第一道()? A.50mm B.水平分布筋间距/2C.100mm D.5d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58页,06G901-1第3-97. 承台下部钢筋端部到桩里皮小于35d时,承台钢筋需向上弯折多少()?A.15d B.12d C.承台厚/2D.10d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85页8. 条形基础底板一般在短向配置(),在长向配置()。
A.分布筋B.受力主筋正确答案:B,A答案解析:11G101-3第25页9.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1,每跨的轴线跨度为5000,该方向的底部贯通筋为14@150,两端的基础梁JZL1的截面尺寸为500*900,纵筋直径为25mm,基础梁的混凝土强度为C25。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摘要:如何从我国的地震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水平,使之更安全可靠、更合理经济,是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文阐述了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几个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近年来中国房地产的迅猛发展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和挑战,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完善要求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如何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设计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对设计人员是一种不小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
一、抗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发生过较强的破坏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玉树地震都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大量人员伤亡。
因此,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人员的一大课题,把好抗震设计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才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
1、结构的抗震设计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更应该重视“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一种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
其目标是避免出现会导致结构过早破坏的敏感薄弱部位。
结构抗震设计中特别要注意贯彻“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强柱弱梁就是要求柱的抗弯能力高于梁的抗弯能力,强剪弱弯就是防止构件受剪破坏,要求杆件的受剪承载力高于受弯承载力,强节点弱构件就是要防止节点破坏先于构件。
大量的工程设计中我们发现框架梁上部配筋一般比较大,这是因为考虑了梁翼缘作用和梁裂缝宽度验算后增加了较多梁纵向钢筋,从而增大了梁端的承载力,相对减小了柱端承载力,可能会形成“强梁弱柱”,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地震发生时可能使得塑性铰出现在柱端而未按照预期出现在梁端部,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控制梁端裂缝验算宽度刚好满足规范要求,不因裂缝宽度过小而使得梁端增加过多的钢筋。
整理钢结构判断题及答案

整理钢结构判断题及答案判断题 20.(√)100×80×8表示不等边角钢的长边宽为100mm ,短边宽80mm ,厚8mm 。
A 19.( × )按脱氧方法,钢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其中沸腾钢脱氧最充分。
49.( √ )按脱氧方法,钢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其中沸腾钢脱氧最差。
C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构件和连接的强度破坏、疲劳破坏和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的状态。
8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影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6.(√)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以螺栓被剪坏或承压破坏作为连接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36.(×)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只依靠被连接板件间强大的摩擦阻力承受外力,以摩擦阻力被克服作为连接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13 (×)承受轴心荷载的构件称为受弯构件。
28.(√)承受横向荷载的构件称为受弯构件。
35(√)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n 4105⨯≥ 次时,应进行疲劳验算。
79.(×)承受静力荷载的焊接工字钢梁,当腹板高厚比 y w f t h 2351700≥时,利用腹板屈曲后强度,腹板应配置纵向加劲肋。
14.(√)采用加大梁的截面尺寸来提高梁的整体稳定性,以增大受压翼缘的宽度最有效。
29.(×)采用加大梁的截面尺寸来提高梁的整体稳定性,但增大受压翼缘的宽度是无效的。
100.(×)采用角焊缝连接的板件必须坡口,焊缝金属不可直接填充在由被连接板件星辰的直角或斜角区域内。
5.(√)长期承受频繁的反复荷载的结构及其连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结构的疲劳问题。
93.(×)槽钢分为普通钢和轻型钢,其编号的依据是其截面宽度(单位m )。
国开形成性考核0218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课程ID:00053,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任务一第一章题目多项选择题,每题0.4分,共1.6分。
题目:1、关于素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在承载力和受力性能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BC)。
【A】:适筋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属延性破坏【B】:相同截面尺寸的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前者的受弯承载力更高【C】:素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属延性破坏【D】:相同截面尺寸的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后者的受弯承载力更高题目:2、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承载力高【B】:耐火性好【C】:耐久性佳【D】:自重轻题目:3、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取材不方便【B】:需用大量模板【C】:施工受季节性影响【D】:抗裂性差题目:4、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基于(ABD)。
【A】:接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B】:钢筋和混凝土之间良好的黏结力【C】:接近的抗拉和抗压强度【D】: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第二章题目不定项选择题,每题0.4分,共2分。
题目:5、我国《混凝土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
【A】:C20【B】:C15【C】:C10【D】:C25题目:6、关于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值较高;【B】: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的弹性极限较高;【C】: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强度以及与钢筋的粘结强度均较高;【D】:高强混凝土的极限应变比普通混凝土高。
题目:7、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ABCD)。
【A】:加荷龄期【B】:混凝土组成成分以及构件的尺寸。
【C】:养护和使用条件下的温湿度【D】:施加的初应力水平题目:8、钢筋经冷拉后,(D)。
框架柱箍筋设置需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

框架柱箍筋设置需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框架柱箍筋设置需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设置有哪些?1、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应小于75mm;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3、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是多少?1、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其它部位不应小于180mm;2、三、四级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无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3、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4、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有哪些?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2、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5、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置有哪些?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2、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5、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有哪些设计要点?1、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2、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在底部加强部位分别不宜大于0.45、0.50、0.55,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再相应减少0.1;在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其他部位不宜大于上述规定值加0.05;3、除底部加强部位的短肢剪力墙应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他各层一、二级、三级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1.2和1.1;4、短肢剪力墙边缘约束构件的设置应符合要求;5、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6、不宜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布置平面外与之相交的单侧楼面梁。
2023年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卷之选择题题库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B) 受力钢筋的外皮至混凝土外边沿的距离2、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与纵向受力钢筋面积A s的关系是()(C) 适筋条件下,纵向受力钢筋面积愈大,承载力愈大3、少筋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时,破坏弯矩是()(A) 小于开裂弯矩4、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重要有三种,对同样的构件,其斜截面承载力的关系为()(B) 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5、混凝土柱的延性好坏重要取决于()(B) 纵向钢筋的数量二、选择题1、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在截面尺寸已定的条件下,提高承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A) 提高钢筋的级别2、在进行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对一般梁(h w/b≤4.0),若V>0.25βc f c bh0,可采用的解决办法有()(B) 增大构件截面尺寸3、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C) 0.6%4、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的受剪承载力随扭矩的增长而(B) 减少5、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时要令x=ξb h0,这是为了()(C) 保证破坏时,远离轴向一侧的钢筋应力能达成屈服强度二、选择题1、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重要目的是()(B) 避免裂缝或减少裂缝(使用阶段),发挥高强材料作用2、受扭构件中,抗扭纵筋应()(B) 在截面左右两侧放置3、大偏心受拉构件的破坏特性与()构件类似。
(B) 大偏心受压4、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时A s可按最小配筋率及构造规定配置,这是为了()(C) 节约钢材用量,由于构件破坏时A s应力 s一般达不到屈服强度。
5、适筋梁在逐渐加载过程中,当纵向受拉钢筋达成屈服以后()(C) 该梁承载力略有所增大,但不久受压区混凝土达成极限压应变,承载力急剧下降而破坏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热轧钢筋通过冷拉后()。
A.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减少2.适筋梁在逐渐加载过程中,当正截面受力钢筋达成屈服以后()。
D.梁承载力略有提高,但不久受压区混凝土达成极限压应变,承载力急剧下降而破坏3.在进行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对一般梁(h w/b≤4.0),若V>0.25βc f c bh0,可采用的解决办法有()。
16G101-1 判断题(含答案)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判断题:1、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时,首层柱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2、抗震设计时,柱纵筋可以在任何部位进行搭接连接。
()3、φ8@10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4、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应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所标注的标高为洞口的相对于结构楼(地)面标高的洞顶标高。
()5、在剪力墙上矩形洞口的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mm时,设计不注洞口补强配筋,即无需进行配筋补强。
()6、施工时梁的平法注写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7、KL2(3A)表示:第2号框架梁,3跨,一端有悬挑。
()8、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搭接长度、锚固长度与锚固方式同梁侧面构造钢筋。
()9、单向或双向连续板的中间支座上部贯通纵筋,应在支座位置连接或分别锚固。
()10、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时,抗震锚固长度laE=la 。
()11、剪力墙暗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无需加密。
()12、抗震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可以在同一连接区段100%搭接连接。
()13、抗震框支梁KZL和转换柱ZHZ纵向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14、当设计无具体说明时,井字梁上、下部纵筋均短跨在下,长跨在上;短跨梁的箍筋在相交范围内通长设置。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4)注写柱纵筋。
当柱纵筋直径相同 ,各边根数也相同时, 将纵筋注写在“全部纵 筋”一栏中;
除此之外,柱纵筋 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 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 写(对于采用对称配筋 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 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 省略不注)。
当为圆柱时,表中角筋一 栏注写圆柱的全部纵筋。
(5)注写箍筋类型号及箍筋肢数
建筑室内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柱平法施工图是在柱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 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柱配筋图。施工人员依据平法 施工图及相应的标准构造详图进行施工,故称柱平法施工图 。
首先,按一定比例绘制柱的平面布置图,分别按照不同 结构层(标准层),将全部柱绘制在该图上,并按规定注明 各结构层的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然后,采用列表注写方 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柱的截面及配筋。
(1)注写柱编号
(2)注写各段柱的起止标高
各段柱的起止标高 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 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 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a)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 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 (b)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 顶面标高; (c)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分 两种: a)当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时, 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 b)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 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往下一层 的结构层楼面标高。
在柱表的上部或图中的适当位置须画出具体工程所设 计的各种箍筋类型图以及箍筋复合的具体方式,并在其上 标注与表中相对应的b、h 和编上类型号。在柱表中箍筋类 型栏内注写箍筋类型号。
(6)注写柱箍筋
注写柱箍筋,包括钢 筋级别、直径与间距。当 为抗震设计时,用斜线 “/”区分柱端箍筋加密 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 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内箍尺寸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梁的纵筋间距及相对位置
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11页、31页的典型工程,我们来看柱箍筋中内箍尺寸的应当如何确定。
典型工程4C轴交点的柱,截面600×650mm,角筋4Φ22,长边还配有各5Φ22,短边还配有各4Φ22,长边每边总共7Φ22,短边每边总共各6Φ22。
如果按照柱的保护层30mm,柱长边650mm,7根22的钢筋外径24,各筋之间平均分派,间距=(650-2×30-7×24)/6=70.33mm,内箍套3根,内箍宽度=3×24+2×70.33+5(操作间隙)=217.66mm取218mm;柱短边600mm,6根22的钢筋外径24,各筋之间平均分派,间距=(600-2×30-6×24)/5=79.2mm,内箍套2根,内箍宽度=2×24+1×79.2+5(操作间隙)=132.2mm取133mm。
如果没有梁的钢筋,这样取定是可行的。
图xx-1 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区的相对位置及柱内小箍筋尺寸的合理确定沿3轴、4轴设置的框架梁KL4(3A),截面250×700,上6Φ22 4/2;下6Φ22 2/4;沿C轴设置的框架梁KL1(4),截面300×700,上8Φ25 4/4;下8Φ22 3/5;
我们看KZ1,沿4轴方向柱边长600mm,沿4轴梁宽300mm,与柱偏中、平一边。
现在结合梁通盘考虑。
照上述结果,10号、20号柱筋距离C轴下方梁、柱外皮的位置是在30+24+79.2+24+79.2=236.4mm~260.4mm之间,在这个260.4设置梁钢筋占24,再加上梁保护层25就=309.4mm比梁宽度300mm多出9.4mm,因而是不可以的。
这只是从柱与梁的最边缘一根钢筋分析,这柱的10号和20号钢筋至少要进来9.4mm。
再看框架梁KL1(4)下排钢筋的分布情况,下4与下5之间距离C轴下方梁、柱外皮的位置是30+24+24+25+24+25+24+25+24=225mm→250mm,柱的10号和20号筋只能从这个空档通过,柱的9号和21号筋离开对边的距离也是225mm→250mm。
此外,11和19号筋可以安排到下2与下3之间的空档区域,离C轴下方梁、柱外皮的位置是30+24+24+25+24=127mm→151mm,8号和21号柱筋离开对边的距离也是127mm→151mm。
柱箍内宽=600-2×225+5(操作间隙)=155mm,与不考虑梁纵筋位置的时候相比较,宽了155-133=22 mm
柱纵筋中心按图示位置自下而上的间距分别是42+97.5+97.5+126 +97.5+97.5+42=600 126+24+5也=155 mm
原来不结合梁纵筋情况单单就柱纵筋分匀的做法,自下而上的间距分别是
42+103.2+103.2+103.2+103.2+103.2+42=600 mm
再看框架梁KL4(3A)上下排钢筋均为4根22,外径也是24,1号与4号梁纵筋的外缘距离=250-2×25=200mm,柱4号纵筋与15号纵筋从柱中心、也是梁的中心无筋区穿过,柱3号纵筋和16号纵筋应当从梁1号纵筋的左档穿过;柱5号纵筋和柱14号纵筋应当从梁4号纵筋的右档穿过。
柱3号纵筋与柱5号纵筋的最小中心距离=24+(250-2×25)=224mm,柱箍筋内箍的最小内宽=224+24+5(操作间隙)=253mm。
253与218相比,大了35mm
柱各纵筋中心线间距自左而右的间距分别是
42+85.5+85.5+112+112+85.5+85.5+42=650 mm
原来不结合梁纵筋情况单单就柱纵筋分匀的做法,自左而右的间距分别是
42+94.33+94.33+94.33+94.33+94.33+94.33+42=650 mm
图xx-2 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区相对合理位置与不合理位置的比较如果那位翻样师傅将这个内箍内宽做成5+24+2×94.33=218,套住14、15、16号柱筋之后,14号柱筋与16号柱筋之间的间距就是218-2×24=170<250-2×25=200,因而在穿梁钢筋时,得将14号柱筋和16号柱筋往外扳开,好让纵筋外包200得梁笼帮扎到位。
而当梁绑扎好之后,有的将柱14号筋和16号筋扳回原处,每做一个节点,重复一次这个本可避免的愚蠢过程。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刊误2006年4月版该版本,就是到目前为止错误最少的一个版本。
这个版本明显的错误尚有:
3页目录36 井式梁JSL 应改为井字梁JZL
倒数一行JSL——井式梁应改为JZL——井字梁31页梁平法施工图沿2轴布置的KL3(3)在C轴右侧的原位标注“6Φ22 4/4”应改为“6Φ22 4/2”
31页32页倒数一行...混凝土标号等栏目。
改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栏目。
55、56、58、59页都是屋面框架梁的标准详图,右路各有一个注2:有悬挑端的楼面框架梁,其悬挑部分的构造见第66页。
建议修改为:有悬挑端的屋面框架梁,其悬挑部分的构造可参见第66页。
62~65页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仅仅给出了一排钢筋的布置方案,尚应补充多排纵向钢筋时的侧向构造钢筋的构造原则。
65页注2,可见的不仅仅只是62页,63页和65页也有。
67页2个问题:第一,4—4右下角少一个钢筋黑点,第二,KZZ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布箍方案不妥,应采用大箍加拉筋的减少箍筋“无支长度”的布箍方案。
(04G101-3)(筏形基础) 40页注3:封边构造见40页。
改为封边构造见43页。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22页右列第一行:“H R B235级箍筋”改为“H P B235级箍筋”。
以上内容,既不是图集编著者的刊误,也不是出自那个权威手笔,奉献者也懒得给出什么“依据”,需有志研习G101的读者依据自己的力学、混凝土结构构造常识和工程涵养进行合理判断。